匹伐他汀糖尿病(匹伐他汀能升高血糖吗)
预防脑梗复发,使用匹伐他汀有哪些优点,会不会导致糖尿病?
得了脑梗死,我们要求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长期控制在1.8以下,于是我们就推荐大家首选强力有效并且性价比非常高的他汀类降脂药物,而匹伐他汀就是其中的一员。
早在2003年的时候,匹伐他汀由日本研发已经上市了,而在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并且由于它的优点非常多,很多医疗同事将它称之为超级他汀。那么今天曾大夫就详细地带大家了解一下它的降脂效果到底如何,以及它的优点到底有哪些,长期服用到底会不会造成肝功能损害、血糖升高、肌肉疼痛等等副作用的产生呢?
首先匹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同属于第三代他汀,而第三代他汀它有个优点就是大多数药物属于长效的降脂药物,半衰期非常长,所以对于患者的服药时间没有明显的限制,既可以早上服用也可以晚上服用。
而说到降脂效果,对于同等强度的这三种他汀,降脂强弱分别是瑞舒伐他汀要强于阿托伐他汀,再强于匹伐他汀,所以得了脑梗死,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有着严格要求的患者,我们还是建议大家首选阿托伐他汀或者是瑞舒伐他汀。如果患者服用这两种降脂药物不耐受或者是存在禁忌症的话,再考虑换用匹伐他汀。
之所以有人将匹伐他汀称之为超级他汀,主要原因得益于它的两个优点。
第一优点,长期服用对于血糖的影响比较小,他汀类药物常常被患者所诟病的一个副作用,就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甚至导致新发糖尿病。而根据目前的研究显示,匹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中对血糖影响最小的药物,所以对于已经得了脑梗死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以下的患者,但是已经出现了血糖升高。比如像空腹血糖大于6.1,餐后两小时大约7.8的患者,可以换用匹伐他汀来继续控制血脂。
第二个优点,对肝脏的影响比较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少。在他汀类药物中,其中有不少药物会与食物药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比如第三代他汀中的阿托伐他汀,它主要是经过肝脏的P4503A4酶进行代谢的,有不少食物和药物都会与之产生相互作用,比如吃阿托伐他汀的时候不能够同时吃西柚,也不能够同时吃克拉霉素、红霉素、酮康唑等等药物。
主要是因为这些食物和药物都会抑制肝药酶的活性,阻碍他汀的代谢,升高血浆中的他汀浓度导致副作用的增加。而匹伐他汀主要是通过胆汁进行排泄的,少部分通过肝脏进行代谢,所以匹伐他汀的安全性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汀的安全性更高。
最后就是长期服用匹伐他汀到底会不会导致肝肾功能损害、血糖升高、肌肉损害等等副作用的产生?虽然说匹伐他汀对于血糖的影响以及肝脏的影响,相较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大家都明白是药三分毒,长期服用的话,仍然是有一定几率会增加肝肾功能损害、肌肉损害等等副作用的产生,而防止这些副作用产生最佳的策略就是建议大家需要定期去医院抽血化验相关指标。
好了,今天就聊这么多,关注医学科普,关注神经内科曾大夫。
匹伐他汀对血糖影响小,糖尿病人是否可以优先选用
他汀家族中,匹伐他汀与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他汀一样,都属于中等强度的他汀,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则属于高强度他汀,他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酶升高等肝毒性和肌酶升高等肌肉毒性,此外,头痛、失眠、 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也是他汀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血糖升高也是他汀的不良反应之一,长期服用他汀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他汀升高血糖属于他汀的类效应,也就是说,所有他汀类药物都具有导致血糖升高的风险,但相对来说,匹伐他汀对血糖的影响较小,引起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较低,那么,既然如此,糖尿病患者是不是更适合选择匹伐他汀呢?其实,答案并非如此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实际上对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要求得更加严格,应维持在1.8以下,这是因为,无论是降糖治疗还是降脂治疗,其最终的目的并非为了改善临床症状或检验指标,而是为了预防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对于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从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分级来说,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严格控制LDL-C水平长期在目标值范围之内,因此,这部分人群,更提倡使用高强度他汀,如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来使LDL-C长期稳定的达标,当然,对于本身LDL-C基线水平不高的人群,若使用匹伐他汀也能很轻易的实现血脂达标,也是可以优先选用匹伐他汀的,毕竟其对血糖的影响较低。
如果从另一个层面考虑,其实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对于他汀引起的血糖升高,实际上是可以通过调整降糖药物来控制的,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并不是筛选他汀的很重要的参考指标,无论选择何种他汀,血脂达标才是硬道理。
当然,对于单纯血脂异常没有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如果选择匹伐他汀可以将LDL-C控制在目标值范围之内,且还可降低新发糖尿病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匹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少,为什么第一次用他汀时,却很少选择呢?
有位朋友跟华子说,他听说匹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少,但是他第一次用他汀时,医生给他开的是阿托伐他汀,现在能不能换成匹伐他汀呢?
华子告诉他,如果服用阿托伐他汀可以稳定地控制好血脂,而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就不建议换药。他汀类药物的选择,不仅要考虑不良反应,药物的效果也很重要,而匹伐他汀的降脂强度不算高,选择强效他汀获益更高。
大多数人都可以较好地耐受他汀,出现不良反应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大多数规律服药,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人,很少会在网络中主动咨询药物相关问题,通常只有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才会在网络中发声咨询。
所以在网络中查询他汀类药物时,与不良反应相关的负面信息很多,就会给人带来认知上的偏差。造成了很多人担心服用他汀对身体造成损害,而拒绝用药。其实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人,服用他汀的获益远大于风险,建议大家要客观看待他汀的不良反应。
服用他汀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痛、恶心、腹泻等胃肠刺激症状;也可能出现困倦、头晕等中枢症状;他汀还有可能影响血糖,有极小概率会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可能性。但这些不良反应对人体的伤害微小,并不影响用药。
服用他汀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不良反应有2种,一种是对肝功能的影响,如果转氨酶(ALT、AST)超过正常上限3倍,需停药;另一种是对肌肉的损害,如果肌酸激酶(CK)超过正常上限4倍,需停药。
即使出现不良反应,只要及时停药,异常的指标很快就会恢复正常,基本不会造成身体损伤。
在他汀类药物中,匹伐他汀的综合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而且在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上,匹伐他汀被认为“基本不影响血糖”。但第一次使用他汀时,为什么很少被选择呢?
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使用他汀的目的,是为了抗动脉粥样硬化。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LDL-C水平越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就越好,发生心梗、脑梗的可能性就越低。
匹伐他汀对LDL-C水平的最大降幅在40%左右,为中效他汀;而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LDL-C水平的最大幅度超过50%,为强效他汀。
因为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都可以较好地耐受,所以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患者第一次使用他汀时,药物不良反应并不是主要的条件,药物的效果更为重要,选择强效他汀,会获得更低的LDL-C水平,患者的获益更高。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的降脂强度相似,但两者中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略低,所以第一次使用他汀时,阿托伐他汀为常用选择。如果患者服用强效他汀出现不耐受时,才会考虑用匹伐他汀进行替代治疗。
总结一下,匹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虽然少,但是大多数人都可以较好地耐受他汀类药物,所以在第一次使用他汀时,选择强效他汀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当不能耐受强效他汀时,可以考虑用匹伐他汀替代治疗。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