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上厕所是糖尿病(经常便糖)
糖尿病患者尿频,有两大原因!医生:观察尿量,找到罪魁祸首
#尿路感染##糖尿病管理##尿频尿急##我上头条##女性健康#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 冉建民
刘阿姨去年被确诊糖尿病。据刘阿姨回忆,在确诊之前,她出现了明显的多饮、多尿症状,差不多四十分钟左右就要去一次厕所。后被朋友提醒,这才到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为糖尿病,并接受相关治疗。“虽然比之前稍微好点,大约一个多小时去一趟厕所,但是血糖正常了,尿频不是应该也会改善吗?”刘阿姨奇怪道。她再次来到医院,这次被告知患的是泌尿感染。
刘阿姨很奇怪,怎么都是尿频,医生却给出了不同结果呢?尿频到底是谁惹的祸?
众所周知,糖尿病有“三多一少”症状,其中包含“多尿”,而泌尿感染则会有尿频、尿急等症状。同样是排尿相关症状,在患者看来,它们非常相似,但是医生却能清晰地辨别它们。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冉建民指出,糖尿病之所以会出现尿频,主要与渗透压有关。一般情况下,出现尿频的糖尿病患者多伴高血糖,体内渗透压升高,会产生明显的口渴感,饮水量增加,从而出现尿频。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导致的尿频主要表现为尿量的增加。排尿频率与个人的膀胱收缩能力和盆底肌支撑力度有关。有些糖尿病患者即使出现多尿,但不会有明显的尿频现象。
泌尿感染是通过炎症刺激下尿路,导致机体产生尿意,从而出现尿频。患者虽然频繁上厕所,但总尿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每次尿量不会很多。且泌尿感染除引起尿频外,会有明显尿急、尿痛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在排尿时会出现下腹部的不适症状。此外,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
综上所述,当出现尿频时,患者观察下每次排尿量即可简单判断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如每次尿量很多,则祸首是糖尿病,如每次尿量不多,则是泌尿感染。
糖友更易泌尿感染,女性几率更高虽然通过症状即可判断尿频的罪魁祸首是谁,但在现实生活中,糖尿病常常与泌尿感染“狼狈为奸”。据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几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并且,由于女性尿道较短、直,没有保护屏障,再加上老年女性的盆底肌松弛,尿失禁发病率高等原因,所以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泌尿感染几率远高于两倍。
最棘手的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感染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除不会出现全身症状外,很多患者可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曾有糖尿病患者直至发生败血症才发现其患有泌尿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更需要做好泌尿感染的预防和筛查工作。
做好五点,预防泌尿感染冉建民指出,糖尿病患者预防泌尿感染,需做好以下几个事项:
1.控制好血糖:从泌尿感染角度出发,高血糖会导致尿糖升高,无形中增加了泌尿感染的几率。如存在尿失禁情况,尿液残留更是成为天然的细菌培养基。所以,将血糖控制在符合年龄、病程的合适范围内非常必要。
2.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内衣物需每日换洗,上完厕所后需用卫生纸擦拭,每日清洗外阴等。尿液残留在内裤上会大大增加尿路感染几率。
3.控制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因素。有很多药物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患泌尿感染的几率,在近几年,较为突出的药物是SGLT-2抑制剂,包含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尿糖的增多则会增加泌尿感染的几率。冉建民提醒,女性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该更加关注泌尿健康。
4.保持健康的习惯。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每天保证一定饮水量。排尿过程是对尿道的冲洗过程,可降低泌尿感染几率,此外,尿液在膀胱中储存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几率也会越高。而饮水量会直接影响肾脏产生的原尿量,当饮水量足够时,排尿量、排尿次数也会增加,自然会降低泌尿感染几率。但需要注意的是,饮水量过多会引起水中毒或其他问题。
5.控制其他影响免疫功能的因素,如激素等药物的使用。糖尿病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其他人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所以使用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一定要谨慎。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 殷鑫
通讯员/孙冰倩
图/来源网络
编辑/殷鑫
总想上厕所?这4种病可能已悄悄靠近……
“开会中途跑厕所5次,
奶茶喝完半小时跑3趟……”
尿频,已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熬夜、外卖、久坐
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厕所焦虑”
频繁跑厕所的背后
还可能藏着糖尿病、尿路感染
甚至肿瘤的危机
01
尿频的“红线”
超过这个次数,赶紧就医
据浙江广电报道,江西一名11岁男孩被尿频困扰四年,半小时排尿三四次。“经常想小便,刚从厕所出来,又想去”“有时候只有几滴小便,可就是忍不住”。经治疗,男孩竟被确诊为输尿管囊肿。医生警告,再拖下去很有可能损害肾脏。
视频截图@浙江广电牛视频
怎样算是尿频?
正常成年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若24小时内排尿超8次、夜尿超2次,且单次尿量不足200ml(约半瓶矿泉水),就属于尿频。若每10分钟就想跑厕所,尿量仅几滴,务必警惕!
02
尿频元凶
是奶茶喝多了,还是疾病预警?
■ 生理性尿频——改掉习惯就能好
①“奶茶续命”的代价:咖啡因、糖分刺激膀胱,奶茶当水喝?尿频找上门!
②久坐党注意:憋尿 不运动,膀胱肌肉变“懒”,容量缩水!
③情绪作祟:焦虑时频繁跑厕所?可能是“神经性尿频”在捣鬼!
【关键点】这类尿频通常白天明显、夜间正常,调整饮食和作息后能缓解。
■ 病理性尿频——身体拉响疾病警报
①糖尿病:血糖超标→尿液变“糖水”→渗透性利尿→尿频。
②尿路感染:细菌入侵膀胱,引发尿急、尿痛、灼热感(女性尤其高发)。
③前列腺炎:尿道被“堵”,膀胱拼命收缩,却只能挤出几滴尿。
④膀胱结石:结石摩擦膀胱黏膜,刺激神经末梢,像鞋里进了沙子,每动一下都想“清空库存”。
【关键点】病理性尿频多由膀胱或周围病变引起,如炎症、结石、肿瘤等,如子宫肌瘤、盆腔脓肿等导致的尿频常表现为夜尿增加,排尿量少。
03
这些情况出现,立刻去医院
■ 无诱因尿频
没喝奶茶、没饮酒、没熬夜或服用利尿剂,却频繁跑厕所,可能是潜在疾病的表现,需及时就医。
■ 夜尿频繁
连续一周起夜超2次,小心肾脏受损。
■ 伴有其他症状的尿频
①血尿 腰痛:可能是结石或肿瘤;
②发烧 尿痛:警惕肾盂肾炎,严重可致败血症;
③排尿困难:突发尿不出?速救医,防急性肾损伤。
■ 出现紧急情况的尿频
如尿频伴有持续性排尿疼痛不能缓解、突发单侧或双侧剧烈腰痛、排尿困难甚至不能排尿、尿便失禁等情况,可能是泌尿系统急性梗阻、严重感染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疾病,必须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04
科学应对:3步摆脱“厕所焦虑”
■ 自检习惯
记录一周排尿次数、尿量、诱因(如奶茶、咖啡),为医生提供精准线索。
■ 筛查疾病
尿常规、B超、血糖检测,百元内搞定基础排查。
■ 对症治疗
①白细胞超标,尿路感染:抗感染治疗;
②结石:体外碎石或微创手术;
③糖尿病:控糖是核心,尿频自然缓解。
速速转发提醒
跑厕所不是小事
健康警报必须重视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糖尿病患者经常起夜也是病,学会这些应对方法,让您睡个踏实觉
糖尿病患者经常起夜,很多时候就是夜尿增多,医学上是指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者夜尿持续超过750毫升,或者是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多,尿量也超过全天总尿量的一半。
正常人晚餐后一般饮水少,不进食,入睡后体内代谢率低,血流缓慢,经过肾小管的原尿可充分回吸收,故夜尿显著少于白天尿量。
但糖尿病患者,排除生理性因素外,夜尿增多并不如此简单。
糖尿病患者经常起夜与这4种因素有关,如何应对你得知道。
原因一:高血糖引起的高渗性利尿
我们经常俗称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这里的多尿是由于血糖浓度的增高,导致原尿中糖浓度很高,以至于肾小球没能力将其全部重吸收入血,从而尿液中渗透压增高,水分自然也会被渗透吸入,导致糖尿病患者多尿。
在这里提醒大家,属于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若出现多尿,应立即至医院筛查糖尿病。
若是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此时,你应立即测血糖,若血糖>13.9mmol/L,伴或不伴有乏力、口干、多饮等症状,你都应立即至医院就诊,警惕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原因二:糖尿病性肾病
我们知道,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高糖、炎症、氧化应激因素等使肾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使肾脏排泄代谢废物和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下降。
当肾脏功能病变到一定程度时,导致肾脏不能在白天将体内代谢产物完全排出,需要夜间继续排泄,以致夜尿增多,这通常发生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如果一旦尿中有大量蛋白尿,就提示肾小管结构已严重遭到破坏,再不及时就诊,很快进入晚期,此时,血液净化也未必能帮你解决肾脏问题。
因此,每3个月1次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很必要,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肌酐清除率一定要查。
原因三:糖尿病性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常见于这几类患者:
1.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患者。
由于血和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而葡萄糖是细菌的主要营养物质,为细菌的繁衍提供了绝好的环境。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降低,白细胞吞噬功能、趋化功能、游走功能及杀菌功能均低于正常人,较正常人更容易受细菌的感染。
2.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且高龄段人群。
老年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泌尿生殖道pH值降低,泌尿道黏膜变薄,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男性前列腺病包括前列腺增生、细菌性前列腺炎明显增多,致尿液引流不畅,残余尿增多,细菌易逆行进入膀胱而致病。
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形成糖尿病性神经性膀胱,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可在 90%以上。
3.合并糖尿病肾病者。
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合并其他并发症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可能是由于蛋白从尿中排出,使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抵抗力下降,部分患者肾功能受损,尿量减少,通过排尿对细菌的冲刷作用减弱有关。
另外,女性患者尿道短而宽,较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更多,即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经尿液的化验检查提示的确是患了泌尿系感染。
提醒大家,无症状可能与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使尿道局部敏感性、刺激性减低有关,也可能与老年人反应迟钝、多种疾病症状重叠,以及高血糖、多尿掩盖了膀胱刺激症状有关。
因此,血糖平稳、安全达标,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可减少尿路感染带给我们的困扰。
原因四:伴发心功能不全
特别是合并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等造成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下降,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夜间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多,肾血流量亦随之增加,尿量亦增加。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及时筛查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强烈强调需绝对戒烟,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控制达标,已经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绝不能随意停药,即使没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情况下,也要将尿酸降至正常,并注意坚持长期检查。
其他原因
其他非糖尿病性相关引起的夜尿增多,如合并尿路结石、神经性尿频、尿崩症、其他原因导致膀胱容量减少等也会造成夜尿增多的情况。
防治夜尿增多的方法
1.适时调节生活压力及不良情绪,避免夜间紧张、焦虑。
2.保持外阴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裤。
3.长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尿酸指标等正常。
4.若有糖尿病肾病,定期至医院就诊,根据医生意见长期口服相关药物,避免发展到终末期肾病。
5.若有心功能不全症状,随时关注身体有无浮肿、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及时至医院就诊。
6.每3个月1次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很必要;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一定要查肌酐清除率,必要时肾脏穿刺活检等。
7.合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患者,注意无症状性尿路感染。
8.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不止关注前列腺增生问题,其他引起夜尿增多的疾病也要警惕。
9.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时,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切忌自行随意口服。
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夜尿增多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持控糖的好习惯对糖友有很多益处,希望你每夜好眠、每天开心健康!
作者: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