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会导致闭经吗(糖尿病会闭经吗)

青囊医者 0
文章目录:

绝经越早,糖尿病风险越高?医生:这些救命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凌晨三点,42岁的王女士又一次被渴醒。她摸黑走到客厅,灌下一整杯凉水,喉咙的干涩感却像被火烧过一样挥之不去。最近半年,她总感觉疲惫,明明吃得不少,体重却莫名其妙掉了十几斤。更让她焦虑的是,月经已经一年没来了。

“才42岁就绝经,不会是更年期提前了吧?”王女士心里嘀咕。直到体检报告上的“空腹血糖9.8mmol/L”刺痛了她的眼睛,医生的一句话更让她如坠冰窟:“你这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和绝经早脱不了干系。”

原来,王女士的母亲也是45岁绝经,50岁确诊糖尿病。她一直以为这只是“遗传的命”,却没想到,绝经年龄竟成了糖尿病风险的“隐形推手”。

一、绝经年龄越小,糖尿病风险越高?医学数据揭秘

韩国大学一项覆盖112万绝经后女性的研究发现:40岁前绝经的女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50岁后绝经者高出近30%!更惊人的是,绝经年龄每提前1年,糖尿病风险就增加3%。

为什么雌激素的“撤退”会让血糖失控?中山大学李焱教授指出:雌激素不仅能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还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一旦绝经,这种“天然防护罩”消失,脂肪更容易堆积在腹部,导致胰岛素抵抗。

二、医生提醒:绝经早的女性,盯紧这3个救命指标

1.血糖控制:标准因人而异,老年人要“放宽”

• 空腹血糖:普通人控制在4.47.0mmol/L,但85岁以上老人可放宽至7.08.5mmol/L,避免低血糖风险。

• 餐后血糖:普通患者应<10mmol/L,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允许<13.9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年轻无并发症者<6.5%,老年人可放宽至8.0%。

医生支招:绝经后女性建议每3个月查一次HbA1c,搭配家用血糖仪监测餐后血糖,尤其注意睡前血糖值,避免夜间低血糖。

2.体重管理:减掉5%的体重,血糖直降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强调:超重者减重5%-7%,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比如体重70kg的女性,减重3.5-5kg就能让血糖“听话”。

关键技巧:

• 饮食:每日减少500-750大卡热量,主食选低GI杂粮(如燕麦、藜麦),蛋白质优先鱼虾、豆制品。

• 运动:每周150分钟快走或游泳,搭配抗阻训练(如深蹲、哑铃),增肌降糖效果翻倍。

3.药物选择:避开“致命雷区”

• 慎用促泌剂:格列本脲等药物易引发低血糖,老年人死亡率增加2倍!建议选择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或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降糖同时保护心血管。

• 复方制剂新选择:口服药控糖不佳时,甘精胰岛素 利司那肽的复方制剂可同时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低血糖风险更低。

三、绝经女性防糖尿病,3大误区要避开!

误区1:“控糖=顿顿挨饿”

李焱教授痛心道:“门诊常有患者饿到头晕,血糖反而飙升!”饥饿会导致应激激素分泌,加剧血糖波动。正确做法是:

• 三餐定时:早餐7-8点,午餐12-13点,晚餐18-19点。

• 营养均衡:每餐1拳主食 1掌蛋白质 2拳蔬菜,加餐可选10颗坚果或1个鸡蛋。

误区2:“绝经后补雌激素能防糖尿病”

雌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徐明彤教授建议:通过天然食物补充植物雌激素,如豆浆、亚麻籽、豆腐,每周吃3次深海鱼(富含Omega-3)。

误区3:“血糖正常就不用复查”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mmol/L)患者,每年复查1次;已确诊者每3个月查1次并发症(如眼底、尿微量白蛋白)。

四、案例:她这样逆转糖尿病前期!

49岁的张阿姨,47岁绝经后查出空腹血糖6.8mmol/L。在医生指导下,她坚持:

1. 早餐改良:杂粮粥(燕麦 黑米)替换白粥,加1个水煮蛋。

2. 运动处方:每晚跳30分钟广场舞,周末爬山2小时。

3. 情绪管理:参加更年期女性互助小组,压力大时练正念呼吸。

6个月后,她的HbA1c从6.3%降至5.7%,腰围缩小8厘米!

抓住“黄金干预期”,绝经≠健康终点

绝经是女性生命的转折点,更是健康管理的新起点。记住医生这句话:“早筛查、早干预,哪怕绝经提前10年,你依然能掌控血糖主动权!”

转发提醒身边女性:绝经不是衰老,而是健康觉醒的信号!

本文参考资料: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2.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访谈

3. 韩国大学112万女性研究数据

(声明:个体差异大,诊疗请遵医嘱)

糖尿病可能损害生育和性健康?控制血糖惠及自身和家庭

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可以通过影响终末器官的血管和微血管,阻碍血液和氧气供应,引起组织器官发生缓慢的病理改变。

​糖尿病患者在生育和性健康方面会受到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糖尿病对男性生殖泌尿系统有哪些影响?

糖尿病对男性生殖泌尿系统的影响分为膀胱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障碍分为刺激性和阻塞性两类:

逼尿肌过度兴奋导致的尿急、尿频、夜间遗尿和急迫性尿失禁;

假性阻塞性排尿困难所致膀胱残余尿增加。

性功能障碍是男性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从而引发血管神经病变,影响了患者的性功能。

患者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性高潮消失、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症状,一般患糖尿病后10 ~ 15 年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对男性生育的影响有哪些?

50%的男性糖尿病患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育,由于血糖升高最先影响到精子活力,进而影响精子生成,因此首先表现为精子活力下降,继而患者精子浓度下降。

糖尿病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轴),引起生殖内分泌系统紊乱和性腺功能减退。长期的血糖控制不佳使得睾酮水平下降,同时促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糖类是精子的主要能量来源,胰岛素功能和葡萄糖代谢障碍可诱导睾丸代谢改变,影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氧化应激可以使精子线粒体和核DNA断裂,影响受精卵的发育

此外,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兼有肥胖症状,大量脂肪产生炎性因子,影响雄激素生成以及精子的成熟和受精能力;血脂异常与精子形态和功能失衡有关。

糖尿病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有哪些?

女性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发生性功能障碍,表现为性欲降低、阴道润滑能力减弱以及性高潮的缺失,出现性交的疼痛甚至性交困难,以及性唤起障碍等。

I型糖尿病患者以年轻人为主,青少年时期女性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月经紊乱、怀孕困难等情况,但是通过合理干预后,半数女性生育得到改善。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是绝经后女性,但随着糖尿病发病低龄化趋势,育龄女性罹患糖尿病将造成经期紊乱和不孕,机制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等相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再次怀孕要警惕糖尿病风险!

女性多次分娩(大于3胎)可能会增加女性糖尿病发病风险,妊娠期间若患有妊娠糖尿病,分娩后则易患糖尿病。

由于社会因素、心理压力以及孕期对饮食的不良控制,导致肥胖风险增加,以及妊娠伴随的全身炎性状态和胎盘氧化应激水平增加,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

伴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也会随之加重并且产后多年持续影响女性健康。建议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为1-2胎。

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再次怀孕发生妊娠糖尿病的概率较高,特别是孕期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患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需要特别加强孕期管理。

糖尿病母亲对新生儿有哪些影响?

孕期罹患糖尿病对母亲和新生儿都会产生短期或者长期的影响。

短期影响包括:胎儿畸形、胚胎停育、巨大胎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等。

母亲代谢功能的紊乱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学的方式遗传给新生儿,对其将来的代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简言之,健康人远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也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奠定基础!

#糖尿病蓝光计划#

#关注糖尿病#

#作业#

“大姨妈”不来了,闭经!这可如何是好?

都说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月经的正常与否,都关系着女性的身体健康。但“大姨妈”终归是个难伺候的“小主”,时而性子急躁,还没到点儿便早早地就来报到,时而又矫情做作,千呼万唤迟迟不愿露面,更有甚者,直接耍性子不来了,闭经!这可如何是好?且看正文!

一、基本概念

女子年逾16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古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经闭”等。妊娠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月经停闭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有的少女初潮2年内偶尔出现月经停闭现象,可不予治疗。

二、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根据病程、病因、症状分清虚实。

治疗原则:虚者,补而通之。补肾、健脾、养血以滋养冲任;实者,泻而通之。活血、理气、化痰以疏通冲任;他病致闭经者,治病调经。闭经者虚多实少,勿滥用攻破,宜寓攻于补,寓补于攻。

1肝肾不足

证候: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肾养肝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鸡血藤15g,何首乌10g。

归肾丸:菟丝子15g,杜仲15g,枸杞15g,山茱萸10g,当归10g,熟地黄20g,山药20g,茯苓15g。

随症加减:若出现烘热汗出、烦热胸闷、夜寐不安者,可酌加紫河车、龟甲胶、鹿角胶、墨旱莲、知母、黄连等。

2气血虚弱

证候:月经停闭数月;舌淡,苔少,脉沉缓或虚数。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人参养荣汤。

人参10g,黄芪20g,煨白术10g,茯苓15g,远志10g,陈皮10g,五味子1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黄50g,桂心5g,炙甘草10g。

随症加减:若兼见心悸怔忡者,加柏子仁、丹参、阿胶;若因产后大出血所致的闭经,除见气血虚弱的症状外,更见阴道干涩、性欲减退、生殖器官萎缩等症,乃精血亏败、肾气虚惫、冲任虚衰之证,可加鹿茸、鹿角霜、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

3阴虚血燥

证候:月经停闭数月;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调经。

方药:加减-阴煎加黄精15g,丹参15g,枳壳10g。

加减-阴煎:生地黄20g,芍药15g,麦冬10g,熟地黄10g,知母10g,地骨皮10g,甘草6g。

随症加减:若虚烦潮热甚者,加青蒿、鳖甲;兼咳嗽咯血者,酌加五味子、百合、川贝母、阿胶;虚烦少寐、心悸者,加柏子仁、夜交藤;若因实火灼阴津,导致血燥闭经者,宜加玄参、黄柏等。

4气滞血瘀

证候:月经停闭数月;舌紫暗,有瘀点,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通经。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生地黄20g,川芎10g,赤芍15g,牛膝10g,桔梗10g,柴胡10g,枳壳10g,甘草6g。

随症加减:若气滞明显者,可酌加木香、香附、青皮、延胡索等理气之品。

5痰湿阻滞

证候:月经停闭数月;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

方药:苍附导痰丸(《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合佛手散(《普济本事方》)。

茯苓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甘草10g,苍术10g,香附10g,胆南星10g,枳壳10g,生姜10g,神曲10g,当归10g,川芎10g。

随症加减:若脾虚湿胜者,可加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等健脾之品。

三、中医适宜技术

1针灸疗法

(1)毫针

虚证闭经取穴:脾俞、气海、血海、足三里。

方法:行补法,针刺并灸。

实证闭经取穴:次髎、中极、三阴交、行间、合谷。

方法:针刺行泻法,不灸。

(2)电针

取穴:关元配三阴交,归来配足三里,中极配血海。

方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7日。

(3)皮内针

取穴:血海、足三里。

方法:7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日。皮内针的埋藏处要保持干燥、清洁,不能着水。

(4)皮肤针

取穴:腰骶部膀胱经第一侧线,脐下任、冲脉循行路线,归来,血海,足三里。

方法: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5)耳针

取穴:内分泌、卵巢、子宫、皮质下、肝、肾、神门。

(6)灸法

①隔药灸

取穴:关元。

方法:在关元穴上放置胡椒饼加丁香粉、肉桂粉,取艾炷灸6壮,或用艾条灸,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实寒型、虚寒型闭经。

②隔姜灸

取穴:中脘、关元、气海、归来、命门、肾俞、三阴交。

方法:每次选取3~4穴,取0.2cm厚鲜姜片,用针穿刺数个小孔,放在施灸的穴位上,然后放置艾炷(黄豆大小)于姜片上点燃。以施灸处皮肤红晕、湿润为宜,可以连续灸4~5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日。

2中药注射法

(1)肌肉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由当归、川芎、红花配制而成),每日1次,每次2~4mL。适用于闭经、经量过少者。

(2)穴位注射

取穴: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足三里、中都。

方法:5%当归注射液或10%红花注射液1mL,选用肾俞、气海加一下肢穴,每穴注射1mL,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3推拿按摩疗法

取穴: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足三里、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法:患者仰卧,术者用摩法施于小腹部,同时配合按揉关元、气海。患者仰卧,术者按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再施一指禅推法于腰部脊柱两侧的膈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或用滚法在腰脊柱两侧治疗;然后再按揉上述穴位2~3次,以患者感觉酸胀为度。

四、饮食调理

1加减归肾膏(《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熟地黄、枸杞、山药、百合各200g,杜仲、菟丝子、当归、茯苓、淫羊藿各150g,枣皮、仙茅、阿胶、龟胶、鹿胶、大枣各100g,乌鸡1只(约重1000g)。

用法:先常规整理乌鸡,去内脏及头足,除阿胶、鹿胶、龟胶外的其他药均洗净与乌鸡同炖至乌鸡熟烂,去骨及药渣,取汁约5000mL,入胶,文火煎熬成膏,入防腐剂(枸橼酸或尼泊金)贮藏备用。每日3次,每次服1汤匙(约30g)。

适应证:肾虚型闭经。

2黄芪杞子炖乳鸽(《百病饮食疗法》)

组成:黄芪30g,枸杞30g,乳鸽1只。

用法:先将乳鸽去毛和内脏洗净,放大炖盅内,再将黄芪、枸杞洗净放入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吃肉饮汤。每日2次,宜常服。

适应证:气血虚弱型闭经。

五、情志疗法

本病治疗疗程通常较长,需有耐心,坚持治疗,并配合情志疏导和饮食调理。要注意精神调摄,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避免暴怒、过度紧张及压力过大。

六、预防与保健

经期尽量避免过食生冷、涉水感寒;加强避孕措施,避免多次人流、刮宫;哺乳期不宜过长;不宜过分节食减肥;注意及时治疗某些可能导致致闭经的疾病,如炎症、结核、糖尿病、肾上腺及甲状腺疾病;对服避孕药致闭经的患者,建议改用其他避孕措施;调整情绪,不急不躁,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及锻炼,增强体质。

【本文摘自《社区中医药文化推广丛书:社区妇科常见病中医诊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慧颖主编)。来源于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编校发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