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3型(糖尿病3型4型是什么意思)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如何判断血糖水平?来看解答→
市卫健委介绍,目前,全球有近5.4亿糖尿病患者,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约1.3亿,但其中超过半数的患者不晓得自己的血糖水平。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吗?什么是糖尿病?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糖尿病?快跟着专家了解一下!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可导致包括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及大血管病变在内的多种慢性并发症,并导致失明、肾衰竭、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如何判断血糖水平?
空腹血糖≥7.0 mmol/L,或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11.1 mmol/L,或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
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糖尿病?
01
有家族史
糖尿病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其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无家族史的3.43倍。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2型糖尿病,就需要提高警惕。
02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也越高。
建议≥40岁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查,越早发现糖尿病、越早控制血糖水平,就能减小对靶器官的损伤,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03
超重肥胖
BMI,即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的平方,BMI介于24.0-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
中心型肥胖,即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与糖尿病关系更为密切。
通过饮食控制能量摄入、运动促进热量消耗来管理体重。
04
久坐少动
久坐少动,容易造成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因此长期适量运动有利于血糖控制。
建议每星期应进行至少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久坐的办公室人群最好每隔1个小时起来活动一下。
05
有高血压史
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45岁糖尿病患者中有40%合并患有高血压,至75岁时,该比例提升为60%。
对高血压人群而言,要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也能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
06
有糖尿病前期史
我国糖尿病前期检出率约为35.7%,总人数比糖尿病患者还要多,这几亿人都是糖尿病“预备役”,若不加以控制,每年有5%-10%的糖前期患者会进展为2型糖尿病。
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别忘了日常做好血糖监测,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问题,及早科学诊治。
资料:上海市卫健委
来源: 上海发布
2型糖尿病如何“逆转”?除了控制血糖,做好这2点也很关键!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2型糖尿病是有望实现医学意义上的“临床逆转”的,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实现逆转呢?做好以下3点,逆转的几率更高:
1,血糖达标
2型糖尿病逆转的最低标准是:患者停用降糖药1年以上,期间空腹血糖<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因此,保证血糖水平达标至关重要!
2,减轻体重
其实糖尿病与肥胖/超重有着密切关系,因为肥胖的人群大多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对于“胖糖友”而言,如果能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5kg/m2以内,就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临床逆转”的可能性。
3,保护胰岛功能
2型糖尿病“逆转”的一个关键性条件就是:胰岛功能正常或者还存在一定的胰岛功能。而通常情况下,一旦确诊糖尿病后,胰岛功能就会不断衰退。因此一定要重视对胰岛功能的保护与修复。
记得门诊上有位这样的患者,微胖,患2型糖尿病3年多,一直服用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血糖情况仍时好时坏,患者希望能实现逆转、停掉药物,于是在病友的介绍下找到我想进行中药调理。据患者自述,平时口渴严重,喝水量每天3L左右,排尿量也大,晚上不管睡多久,到了白天还是又累又困。
刻诊:舌质红,少津,脉细数。空腹血糖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辨证分析为糖尿病中较常见的“阴虚内热”证。庆幸的是,患者做了c肽检测(检测胰岛功能的项目),结果显示胰岛功能正常。
这种情况下患者只需要进行中药调理,以及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尽早把血糖降下来并停药。
于是辨证开方:生地黄、天花粉、麦冬、玄参、枸杞、山药、石斛、黄精。
同时叮嘱患者饮食方面多选择低升糖主食(GI)的食物,运动方面多进行一些增肌训练,能全面帮助降低血糖。
患者前前后后总共调理了2个多月,最后一次复诊时,反馈各种不适症状都消失了,复查空腹血糖5.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之后建议患者可以停掉中药,同时减少西药剂量。1年后随访,患者已经完全停掉了西药,期间多次复查血糖指标均达标:空腹血糖维持在5.3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5.9%!
这3类食物很多人天天吃!研究发现:吃太多,糖尿病风险增加!
血糖和吃进去的食物息息相关。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不知不觉中摄入一些对血糖造成不利影响的食物。有些食物吃太多,甚至会患上糖尿病!
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这3类食物:精白米面、高盐食品、加工肉制品。
精白米面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团队对全球184个国家的饮食与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进行了剖析。该研究显示,2018年,1410多万例2型糖尿病病例是由不良饮食导致的,占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70%以上。
碳水化合物质量差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造成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的最主要饮食因素是全谷物摄入不足(占26.1%),其次是精制大米和小麦摄入过多(占24.6%)。
对策:建议大家别再天天吃白花花的大米饭、白面条,要适当增加全谷物、薯类和杂豆类。如果食堂或外卖不提供杂粮饭,可以自己在家焖一锅,分份儿密封冷冻一周的食用量。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然经过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如燕麦、黑米、青稞、糙米、黄米、荞麦、薏米等。
薯类中地瓜、芋头、土豆、山药等食物可作为主食,替代部分精白米面,还有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一般成人每天可以吃薯类50~100克(生重)。
杂豆类包括绿豆、红豆、豌豆、蚕豆、芸豆、鹰嘴豆等,是主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成人每天吃的全谷物和杂豆类总量可在50~150克(生重)。
高盐食品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美国杜兰大学之前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吃盐过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了英国生物银行中的402982位成人,中位随访11.8年,其间有13120人患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与那些从不或很少在食物中添加盐的人相比,偶尔、总是和一直添加盐的人分别增加11%、18%和28%的2型糖尿病风险。
对策:过多的盐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影响胰岛素的降糖能力。为预防糖尿病,口味一定不能太重,轻体力活动的一般成人每天摄入的盐不超过5克,不到一啤酒瓶盖,大约相当于2000毫克钠。
烹调时少用酱油、味精、黄酱、沙拉酱,少吃腌制食物如咸菜、少吃咸鱼、咸肉、腊鸭、香肠、火腿等高盐食物。
此外,很多饼干、乳酪、饮料、话梅、蜜枣、杏脯、薯片、虾条、挂面,都含有不少的钠。在超市买东西,一定要警惕隐形盐,养成买食物必看食品标签的习惯。
购买固体食品时,若外包装的营养成分表中钠含量超过600毫克/100克,就算高盐食物,要少买少吃。
加工肉制品吃太多
糖尿病风险增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汇总分析了7项前瞻性队列数据,涉及 570296名研究对象。
结果发现,未加工红肉与糖尿病风险之间呈U型关系,每天约40克时糖尿病风险最低,大量食用红肉增加糖尿病风险。
而且,对于东亚人,吃加工肉会使糖尿病风险增加12%。不吃加工红肉以及少吃未加工红肉,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在西方人群中,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会增加51%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对策:加工肉制品是指经过腌渍、烟熏、发酵及其他用于增强口味或防腐处理方式制成的肉制品,如火腿、培根、香肠、熏肉、牛肉干等。
健康成人偶尔少量吃一些问题不大,一定不要长期或大量吃。
(来源: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朱锦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