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肚皮会痒吗(糖尿病肚皮痒怎么办用什么药)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都是“懒”出来的,医生提醒:四件事,比吃糖还危险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犹如“慢性癌症”。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位于世界第一。

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患者的血管受损,出现血管硬化,从而诱发并发症,损害肾、心、眼、神经、皮肤等部位。

糖尿病都是“懒”出来的!医生提醒:这四件事,比吃糖还危险!

1、不爱运动

如今,“葛优躺”和“北京瘫”已经成为年轻人休息的首先姿势。

但是,医生提醒:“葛优躺”和“北京瘫”并不提倡,因为这种姿势容易使年轻人骨骼畸形。同时,容易罹患糖尿病。

大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引起的,而肥胖,就是不爱运动、久坐等原因导致的!

运动可以激发胰岛素的活性,但很多人经常不运动,其时每天运动35分钟或者每周运动4小时可能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2、不爱做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快餐,尤其是外卖!很多年轻人家里的厨房已经快几个月没“开火”了!

然而,我们暂且不说快餐、外卖等食物是否卫生,这些商家经常为了经济、增加口感,用的都是便宜的食材,而在调味料上,多放油、盐等重口味食物!

这样的饭菜,属于不平衡膳食,盐分和油脂往往超标,绿叶蔬菜不足。长期饮食热量超标,可导致高血糖、高血脂。

3、不爱起床

如今有很大一部分人,早上不爱起床,爱睡懒觉。这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是睡懒觉的人,饮食规律就会破坏,这对血糖的影响就大了!

睡懒觉的人,早餐吃不了,午餐吃的就多,而饱食之后,对血糖的控制很不好,容易升高血糖,长期会导致身体肥胖。

若吃了早餐,午餐吃会吃的少,也会对身体控制血糖产生影响。

4、不爱休息

很多人白天上学或者上班时没精神,一到晚上“小宇宙”就开始爆发了,精神抖擞,总觉得自己不玩点什么,对不起自己美好的漫漫长夜。

于是,很多人睡前都会玩很久的手机,甚至会关了灯玩,这对眼睛是非常不好的!

血糖升高时,最易损伤眼睛的血管,产生视网膜病变,加速病变的速度!

此外,有的人玩着玩着,就熬夜了,熬夜对血糖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熬夜,会破坏生物钟,使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还会使血红蛋白带二氧化碳个体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减缓,消耗血糖量减少。

一旦“皮肤”出现这4个表现,最好尽快去查一下血糖,糖尿病来了

1、皮肤潮红

照镜子的时候不妨自检一下,如果脸上的皮肤不是因为过敏等原因导致的,长时间的发生潮红,还能明显的看到有血丝,红色层片,就要小心是不是体内的血糖过高了,这类现象比在糖尿病患者当中是很常见的。

除了脸部之外,指甲边上,和小腿上也会出现皮肤发红的症状。自检一下看看,如果长期的潮红不退,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导致的了。

2、足部溃疡

长时间体内血糖过高,对人体的循环和神经都有一定的损害,那么一旦有了伤口,也是很难愈合的。

皮肤会经常出现干裂的现象,足部如果出现溃疡,可能就会造成足部的逐渐坏死,给愈合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脚上长时间的伤口无法愈合,就要考虑是不是因糖尿病的信号了。

3、皮肤上起疱疹

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皮肤上会出现一些疱疹,看起来这种疱疹就像灼伤性的疱疹一样,但疱疹的周围有红晕,一般在手指、脚趾、手足的背面或者底部边缘有这样的疱疹。

单个或者多个的出现,几周类会自愈,但是反复出现,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就得赶紧就医检查了。

4、皮肤瘙痒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现全身或者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常有剧烈痒感,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冬天皮肤比较干燥,如果每天洗澡的话可能会造成皮肤干燥。但是也不排除是因为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导导致的,可能全身瘙痒,也可能局部瘙痒。

生活中,坚持“两个一”,帮助控血糖,防并发症

第一个:一份硒元素

补硒可增强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整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这对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糖尿病患者,无疑是增加了一道抗感染及预防并发其它疾病的坚固防线。

其实无论你血糖高或低,都可以吃一些含硒的食物,如海产品,黑米等。

如果家里条件还不错的可以选择一些我国富硒地区产的纯天然富硒农产品,如富硒安康的紫阳毛尖,一些富硒米等,富硒地区的紫阳毛尖等农产品,可以快速补硒,并且没有副作用。

第二个:一套“降糖操”

1、原地踮脚

两脚与肩同宽,以每分钟65-75次的频率,反复踮起后脚跟,提起的速度快一点,在最高点停留一下,反复做200次左右,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

2、上肢拉伸

双手的十个手指,交叉向上,伸过头顶,上臂尽量夹住两个耳朵,保持十秒钟放下,休息两秒后,反复拉伸上肢,可以向上、向下、前后左右,6个方向拉伸,这个动作可以调动原本静态的肌肉、关节等部位,从而血液中含氧量大大增加。

3、举重

有哑铃的可以举哑铃,没有可以拿一本书或者一瓶水,举到左右耳之上的位置即可,每周锻炼两到三次,每次15到20分钟,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容量储存,降低血糖水平。

4、揉腹部

双手叠放在腹部,按照每分钟30次的频率,顺时针按揉腹部,手可以稍微用力,每次三分钟以上,这样不仅可以改善血糖,还可以改善便秘。

通过以上几个小动作,可以消耗能量,增加肌肉重量,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样血糖自然就降了。

坚持做,效果更佳哦!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身体2个部位瘙痒,或是糖尿病信号,别以为是皮肤病

常阿姨今年52岁,平日里身体健康,人也格外开朗,总是笑嘻嘻的。

近段时间,常阿姨觉得身上总是发痒,还以为是湿疹,就自己买了药涂抹,结果过了几天症状却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实在难以忍受的常阿姨,便在女儿的陪同下到了医院检查,结果却被告知她的瘙痒并不是皮肤病,而是糖尿病引发的。

问诊后才知道,原来常阿姨不光身上痒,最近还总觉得口渴,其实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总是口渴、明显消瘦或者有瘙痒症状,最好及时就诊排查!

一、身上两个部位瘙痒,警惕糖尿病找上门

很多人印象中觉得患了糖尿病后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这些“三多一少”的症状,认为有这些症状才是糖尿病。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泉峰介绍:糖尿病患者除了上述一些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水疱、化脓、溃烂等一些皮肤问题。

那糖尿病患者为何会皮肤瘙痒呢?

主要原因是血糖高导致了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状况异变,皮肤黏膜总是缺氧、脱水、营养不良,皮肤弹性变差,皮肤神经末梢痒阈值降低,一些轻微的刺激都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症状。

糖尿病患者如果总是皮肤瘙痒而置之不理,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症状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周晓博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瘙痒多出现在腋下和大腿根儿两个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易出汗,很容易出现感染,一旦细菌、真菌繁殖就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症状。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陶小华和主治医师丁杨指出:除了瘙痒症状之外,血糖高皮肤还可能会出现褶皱处变黑、皮赘、小腿前长斑、出现水泡、感染及环状丘疹等症状。

二、皮肤瘙痒也可能是癌症信号,别不在意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难免会自己多想,毕竟有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是癌症的预警。即使是皮肤瘙痒,都可能是癌症在作祟。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指出:皮肤瘙痒确实可能是癌症引起的,但多数情况下皮肤瘙痒首先考虑是皮肤病或过敏性疾病所致。

当然,皮肤瘙痒也要警惕是这四种癌症在作祟!

1、肝胆胰的恶性肿瘤

肝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变多,从而出现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

2、脑部恶性肿瘤

脑部患癌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身体脑外部位出现异常瘙痒感。像如果鼻腔无故瘙痒,并伴有呕吐、视力障碍、耳鸣等症状,就要警惕脑部肿瘤。

3、皮肤恶性肿瘤

患有皮肤黑色素瘤、皮肤癌、皮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发皮肤异常瘙痒,一定要尽快就诊。

4、直肠肛管癌

患上直肠肛管癌后,肛周会有瘙痒症状出现,同时还会有肛肠坠胀感等症状。

那癌症引发的皮肤瘙痒和普通瘙痒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肿瘤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康静波表示,癌症所致的皮肤瘙痒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突然发生的顽固性瘙痒症状;
  2. 皮肤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3. 与气候无关;
  4. 用止痒药物效果不佳。
三、人到老年容易皮肤瘙痒,医生给出实用建议

不少老年人都有全身瘙痒症状,总是感觉胳膊、后背、腿上到处都痒,时不时就得让挠一挠。其实,老年人的皮肤瘙痒症状,预防更为重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郝靖欣、刘慧琳提醒:老年人为了预防皮肤瘙痒,要做到下面几点!

  • 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全面,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合理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清洁、洗澡过于频繁。
  • 做好皮肤保湿,洗完澡后可以用保湿乳来擦拭皮肤。
  • 床品和衣物要用纯棉的,以减少皮肤瘙痒风险。

一提到身上瘙痒,很多人都会想到皮肤病,确实多数的瘙痒考虑是皮肤病,不过皮肤瘙痒也可能是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信号。必要时要及时就诊排查,老年人的皮肤瘙痒预防更为重要。

参考资料:

[1]《痒痒痒!!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如何预防?如何治疗?》.丁香园内分泌时间.2022年04月02日

[2]《皮肤瘙痒,竟暗藏肿瘤!这些可能是疾病信号,千万别不当回事》.科普中国.2019年01月07日

[3]《体内有癌,皮肤先知?出现这9种变化重点留意,千万别拖!》.健康时报.2022年10月25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身体3个部位瘙痒,或是糖尿病信号,别以为是皮肤病

皮肤是我们身体的保护伞,它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阻挡外界细菌,病毒,有害化学物质入侵。这层屏障不仅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免受外界侵害,还有独特的免疫调节功能,也是反映我们健康的晴雨表,一些异常的皮肤症状可能不是“小毛病”, 往往是一些疾病的信号。

一、身体3个部分瘙痒,或是糖尿病信号

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血糖水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皮肤瘙痒便是其常见的非特异性皮肤表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病变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并不是全身性的,通常只有部分皮肤会出现瘙痒现象,我们需要警惕,这可能是发生糖尿病的信号。

  • 1)腋窝

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不仅影响大血管,也累及皮肤微血管。

腋窝区域的微血管网络丰富,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该区域皮肤组织缺氧,营养供应不足,从而引发一系列皮肤问题,包括瘙痒。

微循环不畅还可能引起局部水肿,组织液渗出等,这些变化都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加剧瘙痒症状。

腋窝是人体较为隐蔽且容易出汗的部位,特别是在高温,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汗液分泌增多,使得腋窝区域相对潮湿。

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紊乱,汗液中的成分也可能发生变化,汗液中的糖分含量可能增加,这为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提供了更多的营养来源。

汗液中的其他成分也可能发生变化,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导致腋窝皮肤瘙痒。

腋窝毛发旺盛也会加重该区域的潮湿环境,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和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更容易受到这些微生物的感染,不仅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还可能伴随红肿,疼痛等炎症反应。

  • 2)腹股沟

它位于腹部与大腿之间的交界处,是人体皮肤较为薄嫩且容易积聚汗液和污垢的部位。

这一区域的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侵袭。

腹股沟区域处于相对封闭和潮湿的环境中,也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加速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症状。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它可以影响全身各处的神经末梢,但不同部位的神经受损程度和速度可能有所不同。

腹股沟区域的神经末梢较为丰富且敏感,当这些神经受到高血糖和代谢紊乱的影响时,可能更容易出现功能异常。

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异常,包括痒觉增强,可能是腋窝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原因。

  • 3)双下肢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神经纤维,导致周围神经病变。

这种病变在双下肢尤为明显,因为下肢的神经纤维相对较长,更容易受到血液供应不足的影响。

而且长期高糖状态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周围神经比较丰富,这种情况会引起感觉异常,同时也会导致皮肤感觉敏感度增加,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若发生自主神经病变,会导致皮肤汗腺排汗异常,皮肤干燥脱屑,这也会引发瘙痒,而双下肢作为承重部位,其皮肤受到的压力和摩擦较大,更容易出现干燥和瘙痒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容易发生皮肤感染,这些感染不仅会引起皮肤瘙痒,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溃疡等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部分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或皮肤不良反应,常用药物达格列净就有这一不良反应,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双下肢皮肤瘙痒,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我们在停药或换药后能够得到缓解。

糖尿病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加重,我们需要及时调理,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是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往往呈现持续时间长,可能会出现夜间加重的情况,一般是局部皮肤瘙痒,还容易并发感染,导致瘙痒和炎症加重。

普通皮肤瘙痒症状表现多样,可能伴有皮肤发红刺痛,灼热感以及丘疹,疱疹等皮损。瘙痒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病因而异,但通常不会出现糖尿病瘙痒特有的夜间加重和长期持续的特点。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现象,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或护理。

二、糖友皮肤瘙痒应如何护理?

糖尿病患者面临皮肤瘙痒的问题时,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和治疗策略,以缓解不适并预防症状进一步恶化。

我们需要及时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主要是因为血糖控制不稳定,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皮肤神经末梢,导致感觉异常和瘙痒感,控制血糖水平是缓解皮肤瘙痒的根本措施。

我们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所以需要使用血糖仪定期检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确保血糖控制在医生推荐的范围内。

根据自己的血糖变化作为调整饮食的依据,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按照医嘱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不得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这些方法都有助于降低血糖并改善身体代谢。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以免血糖波动过大,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低血糖发生。

针对糖友出现的皮肤瘙痒现象,我们还需要保持皮肤清洁与湿润,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干燥和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滋生,缓解瘙痒症状

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使用温水洗浴,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水刺激皮肤。

洗浴后立即涂抹保湿霜或乳液,锁住皮肤水分,减少干燥引起的瘙痒,涂抹保湿霜时要轻柔按摩,避免用力搓揉皮肤,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干燥。

糖尿病患者护理皮肤瘙痒,这一症状还需要穿着舒适透气的衣物,可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和刺激,避免穿着过紧或过小的衣物,以免压迫皮肤并影响血液循环。勤换洗衣物,保持衣物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糖尿病患者护理皮肤瘙痒症状应避免搔抓和过度摩擦,搔抓和过度摩擦皮肤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导致感染和炎症加重,搔抓还会刺激神经末梢,加重瘙痒感。

如果瘙痒症状难以忍受,我们可以使用冷敷或热敷缓解瘙痒,用冷毛巾或热毛巾轻轻敷在瘙痒部位,有助于缓解瘙痒感并减轻皮肤炎症,但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以免烫伤或冻伤皮肤。

面对皮肤瘙痒难以忍受时还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对瘙痒的关注和搔抓行为。

另外我们还可以遵医嘱使用一些药物,如使用抗过敏药物,营养神经药物,外用止痒药膏等。

皮肤瘙痒症状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虽然不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危险,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警惕这一症状,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警惕其他并发症,一旦发生及时干预。

三、糖友还需要注意这些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需高度警惕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并发症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中风等。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严重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小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逐渐下降。

早期可能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

高血糖会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新生血管形成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视网膜病变,以保护视力。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经,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纤维,导致感觉异常,疼痛,麻木,肌无力等症状。

糖尿病神经病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增加跌倒骨折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关注自身神经系统的变化,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需关注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定期检查,积极治疗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身体腋窝,腹股沟,双下肢这3个部位瘙痒,或是糖尿病信号,别以为是皮肤病。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往往持续时间比较长,普通皮肤瘙痒病程时间比较短,如果发现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应及时通过综合性方法控制病程,同时关注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对糖尿病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保证糖友的生活质量。

文献参考:

1. 张晓红, 李玉梅. 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3):361-364.

2. 王丽华, 张艳. 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 15(1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