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吃饭吃的药(糖尿病吃饭吃啥)
糖尿病口服药只知道二甲双胍?还有这几种药糖友们一定得知道
- 优点: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效果明确,轻度减重,心血管保护作用,价格低廉。
- 缺点: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 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尤其肥胖或胰岛素抵抗明显者。
- 注意事项:肾小球过滤率(eGFR)<30禁用,严重肝病、酗酒者慎用,需监测肾功能和维生素B12水平。
- 优点:降糖效果强,起效快,价格低。
- 缺点:低血糖风险高,体重增加,可能加速β细胞功能衰退。
- 适用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
-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慎用,肾功能不全需调整剂量,避免与酒精同服。
- 优点:低血糖风险低,对体重中性,心血管安全性较好。
- 缺点:价格较高,可能诱发关节痛或胰腺炎(罕见)。
- 适用人群:老年患者、早期糖尿病或需联合治疗者。
- 注意事项:胰腺炎病史者慎用,沙格列汀避免用于心衰患者。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帮助将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
- 优点:减重,降压,降低心衰和肾病风险,独立于胰岛素作用。
- 缺点:泌尿生殖感染风险(如尿路感染、真菌感染),可能致低血容量。
- 适用人群: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衰、慢性肾病或肥胖者。
- 注意事项:多饮水防感染,监测酮症酸中毒(尤其1型糖尿病)。
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减少体内脂肪积累,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 优点: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持久,保护β细胞功能。
- 缺点:体重增加、水肿、骨折风险升高,潜在心衰风险。
- 适用人群:胰岛素抵抗显著或需长期稳定控糖者。
- 注意事项:禁用于心衰患者,监测肝功能及骨密度。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快速升高,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 优点:降低餐后血糖,单独使用无低血糖风险。
- 缺点: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需随餐服用。
- 适用人群: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餐后血糖高者。
- 注意事项:慢性肠病或肝硬化患者禁用,需咀嚼服用。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格列奈类药物能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合饮食规律的2型糖尿病患者。
- 优点:快速降餐后血糖,用药灵活,低血糖风险低于磺脲类。
- 缺点:需多次服药,可能轻度增重。
- 适用人群:饮食不规律或餐后血糖波动大的患者。
- 注意事项: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则停药,肝肾双通道代谢。
策划:小果
作者:小果
审核:三诺医学科学事务部
配图:研究文献配图 三诺讲糖自拍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补剂选择指南!医生推荐这6类补剂科学稳糖
作为一名专注糖尿病领域多年的医生,我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糖尿病患者。他们中有的一听到“营养补剂”就摇头,担心会升高血糖;有的则盲目跟风,吃了一堆昂贵的保健品,结果血糖没控制住,还吃出了其他问题。今天,我就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多年临床经验,来给大家好好讲讲,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选营养补剂。
膳食纤维:肠道的守护者,血糖的调节者
膳食纤维堪称控糖护肠的“天然屏障”,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研究表明,每天摄入30g膳食纤维,糖化血红蛋白能降低0.5% 。燕麦片、魔芋粉、菊粉都是补充膳食纤维的优质选择,冲泡简单,适合日常食用。
优质蛋白:肌肉的“建筑师”,身体修复的关键
蛋白质是维持肌肉、修复组织的重要物质。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消瘦或肌肉量减少的人,补充优质蛋白非常必要。乳清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蛋白摄入量,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Omega-3脂肪酸:心血管的忠诚卫士
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而Omega-3脂肪酸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每周吃两次富含Omega-3的鱼类,心血管疾病风险能降低26% 。如果不喜欢吃鱼,也可以选择深海鱼油、亚麻籽油等补剂,为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维生素D 钙:骨骼与免疫的双重保障
有研究数据显示,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补充维生素D和钙,不仅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还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维生素D3滴剂搭配低糖钙片,是糖友补钙的黄金组合。
镁元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幕后英雄
镁元素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日补充250mg镁,8周后空腹血糖会显著下降 。甘氨酸镁和绿叶蔬菜提取物都是补充镁元素的优质来源。
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辅助降糖的秘密武器
苦瓜提取物、蜂胶、桑叶茶等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具有辅助降糖的功效。比如苦瓜中的苦瓜苷,能激活AMPK通路,促进葡萄糖代谢 。这些天然补剂温和安全,适合长期食用。
能食补,不药补
优先从天然食物中获取营养,全谷物、深海鱼、坚果都是很好的选择。当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营养时,再考虑补剂。
因人而异,精准补充
根据血糖水平、并发症情况选择补剂。比如,肾病患者要避免高蛋白补剂,而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可优先选择α-硫辛酸。
定期监测,动态调整
服用新补剂后,连续3天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根据指标调整补剂方案。
三、补剂“黑名单”,千万别踩雷蜂蜜制品
升糖指数高达73,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糖友们一定要远离。
含糖麦芽糊精补剂
很多廉价蛋白粉中含有这种成分,看到成分表中有“麦芽糖浆”,就要提高警惕。
高浓度葡萄糖口服液
这东西只有在低血糖急救时才能使用,平时千万不能喝。
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
早餐:5g膳食纤维粉 10g乳清蛋白,增加饱腹感,控制体重。
午餐:1粒苦瓜胶囊,辅助降糖。
晚餐:1粒深海鱼油,保护心血管。
糖尿病肾病患者
早餐:低蛋白米糊 维生素D滴剂,补充营养的同时减轻肾脏负担。
午餐:用5ml亚麻籽油拌菜,补充Omega-3脂肪酸。
晚餐:1粒钙镁片,维持骨骼和神经功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早餐:300mgα-硫辛酸,改善神经病变。
午餐:1片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
晚餐:1粒蜂胶软胶囊,增强免疫力。
五、提醒:补剂不是万能药任何补剂都不能替代降糖药或胰岛素。营养补剂只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一部分,一定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补充方案。
糖尿病患者选择营养补剂,就像给身体定制一套精密的保养计划。只有选对了,才能真正起到控糖、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到各位糖友,让大家都能科学补剂,健康生活!#营养补剂##糖尿病##奕健行##血糖##糖尿病肾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七大类口服降糖药,哪种降糖作用最强?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七大类:分别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代表的磺脲类,瑞格列奈代表的格列奈类,吡格列酮代表的噻唑烷二酮类、以阿卡波糖为代表的的糖苷酶抑制剂、以利格列汀代表的DPP-4抑制剂、以达格列净代表的SGLT2抑制剂。这7大类降糖药,哪一类降糖幅度最大呢?
双胍类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类
a-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SGLT2抑制剂
二甲双胍
格列本脲
瑞格列奈
吡格列酮
阿卡波糖
利格列汀
达格列净
格列喹酮
那格列奈
伏格列波糖
沙格列汀
艾托格列净
格列吡嗪
米格列奈
米格列醇
西格列汀
卡格列净
格列齐特
维格列汀
恩格列净
格列美脲
阿格列汀
恒格列净
瑞格列汀
加格列净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最主要指标,这个指标可以评价患者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
品种
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的降幅
二甲双胍
1.0%~1.5%
磺脲类
1.0%~1.5%
格列奈类
0.5%~1.5
噻唑烷二酮类
0.7%~1.0%
a-糖苷酶抑制剂
0.50%
DPP-4抑制剂
0.4%~0.9%
SGLT2抑制剂
0.5%~1.2%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降幅最大的为二甲双胍和磺脲类,那么,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来说,是不是降糖幅度越大,临床地位越高呢?答案是否定的。
评价一款降糖药的好坏,不能单纯以降糖幅度而论,还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等诸多因素来综合评价,比如磺脲类降糖药,虽然降糖幅度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其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副作用比较突出,且不具备心血管保护作用,临床地位已趋于下降,而新型口服降糖药如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虽然降糖幅度不高,但因具有独立于降糖之外的心血管、肾脏保护作用而备受临床青睐,是合并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患者首选的一线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