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并发症脚(糖尿病并发症脚疼要吃什么药)

荆医生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双脚出现这些表现,暗示糖尿病足要来了,得赶紧治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一、脚上的“警报”,你发现了吗?

你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脚?

或许你只是觉得最近鞋子穿得有点紧,或者脚底偶尔有点麻木,甚至觉得脚趾间有点发热、刺痛,但你并不在意。

但你知道吗?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变化,可能是“糖尿病足”悄悄到来的信号!

糖尿病足,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实际上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展到严重阶段,可能会导致感染、坏死,甚至截肢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溃疡发生率接近19%,而其中约14%最终需要截肢

你还敢忽视脚上的这些信号吗?

二、从“麻了”到“没了”,糖尿病足的隐秘进程

我们把时间往回拨几年。

一个5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刚开始只是觉得脚底有点麻,尤其是晚上睡觉时,脚趾像被针扎一样疼。

但他觉得这可能是走路太多造成的,没有放在心上。

几个月后,他发现脚底的皮肤变得干燥、脱皮,甚至有点裂口,每次洗脚的时候都会隐隐作痛。

他开始有些担心,但又觉得这只是皮肤干燥,涂点润肤霜就好了。

再过了一年,他的脚趾开始变色,变得有些发黑,指甲也变厚了。

直到有一天,他的脚趾上出现了一个小伤口,本以为会很快愈合,没想到伤口却越来越深,甚至开始流脓、发臭

这时候,他才慌了,赶紧去医院。

医生告诉他:这是糖尿病足的严重阶段,必须立即住院治疗,否则可能面临截肢!

这个案例并不是个例,而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真实写照。

糖尿病足,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一个缓慢恶化的过程,从麻木到溃烂,最后甚至发展到截肢,整个过程可能长达几年,但一旦恶化,就难以逆转。

如果你的脚出现了这些异常信号,一定要尽早警惕!

三、糖尿病足的早期信号,你中了几个?

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足的出现往往有一些早期表现,如果能够尽早发现并干预,就可以有效避免病情恶化。

哪些表现需要特别注意呢?

1.感觉异常:

脚底麻木、刺痛、烧灼感,尤其是晚上加重。

对冷热感觉迟钝,比如洗脚的时候,水温很高但自己却感觉不到烫。

轻微的伤口或摩擦感觉不到疼痛,甚至走路时被小石子硌到也没什么感觉。

2.皮肤异常:

脚底干燥、皲裂,即使抹了很多护肤品也不见改善。

脚趾或脚背皮肤变色,发红、发紫甚至变黑。

指甲变厚、变形,甚至长霉菌(灰指甲)。

3.血液循环异常:

脚经常冰冷,即使在温暖的房间里,脚还是凉凉的。

走路时小腿或脚部容易疼痛,休息一会儿才会缓解。

脚上的伤口长时间不愈合,甚至出现溃烂。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有糖尿病,并且出现了以上任何一种症状,请务必提高警惕,尽早去医院检查!

四、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脚最“脆弱”?

糖尿病足的形成,主要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有关。

神经损伤导致“感觉迟钝”
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导致脚部的感觉逐渐消失。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脚如果被扎伤,会立刻感到疼痛并采取措施。

但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受损后,即使脚被划破、烫伤,甚至感染,也可能毫无知觉,直到病情加重才发现。

血管堵塞导致“供血不足”
糖尿病还会损害血管,使血液循环变差,特别是脚部这种距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更容易缺血。

一旦血流不畅,伤口就很难愈合,甚至会逐渐坏死。

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一旦脚部有伤口,细菌更容易繁殖,导致感染。

如果不及时控制,感染可能会扩散到骨头,最终只能截肢。

这就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脚特别“脆弱”,一旦受伤就难以痊愈。

五、如何保护双脚,避免糖尿病足?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请把脚部护理当成每天的必修课

1.每天检查双脚

无论有没有不适,都要每天检查一次双脚,尤其是脚底、脚趾缝、小伤口。

如果视力不好,可以请家人帮忙检查。

2.选择合适的鞋袜

穿宽松、透气、舒适的鞋子,避免鞋子过紧或摩擦。

避免赤脚走路,防止意外划伤

选择棉质袜子,避免穿太紧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合理饮食,少吃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

坚持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如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

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4.及时就医,不拖延

如果发现脚部有伤口、溃疡、变色等异常,务必第一时间去医院,早发现、早治疗,避免严重后果!

六、结语:别等到“失去”才后悔!

糖尿病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悄无声息地发展,而你却毫不在意

很多患者在截肢后才追悔莫及:“如果当初早点重视就好了……”

但你还有机会!

从今天起,关注你的双脚,做好糖尿病足的预防,让双脚陪伴你更久,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20.

《糖尿病足的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21.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什么!糖尿病还会烂脚?!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有多少朋友认为糖尿病就只是血糖高?不是!糖尿病还会导致足部、眼部、肾脏等多个位置出现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和花费最多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病将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幸福感。戳下图,带你了解糖尿病足健康素养提升V计划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如果脚上出现这5个表现,或出现糖尿病足感染了,必须立即就医!

糖尿病足感染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一个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大幅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截肢。许多患者在初期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出现了足部感染的危险信号,因此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糖尿病人群往往由于血糖长时间处于高位,导致神经系统受损,感觉敏锐程度减弱,致使足部微小的异样变化经常未获即时关注。根据研究,全球每年因糖尿病足感染而发生的截肢手术接近200万例,提醒我们足部健康的重要性。

未解伤痕持久未复原,康复之路进展缓慢。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因为神经损伤而失去对伤口的敏感性,甚至在无意中划伤、摔倒或被尖锐物体刺伤时都未能察觉。这些创伤若未能适时得到照料,恐将变成病菌繁殖的沃土。美国糖尿病协会的一项报告显示,超过50%的糖尿病足部溃疡最初是在足底的小伤口或水泡处发生的,随着血糖的长期不稳定,局部免疫力下降,伤口的愈合能力也受到影响。若伤口长时间没有愈合,且可能伴随脓液、异味等症状,极有可能已经发生感染,需要尽早处理。

伤口不仅仅是外表的破损,更是一个信号,提示身体的免疫系统正在遭遇挑战。尤其是在脚底、脚趾等不易察觉的位置,若伤口存在感染的迹象,例如红肿、分泌物增多、疼痛加剧等情况,可能意味着深层组织已经受到影响。此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出现严重的坏死现象。

脚底温度显示出非正常的升降波动现象。

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持续处于高位,会造成血管损害及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对脚部的血液供给产生直接影响。当脚部血液流通不足时,它们的温度往往会表现出不寻常的迹象。例如,若脚部发凉或过度发热,尤其是在夜间,更可能提示脚部的血液供应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这种血流受阻现象,常常使得细菌在脚部的局部环境中滋生,从而引发感染。

研究显示,足部温度的非正常波动常常是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一个关键预警信号。肢体皮肤的温度波动常常能够体现出血液在体内循环的状况。如果脚部的温度逐渐偏低,可能意味着存在缺血或感染的风险。此时,及时采取措施,改善血液循环,避免局部温度进一步变化,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足部肌肤色泽改变或出现破损往往是血液循环状况的一个指示。

在糖尿病足病的早期阶段,患者通常会注意到脚部皮肤有不正常变化,具体表现为颜色变成红晕、淤血状或是失去血色等情形。研究表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问题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得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颜色变化。这些变色现象,往往是感染发生的早期信号。

如果皮肤逐渐变得干裂、起皮、发痒甚至出现溃烂的现象,这些都不容忽视。破损之处常作为感染的发端,微生物经由受损肌肤渗透进躯体,快速增生扩散。此时,炎症反应往往会引起局部的红肿、热感和痛感,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脓液分泌、组织坏死等后果。

足趾的关节可能会出现形变,或是丧失灵活运动的能力。

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不仅会导致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还可能对脚部的关节和软组织造成影响。随着时间流逝,脚部关节或许会慢慢发生形态变化,乃至发展到难以自由移动的地步。比如,脚趾弯曲、无法正常伸展,或者因为关节变形导致脚步不适、走路困难等。

这一现象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使得足部的正常感知功能丧失,同时关节的功能也逐渐受到破坏。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脚趾关节变形时,足部感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变形或变硬等症状时,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持续的脚部疼痛或不适

糖尿病足病感染初期,病人往往会面临脚部绵延不绝的疼痛或异样不适的感觉。疼痛的性质可能呈现为刺痛、麻木、灼热感等多种形式,这些症状与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密切相关。由于神经的损伤,糖尿病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感知能力较弱,疼痛的表现形式也可能与正常人不同。疼痛的存在依然是糖尿病足部感染的一个重要提示信号。

如果这种疼痛持续且没有缓解,且伴随局部的红肿、发热等症状,极有可能已经存在细菌感染。此时,及时治疗不仅有助于减轻疼痛,更能有效避免感染的扩展,防止感染进一步恶化。

脚部水肿及分泌物增多

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足部并发症,其发生通常与糖尿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水盐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当足部出现明显的肿胀,并伴随有异常的分泌物(如脓液、恶臭等)时,意味着足部的感染已经比较严重,细菌已经进入深层组织。

研究表明,水肿和分泌物的增加往往是感染蔓延的征兆,这时需要立即采取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判断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迅速应对水肿及渗出物能有效遏制感染的蔓延,进而预防潜在的重大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足感染的发生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很多患者在初期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正如前文所述,脚上的一些微小变化,如伤口不愈、温度异常、皮肤变色、关节变形、持续疼痛和水肿分泌物等,可能是糖尿病足感染的早期信号。一旦发现您或身边的人展现出这些迹象,切莫轻视,需即刻前往医院并采纳恰当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