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孩子掉头发(糖尿病病人掉头发严重)

伊好逆糖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竟然会脱发!5个原因和对策都在这里

我们知道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很多,其中脱发也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脱发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对患者的形象产生不好的影响,进而影响情绪。下面我们就来讲讲糖尿病与脱发之间的关系及相应对策。

1.长期高血糖,血液循环不良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葡萄糖就积累在患者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升高而损伤血管,血管损伤后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无法运输足够的营养和氧气来滋养毛囊,导致毛囊受损,影响毛发的正常生长,从而引起脱发。

对策:通过饮食、运动及降血糖药物治疗,积极控制好血糖,减少血管内皮糖基化,延缓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保证血液供应,减少脱发。

2.高血脂

脂溢性脱发也是糖尿病脱发的原因之一,糖尿病人往往伴有肥胖、高血脂,血脂过高从头皮毛囊分泌油脂较多,易堵塞毛孔而导致脱发。

对策:清淡饮食、少吃油腻及辛辣食物、定期洗发是防止脂溢性脱发的主要方法。

3.免疫系统紊乱

糖友的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紊乱,加之头皮油脂过多诱发脂溢性皮炎,细菌繁殖快更易发生毛囊炎,导致毛囊破坏而脱发。

对策:坚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做好个人卫生,勤洗头勤洗澡,防止头皮感染。

4.激素水平变化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垂体等疾病。这些内分泌腺功能紊乱,会导致毛囊萎缩,营养不良而大量脱发。

对策:定期做一些必要的体检,了解有无内分泌其他激素的缺乏,一旦发现有激素缺乏,应及时补充纠正。

5.情绪、睡眠影响

长时间的压力大和心情不好,情绪压抑,睡眠不好,可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脱发。

对策:学会放下,给自己精神减减负,哪怕是爬到山顶放声唱歌都好,找到适合自己的舒压方式最为关键。如果不能自己缓解生活压力,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虽然脱发并不影响健康,但会严重影响到个人形象。如果脱得很严重,还会给生活带来困扰,让人丧失自信。所以,建议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爱护自己的头皮,远离脱发。

甜蜜上“头”?你的脱发,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引言:头发脱落,逐渐稀疏,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

脱发——糖尿病“不为人知”的症状之一

2023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和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共同开展的《糖尿病患者脱发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脱发患病率为34.5% ,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人群。

来自Harley Street Hair Clinic的高级外科医生格雷格·维达博士表示,虽然糖尿病的一些症状和并发症被广泛认可,比如排尿增多、口渴、疲劳、体重减轻、视力下降或视力模糊,但有一种症状不那么为人所知,那就是脱发。长期的高血糖水平可能引发血管损伤,导致受损的血管不能再为毛囊提供足够的氧气,造成头发正常生长周期的中断和停止,最终导致脱发。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自身胰岛β细胞所致。胰岛β细胞严重受损导致胰岛素的绝对缺乏,使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地运输到细胞中进行分解,产生能量;

➤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导致血糖升高,可能引发心脏病、卒中、感觉失常(神经损伤)、足部问题(如溃疡和感染,如果不治疗可能导致截肢)、视力下降以及肾脏问题等。

格雷格·维达博士表示,脱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压力、荷尔蒙变化、遗传性、维生素缺乏等——但如果你在经历其他糖尿病症状的同时,也经历了脱发,应该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

脱发防治——控制血糖水平是关键

格雷格·维达博士认为,防治糖尿病脱发的最佳方法是确保血糖得到控制,同时建议增加规律运动。运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糖含量,还可以改善氧气向身体细胞(包括毛囊)的输送。

一旦你的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头发有可能会重新长出来,但往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果你发现血糖得到控制后,头发依旧没有再长出来,建议咨询相关医生。

参考资料

[1]Ben Hurst.Doctor says red flags for diabetes can appear in a person's hair. 2024-2-3.https://www.nottinghampost.com/news/health/doctor-says-red-flags-diabetes-9076192

[2]魏奕娜,林晓升,陈小曼,等. 糖尿病患者脱发现状及其相关因素调查[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3,28(5):471-474. DOI:10.3969/j.issn.1671-301X.2023.05.022.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糖尿病的十发子弹,你中了哪几发?

糖尿病也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你强大了,它就疲软了,只能“静悄悄”地待在墙角;如果你软弱了,它就强大了,兴风作浪,会向你射出致命的子弹。你若中枪,那接下来的日子可就真的不好过了!

“埋伏”之一:眼睛“中枪”

“无风不起浪”,没有糖尿病,就没有糖尿病眼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采集世界的炫彩。糖尿病眼部病变主要有三种: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期,又称“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通过眼底照相来发现。这个阶段尚不可怕,还不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如果听之任之,眼底会出现点状出血,病变就进入了前增殖阶段,此时还可能引发大面积的眼底出血,“心灵的窗户”就开始逐渐关闭,影响视物,需要使用激光来把出血的血管“焊住”,制止出血。如果病变进一步发展,新生血管在糖尿病的“滋养”下疯狂生长,新生血管比较脆弱,容易出血,这就是患者出现的小蚊子在飞(飞蚊症)、头发丝在飘的感觉;病情进一步发展,新生血管抢占了眼睛的很多“地盘”,那“心灵的窗户”就可能彻底关上了,从此进入“暗黑”世界。这时激光,甚至手术,可能也爱莫能助,留下的只是一声叹息。

“埋伏”之二:肾脏“中枪”

肾脏和眼睛是一条战线上的“两兄弟”,眼睛“战事”吃紧,肾脏基本也会“中枪”。人们用眼睛去看世界,医生可以通过眼睛来看肾脏。医生如果看到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视网膜出了问题,那么肾脏会和眼睛保持同步,也已出现问题。医生还会根据尿液检查和抽血化验肾功能来看看肾脏问题有多严重,所以糖友们平时不能只关注血糖,还要看看尿。

肾脏早期的问题,血糖控制至关重要,如果血糖控制得比较好,就可以减缓肾脏损害的“脚步”;如果进一步发展,尿里会出现本不该出现的东西——尿蛋白,这时单单控制血糖就不够了,还要借助于一种抗高血压药来帮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普利”家族)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缬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等“沙坦”家族),还要关注血压、血脂等问题,一样不管都不行。

“埋伏”之三:血管“中枪”

血液流经的每一寸“土地”,都可能受到高血糖的“腐蚀”。心脏和血管实现了血液的“管道运输”,接触高血糖的机会最大,而且总是最先接触高血糖,因此心脏、血管常会遭受高血糖的攻击而出现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冠心病,给脑部供血的血管出现病变,就会发生脑卒中等。

心脏、血管是“红色的生命线”,是重点保护对象,所以早期病变只能依靠检查来发现,如果哪一天血管堵住了,或是破裂了,感觉到“心痛”“头痛”,那病变就已经很严重了,即便经过积极治疗,也会留下后遗症,甚至丢了性命。

“埋伏”之四:骨头“中枪”

骨头构建了身体框架,或许是人体最坚固的构造了。骨头每天也是忙个不停,有两支队伍,一支队伍执行巡视工作,发现哪里的骨头不够好,就把它“拆除”了;另一支队伍执行维修工作,会立即把这里修补好,两支队伍步调一致就维护了骨头的坚固和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巡视队伍仍干劲不减当年,拆除工作一如既往,而维修队伍越来越“体力”不支,维修工作跟不上,导致骨头不再坚硬和健康,就发生骨质疏松了。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老年碰到了糖尿病,那就是雪上加霜,巡视队伍干得更加欢快,加快了破坏骨骼的步伐,骨质疏松越发严重。骨质疏松不仅表现为腰酸背痛、腿抽筋,还会引发骨折,如果脊柱发生了骨折,就会导致驼背、身材变矮。有些骨折甚至被称为生命里最后一次骨折,如骨盆骨折,一旦发生,很有可能生命就此画上了句号。因此,糖友们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关注骨质疏松。

“埋伏”之五:神经“中枪”

神经感知到外界的温、凉、痛、胀,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司令部”(如大脑、脊髓),经过“分析、研究、讨论”,“司令部”达成协议,发出指令,身体的不同“部门”接受指令并执行,身体和谐。

高血糖会“腐蚀”神经,那么“司令部”的“上传下达”就会出现问题,就如同电缆线外的绝缘皮或是保护套被腐蚀,铜线直接外露,线路易发生跑电和短路一般。手足麻木、感觉虫爬、烧灼感、疼痛、半夜腹泻、便秘、食欲减退等背后的“嫌疑犯”可能都是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无论轻重,治疗的前提都是要把血糖控制好,减少每日血糖的“大起大落”,否则采取任何办法,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神经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借助于药物治疗了,如甲钴胺、依帕司他、硫辛酸等。糖尿病重症患者神经病变的治疗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工作,不要轻言放弃!

“埋伏”之六:脚部“中枪”

脚部每天生活在人体“最底层”,承受着身体巨大的压力,同时还肩负重要的工作。前面说了高血糖会让神经、血管很受伤。神经受伤,脚部感觉会减退,外界很多危险信号脚部全然不知,如脚磨破了不知道、烫伤了不知道等。血管受伤,破了或是伤了的脚部因为血供不好,长期不容易长好,若处理不好,往往一个小伤口就可能会导致失去一条腿,不仅导致残疾,还可能失去生命。

“埋伏”之七:嘴巴“中枪”

糖尿病容易引发口腔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唾液量减少、唾液内的葡萄糖增多,易引起细菌在口腔内“安营扎寨”,导致口腔黏膜发炎、触痛、烧灼痛,味觉出现问题等;细菌在牙齿上“大显身手”,导致龋齿问题;细菌波及牙周组织,会出现牙龈肿痛、牙周脓肿等问题;口腔的邻居常常也会受到“牵连”,出现颌骨及其周围感染。

个别糖尿病患者长期发热就是由口腔内反复感染导致的。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牙槽骨骨质疏松、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等问题。

“埋伏”之八:皮肤“中枪”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皮肤“中枪”的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多。其中最常见的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且病情与年龄、血糖水平、血脂异常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关系密切。糖尿病还有一个特有的皮肤病——糖尿病性大疱,常发生在四肢,是花生米大小、清澈透明的水疱,不痛也不痒。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病变都是由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皮肤神经和血管受到波及所致。

“埋伏”之九:耳朵“中枪”

耳朵的神经和血管也很容易受到伤害,如听神经因缺血缺氧而发生老化,出现听力过早衰退,早期还可表现为耳鸣、眩晕、耳部胀满感,甚至发生耳聋。耳部病变如果不加以照护,会进行性加重。另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外耳道炎,炎症进一步“往里钻”会引发中耳乳突炎,甚至导致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埋伏”之十:精神“中枪”

有些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没有被糖尿病打垮,但精神却先被糖尿病打垮了。一些糖尿病患者想不通自己怎么就患上了糖尿病,抑郁了。而且糖尿病的花费不小,久之经济负担加重,有些患者就出现了自责、情绪低落。此外,一些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不愿与人交往,产生了悲观情绪。

“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人活着就要有一股劲,糖尿病通过科学的办法是可以战胜的,要有这个信心,如果患者的抑郁较为严重,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总之,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治疗糖尿病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时机稍纵即逝,降糖路上危机重重、“十面埋伏”,你若中枪,很是不好受,甚至可以说是“招招致命”。认识到这一点,相信糖友们能更好地管理自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