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治疗糖尿病的是什么(治疗糖尿病的是什么药)

康复Therapy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治疗迷思:除了打胰岛素,糖尿病患者还可以选择什么?

糖尿病,这个被现代社会称为“世纪病”的慢性疾病,早已不再是罕见病,它悄然改变着世界各地数百万人的生活。特别是2型糖尿病,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它的患病率不断攀升。糖尿病患者往往会面临“必须依赖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固有观念,而“糖尿病无法治愈,只能一生依赖药物控制”的想法更是常见。

然而,糖尿病的治疗远不止于胰岛素这一种选择。事实上,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一个个性化、综合性的管理方案,每个患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糖尿病治疗的误区,并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糖尿病治疗的全貌。

@康复Therapy

误区一:糖尿病只能依赖胰岛素,胰岛素是“终极武器”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困惑之一便是:“我是不是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就只能打胰岛素了?”尤其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这种误解尤为普遍。

胰岛素的角色与误解

胰岛素是人体内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起着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运到细胞的作用。然而,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血糖,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弱(胰岛素抵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胰腺几乎不再分泌胰岛素,因此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并非唯一的治疗方案。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并不需要立刻依赖胰岛素,早期治疗往往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生活方式干预来有效控制血糖。

口服药物的选择

2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帮助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或提高胰岛素的作用。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

  • 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产出,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二甲双胍常常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 SGLT-2抑制剂:通过减少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帮助血糖排出体外。
  •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并抑制食欲,帮助控制血糖和体重。

对于一些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确实可能需要加入胰岛素治疗,但这并不意味着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唯一解法”。

误区二:糖尿病无法治愈,必须终身依赖药物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往往被视为无法治愈的疾病,许多人认为它注定需要终身服药。然而,事实上,糖尿病并非不可逆转的。特别是对于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

糖尿病的可逆性: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决定性意义。尤其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重,许多患者可以成功将血糖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甚至实现“不依赖药物”的长期控制。

多个国际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减重、低卡饮食和高强度的运动,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甚至使胰腺重新恢复部分功能,从而避免了药物或胰岛素的使用。

成功案例:生活方式干预的力量

例如,英国的DiRECT(Diabetes Remission Clinical Trial)研究就证明了,通过控制饮食和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在12个月后,约有一半的患者成功“逆转”了糖尿病,恢复了正常血糖水平。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可以“治愈”,而是需要持续的干预和管理。患者需要长期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复发。

误区三: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所有甜食都要拒绝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完全不能吃糖,甜食就成了禁忌食品。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并不需要完全拒绝糖分,关键在于如何控制糖的摄入量和选择合适的糖类来源。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指南

糖尿病患者应该学会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不是完全“封杀”甜食。糖尿病患者并不需要完全忌口糖类食品,而应选择**低血糖指数(GI)**的食物。例如:

  • 全麦面包、杂粮、豆类等,它们的糖类会缓慢转化为葡萄糖,较为平稳地释放能量。
  • 水果:某些水果(如草莓、蓝莓)含有较少的糖分和较高的纤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同样,适量的甜食是可以纳入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计划中的,但需要注意总热量的摄入量,并结合每日的血糖水平来合理安排。

误区四: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没有什么帮助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很多患者常常忽视运动对血糖控制的积极作用。事实上,规律的运动对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运动对血糖的作用

运动不仅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体重,减少胰岛素抵抗,还能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帮助血糖的代谢和利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并增强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

如何运动才最有效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运动时,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血糖波动,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低冲击力运动,如步行、瑜伽、太极等,通常较为安全,并且容易长期坚持。

误区五:糖尿病患者不需要药物,只要控制饮食和运动就够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忽视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认为通过饮食和运动就能够控制血糖。然而,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代谢性疾病,单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不足以完全控制血糖。

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而对于一些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的患者,可能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的支持。

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应是并行的,互为补充。通过药物的帮助,可以更精准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全面管理糖尿病,药物与生活方式齐头并进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依赖胰岛素,它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涵盖了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干预以及定期监测等多个方面。了解并打破这些常见的治疗误区,能帮助患者更科学、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管理不只是控制血糖,它还意味着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心态以及长期的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过上健康、充实的生活。

@头条健康#健康##糖尿病#

有医说医丨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是什么?

来源:【大河健康报】

□本文作者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田晨光

为什么血糖控制的路“越走越窄”?为什么血糖控制“很好”的患者,还是容易出现并发症?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

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重视了血糖高这个结果,却轻视了影响血糖稳定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防治的核心要从“只关注血糖控制”向“既关注血糖,又关注引起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转变

人常说“指标不治本,治病不除根”。

糖尿病治疗的根本是什么?它的痛点又在哪里呢?

说来您可能不信,这个最应该被管理的因素竟然是不起眼的“生活习惯”。

道理其实很简单。

要想让庄稼丰收,除了使用好的种子,还有,就是必须有好的田间管理。

首先,土壤要好;

其次,除草、灌溉、施肥要合理;

同时,还要减少虫害的发生;

当然,也要尽可能防止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糖尿病的管理也一样,血糖达标是核心之一,可以把它看作是好“种子”;那么,田间管理就相当于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管理

什么是危险因素?就是指那些引起糖尿病和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正确的做法是:

一、合理膳食

血糖升高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到目前为止,无论什么先进的治疗方案,如果饮食不好好管理,血糖就无法稳定下来。

即便是没病的健康人,也是需要管理饮食的,对不对?糖尿病患者怎么能不管理饮食呢。

怎么管理?下面是一些原则性的指导:

  • 主食要定量,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以全谷物、各种豆类、蔬菜等为好;

  • 水果要限量,血糖平稳的情况下,两餐中间食用,选择低GI水果。比如:樱桃、李子、草莓、杏、橙子、杨桃;

  • 餐餐有蔬菜,每天应达500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 天天有奶豆,常吃鱼、禽,适量蛋和畜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 减少吃肥肉,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

  • 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

二、科学运动

减少久坐。

步行或者快走都有助于延长寿命,每天增加500步与心血管发病率和全因死亡率降低2%-9%相关。

每天快走5-6分钟相当于延长预期寿命4年。

增加运动。

  • 每天30分钟,进行有规律的短时间慢走/简单的抗阻运动,可以改善葡萄糖代谢;

  • 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应锻炼到大型肌肉群,并具有节奏性;

  • 每周≥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每周3天,运动间隔不应超过2天;

  • 建议进行抗阻、柔韧性和/或平衡训练,每周2~3次;

  • 适当增加力量训练,包括抗阻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耐量;

  • 太极和瑜伽等运动可以锻炼到灵活性和平衡性。

三、睡个好觉

研究表明:与晚上8点之前睡觉的人相比,在20:00至22:00之间开始睡觉,及22:00之后才上床睡觉的人群,脂肪肝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56%和105%。

熬夜和失眠是健康的大敌。熬夜影响人体内分泌节律,激素分泌紊乱直接导致血糖控制困难。

早睡早起,保持规律睡眠。

建议时长:6~9小时,时间过长(>9小时)和过短(<6小时)对HbA1c均有负面影响。强调“早睡早起”。

四、控制体重

体重增加、肥胖,尤其是腰围增加,内脏脂肪堆积为主的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基础条件之一。

减重有利于控制血糖,甚至可以使得早期、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获得“逆转”的治疗效果。

五、戒烟限酒

烟草降低人体胰岛素敏感性,是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饮酒过量不但增加热量摄入,由此引发的脂肪肝、肝炎等,也影响胰岛素发挥作用。所以,要戒烟限酒。

六、心态平和

情绪是引起血糖波动的重要因素。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无一例外都会影响血糖的变化。精神状态的变化通过调节大脑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的变化以及神经递质的变化,控制着整个人体的代谢过程。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或焦虑,可引起胰岛素的分泌节律紊乱。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凡是幸福不能治愈的,任何药物都无法治愈(加西亚·马尔克斯)”。有病不可怕,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事实才可怕。

WHO也曾经给世人十六个字的健康方针,其中最后一条就是“心理平衡”。心态平和不但能防病养生,也是治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按照自然规律使用好我们的人体本身,就是这种哲学思想的最好体现。

让我们从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去防治糖尿病,大家都这样做起来,糖尿病就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是什么?人们常说的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你知道吗?

大家好,我是小清医生。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不规律治疗导致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人们在疾病的早期仍无法重视起来,从而导致疾病进展,血糖控制越来越差!最后导致了各种影响人们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因此我们应该惊醒,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从而积极治疗,而其中著名的就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到底是哪五个。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导致的血糖代谢紊乱综合症。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坏疽、心脑血管疾病等!

糖尿病5驾马车意思是治疗糖尿病的五种方式,分别为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

1.糖尿病教育:要向糖尿病患者介绍糖尿病的病因、治疗、危害等知识,使患者充分认识糖尿病,对于控制患者糖尿病病情有一定的必要性。

2.饮食治疗:就是要患者定量、定时、低糖、低脂饮食,减少多余热量摄入,保持营养均衡,有利于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3.运动治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游泳、慢跑等。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脂肪含量。

4.药物治疗:根据个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血糖监测:主要是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于长期控制血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用药方案有重要意义。

除以上情况外,不但要教育糖尿病病人本身,还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教育,引起家属足够的重视,不要放松对糖尿病的管理。家属要严格控制患者饮食,淀粉这类主食,也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