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并发症怎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怎么调理)

禚医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中医如何应对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患病者多消瘦。糖尿病初期,因患病症状不明显,多被患者所忽视,往往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发现并就诊时,病情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那么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

1、严重的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高血糖高渗状态。

2、急性感染性并发症,如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皮肤真菌感染,真菌性阴道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肾盂肾炎以及膀胱炎等。

慢性并发症有:

1、大血管的病变,如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肾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高血压等。

2、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等。

3、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缺血性脑卒中,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胃轻瘫等。

4、糖尿病足等。

中医是如何有效应对糖尿病?

今天科普的一款中医类药物叫做津力达颗粒,官方说明书介绍其可以益气养阴,健脾运津。用于II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也在增加,想必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此外,降糖药也是对于糖尿病很好的药物,目前 ,临床中津力达颗粒是款针对2型糖尿病不错的药物 ,那么,津力达颗粒是修复胰岛功能还是降血糖。

津力达颗粒的药理作用是本品能够通过调节糖脂代谢、抗氧化 应激、减轻炎症反应等作用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胰岛素抵抗 ,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现代药学研究 证实,津力达颗粒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结构和功能、促进胰岛 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在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中疗效显著。大多数的患者在使用津力达颗粒后,不仅能有效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同时对于胰岛功能也有很好的优化作用。

但是官方说明书介绍本款药物孕妇慎用,如果要使用药物需要定期复查血糖。并且必须谨遵遵医嘱,仔细阅读说明书。因为其很可能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因此用药必须谨慎且科学。

本文仅作为药物科普使用,并不具备任何诊疗价值,请慎重选择)

参考来源津力达颗粒官方说明书。

糖尿病并发症,让人苦不堪言,甚至会夺走生命!该如何防止?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血糖水平太高,从而使得身体出现一系列代谢异常的表现。糖尿病与高血脂、高血压一起,被称为“三高”,也是名副其实的“富贵病”。

关于糖尿病,很多人只知道它的诊断标准,那就是通过监测血糖值,来判断自己到底属不属于高血糖。其实,糖尿病除了本身的血糖值升高之外,还有一些典型的临床表现,以及容易被漏诊的并发症,这些都是在防治糖尿病的过程中,大家要重视的环节。

有些糖尿病并发症,让人苦不堪言,甚至会夺走生命,那么,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并发症又包括了哪些?为了更好地防治糖尿病,这些健康常识请尽早了解,即便是皮肤瘙痒也不要大意,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

1.糖尿病的典型表现

总得来说,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多饮与血糖的浓度升高有关系,患者总觉得口渴,喜欢多喝水,随着摄入的水增加,小便也会变得增加,这就出现了“多饮”与“多尿”现象。

另外,患者虽然血糖高,但是不能够被身体充分利用,因为身体会分解更多的糖原,来满足血糖的高水平状态,所以还会导致体重下降,以至于患者的体重会与摄入的食物呈反比。

2.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所谓的并发症,就是说这些疾病本来身体没有,因为患有糖尿病,才导致这些疾病出现。一般来说,当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之后,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就包括血管和神经病变,通常是以周围的小血管和神经受到的影响最大。

因为血糖的浓度增加,会对一些小血管发挥不良影响,会导致血管发生堵塞,继而会出现组织营养物质供应不良,轻度患者会表现出皮肤瘙痒、麻木等症状,重度患者则还会出现皮肤破溃等。所以,糖尿病看似不怎么严重,但是对于患者本身的影响,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除此之外,糖尿病的并发症还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3.糖尿病的并发症应该如何防治?

因为糖尿病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大家在平时治疗糖尿病的时候,应该越早治疗越好。对于糖尿病,“防”大于“治”,只有在早期对这种慢性疾病进行预防,才能够促使血糖水平回归正常,从而减少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另外,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严重并发症状,积极采取对症治疗,才是缓解患者痛苦的最佳选择。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慕秋,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糖尿病最丑陋的并发症该如何治疗?医生: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

之前,张医生收治了一位很少见的过敏病人,他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住院的。住院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静点还不到半个小时,就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送到张医生的病房进行抢救。

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这种抗菌药物前几天他还用过,而且不是那种非常容易引发过敏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通过这件事,起码给了我们3点启示:

  • 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只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会引发过敏反应,所有的药物都可能导致过敏反应;
  • 之前使用过的药物,即使没有发生过敏反应,也不敢保证再次使用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 即使是现代医学,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充满了各种挑战,没有挑战,就没有知识,更没有现代医学的进步。

当然,咱们今天想要了的并不是过敏反应,而是这位病人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朋友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的,这位病人之所以要使用,是因为他患上了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严重且治疗费用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甚至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

所谓的糖尿病足是指初诊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朋友,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通常伴有下肢神经病变或周围动脉病变,也可以二者同时出现。朋友们也可以把糖尿病足理解为糖尿病并发症的并发症。简单来说,患病的朋友的脚趾会慢慢的变黑,发臭,可以伴有严重的缺血性疼痛。这种疾病不但丑陋,还非常可怕。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吗,为何日常生活中提及的并不多呢?我国14 省市 17 家三甲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18 年住院慢性创面的常见原因为糖尿病与感染,2007 至2008年为糖尿病与创伤,而1996年糖尿病仅占慢性创面病因的4.9%,这提示我们,目前我国慢性皮肤创面的病因与发达国家已经非常相似 ,都是糖尿病导致的。

新近调查发现,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病人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治愈后的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31.6%。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糖尿病足朋友的年死亡率为 14.4%,而截肢后的5年死亡率高达40%。因此,预防和治疗足溃疡可以明显降低截肢率及死亡率。

不过,这类并发症并非一个优点都没有,在所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足病是相对容易识别、预防比较有效的并发症。糖尿病足病一旦诊断,医生会对患病的朋友进行分级评估 ,一般把这类病人分为5级:

  • 0级: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无溃疡,这种预防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 1级:足部表浅溃疡,没有感染征象,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
  • 2级:有较深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 3级:深部溃疡,有脓肿或骨髓炎;
  • 4级:局限性坏死,可以发生在足的各个部位,不一定只发生在足趾,其特征为缺血性坏死,通常合并神经病变;
  • 5级:全足坏死

糖尿病足病强调“预防重于治疗”,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但预防则比较有效。所以,所有患有糖尿病的朋友每年都应该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观察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病变,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看看有没有疼痛、烧灼、麻木感和感觉异常,有没有下肢血管疾病,如下肢疲劳、跛行,通过这些来判断溃疡和截肢的危险程度。

朋友们也可以在家中自己观察,包括我们的足是否有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下肢是否怕冷,足部的血管是否能摸得到搏动,足部的感觉功能是否有减退。如果足部动脉搏动正常,感觉也没有减退,没有足畸形以及没有明显的其他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就属于无足病危险因素的病人,可进行一般的糖尿病足病预防。

在这里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系统的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学习,是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病高危病人足溃疡的发生,降低复发率和增加无溃疡事件的生存率 ,降低截肢率,降低医疗费用和提高生活质量的。

但是,让人感到担心的是,绝大多数糖尿病朋友都是缺乏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的,而且,大部分是未接受过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的教育。这个锅不能全让患病的朋友去背,临床医师的态度也非常重要,他们决定了朋友们对于糖尿病足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及正确进行日常足部护理实践 。这些健康教育措施,可以使患病的朋友早期发现前期病变,加强自我行为管理。

注意了,敲黑板了,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关键点在于:定期检查自身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识别出这些危险因素;学会进行足的保护;穿着合适的鞋袜;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内容包括10点:

  1. 每天检查双足,特别是足趾间;有时需要有经验的他人来帮助检查足;
  2. 定期洗脚,用干布擦干,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洗脚时的水温要合适,低于 37 ℃;
  3. 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
  4. 避免赤足行走;
  5. 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
  6. 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或异常;不穿过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
  7. 足部皮肤干燥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8. 每天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9. 水平地剪趾甲;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 ;
  10. 一 旦有问题,及时至专科医师处诊治。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相关内容还有很多,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赘述了,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头条首发大赛##头条创作挑战赛##长文创作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