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血糖低容易有糖尿病(血糖低会血糖高吗)

云南中医 0
文章目录:

这类人,虽然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很容易发展成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高危人群阶段、糖尿病前期阶段、糖尿病阶段。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及治疗糖尿病。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糖尿病前期”阶段的自我健康管理。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在6.1-6.9mmol/L之间,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0mmol/L之间,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阶段。此阶段人群虽然不算患有糖尿病,也没有明显症状,但提示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甚至不少人已经出现心脑血管病变,如果不加干预,很可能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

在糖尿病前期阶段,病情发展往往还是可逆的,所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服用药物等方法早期积极干预,可以很大程度上阻止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转变,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是首选及基础,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

1. 合理饮食,避免“越吃越坏”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的异常波动与“多吃”有很大关系。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其与“脾瘅”密切相关,《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中说道:“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津液,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说明过量饮食超出了脾胃的正常运化能力,会诱发胰岛素抵抗,使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从而导致糖尿病前期,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因此,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要控制食量、限制热量及脂肪的摄入,避免营养过剩及肥胖。少吃动物内脏、蛋黄及甜品,远离油炸食物。平时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保证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在30g以上。建议遵循以下的饮食搭配原则:

(1)以谷类食物为主

(2)低盐、低糖、低脂肪

(3)辅以高膳食纤维

(4)多样化膳食模式

(5)少佐料,多清煮、清炒(少油)

2. 控制体重,提前预警

肥胖可以作为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的预警。肥胖是目前已知的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可逆转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应使体重至少降低7%或更多,如能达到标准体重更好。有资料显示,若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0%以上。

标准体重简化计算方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减轻体重,还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血脂、血压,从而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3. 科学运动,降糖减脂

长期、规律、适度地进行有氧运动,能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控制体重的目的。可以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跳舞等运动项目,每次锻炼30分钟以上,每天晚餐1小时后运动更有效。体弱者开始阶段快步走即可,循序渐进,需注意运动后不要再加餐。

运动强度要合适,运动量太小,起不到作用;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使血糖升高,因为剧烈的运动会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使得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释放出儿茶酚胺等,具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导致了血糖的快速升高。

4.中西结合,正确用药

目前,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同时,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前期,中医辨证常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为燥热炽盛、湿热蕴脾证、肝郁气滞证、脾胃壅滞证、痰瘀互结证等,虚证多为脾虚湿盛证、气阴两虚证等。

临床上可用作糖尿病前期干预有效果的西药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常用中药材有黄芪、人参、麦冬、地黄、丹参、山药等;中成药则有金芪降糖片、降糖消脂胶囊等。在选择使用何种药物干预时,应综合考虑,遵从医嘱。

综上所述,持之以恒的健康生活方式是阻断糖尿病发展的最佳手段。糖尿病前期人群应重视自身病情,根据医师建议,及早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控制逆转病情。切忌放任不管,从而发展成为糖尿病。


内容整理: 朱玲逸 胡润萍 陈燊 阮艳玲

本文作者:张振宇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赵淳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云南省基层名中医;云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全科分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生物医药研究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慢性、难治性疾病)、高血压、 脑梗塞、脑出血、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及缓解期)、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放射性肺炎、肥胖、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带状疱疹等疾病。

糖尿病是因为血糖过高,为什么还会出现低血糖?

#我是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还会低血糖#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并发症。因为低血糖,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严重的话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而且发生低血糖对于整体血糖的控制也很不利。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感到奇怪,糖尿病不是血糖过高吗?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低血糖呢?今天,陈大夫就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的问题?

低血糖的标准?

1、低血糖的标准

  • 低血糖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都有可能发生。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2.8,可以诊断为低血糖
  • 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3.9,叫做低血糖。

2、低血糖分级

根据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3级

  • 1级低血糖:血糖在3.0~3.9之间
  • 2级低血糖:血糖低于3.0
  • 3级低血糖:出现意识障碍,需要他人帮助的低血糖
低血糖的症状有哪些?

低血糖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交感神经兴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1、交感神经兴奋

  • 当血糖下降时,人体希望通过一些神经——激素的调节作用,把血糖重新升上来。其中,交感神经兴奋会分泌肾上腺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 但是交感神经兴奋,会出现心悸、焦虑、头晕、手抖、出冷汗、饥饿感这样的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 人的大脑几乎完全依靠葡萄糖来供应能量,而且不能合成和储存葡萄糖。平时大脑的运转需要的葡萄糖都是直接从血液里面摄取葡萄糖。
  • 当发生低血糖时,大脑从血液中能够摄取的葡萄糖减少,因此出现大脑能量不足,可表现为神志变化、认知障碍、抽搐、严重的甚至出现昏迷。

3、 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后,没有明显的症状,这种低血糖叫做无症状性低血糖。

低血糖除了本身可能出现的危害之外,有些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者脑梗的病人,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

糖尿病是因为血糖太高,为什么还会出现低血糖呢?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可能和以下8个原因有关系:

一、有些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

  •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里面,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就是引起低血糖反应。比如胰岛素、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包括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吡嗪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 因为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都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一旦用多了,胰岛素分泌得太多,导致血糖降低太多,也就出现了低血糖。

二、没有按时吃饭或者每一次吃得太少

  • 糖尿病患者吃饭的量以及吃饭的时间都应该有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如果这一顿吃半碗,下一顿吃两碗。这样的血糖是没办法控制的。
  • 如果每一次吃饭时间太晚了,或者饭量吃得太少。但是餐前胰岛素没有减量的话,就可能导致血糖降低得过多。

三、喝酒,尤其是空腹喝酒

  • 喝酒以后,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大量分泌会导致血糖降低。尤其是空腹的时候,胰岛素分泌得更多;另外,空腹的时候血糖也低,所以更容易出现低血糖。

四、运动量的突然增加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运动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某一次运动量突然的增加,但是运动前进食量没有增加。
  • 由于运动会增加能量的消耗,运动量突然增加就可能导致低血糖。

五、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调节障碍

  • 对于正常人来说,如果体内的葡萄糖消耗过多,人体会通过神经调节,比如促进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促进糖异生产生葡萄糖。这样就可以使血糖升高。
  • 但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的血糖升高会影响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血糖即使低了,由于调节功能的障碍,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六、糖尿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

  • 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胃口不太好,吃得比较少。另一方面,肝肾功能障碍,导致糖异生能力下降。
  • 所谓的糖异生,就是人体将非葡萄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肝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肾脏也能进行糖异生。

七、血糖控制目标过于严格

  • 这一点很好理解,血糖目标控制得太严格,必然用药量会很大,这样就容易导致低血糖。比如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0以下就可以了,如果非要求控制在5.0以下,那么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自然升高。
总结
  •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这些急性血管事件。因此,对于低血糖要重视起来。
  • 糖尿病患者,口袋里要常备巧克力、糖果、饼干之类的食物,一旦出现出冷汗、手抖这些低血糖的症状,要及时补充能量。
  • 如果发生了低血糖,也要及时地查找低血糖的原因。

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危害更大,血糖过低并不是好事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现在不少二十多三十岁的人群也加入了糖尿病的队伍,成为抗糖大军。

一般糖尿病患者多认为这是由于血糖升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只要血糖降低就行,并不担心会存在低血糖的问题。

而且有些患者因为担心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自己擅自加大药量或加服一些保健品来降血糖,却不知道这样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从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糖尿病发生轻度低血糖的危害

虽然对于普通人,只要血糖不低于2.8mmol/L都是正常的,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低于3.9mmol/L就会出现轻度低血糖的症状。

一般来说,发生轻度低血糖时多只会出现心慌、手抖、无力、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不适症状,这时及早补充一些糖分很快就能得到缓解,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糖尿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最怕的就是发生严重低血糖,因为这会直接损害大脑,不但会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的发生,而且还会因为大脑缺氧,导致昏迷休克,从而危及生命。

而且在严重低血糖时,心脏也会出现缺血缺氧的风险,诱发心梗,从而增加猝死的风险。

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如何急救

1. 意识清醒的患者

虽然平时都要求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糖,但一般都会建议糖尿病患者口袋里装颗糖,这是为了预防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因为出现轻度低血糖时,只需要及早吃颗糖,补充一下糖分即可有效缓解。

不过如果发现距离下次吃饭还有很少时间,除了吃糖,最好再进食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尤其是可以喝些纯牛奶。

不过有时候血糖飙升时也会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所以如果是在家里的话,最好是先检测一下血糖水平,明确是血糖低导致的再进食,如果是血糖高导致的那建议多喝水,增加一下运动量。

2. 意识丧失的患者

如果发生了严重的低血糖,出现了昏迷的情况,那就要注意了,这需要及时就医,避免大脑缺氧从而导致脑死亡。

当然,一般来说,只要平时多注意一下,出现轻度低血糖时就及时处理,一般不会发展到严重低血糖。

或者糖尿病人家里也可以备一些葡萄糖水,只要不是直接昏迷,还有一点点意识,不会发生呛咳时都可以喂些葡萄糖水,可快速升高血糖。

虽然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如果将血糖降得过低,导致低血糖的话,那危害会更大。

所以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不要一味追求血糖越低越好,而是要求平稳,波动小,那样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昊锦花,卜春霞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J】. 中国民康医学 . 2022-07-25

2. 董原 . 发生低血糖,如何急救【J】. 保健医苑 . 2021-11-05

3. 张洪军 . 低血糖危害大 积极预防是上策【J】. 家庭医学 . 202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