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20岁得糖尿病(20岁得糖尿病是什么原因)

齐鲁壹点 0
文章目录:

20岁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反复住院,才发现是这种“罕见病”

记者 王小蒙 通讯员 陈丽艳 王燕 济南报道

今年40岁的“糖友”肖肖(化名),她在20出头的时候就得了糖尿病。她体型偏瘦,一直感觉身体乏力,听力也有所下降,明明有吃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血糖却越来越不理想,多次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住院。直到最近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次就诊,她才知晓自己患的是线粒体糖尿病,这种疾病非常罕见,在糖尿病人群中发病率仅为0.5-1.5%左右。

“患者体型偏瘦,患病时间很早,有20余年糖尿病病史,她的母亲和姥姥也都患有糖尿病,而且该患者还有听力不佳,符合线粒体糖尿病的特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李振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后,积极联系国家基因检测实验室进行基因检测,最终确诊患者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基因变异。

据介绍,糖尿病除了熟悉的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还有很多种特殊类型糖尿病,肖肖就是一位比较少见的母系遗传的线粒体糖尿病。而此前,她一直以为自己患得是常见的1型或者2型糖尿病,难怪一直规范用药还是血糖控制不佳。

“线粒体糖尿病发病率占所有糖尿病的0.5-1.5%左右,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母系遗传,一是容易造成耳聋,此外心脏、视网膜也容易受累。”李振作表示,临床上易被误诊为1型或2型糖尿病,但因为各自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不同,如果误诊往往治疗效果不佳。

通常来说,线粒体糖尿病发病年龄偏小,多在45岁前发病,家族性多见;基本上都是通过女性的基因向下传递,就像姥姥传给妈妈,妈妈再传给女儿,如果传给儿子就不再往下传递,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遗传。另外,线粒体糖尿病患者体重偏轻或正常,B细胞功能不同程度减退,多数在发病早期就需要胰岛素的治疗,比较像1型,也常常会合并1型糖尿病;可以伴有轻至中度神经性耳聋,不一定和糖尿病同时发病,自己也可能并不认为自己耳聋,有的会出现乳酸水平升高,视网膜病变等。

值得注意的是,线粒体糖尿病常合并有因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如线粒体性脑肌病等,病者除有肌无力外,伴发肌阵挛癫痫、共济失调、视神经萎缩、周围神经病以及神经性耳聋和智能低下等症,癫痫发作和发作性呕吐为此型病者最常见症状。

“虽然都是糖尿病,但线粒体糖尿病有以上这些独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尽早对所有疑似的患者进行精准分型诊断很重要。”李振作提醒,线粒体糖尿病治疗原则与1型及2型糖尿病不同,应根据病情选用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因为有乳酸增多倾向,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二甲双胍,辅酶Q10有比较肯定的治疗效果。

文章开头提到的肖肖在确诊后,遵医嘱停用了以前的二甲双胍,换成胰岛素降糖,调整了胰岛素用量后,血糖终于得到了良好控制。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二十几岁得了糖尿病,以后的人生还能得到幸福吗?

二十几岁得了糖尿病,以后的人生还能得到幸福吗?

以前听说这个病,是老年人才得的病,现在落到自己头上,感觉像做梦一样,我还没有对象,以后的人生还能得到幸福吗?

如果是二十几岁查出糖尿病,一般是二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活和饮食方面出了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得了过去人们说的老年病,如糖尿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

生活习惯不好,熬夜是常态,没有节制,暴饮暴食,严重偏食,任性,脾气暴躁,敏感多疑,缺少运动,烟酒无度等等,这些因素过早的损伤了脏器。

在过去虽然穷,但是这些病的发病率并不高,尤其是青少年几乎没有,过去没有电,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更没有智能手机,人们天黑了睡,天亮了去干活,养成好的习惯,粗茶淡饭,虽然觉得不好吃,但都是自然长熟,没有化肥农药,没有精加工,没有煎炒烹炸,原始的营养品质好,维生素,矿物质和生物类黄酮充足,再加上活动多,生活压力小,所以得病的少。现在很多都变了,所以病人多。

看懂糖尿病的原理,修复肝脏,保肝护肝,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生物类黄酮等营养,调节情绪,适度运动,戒烟戒酒,就是不逆转,也不会严重,各种好习惯保持住,人生就不会太坏。

21岁大学生患糖尿病:纵欲,正在毁掉你的生活

文 |金子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ID:FranklinReadingClub)

我们与疾病的距离,比想象中更近。

“你还年轻,可以随意透支身体”

是最大的谎言

近日,家住江西新余的21岁大学生小海,因为食欲不佳、反胃前往医院检查。

本以为只是小毛病,没想到诊断结果竟然是糖尿病,一家人都非常吃惊。

21岁,糖尿病,这不是开玩笑。

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孩子虽然不抽烟不喝酒,但饮食习惯不好。平常不怎么爱吃水果蔬菜,不爱喝水,常常把可乐、饮料当水喝,每次提回来两大瓶的饮料,几天就喝完了。

孩子体型有点肥胖,但因为年轻,也没太在意。

后来他总感觉口干,身体不适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医院验血从他体内抽出的血样,有一半都是油状的血脂。

这位大学生的母亲说:“听了这个结果我心里也好难过,怎么可能这么年轻就得了这种病?”

实际上,这不是个例,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年轻人最爱的高热量饮食、习惯性熬夜、久坐不动,都是健康杀手。

我们与疾病的距离,比想象中更近。

如果总把饮料当水喝、爱吃零食、不运动、经常熬夜,身体逐渐被消耗,久而久之,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轻人还在各种作死?

有一个高赞回答说:因为总觉得自己年轻。

当你仗着年轻,对身体无所谓,以为吃外卖、喝饮料是犒劳自己、享受生活。

但不知,所有的挥霍,都已经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然后在某一天报复回来。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还年轻,就有透支身体的资格。

这届年轻人

已经不敢看体检报告了

2019年12月,32岁的网红视频博主毒角SHOW突然住院,检查出患糖尿病。

他的体检报告更是触目惊心:除了糖尿病,还有重度脂肪肝,甲状腺交织囊肿,肝肾功能老年状态......

32岁,本应该是很难和这些可怕的字眼沾边的。

究其原因,一是饮食不健康,二是作息颠倒。

熬夜的时候,他常常一边喝可乐,一边啃汉堡,一边剪片子。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啥油大啥好吃,我吃啥,青菜啊一概不吃,拿着饮料当水喝。”

为了剪辑视频,他常常半夜开始工作,直到凌晨五点。

最后发展到“不到凌晨五点,根本不困”。

有多少年轻人也是这样的生活习惯?

外卖可乐,嘴巴是爽了,付出的代价却未免太大。

叔本华曾说过:“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只有在病床上躺过,才会明白:只有身体是自己的,只有健康最重要。

《中国青年报》曾经联合问卷网做了一项调查,主要面向18-35岁的青年人群,选项包括了:

一边无休止熬夜,一边勤勤恳恳地护肤;


一边无节制饮酒,一边泡枸杞水;


叫着最油的外卖,却吃着大把大把的保健品。

2000名参与调查的受访者,82.3%的人觉得上面这些行为很普遍。

网友说:“这届年轻人,已经不敢看体检报告了。”

永远不要对健康心存侥幸

糖尿病、高血压、癌症......这些曾经是“老年病”,现在都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我的表弟20岁,正在读大学,就已经有高血压。

去年,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因为白血病去世,这让我既悲痛,又一时间难以相信,因为她还很年轻。

根据抗癌协会调查统计,在我国,癌症发病年龄提前了15-20年。

过去癌症的发病年龄主要在50-80岁,现在,已经提早到了35-55岁。

科普中国网发过一篇文章《一文看懂糖尿病: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病?》,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我国有1.14亿糖尿病患者。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糖尿病,20~40岁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占比6%。

这不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年轻人患病的新闻不在少数。

深圳25岁小伙小峰被查出胃癌,而他并没有胃癌家族史。

江苏泰州,一个29岁的小伙,把饮料当水喝,患上严重的糖尿病,引发了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一个17岁的小姑娘,突发急性胰腺炎进了ICU,而她本身就有糖尿病和高血压......

村上春树说:

“肉体是每个人的神殿,不管里面供奉的是什么,都应该好好保持它的强韧、美丽和清洁。”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你可以对身体健康开玩笑,疾病和死亡却不会跟你开玩笑,只会来真的,而你却斗不过它。

对待健康,永远不要心存侥幸。

有句话说:这世界上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深以为然。

有些结果,或许可以在明天挽回,亡羊补牢;有些后果,却再也无法回头,后悔莫及。

珍惜身体,也是在珍惜家人

方舱医院的“小品哥”夏斌因为创作短视频在网络走红。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演小品、拍视频,最初是为了逗妻子开心。

夏斌的妻子,27岁的岑朦,是一名室内设计师。

2019年,岑朦被确诊为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癌症,医生说:“目前没有见过有活过5年的。”

2月份,夫妻二人又先后感染新冠肺炎。夏斌还陪着妻子剃了光头。

虽然他们二人都很乐观坚强,但妻子的癌症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岑朦说:“我想活得更好,活得更久,我想在家人身边待得时间更长一点。”

回忆起之前的生活,夏斌感慨:快乐的日子太短暂,快乐比痛苦还痛苦。

看了他们的故事,既为二人不离不弃的爱情感动,又为被癌症打破的幸福感到惋惜,毕竟她只有27岁。

《我是演说家》节目中,26岁美女投资人周西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当她在凌晨得知自己患癌后,想要给妈妈打电话,却又在拨出号码的一瞬间按了取消。

那一刻,她害怕让妈妈知道自己生病的事。

电影《婚纱礼服》中,主角是一个年轻的单亲妈妈和她的孩子,这位妈妈是婚纱设计师,因为工作很忙,她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在得知自己患癌后,妈妈一心想要把一切都给孩子,她为女儿买游戏机、熬夜做紫菜包饭,带女儿去野餐,希望女儿能和同学交朋友。

然而,无论怎样弥补,她终归觉得遗憾,因为她再也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

生病不是一个人的事,一旦你受伤害,家人是最痛苦的人。无论你的父母子女是近在眼前,还是远在千里之外,都免不了牵肠挂肚。

照顾好自己,就是保护家人。

人生苦难重重,没病没灾,就已经是一种幸福。

生活的残酷在于,一切都来得猝不及防,当不幸降临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而我们想要的一切,都需要有“健康”这个大前提。

健康不是要你放弃一切

在《每个人的战争》一书中,作者指出,维持健康并不是一件艰难耗时的事情,不过就是变一种生活方式。

不需要你天天去健身房、不需要你练出马甲线,多走路、多站站,减少久坐时间就好;


不需要你只吃水煮蔬菜,营养均衡、控制高糖高热量饮食就好;


不需要你调整成老年人作息,别熬到半夜不肯睡就好。

一年一次的体检,是我们对自己健康最低的保障。

正如李开复曾在一个演讲中所说:

“每一个人的健康,其实不是要放弃一切。对年轻人来说,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个礼拜拿3、4个小时维护你的健康。”

不要再把饮料当水喝,这场赌博你输不起。

“你还年轻,可以随意挥霍身体”,是最大的谎言,请不要再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意外,来警醒自己。

年轻的时候,请将些许时间投资在你的健康上,人生只有一次,请善待自己的身体,愿你永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