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空腹67是糖尿病吗(空腹67血糖正常吗)

有来医生 0
文章目录:

血糖不稳,嘴先知?糖尿病患者口腔有这6种情况,说明血糖超标了

刘女士,65岁,近期早晚刷牙或吃的食物稍微硬一点,就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就诊前2天,刘女士出现牙疼症状,她以为是牙齿上火发炎所致,自行服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但效果欠佳,故前往医院就诊。

就诊时,刘女士自述患有糖尿病,一直在应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在7.0mol/L左右,监测餐后血糖在11.0mmol/L左右。1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有皮肤蚁走感,偶有针刺样疼痛,近2天开始出现牙痛症状。

口腔专科检查发现,刘阿姨的牙龈红肿,牙颈部有牙结石,牙龈缘变厚并脱离牙面,探针触及有出血情况,部分牙的龈沟深度达4~6mm,初步诊断为牙龈炎。同时,大夫告知她这是糖尿病引发的口腔病变,需要在控糖良好的前提下进行龈下刮治术等治疗。

这一检查结果,让刘女士很是困惑,牙疼不是上火了吗,怎么还跟糖尿病有关?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口腔唾液中的糖分也会增加,因此有利于口腔内细菌的滋生。另外,糖尿病患者身体内免疫状态不正常,即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更易引起口腔疾病,牙齿特别容易出现龋齿合并感染,甚至出现牙龈炎、牙周炎、牙痛等。

口腔,作为人体的门户、语言的功能器官,同时参与消化与呼吸过程,其健康至关重要。

临床经验发现,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口腔症状可作为糖尿病的线索,沿着这些蛛丝马迹,往往能一举“擒获”糖尿病患者。

有数据显示,糖友伴发口腔疾病的总发病率为83.37%,比正常人高出2~3倍。

01

糖尿病患者口腔有这6种情况,说明血糖控制不佳

01龋齿

糖尿病患者的龋齿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患者龋洞进展迅速,牙齿破坏严重。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唾液葡萄糖含量要高于正常人,牙齿组织内的葡萄糖可形成糖原,降低了牙齿对细菌的抵抗力,唾液呈酸性等条件促进口腔内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出现菌群失调,可促进菌斑形成和黏附在牙齿表面上,是龋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02口腔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口腔黏膜干燥,常有口干、口渴等症状,唇红部可见燥裂,齿龈、舌黏膜也可能出现糜烂及小溃疡、疼痛。这些症状容易引发感染性口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等。

03牙周病

据调查显示,近22%已诊断的糖友受到牙周病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牙龈问题。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增高,唾液中葡萄糖含量亦会相应升高,导致细菌生长和繁殖,钙质增加,易形成牙结石,诱发牙龈炎,出现牙龈肿胀充血、水肿、疼痛等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还可能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逐渐松动等。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年纪不大却满口牙都脱落,显得老态龙钟。

04颌骨及颌周感染

口腔颌面部有互相连通的筋膜间隙,上至颅底,下达纵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在发生化脓性炎症时可以迅速蔓延。

当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机能下降,将导致炎症扩展更加严重,出现皮肤红肿、局部剧烈疼痛,张口受限,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5口腔溃疡

糖尿病患者比较容易并发口腔溃疡,这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做好血糖控制,可能导致口腔内环境紊乱,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易导致皮肤或者口腔黏膜表面出现小伤口,而且伤口非常容易出现感染或者不愈合,从而诱发口腔溃疡。

因此,如果患者经常出现口腔问题,且长时间无法愈合,或频繁地出现口腔溃疡,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因为这很可能是血糖异常所致。

06口腔异味

血糖高的患者由于胰岛素的缺乏,升糖激素升高,可导致血糖和血酮体明显增高,从而引起酮症酸中毒,患者所呼出的气体会有一股“烂苹果”的味道。

另外,血糖高的患者由于血浆渗透压升高,水分随着尿液排出,使口腔唾液减少,导致口腔清洁能力比较弱。

如果平时口腔卫生不洁或免疫力低下,容易使口腔受到微生物感染,引起牙龈炎、根尖周炎、龋齿等疾病,微生物在口腔内分解发酵,也容易引发口臭。

02

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口腔护理?

1. 饭后漱口:糖尿病患者可以在饭后使用不同的溶液进行漱口,例如2%~3%的硼酸溶液,它可以改变细菌的酸碱平衡,起到抑菌作用。

此外,1%~4%的碳酸氢钠溶液对适应在酸性环境下生长的细菌和真菌有很好的抑菌作用,0.1%醋酸溶液则可以用于绿脓杆菌感染等。

0.02%呋喃西林溶液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效。

这些溶液不仅可以改善口腔生态环境,还可以使用后再用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 早晚刷牙: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并且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药物牙膏来刷牙。

定期更换牙刷和牙膏的种类,建议每次刷牙宜3分钟,采用水平颤动法和旋转法,每日2次刷牙及经常饭后漱口,维护口腔微生态环境,是预防龋病、牙周病最有效的方法。

3. 正确使用牙线、冲牙器:对于中老年人牙间隙较大、牙龈萎缩、食物嵌塞较为严重的情况,推荐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来去除牙间食物残渣,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清理牙齿间隙,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4. 定期检查治疗:定期让牙医清理和检查牙齿,一旦发现蛀牙或蛀洞应立即进行治疗和填补。

参考文献:

[1] 陈广垠.专家解答糖尿病百科[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9

[2] 陈卫文,张小德.解密糖尿病[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10

[3] 赵涛,赵步长,伍海勤,等.糖尿病百岁之路[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5] 依貂.糖尿病口腔病变[J].糖尿病新世界,2014(3):38-39.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口腔#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六七十岁空腹血糖6.8,高不高?老年人正常血糖是多少?

我的空腹血糖6.8mmol/L,今年67岁,听有人说现在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都是正常的,而且老年人的血糖高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是这样吗?

【医生解析】

首先,糖尿病的正常值从制定起至今没有任何改变,即空腹血糖3.9-6.1mmol/L及餐后2小时血糖4.4-7.8mmol/L,无论年龄大小,空腹血糖只要超过了6.1mmol/L就是不正常的。

其次,不少人之所以认为的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是正常的,是对2022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对血糖管理要求的一种误解,要知道这个7.0mmol/L不是空腹血糖的正常值,而是指对高血糖及有糖尿病的人应当将空腹血糖控制到的最低目标,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第三,对六七十岁尤其是高龄老人来说,在血糖的管理上确实可以有所放松,但一定要知道这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并不会因为年龄大了就不发生,相反高血糖长期存在对老年人的损害会更大,你可能会说既然可以放松,又说危害更大,这不是矛盾吗?

实际上这正是“不得已”的所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不断衰退,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进食量减少,而且不少老年人又喜欢清淡饮食,肉奶蛋等吃得较少,优质蛋白、脂肪摄入减少,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血糖严格管理,就可能造成组织器官获取的能量不足,各项生理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不仅会加速衰老,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给多种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

再有就是人到老年身体或多或少、或轻或重会发生一些老年病,这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离不开良好的营养支持,而严格控制血糖需要对饮食做控制,很多老年人对此非常重视,但也会因此带来营养不良问题,从养生防病的角度说,营养全面足量是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要求,老年人在血糖偏高一点的情况下更容易达到这样的要求。

加之老年人预期寿命有限,在余生提高生活质量尽享晚年生活更为现实,况且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也受其它多种因素比如血压、血脂等的影响,老年病的发生发展并非只要控制好血糖就可以,所以对老年人的血糖管理与年轻人可以有所不同。

总之,正常血糖的标准没有变化且适用于所有人,老年人在血糖管理上可以有所放松,是基于身体个体化管理的需要,并不是老年人有了另外的血糖标准,只能说老年人将空腹血糖维持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维持在10.0mmol/L以下是可以接受的,但并非是老年人正常血糖的标准。

你明白了吗?点个赞转发告诉更多人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

#冬日生活打卡季#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

陈先生,今年67有十几年的糖尿病历史了,一直在吃药,对于血糖值比较不上心,认为吃药就可以了,这段时间,家里人给他买了血糖仪,平时没事干开始对于血糖值非常的上心了,但是对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非常搞不清楚,因为这段时间餐后血糖一般是在7.2mmol/L左右,但是空腹血糖却在8.4mmol/L以上,所以奇怪到底是哪个更重要?所以来社区医生这做了解。

其糖尿病的变化最明显最本质的表现就是血糖的改变,且在一定程度上血糖异常程度可以表现出糖尿病严重度。而糖尿病不仅仅是代谢异常疾病,而是引起全身损伤。

既然了解到糖尿病的危害,对于测量血糖指标——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也要明白,不然即使测量了也不知道血糖是否控制。

空腹血糖

空腹即没有吃饭,当可以喝水。空腹血糖一般测量血糖时间为早上。因为空腹需要身体将食物排空,一般胃肠道将食物排空需要6~8小时,而隔夜时间往往是8~12小时,所以早上查空腹血糖是最佳时机,那么空腹血糖查的是什么?

首先要明白,查血糖其实是反馈体内的胰岛素量,也就是说测血糖是对于胰岛素量的反映。那么空腹血糖就是基础胰岛素量的体现,为什么空腹血糖是基础胰岛素量的体现?因为早上醒来,夜间饮食也已经被体内消化完毕,并且也没有受到外界刺激,排除外界因素。所以体内胰岛素是没有因为食物摄入而升高,也没有出现应激情况出现血糖波动,所以反映体内胰岛素量是基础的

餐后血糖

吃完饭后过了2小时,查的血糖为餐后血糖。当身体摄入食物后,身体利用食物后,身体内血糖升高,在一个小时内会达到高峰,到2小时左右回到正常。

餐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在分泌量和体内对于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并不客观。因为首先食物不同热量不同,血糖升高程度不一样,胃肠道消化能力不同,血糖表现程度不同,餐后运动又会让血糖表现不同。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哪个更重要呢?

糖尿病的早期,其基础胰岛素量是可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所以空腹血糖对于早期糖尿病的特异性不高,而对于中晚期糖尿病有较好的反应性。而餐后血糖可以反应出早期糖尿病。

不过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是监测血糖的指标,没有那个更重要。只要空腹血糖或者餐后血糖出现异常都会提升血糖代谢出现异常。

另外,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这是为什么呢?而餐后血糖正常,空腹血糖却出现异常这又是为什么呢?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异常

如前文所言,早期糖尿病对于空腹血糖并不敏感,在早期糖尿病时基础胰岛素量足够,所以空腹血糖是在正常范围之内。而餐后血糖就会出现异常,也就是说糖耐量下降,换句话说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或者出现了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出现餐后血糖异常需要注意,这是代表着体内糖代谢出现异常了。

空腹血糖异常,而餐后血糖正常

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分为以下情况

①夜间饮食过多

睡觉前摄入过多的食物,夜间睡觉消耗量需求低,消化能力不那么用力,所以食物有残留,到早晨体内仍在消化,经过消化血糖入血导致血糖升高。

②B受体阻滞剂干扰

当患者患有高血压疾病,也患有糖尿病。其服用的是B受体阻滞剂,其B受体具有影响血糖代谢的作用。所以服用B受体阻滞剂会干扰降糖药的作用,导致清晨血糖升高。

③身体保护机制

首先要明白,血糖其实是体内能量主要来源,所以当血糖下降,体内的能量来源不足,体内机能会下降。所以当夜间血糖下降过低时,体内会以血糖降低过,出现保护机制,让血糖反跳性升高,医学上称之为苏木杰现象

④胰岛素的特性

胰岛素在体内发生作用因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胰岛素抗体。这些因素会导致有些患者上半夜血糖正常,而下半夜血糖出现波动,并且会影响到清晨空腹血糖的监测值。

⑤用药不彻底

患者在晚饭前或者在晚饭后吃完降糖药,但是降糖药的剂量不够,不能维持很好的降糖能力,所以到早晨查空腹血糖时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

糖尿病不仅仅是代谢异常疾病,糖尿病会导致全身器官出现异常。

①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会出现微血管病变导致糖尿病肾损害和视网膜病变,出现神经系统的改变会出现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的病变,大血管的改变会导致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足。

②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会导致全身代谢异常,患者会出现乳酸酸中毒,会出现DKA以及HONK。

糖尿病的治疗是终身的

①饮食治疗

少食多餐、需要规律分餐即一天5餐甚至是6餐,规律饮食均衡营养,适当热量摄入。

②运动与生活习惯的改变

慢性运动可以很好的降血糖,使得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戒烟戒酒防止并发症出现。

结语

糖尿病是代谢性紊乱疾病,是慢性疾病,但是糖尿病的损害却是巨大的,会出现全身器官改变。而控制糖尿病的指标就是血糖,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孰轻孰重,并不重要。因为,这两者都是监测血糖值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