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能活多久)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你都了解吗?
1大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也是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的最基本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量蛋白尿是指成人尿蛋白排出量>3.5g/d。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具有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蛋白质不易通过。当肾病发生时,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受损,致使原尿中蛋白含量增多,当远超过近曲小管回吸收量时,形成蛋白尿。在此基础上,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
2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浆白蛋白降至<30g/L。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从尿中丢失大量白蛋白后,机体会促进肝脏代偿性合成白蛋白。当肝脏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此外,患者因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食欲下降,从而出现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等,也可以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除血浆白蛋白减少外,患者血浆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等也可明显减少,容易出现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3水肿
低白蛋白血症可以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血管腔内的水分进入组织间隙,从而发生水肿。糖尿病肾病早期由于机体代偿作用,一般没有水肿表现,少数患者在血浆白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水肿加重,多为疾病进展至中晚期的表现。
4高脂血症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和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状态,导致体内出现脂代谢紊乱,脂质转运与清除障碍,加上肾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加,从而患者表现为高脂血症。
5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红细胞寿命缩短、炎症反应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均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贫血的重要因素。
6高血压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体内水钠潴留,机体常出现高血压症状,且大多为中度。
7其它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合并有其它脏器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1控制蛋白质的摄入
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大量摄入蛋白质后,不仅可增加尿蛋白的排出,同时也可增加肾小球血管内压力和灌注量,使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进一步加重。从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仅小部分从尿液中排出成为尿蛋白,而大部分系由肾小管吸收、分解,在此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量,并产生大量氧化代谢产物而加重肾脏损害。因此,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须适当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尿蛋白,而且还可以降低血压,从而延缓肾脏疾病进展,对肾脏有靶向保护作用。
2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无论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的水平对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良好地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几率。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肾脏疾病进展,改善预后。此外,胰岛素主要通过肾脏进行降解,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大多肾功能不全,这使得胰岛素的降解非常缓慢,因此,可以适当降低胰岛素的用量,减少胰岛素在血液循环中的蓄积,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3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加重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必须应用降压药进行治疗,以使血压维持在正常的水平。除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外,患者还可以考虑选用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研究表明,钙通道阻滞剂可通过减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减少大分子物质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抑制系膜细胞及基质的增殖等减少肾小球硬化的发展,发挥降压和降低尿蛋白的作用,从而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4调节血脂
血脂异常为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进程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异常一般表现为:甘油三脂(TG)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常用的降脂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胆汁酸螯合剂、烟酸等。当患者血脂以LDL增高为主时,首选他汀类药物;若TG和LDL同时增高,单纯他汀类药物不能完全纠正时,可考虑联合贝特类药物。其余类调脂药诸如树脂类、烟酸类由于效果及安全较差,均属二线联合用药。此外,降脂药物与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如他汀类药物合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可以增强降血脂的功效。
5避免泌尿系感染
研究调查表明,反复发作的泌尿系感染会加重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进展,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尽量避免发生泌尿系感染,一旦发现需进行积极抗感染治疗。
6预防性抗凝治疗
临床研究发现,当患者血清白蛋白明显降低或有大量蛋白尿时,会明显增加血栓栓塞风险,所以应考虑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协和医生说|阳康后怎么吃?
合理营养应贯穿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始终。阳康之后,仍要继续实施营养管理,其目的有三:改善营养状况;加速康复,降低复发;改善生活质量。具体应该怎么吃,且听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于康主任怎么说——
一
可进食的普通饮食者,怎么吃?
应遵循最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的基本要求,做到以下八点:
1.食物多样化(每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安排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规律进食。
2.食物应细软,易于咀嚼、吞咽和消化,必要时可用搅拌机制备匀浆膳。避免油炸、肥腻、甜食及辛辣刺激等食物和调味品。
3.给予适宜的能量,保持适量身体活动;避免体重出现过快和过大的波动。
4.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优选富含蛋白质而脂肪相对低的动物性食物,如清蒸鱼虾、去皮的鸡肉鸭肉、里脊肉、脱脂奶类、豆腐等。必要时可辅助服用蛋白质补充剂。尽量避免肥肉、烟熏和腌制等加工肉、动物油等摄入。蛋白质补充量按每kg体重1.2-1.5g补充。以60kg体重的人为例,每日蛋白质总量需要达到72g,最高可达90g。每日饮食应包括2个鸡蛋,300-500mL牛奶,瘦肉150-200g,豆腐50-100g。建议蛋白质补充应均匀分布于早中晚三餐,每餐达到25-30g蛋白质,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5.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争取做到每餐有蔬菜,每日有水果。蔬菜总量每日300~400g(生重),多选择深色蔬菜(如绿菜花、番茄、胡萝卜、紫甘蓝、茄子、彩椒等);水果总量每日200~300g,多选用低糖或中等糖的水果(如草莓、柚子、猕猴桃、苹果、梨、橙子、橘子等),避免用果汁饮料代替鲜果或者鲜榨果汁。
6.保证足量饮水。成人每日1500~2000mL。儿童根据年龄不同:2~3岁每日约600~700mL;4~5岁约700~800mL;5~7岁约800mL;7~10岁约1000mL;11~13岁男童1300mL,女童1100mL;14~17岁男童1400mL,女童1200mL。应每日少量多次规律饮水,避免出现明显口渴口干的情况。尽量选择白开水、矿泉水或淡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7.注意补充益生菌。新冠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孕产妇患者,以及合并细菌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常继发菌群失调。应在保持合理饮食基础上,注意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8.注意微量营养素补充,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制剂。研究提示,复合补充比单一补充效果更好。同时,应强化维生素C、维生素D及复合B族维生素的补充。
二
进食不能/不足及营养不良者,怎么吃?
1.对纳差不能正常进食,或进食量少,不足以满足营养需要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口服营养补充剂(oralnutritionalsupplements,ONS),包括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或口服的肠内营养制剂。具体的种类及用量,可根据个体情况,在医院营养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伴有营养不良、长期低体重、肌少症的患者,以及部分素食人群,或因疾病情况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注意强化优质蛋白质的补充,可选择服用乳清蛋白粉,每日1~2次,每次20g蛋白粉兑温水150mL,混匀后在两餐间缓慢服用。
三
阳康后, 营养管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1.营养补充不能操之过急,切忌暴饮暴食,大吃大喝。阳康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尚需一定时日,过快、过急、过多、过量的补充,不仅难以实现营养目标,相反会导致胃肠不耐受的风险增加。一定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即由少到多稳步推进,并注意观察进食不同食物后的胃肠道反应。
2.建议常规监测营养状况和代谢指标。包括体重、人体成分(特别是肌肉状况)、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等。建议老年患者、孕产妇、儿童患者等,在医院临床营养科门诊进行常规随诊。
四
阳康后,春节期间饮食应注意什么?
阳康后,春节期间,饮食上应特别注意以下四点:
1.避免暴饮暴食。应遵循“食不过饱”的原则,最好每餐七分饱。同时,尽量保持规律进餐,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不宜过于随性地进餐,避免不吃早饭、每日就吃一顿饭、夜宵大吃大喝等情况。进食总量应尽量与平时保持一致。对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尤应注意。
2.尽量做到少饮酒、不饮酒。尤其不能饮用高度烈性酒。如果饮酒,可选用低度果酒,每日以不超过100mL为宜。避免空腹饮酒,也避免饮酒同时过量进食。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不能饮酒;对肥胖症,以及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控制不佳的慢性疾病患者,不能饮酒。
3.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过多的油腻、甜食、高盐、刺激性食物,如油炸油煎食品、奶油食品、过甜食物、腌制熏制食物、过于辛辣刺激等。
4.回家吃饭。减少在外聚餐,多回家吃饭。特别是年轻人回家陪老人一起吃饭,一家人一起就餐,享受家庭的温馨和温暖,营造和睦愉悦的家庭进餐气氛,这都有利于营养改善和健康提升。
作者介绍: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擅长 : 致力于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症、肾脏疾病、外科疾病等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
来源: 协和医生说
当糖尿病遇上尿毒症,新型腹膜透析液带来新希望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伍晓丹
6月28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开出国内首张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
该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教授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这意味着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复杂情况的尿毒症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肾内科开出国内首张氨基酸腹膜透析液治疗处方
10年“糖友”确诊尿毒症长期低白蛋白或有严重并发症
陈先生患糖尿病10年了,1年多前开始反复双下肢水肿、头晕乏力、食欲下降,前往珠江医院检查,经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章俊教授诊断,陈先生已经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这时陈先生就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常见的包括肾脏移植和透析治疗,其中透析又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
考虑到血透往返医院的时间成本,陈先生最终选定居家腹透。然而,陈先生不仅有10年糖尿病病史,同时还有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只有19.8g/L(成人正常值35-50g/L),而通过尿排出的蛋白每天高达12g。“这么低的白蛋白,如果继续做传统腹膜透析,会丢失更多白蛋白,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营养不良,从而增加疾病的风险,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章俊教授表示。
常规腹透易导致高血糖、低蛋白血症腹膜透析是一种连续性治疗方式,相比血液透析,操作更简便,可以在家里操作,免去每周往返医院的不便。而且更接近于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可以保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保护等。
“目前大多使用的常规腹透液,也有难以避免的缺点。”肾内科副主任汤珣指出,“传统透析液含高浓度葡萄糖,50%-80% 的葡萄糖从腹膜腔吸收,每天经腹膜透析液吸收100-200g葡萄糖,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代谢疾病,同时饱腹感增强,极易患上厌食症,导致恶化代谢和营养问题。”
据记者了解,我国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有1/3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病人有1/3会出尿毒症。这部分患者进行常规腹膜透析则可能更大的风险与并发症。
此外,透析过程中,透析液在清除毒素时也会同时带走氨基酸和蛋白质,造成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损失。统计数据显示,45%的腹透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腹透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比正常腹透患者高出3倍。
新型腹膜透析液带来新希望不幸中的万幸,陈先生有了另一种新选择——用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进行腹膜透析。肾内科护士长杨绮璇向记者解释,氨基酸腹透液以氨基酸作为渗透剂,可以减少葡萄糖吸收从而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有效降低腹膜纤维化与包裹性腹膜硬化症风险,改善蛋白质代谢并提升营养指标。因为它既可作为透析溶液又可作为蛋白质来源,尤其适用于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的腹膜透析患者。
陈先生使用上了这种新型腹透液,在治疗过程中,陈先生没有出现过敏、腹痛等不耐受情况,血糖和营养不良的状况得到了控制。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