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糖尿病运动(年轻人糖尿病饮食和运动控制好能坚持几年)
糖尿病人的运动有要求
1.最好有氧运动:推荐晚餐后1小时进行,切不可在早晨空腹。
2.要穿舒适合脚的鞋。
3.避免将胰岛素注射到运动部位,运动前后仔细检查双脚,如发现破溃停止运动时就诊。
4.随身携带糖果:检测运动前后血糖的变化,避免出现低血糖。
5.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负重或过度伸展。
6.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避免高强度运动及在寒冷或暑热的室外运动。
7.运动频率:最好每天1次,每周3-5次以上。
8.防止跌倒等运动损伤。
9.与家人和朋友结伴运动。
10.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必要时去医院检查。(via 朝阳区卫生健康委)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患有糖尿病,不能盲目运动,牢记这5点或能稳定血糖,不妨试试
想要控制血糖,单纯依靠降糖药物行不行?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疾病后,首先会咨询医生的问题。
在他们看来,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指数超标,只需要药物控制即可。
殊不知,血糖指数的波动,受到了多个方面的影响,这包括了作息习惯、生活习惯、饮食等等。
降糖药物的确是能发挥出功效,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糖尿病患者却不能只依赖药物控制,而是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疗。
除了控制全天热量摄入之外,患者还应当积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这既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还能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缓解胰岛素抵抗。
不过,这并不代表患者能盲目运动,事实上糖尿病患者也有许多运动事项需要注意!
1、选择运动时间: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的不单单是高血糖,更是因用药不当、营养不足或过度运动造成的低血糖。
在临床看来,糖尿病低血糖远要比高血糖危险的多,在严重情况下,患者甚至是可能会休克、死亡。
因此,糖友运动需要把握时间,最好是在进食后的1小时左右,开始进行舒缓的体育锻炼,切忌在服药后或空腹运动,以免造成低血糖出现;
2、选择运动方式: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段、身体素质都不相同,所以能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也都不相同,患者应当视个人情况而定,并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
比如年龄较大、身体素质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舒缓的有氧活动就能起到控血糖的作用,这包括了散步、快步走、太极拳等等;
3、循序渐进:有部分患者为了能让体重迅速下降、血糖稳定在正常状态,随意给自己增加了运动量,甚至是已经到了过度运动的地步。
然而,在临床看来,如果自己体重基数较大,其实并不适合剧烈的体育活动,这往往会增加下肢关节的负担,容易造成关节损伤,还会增加低血糖出现的几率。
因此,糖友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当注意循序渐进,随着身体的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运动量;
4、运动装备的选择: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增加自身患糖尿病足的几率。
为了保护自己的足部,避免下肢受到损伤,患者在运动前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装备。
比如选择舒适透气的鞋袜、购买质量较好的运动鞋、选择大一号的鞋子,以免造成足部不必要的损伤;
5、注意运动安全:糖尿病患者运动没有错,但是要以自身安全为前提的条件下开始锻炼,不要将自己放在危险的环境中。
在选择锻炼场地时,最好避开车水马龙的公路、避免在恶劣天气锻炼。
特别是目前已经进入了冬季,由于气候较为寒冷、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所以大家应当随着天气增加或减少衣物,尽量在太阳升起之后再出门运动。
最后还要强调的一点是,糖尿病患者运动虽然有一定益处,但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锻炼。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又或者是血糖控制不稳定、低血糖反复出现,为了健康着想,应当避免进行大量的体育活动。
来源: 医说健康
“糖友”运动 应注意点啥
本报讯(记者刘波 通讯员刘旭)不少人喜欢运动,但糖尿病患者对于运动比较谨慎。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代谢病医院)护理部主任孙明艳提示,糖友应该在正确的时间,选择适合的运动,科学有效锻炼身体。
多数计划参加低到中等强度活动(如:快走)的糖友,不需要进行运动前的医学评估;但对于久坐不动、有心血管疾病迹象或症状、糖尿病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或其他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成年糖友,建议在进行比快走更剧烈的活动前进行体检和运动测试,当机体发出“预警信号”时请谨慎选择运动形式。
当机体并发以下症状时,请不要运动,需等病情控制稳定后逐渐恢复。包括:有中度或高水平的血酮或尿酮,且患者血糖>13.9 mmol/L不建议进行运动;增殖性视网膜病、眼底出血、近期接受过全视网膜光凝术或其他眼科手术治疗时;血压>180/120mmHg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时;合并急性感染时;严重低血糖。
糖友在进行饮食、药物治疗基础上,请谨慎进行运动。包括:血酮体、尿酮体阴性,但血糖>16.7mmol/L,补充水分后,在自我感觉良好时,可谨慎进行运动,注意监测;伴有微量蛋白尿时,应避免进行举重及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免血压波动过大及过度劳累加重肾脏负担;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透析间期可适当进行家务劳动,也可在家人陪伴下进行散步、快走、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避免劳累;单纯性视网膜病变而无眼底出血时,应避免举重等屏气运动,以及健身操、瑜伽等频繁低头运动,预防眼底出血。
来源: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