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疾病介绍(二型糖尿病疾病基础资料有哪些)

科普里的白袍侠 0
文章目录:

颠覆认知!2 型糖尿病不是一种病,而是六种,精准治疗迫在眉睫!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在过去的医学认知中,往往被认为是血糖升高导致的单一代谢疾病。然而,近年的研究推翻了这一传统观念,尤其是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和芬兰图尔库大学(University of Turku)联合研究团队在2018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指出;2型糖尿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由六种不同的亚型构成。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对糖尿病的认知,更让精准医疗成为可能。

2型糖尿病的六大亚型:疾病个体化管理的关键

传统上,2型糖尿病被笼统地归类为因胰岛素抵抗或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所致。但新研究揭示,不同亚型的2型糖尿病在病因、进展速度、并发症风险和治疗反应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团队根据临床数据,将2型糖尿病细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 严重胰岛素缺乏型(SIDD)

这一类患者通常较年轻,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下降显著,尽管体型可能并不肥胖,但血糖控制难度大,并且更容易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类患者往往需要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同时配合二甲双胍等药物。

2. 严重胰岛素抵抗型(SIRD)

这些患者通常伴有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尚可,但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极低,容易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动脉硬化

SIRD患者更适合使用噻唑烷二酮类(TZDs)如吡格列酮,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 严重自身免疫型(SAID)

这类糖尿病类似于1型糖尿病,具有自身免疫特征,胰岛β细胞遭到免疫系统攻击,导致胰岛素分泌能力迅速下降。此类患者通常需要胰岛素治疗,并需监测自身免疫抗体。

4. 轻度肥胖相关型(MOD)

此类患者通常年轻且肥胖程度较高,但胰岛素抵抗相对轻微,糖尿病病程进展较慢。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碳水饮食和运动,结合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等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5. 轻度年龄相关型(MARD)

这是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亚型,多见于老年人,病程进展较慢,并发症风险较低。此类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结合二甲双胍等经典降糖药物保持血糖稳定。

6. 轻度高血压相关型(MHRD)

这类患者的主要特点是血压升高与血糖异常并存,容易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在治疗上,除了降糖药物外,还需要重点控制血压,可使用SGLT-2抑制剂,因其既能降糖,又能降低心血管风险。

精准治疗与个体化管理的重要性

过去,2型糖尿病的治疗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即无论患者情况如何,基本都从二甲双胍开始用药,随后根据病情进展调整。然而,不同糖尿病亚型的病因和进展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也应有所差异。精准医疗的理念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糖尿病类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1. 个性化药物选择

不同亚型的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例如:

  • SIRD患者适合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如TZDs和GLP-1受体激动剂
  • SIDD患者则往往需要尽早使用胰岛素
  • MARD患者则可长期依赖二甲双胍进行血糖管理

2. 生活方式干预的针对性

  • 肥胖相关型糖尿病患者(如MOD和SIRD),需要特别关注饮食控制与运动,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间歇性断食等方法;
  • 胰岛素缺乏型(SIDD、SAID),则需均衡饮食,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3. 中医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认为,糖尿病(“消渴症”)的发生与脾虚、肾阴亏损及湿热内蕴有关。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可以采用不同的中医调理方法:

  • 偏阴虚火旺者(SIDD、SAID),可用生地黄、麦冬、知母、黄芪等滋阴降火;
  • 偏湿热者(SIRD、MHRD),可用葛根、黄连、苦参清热燥湿;
  • 偏脾虚者(MARD、MOD),则可用山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种糖尿病?

目前,国内尚未普及糖尿病亚型的精准诊断,但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指标初步判断:

  1. 发病年龄:年轻患者可能属于SIDD或SAID,而老年患者更可能是MARD;
  2. BMI(体重指数):肥胖者可能属于SIRD或MOD;
  3.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HOMA-IR值提示SIRD;
  4. 自身免疫抗体检测(GAD抗体):阳性者可能是SAID。

结语

糖尿病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不再是单一的“降糖”任务,而是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干预。了解自身糖尿病的亚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基因检测和医学大数据的发展,糖尿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将更加普及,使每位患者都能享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分享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 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颠覆认知!2型糖尿病不是一种病,而是6种,建议了解清楚

在现代社会中,2型糖尿病似乎已经成为了几乎每个家庭都在讨论的话题。

医院里,每天都有无数患者前来就诊,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控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很多人并未真正意识到,2型糖尿病并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疾病问题。

它实际上是多种病理状态的集合,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影响着身体的各个方面。

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打破传统观念,告诉你2型糖尿病背后隐藏的6种病理,并为你揭示一些你可能从未了解过的健康常识。

看看中医是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糖尿病的真相,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重新掌控健康。

2型糖尿病背后的“隐形病”

现代医学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在西医的角度,2型糖尿病通常被定义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

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糖尿病不仅仅是胰岛素的问题,更是脾、胃、肾等多个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中医理论强调,“糖尿病”是“消渴症”的一种表现,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

这里面的病理过程比现代医学单一的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复杂得多。

6种“病”决定了2型糖尿病的复杂性

病理一:脾虚导致湿热积滞

在中医中,脾胃是消化吸收的核心,脾虚容易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全身的代谢功能。脾虚湿滞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之一。

湿气会通过脾胃传导,久而久之会积聚成“湿热”,表现为身体乏力、食欲亢进、尿多等症状。这种湿热内生的状态,会阻碍胰岛素的正常作用,从而加剧糖尿病的发生。

病理二:肾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

肾是藏精、主水的脏腑,肾虚会导致水液代谢失调,表现为多尿、口渴等症状。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多尿症状,正是由于肾虚引起的水液无法调节,使得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中医认为,肾虚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尤其是晚期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肾虚、肾气亏损的症状。

病理三:气滞血瘀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不良的情绪管理会导致气血不畅,形成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不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还会使得胰腺的功能受损,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症状。中医认为,情志不畅直接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气血失调,从而使得身体各项代谢功能紊乱。

病理四:肝郁气滞影响胰岛素分泌

肝脏是疏泄气机的主脏,肝气郁结时,体内的气血不畅,进而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

糖尿病患者往往有情绪波动较大的表现,这种长期的情绪问题,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进而影响全身的代谢水平。

肝气不畅,造成气滞,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

病理五:脾胃虚弱导致食物转化障碍

脾胃虚弱是糖尿病的又一常见病理原因。脾胃虚弱会导致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营养代谢不良。

糖尿病患者往往出现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与脾胃虚弱有关。脾胃虚弱使得体内无法有效转化食物中的糖分,导致血糖升高。

病理六:阴虚火旺导致内分泌紊乱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阴虚火旺”的表现,即体内阴液亏损,火气上升,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

这种状态下,身体对糖的代谢能力下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被打破,进一步加剧了糖尿病症状的恶化。

中医如何帮助治疗2型糖尿病?

通过整体调理,恢复脏腑功能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不仅要针对表面的高血糖症状,更要从根本上调理脏腑,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比如,通过调理脾胃、肝肾等脏腑,改善代谢功能,才能达到长期控制血糖的效果。

草药的运用:治疗糖尿病的经典配方

中药材如黄芪、枸杞、丹参、茯苓等,都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芪可以益气补脾,枸杞可以滋阴降火,茯苓有利水渗湿的效果,丹参则能活血化瘀,改善气血循环。

针灸治疗: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针灸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腧穴,调节脏腑气血,改善内分泌功能。

常见的治疗穴位有肾俞、脾俞、足三里等。

生活方式调整: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法

饮食调理:避免过甜、过油腻的食物

中医强调,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过食甜食、油腻食物,宜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

食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苦瓜、山药、胡萝卜等。

运动疗法:增强体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适量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通过每日的散步、太极等运动,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情志管理:保持愉快心情,避免焦虑

中医认为,情志对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应学会调整情绪,避免长期焦虑和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帮助改善脏腑的功能。

2型糖尿病并非单一的疾病,而是多种病理状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它涉及到脾、肾、肝、胃等多个脏腑的失调。

因此,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控制血糖,更重要的是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调节体内的气血,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

通过整体调理、饮食调整、运动和情志管理,中医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只有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才能实现长远的健康管理,避免糖尿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资料:

我国原研双周制剂新型降糖药进医保价格下调 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新选择——2025年03月11日 15:16

颠覆认知!2 型糖尿病不是一种病,而是6种,精准治疗迫在眉睫!

糖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的血糖水平,使用同样的降糖药,有些人血糖降得很理想,有些人血糖却纹丝不动?

其他慢性病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比如高血压,同样的血压水平,使用同样的降压药,可能有些人效果好一点,有些人效果差一点,但不会差别太大。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一个很少人知道的真相:2型糖尿病其实不是一种病,而是6种!

很多糖友,甚至很多非专科的医生都不知道,“2型糖尿病”这个诊断其实并不精确,如果从发病机制上细分,2型糖尿病患者其实可以分为6种不同的亚型,不同亚型的病因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只有弄清楚自己是哪种亚型,才能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具体是哪6种呢?它们是:胰岛素缺乏型、肠促胰素缺乏型、胰岛素抵抗型、混合型、早发型、严重肥胖型。

下面咱们就来分别了解一下:

01

胰岛素缺乏型

这种类型糖友们比较熟悉,大概占所有2型糖尿病的25%左右。

胰岛素缺乏型的糖友一般有3个特点:病程长、年龄大、体型偏瘦。随着糖尿病的逐渐发展,胰岛β细胞逐渐凋亡,不能满足身体需要,就会表现为胰岛素缺乏。

这一型糖友的空腹C肽水平往往<1ng/ml,由于缺乏自身胰岛素,往往血糖波动较大,对磺脲类、格列奈类等促泌剂类的降糖药不敏感,一般需要联合使用胰岛素。

02

胰岛素抵抗型

这也是糖友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类型,在2型糖尿病中所占比例与胰岛素缺乏型相当。

胰岛素抵抗型的糖友也有3个特点:病程短、腹型肥胖、伴有多种代谢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

与第一种类型相反,胰岛素抵抗型的糖友空腹C肽水平往往会比普通人更高:>2.5ng/ml。

这型糖友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内脏脂肪堆积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也就是胰岛素抵抗。所以,减重治疗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早期甚至能逆转病情。

03

肠促胰素缺乏型

这种类型的2型糖尿病人比例最高,大概占一半左右,但以前并不为人所知。

有些2型糖尿病人空腹胰岛素并不缺乏,胰岛素抵抗也不明显,但是却出现了餐后血糖升高,以前医生并不清楚具体的原因,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这类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主要是由于肠促胰素缺乏。

肠促胰素是由肠道细胞分泌的两种激素的统称。这两种激素有保护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肠促胰素分泌不足,餐后胰岛素分泌就会减少,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如果2型糖尿病人的空腹C肽水平在1.1~2.5ng/ml,就属于肠促胰素不足型。

这类患者使用肠促胰素类降糖药效果会比较好。常见的有两类: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等)、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

04

混合型

混合型不是一种独立的类型,而是指同时具有上述3种亚型的糖尿病人。常见的有2种:

①胰岛素缺乏型 胰岛素抵抗型

②肠促胰素缺乏型 胰岛素抵抗型

混合型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一般会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常用的药有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西格列他钠等)、SGLT-2i(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05

早发型

早发型指发病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

早发型2型糖尿病以前占比很低,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年增长很快。据统计,中国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13年来增长了4倍!

我经常跟大家说,糖尿病发病越早,越容易出现并发症。与其他2型糖尿病相比,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更高,而发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 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甚至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

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衰竭更快,所以早期的饮食和运动管理比其他类型更重要。

治疗上,早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更难控制,一般都需要联合用药。

06

严重肥胖型

严重肥胖,指体质指数(BMI)>35 (亚裔人群>32.5 )。比如,如果一个亚洲人身高170cm,那么体重>95kg就达到严重肥胖的标准。

严重肥胖型糖尿病人最关键的治疗是减重。包括但不限于生活方式管理、药物、减重手术等。

严重肥胖型糖尿病人的降糖药物可以选择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西格列他钠)、SGLT-2i(达格列净、恩格列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等药物联合治疗,一般不使用胰岛素。

以上就是2型糖尿病的6种亚型。糖友们,你是哪种类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