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小组工作总结(糖尿病小组工作思路)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胰岛素抵抗、血糖差、合并症多怎么办?医生教你怎么做!

胰岛素抵抗,血糖不易控制!

口服降糖药,血糖还是难以控制!

打了胰岛素,肚子越来越大,血糖仍然控制不好!

合并慢性病多,血糖控制不好,还担心严重的并发症!
你是否也曾经有过这些困扰,每日焦虑失眠,影响着你的生活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余学锋教授一一为您详细解答!

01

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血糖控制不佳,怎么办?

总结

改善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控制达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调整饮食结构,控制饮食总量

2.适当的运动:建议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

3.某些降糖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包括二甲双胍、西格列他钠、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其中,司美格鲁肽作为GLP-1RA周制剂的一种,它可以改善β细胞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胰岛素的抵抗,比如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轻体重等,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可帮助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02

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怎么办?

总结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主要有三个原因:

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减少,难以坚持长期的生活方式的干预。

2.随着病程延长,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

3.对药物存在误区,特别是对于注射类药物存在顾虑。

对策:

1.调整生活方式,注重控制体重,坚持相关治疗

2.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如果口服药控制不佳,则可以加用注射类药物来改善血糖控制,注射类药物中目前推荐首选GLP-1RA。2022年ADA指南推荐二甲双胍、SGLT-2i、GLP-1RA三药联合治疗对于胰岛细胞功能尚好,合并有超重和肥胖,以及高血压的患者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03

2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肚子越来越大,怎么办?

总结

胰岛素对于控制血糖是不错的,但它本身是一个促合成的激素,确实会使脂肪的堆积增多。长期使用,肚子越来越大,就会造成血糖、血脂、腹围等控制不佳。

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审视一下生活方式,是否饮食控制不佳,是否运动量不足。

其次,有必要联合用药或改用GLP-1RA这一类药。像司美格鲁肽本身能够改善β细胞的功能,改善血糖、血压、体重等等,联合用药时可以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停用胰岛素,使体重得到恢复,腹围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改善。

当然,联合用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血糖的监测。

04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如何避免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总结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1.定期监测和复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

2.生活方式干预:注意限盐、限油、限糖饮食。

3.选择合适的药物:在所用的降糖药里,要尽量选择能够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药物,如GLP-1RA、SGLT-2i,不论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如何。相关的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以及非致死性卒中风险。

民乐县六坝中心卫生院北滩分院开展“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总结

2024年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倡导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糖尿病健康服务的核心,促进患者享有健康生活。

为了响应联合国糖尿病日的号召,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民乐县六坝中心卫生院北滩分院于11月14日在圆梦苑小区广场开展了糖尿病日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教育、健康咨询、义诊等形式,增强公众对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知识的了解,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推动乡镇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居民提供免费的血糖检测、血压测量等基础检查,并由医生解答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建议。发放宣传册展示糖尿病相关知识,吸引居民驻足观看,提高他们对糖尿病的关注度。

经由此次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让辖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增强了健康意识。通过组织互动环节和社区参与,增强了邻里间的互助合作,为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莉

编辑:王海旺

二审:赵小康

终审:张克亮

总编:来荣

认识糖尿病——轻松应对“甜蜜的负担”

来源:南宁晚报

糖尿病,一个听起来并不陌生的名词,却承载着许多人的“甜蜜负担”。它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正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挑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糖尿病,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让这份“甜蜜”不再成为负担。

一、糖尿病的“真面目”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它通常与遗传、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当我们的身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胰岛素(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或将血糖转化为能量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从而引发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警示信号”

糖尿病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包括频繁排尿、口渴、饥饿、疲劳、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这些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示血糖水平可能过高。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1.频繁的口渴和小便增多

糖尿病患者出现口渴和尿频的症状,常常被误解为水分摄入不足或者是生活压力过大。然而,实际上这些症状可能是在提醒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已经悄然逼近。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加重肾脏负荷,致使肾脏排尿功能失调,最终体现为尿量增多、排尿频繁,尿液中甚至会出现糖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肾脏病变是极为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2.视力模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血糖水平息息相关,长时间血糖大幅波动,易使血管壁受损,影响视网膜血液供应,一旦血管破裂或渗漏,便有视力丧失的风险。出现视力模糊看似平常,其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个严重信号。所以,糖尿病患者务必定期检查眼底,当感到视力模糊或发现眼前有黑影时,绝不可忽视,早期干预可避免视网膜病变恶化,甚至防止失明。

3.体重下降

尽管患者很能吃,血糖也很高,但由于血糖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身体只好转而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由于机体脂肪及蛋白质消耗过多,再加上水分丢失,于是导致体重下降及消瘦。

三、糖尿病的“隐形危害”

长期高血糖会对身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如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眼睛等。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此外,糖尿病还可能导致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四、轻松应对糖尿病的秘诀

1.健康饮食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建议采用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和低脂乳制品,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控制餐量,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餐。例如,早餐可以选择全麦面包搭配鸡蛋和牛奶,午餐和晚餐则以蔬菜、瘦肉和少量主食为主。

2.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增强肌肉力量。运动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并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或遵医嘱进行。

3.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仅靠饮食和运动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这时就需要药物治疗。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心理调适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同样重要。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参加糖尿病患者支持小组,或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来缓解心理压力。

五、总结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药物治疗、定期的血糖监测和良好的心理调适,我们完全有能力轻松应对这份“甜蜜的负担”。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积极行动起来,守护自己的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