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练太极吗(糖尿病练太极拳还是练八段锦哪个更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友运动有讲究

糖尿病综合治疗中,运动是重要的一环。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适时、适量、适度,以获得更好的降糖效果。

血糖波动大时别运动 运动对降低血糖确实有帮助,不过,糖尿病人是否适合运动,需要综合评估。如果有反复低血糖、血糖波动很大、空腹血糖超过16.7mmol/L、急性感染等情况,不建议运动。等病情稳定且血糖波动不大了,再开始运动。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出现无症状的低血糖后仍坚持运动,就可能会突然晕倒。所以,糖尿病人最好结伴运动,并且相互了解身体情况,以便发生意外时及时救治。血糖偏高时,运动也要注意。如果运动前空腹血糖>16.7mmol/L,表明自身胰岛素缺乏较严重。这时再去运动,会加重胰腺的负担,使胰岛素缺乏加剧,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来提供能量,会代偿性地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可诱发酮症或酮症酸中毒。

运动强度中度最佳 运动有助于降血糖,但研究发现,当人的运动强度超过某一界限后,血糖水平反而升高。这个界限一般为最大心率的80%-90%(最大心率一般为220-年龄)。当运动强度超过这一界限后,交感神经明显兴奋,从而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刺激肝脏将储存的糖原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对糖尿病人来说,最有效的运动是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广场舞、健身操、游泳等。每周至少运动150分钟,如每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

糖尿病人比较适合下列几种运动方式:

散步 每天散步30-45分钟,或者实现每天步行1万步的目标。

太极拳 练太极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建议每天练习1小时,可以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

水中运动 参加游泳、水中健美操和水中漫步等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改善身体灵活性。水中锻炼尤其适合神经病变的糖友(手脚常出现无力、麻木、刺痛或疼痛等症状)。由于水中锻炼对关节冲击更小,因而也适合同时患有关节炎的糖友。

间歇式运动 间歇式运动是指在正常运动过程中增加几次强度更高的运动,比如慢跑与快跑结合,散步与快走结合等。研究发现,间歇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运动毅力。

平衡锻炼 平衡能力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降低,糖友脚部感觉通常会更加迟钝,因此平衡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患者更容易走路失态。平衡能力训练最好选择桌椅附近,单脚着地,做做“金鸡独立”。能够单脚着地站立后,再练习“闭眼金鸡独立”,双脚可轮流练习。

做家务 做家务也有助于消耗热量和降低血糖。养花种菜、打扫房间、洗车、遛狗、与孩子一起玩耍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作者:张洪军

来源: 甘肃日报

“太极拳防治糖尿病”,到底可不可行?

(图片来源:福建中医药大学官网)

据报道,福建中医药大学官网2019年12月27日发布消息称,近日,该校副校长陶静主持的“太极拳对2型糖尿病及脑卒中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立项,资助经费880万元。此事引发热议。

太极拳通常被认为跟儒学、道学、中医经络学有关,常用于养生养性;而糖尿病则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二者“同框”,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可否认,在此前不少“奇葩研究”屡受质疑的背景下,这项“太极拳治糖尿病”的研究,引发围观也在情理之中。何况,目前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尚无根治的办法,也是常识。即便是民众最熟悉的打胰岛素等手段,也只能是控制和缓减病情。

但从现代医学来说,运动对于预防很多慢性病是有功效的,太极拳本身也是运动的一种。因此,舆论也无需急着对此予以否定。

回到“太极拳防治糖尿病”问题上,2型糖尿病也就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大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科学研究发现,肥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及年龄增加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因此,进行运动是防治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

在实践中,确实有不少患者通过快走等运动方式来防治糖尿病。相比快走,研究若证明打太极拳能防治糖尿病,那也不乏突破价值。用现代医学实践与理论来证明某些传统医学是否符合现代科学,是个好的方向。

从功能上区分,运动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和柔韧性运动三种。现有的研究表明,有氧和无氧运动都具有促进心血管健康和控制血糖的作用,也就是说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结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柔韧性运动包括瑜伽、关节训练等。这类运动能够起到保持或增加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和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对预防运动外伤、提高生存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类运动是否有促进心血管健康和控制血糖的作用,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而太极拳是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运动,表现为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从功能和形式上来看,太极拳可以划归为柔韧性运动。

有研究表明,太极拳能帮助对人的平衡和姿态控制,并且是帕金森病人的标准康复训练之一,但它能否治疗糖尿病,尚缺乏有力研究。

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如果按标准打太极拳,差不多在半小时的时候就会发热出汗,能起到燃烧脂肪和减肥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来看,太极拳也具有有氧运动的特质。那么,结合前述研究,太极拳确实能对糖尿病产生防治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的探讨,并没有真正的科学研究结果予以佐证。正因如此,涉事院校用科学研究来解决这些理论分析和疑问,未必是多余。

要而言之,不必对“太极拳对2型糖尿病及脑卒中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轻易否定,对于该研究得出的成果,我们也不妨保持关注。

(来源:新京报)

糖友最适合的七类运动

正确的运动安排能让糖尿病患者过上舒适的生活。而低冲击力的运动最适合糖尿病人。近日美国“每日健康”网站总结了七类这样的运动。

1.散步。与跑步相比,散步的冲击力要低得多。发表在《欧洲糖尿病学》上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饭后步行10分钟比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锻炼能更好地降低餐后血糖。

2.瑜伽、太极。这些练习不仅能增强多个肌肉群的力量,还会提高柔韧性和移动性,对有神经病变的糖尿病人改善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起到很大作用。

3.室内自行车。对于那些稳定性差的人来说,骑固定自行车可以增强下肢肌肉群力量,改善心血管健康。糖尿病人适宜从骑卧式自行车开始,再改为骑直立自行车,最后再参加室内自行车(动感单车)课程。

4.游泳。游泳和水中有氧健身操不仅没有冲击力,而且不用负重,消除了重力对关节造成的 不良影响。

5.椭圆机、爬楼梯机和划船机。这三种器械是非常棒的有氧锻炼选择,而且冲击力很小。椭圆机和爬楼梯机适用于那些每次把全身重量放在一只脚上的锻炼者,而划船机能同时锻炼到上肢和下肢肌肉群。

6.负重力量训练。它能增加骨密度,预防与糖尿病相关的关节和骨骼问题,同时提高精瘦肌肉的重量和力量。精瘦肌肉越多,血糖控制能力就越强。

7.坐姿力量训练。坐姿力量训练是增强上肢,乃至下肢肌肉群力量的好办法。对于有足部神经病变的糖友来说,他们双手的神经功能还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那么他们就可以进行肩推、肱二头肌弯举等举重练习。要想采用坐姿来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可以用脚趾和脚后跟轻轻点地,坐姿原地踏步,或者利用弹力带来做坐姿髋外展。 (萧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