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可以逆转糖尿病(增肌可以逆转糖前期吗)
肌肉是血糖稳定器,IT男增肌半年实现糖尿病逆转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0日讯 40岁陈先生在医生指导下增肌半年,实现糖尿病逆转,昨天他兴奋地说,“没想到这是真的呢!”目前初发的年轻糖尿病患者一般多肥胖,脂肪多肌肉少,甚至有肌少症情况。“力量训练是糖尿病人的重要运动形式!”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专家管雅文号召糖尿病人积极运动起来。
40岁陈先生从事IT行业,平时不爱运动,经常点外卖吃,还喜欢喝碳酸饮料,2年前在体检中发现血糖升高,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仗着自己年轻,而且也没什么不舒服,陈先生不以为然,生活方式依旧如前,降糖药也是吃吃停停,直到半年前觉得疲乏无力时,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就诊,发现已经患上脂肪肝、2型糖尿病继发性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有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等多种慢性疾病。管雅文告诉他,如果不加以管理控制,后期会有更多的并发症发生,将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陈先生这才意识到疾病的严重后果,请医生一定要帮帮他。经过系统检查及评估,管雅文发现陈先生体型偏胖,内脏脂肪较多,肌肉量偏少,没有其他免疫相关疾病,并不是一定要依赖胰岛素治疗,同时经过胰岛功能评估,陈先生C肽水平大于1.25ng/ml。管雅文告诉陈先生,他满足糖尿病逆转条件,只要他好好配合,就能够实现糖尿病逆转。
管雅文指出陈先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生活方式问题,告诉他一定要戒掉碳酸饮料,尽量少吃外卖,保持饮食清淡,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同时饮食运动管理,适当减重,系统学习如何进食、如何进行运动,尤其是加强力量训练。从此,陈先生调整了饮食结构,并积极运动,基本上每周都要去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目前他的上臂围由之前的32厘米增加至37厘米,在未吃药的情况下血糖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肌肉是天然的降糖药,是血糖稳定器”据管雅文介绍,每公斤肌肉能够储存20到30克葡萄糖,以肌糖原形式储存起来。40岁后人体肌肉量会以2%速度流失掉,不及时增加,会导致血糖升高。一般情况,肝脏容量有限,而肌肉却是有极大空间的,肝脏能储存大概100g到120g糖原,而肌肉储存糖原大概200g至400g。
(长江日报记者毛茵 通讯员吴萍 喻茜 视频制作毛茵)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小心变成“瘦胖子”,患糖尿病风险高!掌握三招,帮您逆转血糖
整体都很胖的人相比于正常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约30%,但全身都很匀称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38%!为什么看上去正常的身材,反而比肥胖更容易得糖尿病?
01何为“瘦胖子”?
“瘦胖子”外表看上去可能很正常,既没有明显的瘦弱,也没有明显的肥胖,但是这种肌肉过少、脂肪过多的“瘦胖子”,也可以概括为肌少症肥胖。
这种恰恰是最容易得糖尿病的体型,这和肌肉的减少有很大关系。
02“瘦胖子”为何控糖难?
为什么肌肉少了,更容易得糖尿病,其实肌肉除了维持人体正常运动之外,还是消耗葡萄糖的大户,肌肉运动时的能量就是葡萄糖来提供的。
如果肌肉减少了,肌肉自身的代谢减低,消耗葡萄糖的量也会减少,导致血糖升高。
另外肌肉减少后是一个慢性炎性状态,也加剧了胰岛素抵抗。葡萄糖利用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加上一系列的机制,就导致血糖变高,控糖难度加大。
肌肉是重要的生命器官,但专家表示,40岁以后,肌肉组织每年递减0.8%。70岁以上,肌肉组织每年递减1.5%。
皮下脂肪不断增厚,肌肉逐步减少,就变成了“瘦胖子”。这个时候也需要警惕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
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是许多老年人容易跌倒的根源。另外,它也会加大患糖尿病、心脑血管事件、高尿酸血症的风险。
有3个简单易行的自测小动作,看出肌肉是否出现丢失。
1快走
按照正常的速度走6米的距离,如果用时超过7.5秒,说明肌肉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2握力计
用主力手拿着握力计,一次性握到底,看看握力计上的数值。
男性握力小于28公斤,女性握力小于18公斤,则认为存在肌力力量减弱。如果平时会有拧毛巾拧不干净,手没劲儿,要警惕肌少症。
3量腿围
使用软尺测量双侧小腿的最大周径(双侧取平均),小腿围男性<34cm,女性<33cm,说明肌肉量变少了。
【小提示】肌肉量的测试还可以借助医院的仪器,大家不妨在检查时加上这一项。
最近有研究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在相对正常时,“瘦胖子”做好减重和增肌等生活方式干预,可能实现糖尿病逆转。
1.限制热量
想要增肌,严格限制热量是关键,但并不是完全限制,要补充优质蛋白,保证适度的热卡供应。
低脂肪的肉类(鸡胸、鱼肉)、鸡蛋、牛奶、大豆及其制品等都是日常方便获得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2.合理运动
“瘦胖人”增肌可以多做抗阻力训练,有氧运动为辅,还需进行柔韧性训练和平衡训练。
3.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时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会促进肌少症肥胖的发生。
而且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患者相比于水平正常者,他们血糖控制较差。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降糖药物合用,能够发挥协同降糖作用,更好地控制血糖。
在天然食品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所以不能完全通过食物进行补充。而补充维生素D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就是晒太阳。
专家给出的正确晒太阳方法:
①晒太阳的时间:影子稍微长于身长。
②晒太阳的地点:要在户外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和涂抹防晒霜晒。
③晒太阳的方法:每天暴露手臂加手掌,晒太阳15分钟,每周晒5天。
注意:如果严重缺乏维生素D,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的补充剂。
天然“降糖药”:肌肉越多血糖控制越好,这套增肌方案请收好!
肌肉作为人体最大的储存糖分的仓库和糖分利用的工厂,是人体代谢、消耗糖和利用糖最重要的组织。
超重、肥胖型糖友需要减重。而瘦型糖友,往往误以为要增重刻意多吃,体重确实有所增加,但血糖反而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增重并不等同于增肌,不科学的减重,还有可能把肌肉减掉。
肌肉,因其对血糖起到了平衡的作用,有“天然降糖药”之称。
糖尿病患者对于体重的管理,不应单以体重指数作为评判标准,更应评估患者身体的成分,着重肌肉含量、内脏脂肪指数是否达标。
那么,糖友们应该怎么才能增加肌肉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呢?
01
找到消瘦的原因
01.血糖控制差
很多初发糖尿病的患者,由于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或者不愿意吃药,血糖很高,控制的很差。
血糖太高,会出现渗透性利尿,也就是出现多尿。患者会出现失水,导致体重下降。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缺少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使用葡萄糖出现障碍。人体无法利用葡萄糖,那只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质,导致体重进一步下降。
血糖控制差是很多糖友消瘦的原因,所以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好。
02.降糖药
一些降糖药在帮助2型糖友降糖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降低体重的效果。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可以减少肝脏糖原的输出,还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对于一些肥胖2型糖友有降低内脏脂肪的作用。
SGLT2抑制剂:这类药主要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利格列净。作用原理是增加肾脏排泄葡萄糖,从而降血糖。
除了降糖作用,还具有减重、降尿酸、心肾保护作用,也有一些降压作用。
这种情况下,减重只要合理,在医生的安排下进行,是没有问题的。
03.疾病或健康问题
很多糖友除了血糖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有肠胃疾病、内分泌疾病和精神情绪障碍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会引起体重降低,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吃再多、运动再苦,也健壮不起来。
02
多吃蛋白质帮助肌肉合成
蛋白质是肌肉合成最重要的原料之一,之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是因为我们需要帮助自己的肌肉进行快速的成长。肌肉和蛋白质确实是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肌肉是由肌肉纤维组成的,而肌肉是需要蛋白质帮助组建的,所以我们必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
1、动物性蛋白: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和质量大多高于植物性食物,如果想要选择动物蛋白的话,最好选择鱼肉、鸡肉等一些瘦肉,这样可以适当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对糖尿病来说食用起来更加健康。
2、植物性蛋白:研究发现,适量食用植物性蛋白可以降低空腹血糖,是糖友的首选,低脂肪含量的乳制品和一些优质的植物蛋白,例如豆类、坚果、都是不错的选择。根据我国的饮食指南,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应摄取大约45~55克左右的蛋白质。
03
两种运动锻炼肌肉力量
通过运动增肌能直接对抗上了年纪后发生的肌肉流失。
1、抗阻运动:抗阻运动可以增肌减脂,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如果可以长期坚持的话,在改善形体方面也有很大效果。且单纯无规律的运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有氧运动的同时增加抗阻运动,效果就会大幅度提升。
推荐项目:举重、提重物、弹力带练习、健美操、俯卧撑、平板支撑、器械练习等。
运动时间:每周进行2-3次抗阻运动(两次锻炼间隔≥48h),每次20-30分钟为宜。抗阻运动后,要进行5-10分钟肌肉拉伸,可以减轻肌肉酸痛,预防慢性损伤。
2、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在氧气供应充分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通常强度小、节奏慢、呼吸平缓。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耐力、改善呼吸功能和心功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抗衰老、增加脂肪消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血糖控制。
推荐项目: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步走、休闲式游泳、羽毛球、瑜伽、跳舞等。
运动时间:每周进行5-7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为宜。
※ 糖友伴有急性、慢性并发症时,遵医嘱运动。
04
足够的睡眠时间
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生长激素、睾酮等重要激素的释放,它们会刺激骨骼、肌肉和软骨的生长,帮我们健康增重。
为此,我们建议每晚睡7-9个小时,并保证睡眠质量足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