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肌酐200(糖尿病尿肌酐多少算正常)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她患糖尿病2年就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晚期,你的糖尿病肾病预防工作做得好吗

最近科室收治了一名糖尿病患者,谭某某,女,45岁,怀化人,因“发现血糖升高4年,水肿2个月入院”,患者诊断糖尿病只有2年时间,平常口服降血糖药,没有检测血糖及并发症情况,2个月来下肢水肿明显,伴有小便减少。

患者入院后检查,空腹血糖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尿蛋白两个 号,肾功能指标:尿素氮14mmol/L(正常值3.0-7.2mmol/L),血肌酐200umol/L(正常值45-100umol/L),很明显患者出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肾病亦或是其他原因所致。

患者知道病情后,非常吃惊,不相信自己有肾功能衰竭,更不相信是糖尿病肾病所致肾功能衰竭。考虑到患者糖尿病肾病确实可疑,充分评估病情,经患者同意,予肾脏穿刺活检术,最终病理检查结果回报为糖尿病肾病,这是铁的证据。

诊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什么她发现糖尿病仅2年时间就发生了糖尿病肾病,并且出现了肾功能衰竭?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 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肾脏微血管硬化、损伤,继而出现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晚期进展为尿毒症。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在我国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必须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高度重视。

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糖尿病肾病,为什么有的糖尿病患者10年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而有的糖尿病患者3-5年就进展为糖尿病肾病。其实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很复杂,目前认为与高血糖、遗传因素、血管损伤等因素有关。

如何与其他慢性肾脏病鉴别?

导致慢性肾脏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很多,糖尿病肾病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慢性肾炎、痛风、高血压等都可以引起肾功能衰竭,糖尿病患者有必要掌握一些鉴别知识,以便尽早识别、及时就医。

慢性肾炎多有水肿、高血压症状,化验小便多有蛋白尿、血尿表现,糖尿病肾病是先有糖尿病再出现肾脏异常。而痛风性肾病多有反复关节痛等痛风的表现,化验血尿酸水平升高。

高血压肾病多出现在长期高血压之后,并且血压多长期控制不好。糖尿病患者平常要多注意观察下肢有无水肿,化验小便有无蛋白尿、血尿等情况,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每一期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Ⅰ期、Ⅱ期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也没有明显的检测异常,很难被早期发现与诊断。

Ⅲ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表现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24小时微量白蛋白尿30-300毫克。此期无水肿及肾功能异常,此期糖尿病肾病比较常见,疗效较好,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Ⅳ期(临床肾病):此期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轻度异常,24小时微量白蛋白大于300毫克,此期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较差。

V期(尿毒症期):在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基础上,进展为肾功能衰竭,最终需要透析治疗。

如何早发现、早诊断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只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会取得较好治疗效果,防治或者延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甚至进展为尿毒症。

如何早发现、早诊断糖尿病肾病,很简单:诊断糖尿病后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或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同时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如果尿微量白蛋白或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3个月内两次超过正常值,就要考虑糖尿病肾病。

如何防治糖尿病肾病

1.严格的控制血糖,诊断糖尿病后,尽早的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作用。

2.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

3.调脂治疗,使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达标。

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糖尿病伴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应用。

5.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应使用ACEI或者ARB类药物,也可以使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以达到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衰竭。

6.Ⅴ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纠正贫血,必要时透析治疗。

7.防治肥胖、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积极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掌握医学营养治疗,定期病情监测也很重要。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构成重大威胁,我们应当积极防治, 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防治或者延缓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

文章开头提到的患者谭某某, 发现糖尿病肾病时已经为糖尿病肾病Ⅴ期, 伴有贫血、水肿等肾功能衰竭症状,没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非常惋惜。

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做好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工作。

作者:梅高财 主任医师

作者单位: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怀化市肿瘤医院)肾病内分泌科

怀化市糖尿病专业委员会

怀化市糖尿病康复协会

肌酐200多了,要如何延缓尿毒症到来?这篇肾脏调理大全请收好!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医生,我的肌酐200多了,是不是要得尿毒症了?”

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很多人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

肌酐升高,尤其是超过200μmol/L,确实可能是肾功能恶化的信号。

而这并不意味着尿毒症已经不可避免。通过科学的调理和管理,很多患者可以有效延缓尿毒症的到来,甚至保持稳定状态多年

要想应对肌酐升高,首先要了解肌酐是什么、为什么会升高,以及如何通过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调理。

接下来,我们就来系统地梳理一下关于肾脏调理的知识。

什么是肌酐?200多意味着什么?

肌酐是肾功能的重要“晴雨表”

肌酐是一种人体代谢废物,主要来源于肌肉活动。血液中的肌酐水平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它是评估肾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血肌酐水平一般为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当肾功能受损时,肾脏无法有效过滤肌酐,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肌酐升高的程度通常与肾功能损伤的严重性相关。

肌酐200多代表什么?

当血肌酐水平超过200μmol/L时,通常提示肾功能已经进入慢性肾病(CKD)中晚期,也就是肾小球滤过率(GFR)大约在30ml/min以下。

这意味着肾脏的代谢废物清除能力已经明显下降,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肾功能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逐步发展为尿毒症。

肌酐升高本身并不是直接导致尿毒症的原因,而是反映了肾脏受损的情况。

通过科学的干预措施,例如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控制原发疾病等,完全有可能延缓尿毒症的到来。

如何延缓尿毒症?肾脏调理的全方位指南

1. 控制原发疾病:从根源上减轻肾脏负担

慢性肾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如果原发疾病没有得到控制,肾脏损伤会持续加重。管理好原发疾病是延缓肾功能恶化的第一步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mmHg以下。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压能够显著延缓肾功能恶化(来源:中华医学会《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7%。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可减少30%以上的肾病进展风险。

对于慢性肾炎等病因明确的肾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相关药物,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避免病情反复加重。

2. 合理饮食:低蛋白、高质量的饮食结构

饮食调理是保护肾脏的关键

研究表明,低蛋白饮食能够减少氮质代谢产物的生成,从而减轻肾脏负担(来源:2020年《肾脏病饮食指南》)。

限制总蛋白摄入: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g/kg体重。例如,一个60kg的成年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36-48g。

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等,这类蛋白质利用率高,代谢废物少。

严格限制盐分:钠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g以下(相当于1小勺盐)。过多的盐分会加重高血压和肾脏负担。

注意钾和磷的摄入:当肌酐升高时,体内钾和磷可能难以排出,应避免摄入过多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坚果、动物内脏等。

饮食调整应在营养师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营养不足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3. 积极管理水分:喝水也要讲究科学

有些患者听说“多喝水可以保护肾脏”,便开始大量饮水。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饮水的多少应根据肾功能和尿量决定

尿量正常的患者:每日饮水量建议为1500~2000ml。

尿量明显减少的患者:需要根据医生建议严格限制水分摄入,避免水肿或高血压加重。

不建议饮用含糖饮料、浓茶、咖啡等,这些饮品可能对肾脏造成额外负担。

4.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可以改善全身代谢状态,但对肾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来说,运动的强度和类型需要慎重选择。

推荐运动方式:散步、瑜伽、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

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等。这些运动可能导致肌肉分解增加,从而加重肌酐升高。

运动时要注意监测身体状态,若出现乏力、头晕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

5. 避免肾毒性物质: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会下降,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使用。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庆大霉素等抗生素。

慎用中草药:部分中草药(如关木通、马兜铃酸类)可能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合理补充保健品:不建议盲目服用“护肾”类保健品,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所有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 定期复查: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肾功能受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血肌酐、尿素氮:反映肾脏排泄功能。

尿常规:观察蛋白尿、潜血等指标变化。

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肾功能分期。

一般建议每1~3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病情程度由医生决定具体频率。

总结:科学管理,延缓尿毒症不是梦想

肌酐升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管理。

通过控制原发疾病、调整饮食结构、科学饮水、适度运动以及避免肾毒性物质的使用,很多患者的肾功能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甚至有所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病情不同,肾脏调理方案应个性化制定,不能盲目跟风。最重要的是,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管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肌酐高到200左右,肾友只知降肌酐是不够的,做好4点,预后并不差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的肾脏疾病并不少见,有的患者一发现肾病时血肌酐就高到这一水平,有的患者是多年肾病突然出现血肌酐升高到这一水平,而有的患者则是多年肾脏疾病从血肌酐完全正常逐渐升高到这一水平的。总之,这一次血肌酐的化验结果就是200μmol/L左右。血肌酐处于如此高水平,肾友应该怎么办?那就想办法降肌酐吧!因此,不仅是患者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就算是某些医生也是这么做的,服用药用碳、尿毒清、肾衰宁及复方α酮酸等药物治疗,或使用结肠透析等方法,也会制定以低蛋白饮食来作为血肌酐升高的饮食调理方案,如此等等。总之一句话,就是想一切办法降肌酐。那么,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肾病患者只知降肌酐就够了吗?当然并非如此。

肾为先想说的是: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肾友只知降肌酐是不够的。需做好如下四点,预后才不会差,或者说预后也可以很好。

1.治疗或控制原发病

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可以是狼疮性肾炎、IgA肾病、膜性肾病、尿酸性肾病及糖尿病肾病等各种原发病引起的,或者说,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些原发病。可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确定原发病的诊断,之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或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作为基础治疗,或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降尿酸药物等作为基础治疗,或需要使用沙坦或普利类等药物作为基础治疗,等等,这都是在治疗或控制原发病,从而达到包括降低血肌酐与稳定病情在内的治疗目的。

2.弄清楚急性或慢性

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可以是急性肾损伤(AKI)引起的,也可以是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引起的,这也是经治医生与患者本人必须清楚或知道的。这是因为,急性者的治疗目的是将血肌酐降下来,慢性者的治疗目的是稳定血肌酐或延续血肌酐的上涨速度,即他们各自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急性者背后的原因可以多种多样,感染、创伤、梗阻、炎症及血容量不足等原因都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慢性者背后的原因也不完全相同,蛋白尿、高血压、高血糖及高尿酸等原因也应分别采取相应措施。

3.降蛋白降压更重要

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无论是什么情况或何种原因,通常都会有蛋白尿和/或高血压参与其中。蛋白尿可以是少量、中等量或大量,高血压可以是1级、2级或3级,而且与蛋白尿多少及高血压程度成正相关。也就是说,尿蛋白与血压越高,患者的血肌酐就越容易继续上涨。因此,降蛋白与降血压在治疗血肌酐升高的肾病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尿蛋白多少并结合原发病,选择不同的降蛋白治疗方案;根据高血压严重程度并结合心血管情况,选择不同的降压药物。

4.别忽视治疗并发症

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肾病通常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它还会反过来促使血肌酐继续升高与促进病情加速进展。比如血栓或栓塞性疾病、高钾血症、感染性疾病、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肾性贫血及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都不能忽视了,都应该积极治疗。出现血栓与栓塞性并发症,应给予抗凝治疗;出现高钾血症,应给予降钾治疗;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出现高磷血症,应给予降磷治疗;出现高尿酸血症,应加用降尿酸药物;出现肾性贫血,应给予铁剂和/或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这一并发症,应加用碳酸氢钠等治疗。

结语:

肾病血肌酐高到200μmol/L左右,患者别只盯住血肌酐这一数字,不要只想着如何如何降肌酐,血肌酐能够降下来固然是重要的,但如上四个方面的治疗同样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治疗目的。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