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瘦子会得糖尿病吗(瘦的年轻人会得糖尿病吗)
瘦子也会得糖尿病、脂肪肝,有这些特点的要注意!做好三步,一起逆转
糖尿病
我胖但我血糖并不高!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可能是胰岛功能在“回光返照”!看似跟血糖升高没有关系的器官,一旦出现脂肪堆积,就等于登上了驶向糖尿病的“直通车”!这张糖尿病的直通车票,您已经拿在手上了吗? 哪三招能帮您提前下车?
致病速度更快、危害更大
专家告诉我们,从健康人到糖尿病的“直通车”就是脂肪肝,它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患上脂肪肝就像坐上了去往糖尿病的“直通车”!
在糖尿病患者中50%~70%的人有脂肪肝;
健康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约为11%,而有脂肪肝的人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约为18%~28%,风险明显增加;
如果脂肪肝的病情发展迅速,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更会上升至44%。而且更易出现心脏、肾脏、大血管等并发症。
肝脏是能量加工厂,摄入的葡萄糖经过转化变成糖元(糖原)在肝脏里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发生脂肪肝后,大量的肝细胞里都是脂肪,合成和存储糖元的能力就下降了,多余的葡萄糖只能留在血液里,此时血糖会上升,同时体内的胰岛素开始分泌,帮助消耗葡萄糖,把葡萄糖变成脂肪,脂肪一开始会长在肚子上,变成大肚腩。
长此以往,当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糖尿病。
中国成年人里,几乎每三人就有一人有脂肪肝,但是大多数人不在意 。
驶向糖尿病的“直通车”上,有五类人群:
第一类虽然体重超标,但血糖和胰岛素分泌都相对正常,已经产生了轻度脂肪肝;
第二类体重超标时间较长,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虽然正常,胰岛素已经开始代偿性分泌,处于高胰岛素状态,脂肪肝程度也在进展;
第三类体重超标的同时,严重胰岛素抵抗,且已经进展为糖前期;
第四类体重超标,胰岛素已经无法代偿,因此已经确诊糖尿病;
第五类是体重正常但内脏脂肪超标的“瘦人”,但这类人群更要警惕,因为他们离脂肪肝也很近,肝脏代谢葡萄糖的能力受到影响,也会逐渐发展为糖尿病!
肥胖时间越长,脂肪肝程度越重,离糖尿病越近。为了逆转脂肪肝,远离糖尿病,母主任带来了三大办法!
远离一类增加内脏脂肪的糖:果葡糖浆
它是最容易增加肝脏脂肪的糖类,可以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很多人认为它比蔗糖和淀粉类食物更健康,摄入起来也不太有节制,就不知不觉积累了大量内脏脂肪!
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是一般含量不会特别高,反而是含有果葡糖浆的饮料、面包糕点等食物中含有的果糖更高,建议少吃。
倡导降低脂肪肝的饮食模式
地中海饮食:以蔬菜为主,会摄入橄榄油、海鲜、坚果等健康脂肪。
得舒饮食:和地中海饮食类似,主要是为了预防高血压。
弹性素食饮食:不完全素食,偶尔吃一些低脂肪的肉类。
以上的饮食模式都有利于降低脂肪肝,具体自己适合哪种,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坚持运动
每天有氧运动30分钟,或者每周至少150分钟。
(养生大国医)
isei 日本干细胞:年轻又瘦的人群得糖尿病的数量在增加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患者调查”( 2020年),日本因糖尿病接受治疗的患者总数为579万1000人(男性338万5000人,女性240万6000人)。 研究糖尿病的医生矢野宏行说:“最担心的是,即使是30多岁、40多岁的年轻群体,得糖尿病的人也在增加。 现在糖尿病已经变成了每5人中就有1人的病”。
※本文重新编辑并翻译了矢野宏行《血糖值教授的7天内血糖值一个人下降的厉害方法》( Ascom )的一部分。
由于糖分过多的生活,日本糖尿病患者在50年间增加了20倍
糖尿病是人类历史上在近几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渗透的疾病。
但是,在人们过着比较朴素的饮食生活的昭和20世纪30年代之前,还不至于成为社会问题。
患者急剧增加,情况发生了变化,这是近50年左右的事情。 那是在“饱食时代”到来之后。
距今约50年前,昭和4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糖尿病患者,每100人中就有1人左右。 现在,每5人中就有1人患这种病。
短短50年,竟然是20倍!
碾米技术的提高、饮食的欧美化(汉堡包、披萨、意大利面等的一般化)、便利店和快餐连锁的出现和扩大、甜点和点心的多样化等,推动糖分过多的饮食生活的主要原因就如此之多。
然后新冠灾祸时期, 采用在家工作的人增加了,随之活动身体的时间减少了。 总之,就是说运动不足的人增加了。
给来我诊所的患者看病,明明年轻又瘦的患者血糖水平却非常高,“嗯? 没想到这个人……”的情况最近也变多了。 虽说新冠灾祸已经过去了,开始稍微解决运动不足的问题,但大家的饮食生活不会发生剧变吧。
我预计,今后30多岁左右开始,糖尿病发病的人会不断增加。 这是关乎自身的事
■糖尿病患者大部分的“2型”被误解了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的特征是,起到抑制血糖值上升作用的激素胰岛素,胰脏几乎不出来,治疗中胰岛素制剂(注射)是不可缺少的。 据说糖尿病全体的约5%是1型。
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是与糖分的过剩摄取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类型,通过糖分的保存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可以改善症状。2型患者的胰脏会很好地分泌胰岛素。
■糖尿病也并不是不能制造胰岛素了
“如果你有很多胰岛素,血糖会下降,不会得糖尿病? ”
我是这么想的吧。 当然,健康人的胰岛素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过多的状态持续,人体会慢慢对胰岛素产生拒绝反应(抵抗)。
所以,出现了明明有胰岛素却不怎么起作用,血糖值很难下降的状况。 这被称为“胰岛素抵抗”。
适量的话就没问题了,但是随着量和次数的增加就会渐渐失效,这是和抗生素一样的机制。
我们也知道,得了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性就会增加,因此肥胖和酒精摄取过多也是致命的。
■糖尿病从“胰脏病”到“肝脏病”
一直以来,糖尿病被认为是“胰脏病”。 因为唯一有降低血糖值作用的激素胰岛素,是胰脏分泌的。
由于胰岛素的作用,糖尿病的症状(好坏)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焦点一直集中在胰脏上。
现在,我觉得可以说“糖尿病的主角是肝脏”。
因为关于胰岛素(胰脏),虽然有从各个角度都研究得很透彻的感觉,但是很少关注糖的新生(肝脏),有时还不知道。
如果变成低血糖,血糖升压器的作用变得活跃的话,糖尿病肯定会恶化,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验证。
另外,即使将糖新生分开考虑,也有部分可以说糖尿病和肝脏是密切相关的。
理由是中性脂肪堆积在肝脏中变成脂肪肝的话,胰岛素就会变成难以见效的体质。
■明明瘦却得糖尿病的女性越来越多
糖尿病患者中胖的人很多。 这是事实。 肥胖的原因是糖分摄取过多导致的高血糖。 与糖尿病直接相关。
但是最近明明瘦了却得糖尿病的人增加了。 特别是在意外表的女性很多。
为什么会发生那种事? 我会解释原因。
即使是瘦人,只要能充分摄取蛋白质、进行锻炼就没问题。 危险的是原本就吃得很少的人,或者是通过饮食限制减肥而变瘦的人。
如果不摄取蛋白质就减肥的话,脂肪当然会减少,但同时肌肉也会减少。 不仅会减少,质量也会下降。 摄取能量源的葡萄糖进行消费的能力本身就会减退。
这样,没有被消耗掉的葡萄糖就会变成中性脂肪,储存在脂肪细胞中。 这就形成了明明看起来很瘦,身体里却满是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状态。 得脂肪肝的人也不少。
■减肥→蛋白质不足→脂肪肝→脂肪增加的恶性循环
一旦变成脂肪肝,不管是否肥胖,胰岛素抵抗性都会增加,血糖值会上升。 然后不知什么时候变成糖尿病。
那么,要说吃好了恢复体重就好了,怎么也做不到。 因为极端减肥的人增加饭量的话,最开始会沾上脂肪,肌肉会推迟。 这样的话,代谢就会比消瘦前更差,尽管肌肉的比例没有增加,但只有脂肪会增加,陷入超级恶性循环。
瘦子,特别是女性,切忌掉以轻心。
◇有限的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剩余胰岛β细胞也会死亡。
治愈1型糖尿病就要让体内长出新的内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但目前还做不到——只能每天用餐时摄入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来接受稳定剂量的胰岛素,并保持终生。健康饮食,多运动是许多2型患者在治疗时需要做到的,在血糖升高时还需要服用糖尿病药物或注射胰岛素。
胰岛 β 细胞功能障碍在糖尿病疾病进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减少患者血糖剧烈波动情况,保护胰岛 β 细胞功能?干细胞技术或将带来新治疗突破。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原理
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是通过这几个方面实现的:
1、 当足够数量的间充质干细胞进入糖尿病患者体内后,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的再生,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物的依赖性。
2、 回输到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也可以诱导胰腺组织内的干细胞分化成为新的胰岛β细胞。
3、 间充质干细胞进入糖尿病患者体内后更是可以自身分化成为胰岛素样分泌细胞。
4、 回输的间充质干细胞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调节胰岛微环境并增强血供,进而促进患者体内胰岛β细胞的增殖。
使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三种方案
1、干细胞定向静脉回输
干细胞回输治疗通过提取高数量和质量的干细胞通过静脉回输给患者。利用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来修复受损的细胞,恢复受损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
利用干细胞的自动“归巢”作用,即干细胞会自动转移到人体内受损的部位,分化生成所需的各类细胞,从而达到修复人体系统固有细胞,恢复系统功能,使患者病症改善,达到治疗的目的。
2、干细胞局部靶向移植
干细胞靶向移植是将高数量和质量的干细胞直接移植到患者胰腺,利用干细胞的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来修复受损的细胞,恢复受损胰腺的正常功能。干细胞移植治疗之后,由于新生胰岛细胞可以像正常胰岛细胞一样发挥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无需刻意控制饮食,可逐步减少药物和胰岛素用量。
3、创造并移植能够产生和分泌胰岛素的细胞
在1型和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缺乏都是原因之一。缺乏的原因是朗格汉斯(Langerhans)的β细胞被破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素只能由这些β细胞合成和分泌,为消除胰岛素不足,请继续使用胰岛素本身,或移植β细胞或产生和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代替β细胞。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自然会出现。当前,使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法是“创造并移植能够产生和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胰岛素是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当这种功能丧失时,由于身体别无选择,糖尿病已成为不治之症。通过使用干细胞移植细胞片和移植人造胰腺片,可以治疗或治愈糖尿病而不会降低生活质量。
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 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抗炎抗凋亡等作用使其展现出治疗糖尿病的独特优势,全球范围内干细胞应用临床案例已有上千例——与胰岛素强化治疗相比,细胞治疗改善了96%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干细胞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具备以下优势:
有效改善血糖
效果稳定持久
明显减少/缓解并发症
不良反应小
预后好
日本干细胞
日本的医疗水平之高受到全世界的认可,2012年和2016年先后有山中伸弥、大隅良典两位日本医学家在再生领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一方面,人们很期待干细胞对于那些被宣判“无能为力”的疾病的卓越功效,一方面大家对于这种新型医疗技术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为了保障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从2014年通过《再生医疗安全法案》,正式将干细胞纳入监管后,同时允许医疗机构将其作为一项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也是在法案通过后,日本再生医疗在民间开始普及,2015开始陆续有医疗机构申请人体各个部位的干细胞治疗许可。脸部注射必须有脸部注射许可,治疗相对应疾病也必须持有相对应许可,各医疗机构每年必须将该年治疗案例上报给厚生劳动省,作为临床依据。可以说,日本的这种医疗制度推动了再生医疗的前进。
关于我们
◇日本本土医院独家中国唯一指定托管
ISEI HEALTH所托管的日本干细胞综合医院是全日本再生医疗病例和临床案例数最多的综合性医院,为日本再生医疗委员会制定细胞培养和治疗标准提供了大量案例基础。
我们是日本医院授权指定的海外用户(中国)服务托管商。我们通过专业的医疗顾问团队和翻译团队,致力于把日本最顶尖的医疗技术和安全舒适的医疗服务提供给广大的中国客户。
过去九年除日本本地患者外更是接待了韩国、新加坡、美国、土耳其以及中国的政商名流。
我们是通过日本政府(經濟產業省和外務省)的资质审查,经过严谨的审查后,作为日本医疗签证身元担保指定机构以及日本旅行业资格机构合法开展海外客人赴日业务的专业公司。再强调一下:我们不是第三方,更不是中介。除了正常的医院费用及相关的服务费以外,我们不再收取任何其它费用。
关注我们 私信获取更多再生资讯
[健康前沿]瘦子患有糖尿病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都说胖人会得糖尿病,可是很多瘦人也会患有糖尿病,这个可能让很多人疑惑,那今天我们跟随小糖的脚步一起揭开这个疑惑。
糖尿病15年来长居国人十大死因前5名,国内糖尿病患者高达九成以上属于第二型糖尿病。过去研究指出,肥胖为第二型糖尿病之主要致病因子,但是亚洲地区第二型糖尿病患仅20~30%为肥胖者,台湾团队近年首度研究发现,若负责调控基酶的DNA开关故障,将使原具保护作用的细胞发炎,诱发糖尿病。
科研结果表明国卫院免疫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谭泽华说,研究团队历经4年研究,在2014年证实,缺乏MAP4K4激酶会造成发炎性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进而诱发第二型糖尿病。他说明,免疫系统中具防御功能的T淋巴细胞,若失去了调控它的MAP4K4激酶,将过度活化,同时会分泌大量发炎性细胞激素IL-6及IL-17,进而诱发胰岛素作用细胞产生胰岛素阻抗,导致血糖无法维持恒定,造成血糖持续上升、产生第二型糖尿病。
后来也在动物试验获得证实,谭泽华说,最近的突破则是证明人体内也有相同现象,他们与医院合作,搜集155名初诊断、尚未用药的第二型糖尿病人血液检体,并将患者BMI值与腰围也列入分析,结果发现,MAP4K4在病人的T淋巴细胞中确实大幅下降,而发炎性细胞激素IL-6及IL-17则偏高,且当此二数据愈明显,患者的血糖值也愈高,其间的相关性反而比BMI值、腰围还更强。
台中荣民总医院长、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理事长许惠恒指出,这项研究是台湾领先全球的新发现,如同开启一扇非肥胖糖尿病研究的大门,未来或许可侦测细胞发炎,及早介入透过运动、控制饮食等,减少糖尿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