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方案(糖尿病日宣传活动主题)
妙方堂开展糖尿病患者免费调理治疗公益活动
为贯彻落实国家《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及健康邯郸行动,扎实推进糖尿病防治工作,提升糖尿病防治成效,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重获健康,妙方堂中医馆现面向邯郸地区发起“非遗疗法 关爱血糖”公益计划。我们诚挚征集500名患有糖尿病病足(溃烂)、糖尿病神经合并症(疼痛)的患者,参与本次免费调理及治疗活动。
妙方堂汇聚中医精髓,以非遗糖尿病中医疗法为基础,运用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针对糖尿病引发的皮肤溃烂及神经痛等难题,我们将采用特效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理疗等综合疗法,力求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伤口愈合,恢复生活质量。
此次公益活动旨在传递爱心,让经济条件有限或治疗困难的患者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们携手并进,为糖尿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妙方堂期待您的加入,共同见证生命的奇迹与健康的回归!符合条件的患者请尽快联系妙方堂了解详情。妙方堂承诺,将以最真诚的态度、最专业的技术,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报名时间:2025年3月20日至4月1日
报名电话:0310-2998999
调理地址:邯郸市丛台东路荣盛官邸底商S7-48号(五得利大厦对面)
糖尿病教育的两种做法
对于咱们糖友来说,寻求简化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普遍心理。但是,这类简化教育长期来看并非好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糖尿病教育与一般慢性疾病教育有什么不一样。
例如,糖尿病教育在饮食控制方面,不能简单地只强调不吃糖或少吃米饭,因为这可能影响长期的营养状态,而要深入分析各种情况,考虑如何在正常饮食活动的情况下应对血糖波动。
在教育方法方面,有的方式看似主动,实则是防御性的、简化的,成本较低。比如一些宣传中只给出一二三四等简单的步骤,这种方式虽然容易传播,但过于粗糙简化,只是回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是一种被动式的教育。
还有一种教育方式,它不仅仅关注表象,更要深入剖析内在因素。例如,在碳水摄入方面,不是简单地限制,而是要综合考虑营养支持等多方面情况,并且要让患者意识到潜在的问题,即使当前没有出现血糖波动等问题,也要明白其中的道理。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面对各种糖尿病教育信息时,应保持警惕性,理性评估,不要被那些看似诱人的快消文化迷惑,以免影响自身健康管理的长期效果。
#糖尿病##控糖##关注糖尿病#
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全国巡讲正式启动!
编者按
凝心聚力,乘“巳”而上。2025年2月9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发布暨赋能基层医路行项目”在南京正式启动。新版指南已于今年年初在线上发表,此次巡讲项目旨在深入解读新版指南,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特别将焦点对准基层,力求通过这一系列巡讲,促进我国糖尿病诊疗与管理水平均质化发展。
聚力启新章·赋能基层行
朱大龙教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共同主任朱大龙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所有参与指南编写的专家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新版指南立足中国实践,与时俱进。不仅系统整合了国际前沿研究成果,收录了1000余篇最新文献,而且扩大了疾病覆盖范围。新版指南的发布为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此次全国巡讲活动将有力推动其切实落地。同时,与之相应的英文版指南和基层版指南也即将问世,旨在向国际同行传递中国糖尿病领域的声音,或更好指导基层医生的规范化诊治工作。
启动仪式
新版指南[1]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更新,主要有以下三大亮点:
01
治疗路径革新:强调个体化治疗,主张早期联合
新版指南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对“T2DM高血糖治疗路径”的革新,突出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血糖管理仍是基本策略;并特别指出,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联合是实现早期良好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A)。
新版指南表示,早期强化血糖控制有利于远期获益。UKPDS 14年NHS监管下随访研究(2007-2021年)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强化治疗组心梗风险下降17%(P=0.002)、全因死亡风险下降10%(P=0.015)[2]。一项纳入7项RCT共40346例T2DM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强化降糖方案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风险达14%(P=0.007)[3]。
02
创新药物推荐:FRC首次纳入诊疗路径,获二联治疗和胰岛素起始推荐
在早期联合治疗理念的驱动下,新版指南首次将FRC纳入诊疗路径,并将其作为HbA1c不达标的二联治疗推荐,以及口服药控制不佳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的起始推荐。
FRC由基础胰岛素与GLP-1RA双组分组成,二者机制互补,可协同改善糖尿病八重奏中多达七重的病理生理机制;
同时改善空腹和餐后血糖,促进全面血糖控制;
在补充长效胰岛素的同时改善T2DM患者胰岛细胞功能。
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注射液(简称甘精利司)作为代表性的FRC,在国内外T2DM人群中积累了丰富的循证证据,证实其可实现强效控糖,为二联治疗和胰岛素起始治疗提供更优的选择。
LixiLan-O-AP[4]研究纳入以中国人群为主的亚太地区成人受试者,经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血糖控制不佳起始甘精利司治疗,HbA1c降幅高达1.9%,HbA1c达标率近80%,显著优于起始甘精胰岛素或利司那肽治疗组,且甘精利司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起始利司那肽治疗组。
SoliD磐石研究[5]完全纳入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中国T2DM患者,与德谷门冬相比,甘精利司自基线至24周的HbA1c降幅达到了非劣效与优效,两组差值-0.2%,具有统计学意义。
03覆盖人群扩大:新增T1DM章节,强调重视早筛
指南新增“1型糖尿病”章节,并指出T1D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CD1S)[6]显示,我国T1DM患者HbA1c达标率低,急慢性并发症比例高。另一项建模研究[7]显示,T1DM患者平均预期寿命减少。换言之,T1DM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
新版指南明确了T1DM的分期,即分为3期,1期为免疫紊乱期,2期为血糖异常期,3期为临床症状期,其中1期和2期为亚临床期(A);强调重视对T1DM的筛查和监测,明确提出在高危人群(一级亲属等)中检测胰岛自身抗体筛查亚临床期T1DM,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降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发病风险(A)。
针对T1DM的管理,新版指南明确提出,T1DM患者需重视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DSMES)、营养与运动治疗及心理支持,并给予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或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进行治疗(A)。
此外,对于8岁及以上2期T1DM患者还可考虑使用替利珠单抗(Teplizumab)以延缓T1DM进展至3期。替利珠单抗是首个且目前唯一被FDA批准用于延缓T1DM发病的疾病修饰疗法,适用于成年人和8岁及以上儿童2期T1DM患者[8]。2024年6月,该药获批先行先试临床急需进口药品,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8月进入国家药品审评中心优先审批流程,期待该药及更多新型T1DM预防及干预药物的诞生和获批应用。
指南的更新无疑吸引了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对经典药物的坚守同样引人瞩目。新版指南一如既往指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可以开始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GLP-1RA固定比例复方(FRC)制剂治疗(A)。
得一提的是,今年恰逢甘精胰岛素在中国上市20周年,作为全球首个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U100的问世,开创了长效胰岛素时代,建立了“安全达标”的治疗理念。2020年,甘精胰岛素U300在中国上市,代表着向理想胰岛素的又一次完美进击。作为新一代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U300以独特的皮下储库微沉淀技术,带来更平稳的PK/PD,引领“稳态控糖”治疗理念。2023年,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的出现,在平稳控糖的同时,兼顾降低低血糖风险和体重管理,开启“优质达标”新时代。20年传承与突破,持续创新升级“中国方案”,累计造福近500万患者。
20周年庆典仪式
大咖鞭辟入里·引领前沿观念
01多措并举,提升基层防治
贾伟平院士
本次启动会还特别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共同主任贾伟平教授发表讲话,她从“健康中国”战略高度出发,介绍了我国糖尿病防控现况、在基层糖尿病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并为未来基层的防治工作指明方向。
糖尿病的防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推动防治关口前移,夯实基层的防控基础,从而实现糖尿病治疗向全程健康管理转变。从国家层面,包括制定防控政策、打造支持环境、调动社会力量、促进主动健康;从行业层面,包括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适合基层的适宜技术。
(1)
2024年7月,14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强调“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从9个部分提供了24条措施,为进一步改善基层的糖尿病防治工作给出明确指导。
(2)
新版指南的发布为医务工作者带来了新的参考。在广泛推广指南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确保基层实践的同质化;其次,推广措施需直接触及基层;再者,内容务必更加科普化,以便于理解和应用;最终目标是教会基层医生如何切实有效地运用指南。
02以人为本,实现CKM共管
陈莉明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陈莉明教授指出,糖尿病合并心肾风险的现象普遍存在,近年来国际上提出“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新概念,强调糖心肾共管的重要性,充分满足“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需求。
新版指南强调血糖管理与心肾风险管理并重,选择降糖疗效确切、心肾获益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实现糖尿病管理 Treat to success。
(1)
良好的血糖控制会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以GLP-1RA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同时GLP-1RA改善肥胖症能带来心血管获益。
(2)
GLP-1RA与SGLT-2抑制剂可减少T2DM合并心血管风险患者的MACE发生风险;推荐合并ASCVD或其高风险的患者,可单药起始GLP-1RA或SGLT2抑制剂;如HbA1c不达标,二联治疗可直接联合起始选择FRC/FDC。
(3)
GLP-1RA和SGLT-2抑制剂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推荐eGFR>20 ml·min-1·(1.73 m2)-1合并CKD 的T2DM患者选择有肾脏保护作用证据的SGLT-2抑制剂或GLP-1RA。
(4)
SGLT-2抑制剂对心力衰竭(HF)有明确的获益,推荐T2DM合并HF患者首选SGLT-2抑制剂。
03早期联合,早期良好控糖
苏青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苏青教授表示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新版指南着重强调了早期联合治疗的重要性,并就早期良好控糖的意义和临床如何做,进一步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在临床意义方面,从UKPDS[2]到糖尿病和增龄研究[9]均显示,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保护β细胞功能,利于远期血糖控制,还可通过代谢记忆或遗留效应减少远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针对临床如何做,一是关注降糖目标,进行更为严格的控糖;二是尽量选用新型药物,例如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复方制剂FRC、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等,从而避免过去传统胰岛素强化治疗带来的低血糖风险、体重增加等问题;三是注重个体化治疗,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特点进行精细化管理。此外,除早期良好控糖外,还应加强长期管理,获得终生血糖良好控制以及其他代谢危险因素的控制。
在“巅峰对话”环节,各位专家围绕新版指南在基层实践的具体应用问题展开,特别针对T1DM和青少年糖尿病在日常工作中的诊断与管理挑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享。
(左)李小英教授主持
(右)巅峰对话:苏青教授、朱大龙教授、陈丽教授、包玉倩教授
跨学科对话·共谏防治之策
指南如明灯,照亮前行路,论道映霞光,智慧共飞扬。本次会议上,专家们不仅围绕新版指南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解读,而且还就“糖尿病与跨学科发展”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包括从全面达标看中国T2DM患者的降糖策略优选、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深度思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干预策略前沿进展、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疑难病例分享以及基层糖尿病护理质量提升策略与实践等内容,为全面优化基层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和启示。
李晓牧教授、臧丽教授、杨雁教授、张惠杰教授、张宁教授(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研讨聚名医,交流谋良策。在圆桌讨论环节,专家们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共商基层糖尿病防治良策,深入剖析了当前基层糖尿病防治的现状与存在的挑战,并从各自专业角度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独到见解,为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了诸多实用且宝贵的建议。
(左)马建华教授主持
(右)圆桌讨论:潘泉教授、陈继芳教授、钟绍教授
总结
新元肇启,《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全国巡讲启动会盛大召开,吸引了内分泌领域的众多顶尖专家参与。通过深入解读新版指南,并围绕糖尿病与跨学科发展的前沿议题展开精彩纷呈的交流,为我国基层糖尿病管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期待通过指南巡讲活动,能够助力我国糖尿病管理事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7(00):16-139. DOI:10.3760/cma.j.cn115791-20241203-00705
[2]Adler AI, et al. Lancet. 2024 Jul 13;404(10448):145-155
[3]Prattichizzo F, et al. Metabolism. 2020 Sep;110:154308.
[4]Yang W,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2;24: 1522–33
[5]Liu M,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4 Sep;26(9):3791-3800
[6]Deng C, et al.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24 Mar;40(3):e3796.
[7]Gregory GA, et al.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22 Oct;10(10):741-760.
[8]https://www.fda.gov/media/164864/download
[9]Laiteerapong N,et al. Diabetes Care. 2019 Mar;42(3):41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