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瘦十斤(糖尿病患者突然瘦了10斤)

深圳市中医院 0
文章目录:

减肥10公斤,成功“暂停\u0026#34;糖尿病! 营养专家:糖尿病有机会缓解,抓住机会用对方法!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曾瑶池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

成人患病率已高达12%

全球的糖尿病患者有1/3在中国

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2亿

糖尿病起病隐匿不易发现

这不,市中医院营养科

接诊了一名患者,一见面她就说

在接诊过程中,结合患者王女士的自述,营养科医生得知她以前身体很健康,怀孕时血糖偏高,这两年也没有再监测血糖和体检,每天果汁当水喝。一月前的体检发现空腹血糖高达14.6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11.5%,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脂肪肝。

经过营养科的系统干预,王女士的血糖两周就控制到了正常范围。再通过营养科连续三个月的饮食调整、适度运动、配合营养素的补充和肠道微生态康复,王女生的体重由80kg降至68kg,无需借助任何降糖药物控糖。

王女士:谢谢医生,我真没想到,不吃药靠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就能控制在理想范围了。

营养科曾主任:哈哈,以后生活方式要保持健康,如果饮食不当、体重复胖,血糖问题可能卷土重来。

糖尿病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这些知识学起来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已被医学确认,单亲患2型糖尿病者,其子女患病几率为20%~30%,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者,子女患糖尿病的几率是60%~70%。

2、超重或肥胖者

肥胖的诊断标准是根据体重指数和腰围来评估,体重指数(公斤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24公斤/米2称为超重;≥28公斤/米2称为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称为“腹型肥胖”。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血糖升高,其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是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所以,体重超标的人要高度重视。

3、有妊娠糖尿病或巨大儿分娩史者

约30%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在5-10年后转变为2型糖尿病,最终发病率能达到60%。因此,凡是怀孕期间血糖升高的患者,产后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

4、代谢综合征患者

这类患者往往集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于一身,其幕后的“罪魁祸首”是胰岛素抵抗,日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很大。

5、年龄大于45岁的成年人

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而增长,45岁后明显上升,至60岁达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率下降,引起身体发胖,进而导致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早期没有典型的

“三多一少”症状

大多是在体检时被无意发现

查血糖时,不能只查空腹血糖,还要查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大多数中国人刚开始不是空腹血糖高,而是餐后血糖先升高,如果仅查空腹血糖,将近2/3的糖尿病高危者会被漏诊。

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尚可维持正常的空腹或餐后血糖水平。但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不足以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最终导致糖耐量受损,甚至糖尿病发生。如果在糖尿病早期,就对高血糖进行正规的干预、治疗,部分糖尿病可以得到缓解。

糖尿病是否得到缓解,评判标准是停用所有降糖药物后,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6.5%,两次检测间隔至少6个月以上。

家长:哇~那是不是以后血糖都不会再升高啦?

营养科曾主任:不是的,还需要长期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来判断这种状态是否被打破。

1、注意控制体重

大部分能被逆转的糖尿病人群,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肥胖或者超重。这部分人群,在发现血糖高的时候,经过强化饮食干预、运动锻炼,必要时配合短期的强化降糖治疗,体重能在3~6 个月减重10%以上,血糖就有可能恢复正常。本期案例中的王女士就是通过强化饮食干预成功减重12公斤,得以缓解糖尿病。

当然,减重成功后也要注意体重维持,每顿七八分饱,多吃新鲜蔬菜,限制甜食及含糖饮料,如巧克力、冰淇淋、奶油蛋糕、点心、果汁、碳酸饮料等。推荐高纤维、粗加工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如非淀粉类蔬菜、低糖水果和全谷物以及乳制品,尽量避免额外添加糖。

2、少坐多动

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发病有关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时间去锻炼、做做有氧运动,既可以消耗掉身体多余的脂肪和能量,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3、学会自我减压

长期的精神紧张会刺激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要学会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自我减压。

4、不熬夜

该睡觉时不睡觉,人体生物钟被打乱,体内激素的昼夜节律性被破坏,释放的升血糖激素会加重高血糖的状态。所以,尽量要作息规律,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

5、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通过以上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果高血糖仍不能纠正且有逐渐进展的趋势,就需要借助药物来协助干预。

发现血糖异常也不要慌,抓住时机用对方法,可以获得长期的血糖稳定。如果您正被血糖、体重等问题困扰,欢迎来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咨询。

参考文献:

[1].Epidem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remission in Scotland in 2019: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J]. PLoS Med,2021,18(11):e1003828. doi: 10.1371/journal.

[2]. Hepatic Lipoprotein Export and Remission of Human Type 2 Diabetes after Weight Loss[J]. Cell Metab,2020 ,31(2): 233-249.doi:10.1016/j.cmet.2019.11.018.

[3]. 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 29(9):641-651. Doi:10. 3969/j. issn. 1006⁃6187. 2021. 09. 001.

深圳市中医院营养科

营养科中长期定位为:以临床服务为基础,以教学培训为主,以科研为辅的综合性医技科室。营养科定期举行现场和网络讲座,并实现公众号直播。加入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参与临床多个MDT团队和疑难病例讨论。2009年至今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CSCD核心期刊论文18篇,主持省科技厅课题1项,省卫生厅课题2项,市卫计委项目2项,参与编写《食物营养与食品安全》,《超重与肥胖治疗》等教材。

门诊业务:

非药物干预体重管理(适用人群:单纯性肥胖者、Ⅱ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患者、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产后肥胖及其他有减脂增肌塑形需求的人群)。

各类术科疾病的围术期营养治疗

高同型半胱氨酸营养干预

高尿酸血症营养干预

骨质疏松营养干预

睡眠障碍营养干预

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营养干预

青少年儿童增高营养干预

围生育期的营养干预门诊(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九种体质的月子餐食谱制定、产褥期开奶、催奶、回奶等)。

各类慢性疾病居家营养干预(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肿瘤、脑梗死、肝胆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住院业务:

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评价、营养治疗、营养宣教;开展“临床营养优质服务”,为住院患者提供食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一体化的营养治疗。对术科患者开展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的营养管理。

专家介绍

曾瑶池

营养科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一、周三、周五、周六上午8:00-12:00

李翠玉

营养科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四上午8:00-12:00

魏文婷

营养科医师

门诊时间:

每周二、周日上午8:00-12:00

减肥竟能治愈糖尿病?专家给出的答案出人意料……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2013年监测数据来看,全国肥胖人口占11.9%。一般来说,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者占比是41.5%,也就是说迎面走来两个胖子,其中一个就可能罹患糖尿病。

怎么判定自己是否属于肥胖人群?

医学上评价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如下:体重指数BMI = 体重(kg) ÷ 身高的平方(㎡)。在我国,将BMI≥28kg/㎡定义为肥胖,而BMI≥24kg/定义为超重,不利于血糖控制。

那么,对于这些肥胖人群来说,减重对于改善各项健康指标,比如控制血糖,到底有没有帮助呢?

《柳叶刀》重磅研究

通过饮食管理减重

肥胖糖尿病患者可“治愈”!

近日的《柳叶刀》上,备受关注的临床试验DiRECT的1年随访结果终于出炉:

采取积极的饮食限制管理,可以使近半数受试者实现糖尿病症状的完全缓解,而且很可能不再依赖药物治疗!在12个月内如果能减肥15公斤以上,糖尿病症状的缓解率更是达到86%。

什么!治疗糖尿病,不用吃药?管住嘴就可以了?!到底怎么回事???

教科书和医生们告诉患者,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终生治疗,跨进了糖尿病这个坑,总也甩不掉身上的泥。这似乎也成为众多2型糖尿病患者心中的魔咒。但偏偏有科学家要挑战权威,并且拿到了令人欣喜的证据。

Roy Taylor教授和Michael Lean教授所领导的DiRECT研究团队从苏格兰及英格兰泰恩赛德地区49家初级医疗保健机构招募受试者。

入选标准

年龄20至65岁,2型糖尿病病程在6年内,BMI 27至45 kg/㎡,并且未应用胰岛素治疗。298名受试者按照1:1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

干预组的目标为减重,对照组则依据指南接受常规标准的糖尿病治疗。

干预组需暂停所有降糖药及降压药,并进行为期3至5个月的完全替代饮食(每天825至853 kcal配方饮食),随后过度为2至8周正常饮食,之后需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长期体重控制,若医生认为血糖、血压超过控制范围才重新应用降糖药及降压药。

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减重≥15 kg或糖尿病症状缓解。

什么叫糖尿病症状缓解?

糖尿病症状缓解定义为12个月内,在暂停所有降糖药物至少2月后HbA1c<6.5%。

12个月受试结束后

受试者发生怎样变化?

减重和糖尿病缓解效果

①干预组平均减重10 kg,对照组平均减重1 kg;

②减重≥15 kg的受试者中,干预组有36人(24%),对照组有0人(0%);

③达到糖尿病缓解的受试者中,干预组有68人(46%),对照组有6人(4%);

也就是说,干预组有超过1/5的受试者成功达到减重目标,并有接近半数受试者达到糖尿病缓解标准。

各减重组糖尿病缓解情况

①体重增加组:76名受试者中0人缓解,缓解率为0%;

②减重0~5 kg组:89名受试者中6人缓解,缓解率为7%;

③减重5~10 kg组:56名受试者中19人缓解,缓解率为34%;

④减重10~15 kg组:28名受试者中16人缓解,缓解率为57%;

⑤减重15 kg以上组:36名受试者中31人缓解,缓解率为86%;

也就是说,减重越多,2型糖尿病缓解率越高,减重15 kg以上,2型糖尿病缓解率高达86%。

DiRECT研究为期4年,上述仅是研究1年结果,虽然并不是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但目前得出的结论已经令科学家们在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信心大增。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中国的

肥胖糖尿病患者有什么意义呢?

小康妹儿特别邀请了3位专家

为大家解读该研究!

钟晓卫

控制体重只是

糖尿病管理的一方面

钟晓卫介绍,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减重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体重每减少1kg,血压下降约1mmHg,血脂中的甘油三酯下降约2mmol/L,血糖下降约10%。

对于通过饮食管理减重与糖尿病缓解的关系,钟晓卫有3点要提醒大家注意:

体重管理只是一方面

胰岛功能的好坏才是关键

对于胰岛功能良好的糖友来说,通过减重,确实可能实现糖尿病缓解,甚至不用再服药。但对于胰岛功能不好的糖友来说,还是应遵医嘱继续服药。

减重要控制在正常范围

虽然肥胖会增加肿瘤风险,但对于很多糖友来说,千万不能盲目减肥,否则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或感染不易控制等。

生活方式的干预

要贯穿糖尿病管理的始终

最新版糖尿病指南指出,生活方式的干预应贯穿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始终。除了饮食治疗,还包括糖尿病教育、心理干预、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及糖尿病监测等方面。

对于那些难以管住嘴的糖友来说,钟晓卫也有绝招,那就是通过药物帮助控制体重,比如二甲双胍、GLP-1 受体激动剂等药物,都有助于肥胖糖友减重并控糖。

想要学习更系统的糖尿病知识?

想要跟专家面对面交流?

12月24日的“共筑健康梦·2017

糖尿病防治创新大会”等你来!

现场有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童南伟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以及各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提供的义诊服务。

时间:2017年12月24日 09:00启幕

地点:成都龙之梦瑞峰国际酒店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嘉陵江路8号-A、近成都东客站东广场

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地铁7号线、公交2、91、101路到成都东客站下车

报名方式

2.拨打热线电话:028-69982575(周一到周五09:30至18:00)

陈亿

选对减肥方法很关键

陈亿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绝大多数人不容易降低体重。

美国一家网站曾经对数万名志愿者进行调查,自己采取各种减肥方法,真正能减肥成功的并且稳定在2年左右的只有1%左右,也就是说99%的人减肥失败。

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的超重人口在23%左右,肥胖人口大概在1.1亿以上,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因此成天喊着减肥,有的人短时间节食,体重下降5斤,10斤,但很快体重就反弹了,这不能叫减肥成功。所以体重要稳定地下降15kg不是这么容易的。

其实手术治疗重度肥胖,早在50年前就开始了,现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重度肥胖效果最好、疗效最持久、反弹最小的方式。

目前研究发现,符合手术条件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多余体重可下降70%至80%,2型糖尿病缓解率可达75%,治愈率超过50%。

因此,手术治疗重度肥胖及2型糖尿病已得到了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等国内外官方协会指南的推荐。

减重手术会让你进食减少,在初期会有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脑子还想吃,但是胃吃不下了,因为胃被缩小了,同时随着胃肠道激素的改变,你的食欲和食物的取向都会发生改变,也就是你会逐渐形成好的饮食习惯,包括细嚼慢咽。

减重手术以胃旁路手术和袖状胃切除术为主,两种手术都能达到减重降糖良好,手术安全,微创快速康复的目的。

想要了解更多减重手术的信息?

赶快报名参与

华西陈亿医生减重手术咨询!

报名方式

1.戳这里报名

2.添加咨询微信,微信号:loveparisfh

何承源

选对减肥食材很重要

何承源指出,这项研究的受试者都是体重超重很多的患者,这些患者平常胃口好、食欲旺盛。这帮人身体壮硕,能够耐受一段时间的低热量饮食。

中国的糖尿病病人大多都是体成分分布不均(瘦体质、骨骼肌少、脂肪多),并没有明显的肥胖,所以除了饮食控制,还要通过有效运动来提升体适能,抵抗2型糖尿病。

何承源强调,该研究的难度在于,实施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非常困难,患者在控制饮食的过程中会发生比普通人更剧烈的饥饿,难度极大,需要实施方案简单,病人依从性好。该研究使用的就是代餐控制。

这在中国也是很难行得通的,中国人爱美食,很难接受一日三餐都喝用粉粉儿调出来的水。所以对于国人,更应该接受的是符合均衡饮食理念的替代三餐的产品,比如坚谷能量包

对于有减重需求的人群来说,如果每天能保证摄入20种食材,那么来自食物的各种营养成分就基本能达标。

坚谷能量包,1袋含近10种食材,2袋就是20种!而且仅用一分钟,就能简单粗暴搞定早餐!

如果早餐吃坚谷,那么一天的食谱应该怎么安排呢?

午餐和晚餐,吃一两道炒菜就够啦,零食搭配一两种瓜果,一天的营养全面覆盖。

瞧,这分分钟就达到20种食材的指标了!仔细想想,好像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与健康饮食,只差一袋坚谷!

戳这里,购买坚谷能量包!

*关于坚谷能量包,有任何疑问,请拨打术康服务热线400 993 2111

更多的糖尿病科普、线下讲座活动

尽在糖友家

这些不健康的早餐习惯 你还在做!

每天吃豆三钱,何须服药连年!

这些家常菜,一吃血糖就飙升!您还不就此打住?

♥戳以上链接直接浏览♥

本文记者/编辑:曾荷琳 制图:黄冉兴 部分图片来源:123RF、SOOGIF等

“一针减掉10斤”,你还在相信这些“神话”吗?

□严奇

“一针减掉10斤”“半个月掉了20斤”。近日,记者注意到在网络上一种“减肥针”悄然走红,不少网友纷纷分享自己在不运动情况下成功“暴瘦”的经历,甚是让人心动。被奉为“神器”的减肥针到底是什么呢?火出圈的“减肥针”,其实是针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6月18日《扬子晚报》)

“减肥针”属于网友瞄准最终结果化用的别称,而其正规名字则为“司美格鲁肽”或“利拉鲁肽”。将“医疗用药”包装为“养生产品”,在社交网络中可谓“屡见不鲜”。不强调其医学性、副作用,仅强调其功能性、正作用,任何关于医疗用品的名词化用,都属于渲染“幸存者偏差”且不负责任的“假宣传”。

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健康瘦身行业市场运行及投资布局监测分析报告》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有近77.1%的网民自感体重超重。肥胖影响健康、就业、娱乐、社交,健身减肥已成为大众生活的刚需。平时缺乏运动习惯,面对网上提出的“无运动减肥方案”,自然有不少人心生向往,不惜冒险尝试。

必须注意,眼下大众对减肥减脂的消费投入越来越多,可健康生活的观念尚未完全普及。部分消费者对科学减肥一知半解,对医疗用药不够谨慎,不安全减肥的风险随之增大。不改变生活习惯,即便使用“减肥针”,能带来一时的“减肥快感”,后续也会因体重反弹,留下持久的健康隐患。说到底,期待“一针减肥”吸不走脂肪中的焦虑,减肥还是得提倡多动少吃。

虽然,在严格正规的医疗用品管理制度下,滥用“减肥针”的情况相对不多,但必须提防,在休闲养生与正规医疗混杂的消费市场中,可能有个别商业机构为赢得暴利,将医疗用药直接用于普通人身上,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权益,肆意妄为。网上推销“减肥针”的文章泛滥不止,其中暗藏着逐利动机。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面对网络中渲染肥胖焦虑,针对推销医疗用品的各类“种草”文章,还是得加强审核与管理。医疗文章创作者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从业资质,并有医疗机构在职工作背景,并提高图文、直播、短视频介绍中关于“副作用介绍”的占比,呼吁消费者到正规医院检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