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腿胀(糖尿病腿胀疼是什么原因)

糖仁健康科技 0
文章目录:

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双脚肿胀的10个秘诀

作者:Valencia Higuera

足部和脚踝因组织中液体积聚而引起的过度肿胀称为水肿,它可以出现在你身体的任何部位或全身。

吃咸的食物过多并坐在一个位置太长时间后,肿胀是常见的。有些人还可能由于荷尔蒙变化而肿胀。但这些并不是肿胀的唯一原因。

糖尿病还会引起脚和踝的水肿或肿胀。糖尿病患者肿胀通常是由于与糖尿病相关的因素引起的,例如:肥胖、循环薄弱、静脉功能不全、心脏问题、肾脏问题、药物副作用,在极少数情况下,水肿可能是由于毛细血管渗漏的趋势增加或有时是由于服用大量胰岛素引起的。

糖尿病和肿胀

糖尿病是人体无法产生任何或足够的胰岛素的疾病。胰岛素是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可以帮助您的细胞吸收糖分。如果您的身体使用胰岛素的方式不正确,那么血液中就会积聚大量的葡萄糖(糖)。如果不及时治疗,高血糖会损害较小血管的内壁。这种损害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当血液无法正常循环时,液体会滞留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例如腿,脚踝和脚。

如果您患有糖尿病,由于愈合缓慢的趋势,足部或脚踝受伤后也会发生肿胀。随着时间的流逝,高血糖会损害您的下肢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这可能导致麻木,这使得难以检测到扭伤,骨折和割伤等伤害。未经处理的扭伤和骨折可引起肿胀,未经处理的伤口会被感染并肿胀。

首先,请与您的医生谈谈您所经历的任何肿胀,因为有时水肿可能是心脏,肾脏或肝脏疾病等潜在问题的线索。

如果您患有糖尿病,定期检查脚是否有割伤,瘀伤和其他伤害非常重要。定期去看脚底专家,检查下肢的血液循环问题或神经损伤。

如果您因糖尿病而肿胀,这里有10条提示可帮助您控制脚部积液。

1.使用压缩袜

压缩袜有助于保持双脚的适度压力。这样可以改善脚部的血液循环并减少肿胀。

您可以从杂货店,药房或医疗用品商店购买压缩袜。这些袜子有不同级别,包括轻,中,重。如果您不知道购买哪个级别,请咨询您的医生

重要的是,压缩袜不要太紧,所以从轻压缩开始,并在必要时增加压缩。太紧的压力袜实际上会阻碍血液循环。同样重要的是,不要将袜子放在伤口或疮口上方。

压缩袜可将小腿覆盖到膝盖。白天穿着它们,就像普通的袜子一样,睡觉前脱掉它们。与您的医生交谈,看是否需要将它们戴在一条腿上或两条腿上。要检查这是否适合您,请咨询您的医生。

2.抬高你的脚

将脚抬高到高于心脏水平的位置,也有助于减少身体下部的液体滞留。流体不会回流到脚上,而是会回流到您的身体。

您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时抬高脚。使用枕头保持腿部支撑,抬高脚枕头或堆电话簿。

如果您坐在办公桌前且腿部无法超过心脏水平,则使用脚凳可以缓解肿胀。腿上墙瑜伽姿势也可能会有所帮助。方法如下:

  1. 仰卧,臀部尽可能靠近墙壁。
  2. 躺下时,抬起双腿,将其靠在墙上。
  3. 保持该姿势约5至10分钟。

3.定期运动

不运动会增加脚的肿胀。一天中尽可能多地走动,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和改善血糖,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减少肿胀。

选择非负重运动,例如游泳,骑自行车和步行。一周中的大多数日子都应锻炼30分钟。

4.减肥

减肥还有助于减少下肢肿胀。保持健康体重的好处包括减轻关节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且更容易保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时,血管受损的可能性就较小,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和肿胀。

5.保持水分

如果身体积水,多喝水似乎适得其反。但是,摄入的水分越多,排尿就会排出更多的水分。

另外,当您脱水时,身体会保持多余的水分。旨在每天喝8到10杯水以改善肿胀。

在增加液体摄入量之前,请先咨询您的医生以确定这是否适合您。有时,如果水肿是由于心脏问题或肝脏问题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您限制液体摄入量。

6.摄入过多的盐

吃太多咸食也会使肿胀恶化。建议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300毫克。

如果您患有糖尿病,则可能需要少吃一些盐。与您的医生交谈,看看您每天可以安全食用多少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购买加工食品,而要寻找低钠罐头食品。

7.每小时起床和走动

长时间坐着也会增加肿胀。指出至少每小时一次起床,然后步行三到五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佩戴提醒您每小时运动的活动监视器可能会有所帮助。

8.尝试补充镁

镁是一种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和血糖水平。体液积留或肿胀可能是镁缺乏的迹象。

为了帮助纠正缺陷,每天服用200至400毫克镁。按照指示服用镁补充剂。如果您服用其他药物或有健康问题,请先咨询您的医生。

摄入大量的镁膳食补充剂可能导致腹泻,胃痉挛和恶心。补充剂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心律不齐和心脏骤停。如果您患有慢性肾脏病,补充可能会导致血液中镁的堆积,从而导致肌肉无力。

9.精油

局部使用某些精油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例如,据报导薰衣草油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减少浮肿。

其他可能减轻肿胀的精油包括薄荷,洋甘菊和桉树,但这些没有足够的研究来证明这些疗法的有效性。

10.将脚浸在泻盐中

泻盐是一种硫酸镁化合物,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将足浴盆或浴缸装满水,然后向水中倒入泻盐。将脚浸泡约15至20分钟。如果您患有糖尿病性神经病,请确保先用手检查水温,以免对脚造成伤害。

什么时候去看医生?

如果肿胀是刚出现或出现恶化的甚至普遍的,请去看医生。他们可以诊断您的病情并确定哪种家庭疗法最适合您。

糖尿病患者的肿胀可能是由与糖尿病有关的疾病引起的,例如:

静脉功能不全、肥胖、心脏衰竭、肝或肾问题、淋巴水肿、药物的副作用、低蛋白水平。

如果脚部,腿部或踝部肿胀无法通过家庭疗法得到改善,请咨询医生。

您还应该去看医生,只在身体的一侧发生红肿,这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迹象,这是在您腿部一条或多条深静脉中形成的血块。这种情况会导致疼痛,肿胀或完全没有症状。

另外,要定期检查脚部是否有伤口以避免感染。如果您有任何无法治愈的疮,溃疡或水泡,请去看医生。

原文地址: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iabetes/diabetes-swollen-feet

糖尿病人肚子胀、便稀,多是因为脾阳虚!温阳健脾,血糖降到5.6

我跟糖尿病打交道已经30多年了,虽然阴虚是糖尿病的常见证型,但也不能小看脾阳虚这个问题。

特别是那些总觉得冷、吃不下饭、肚子胀、大便稀、老觉得的患者,很可能是脾阳虚闹的。

前阵子门诊上来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患者,糖尿病都年了。

最近她老觉得肚子胀,吃不下饭,便稀,怕冷,体重也一直在掉,空腹血糖在15左右。

她的舌头,舌淡苔白,脉象也沉迟无力,就是典型的脾阳虚

对于她的证型,治疗的关键是温阳健脾,让脾的功能恢复正常,这样血糖也就好控制了。

于是我给她开了一个方子,里面有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肉桂、吴茱萸、砂仁、陈皮和山药

服药14天后,她说肚子不胀了,胃口变好,空腹血糖降到了9左右,这可是个好兆头啊。

既然有效果,整体方案不变,只在基础上做了调整。

历经了3次调方,最后一次复诊时,她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精神头十足,体重恢复,大便正常,也不怕冷了,空腹血糖保持在5.6左右,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大截。

那么整体方子是怎么起到温阳健脾的效果呢。

党参补气养血,让身体更有劲儿;白术健脾,能辅助食物消化,让身体吸收得更好;

肉桂、吴茱萸、干姜都是温阳的,能让身体暖和起来;

茯苓利湿,可以把体内湿气排出去;砂仁理气,气顺了肚子就不涨了;

陈皮、山药一起服用,健脾效果加倍,还能开胃、补肾;

最后用炙甘草调和药性。

结语:

最后温馨提醒,我在看诊闲暇期间写文只是为了科普和分享

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病情都不一样,在治疗过程中,是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不会一方通用,所以我不建议自行配伍服用。

糖尿病人肚子胀、便稀是因为脾阳虚?温阳健脾,血糖恢复健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你是否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控制了饮食,按时服用降糖药,血糖却依然不稳定,甚至还出现了肚子胀、便稀等问题?

这一切,或许都与脾阳虚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一谜团,看看中医如何解读并调理这些症状,帮助糖尿病人重拾健康。

糖尿病人常常会遇到肚子胀、便稀等消化系统问题,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进一步加剧血糖波动。西医往往将其归结为饮食不当、药物副作用或糖尿病并发症等。然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症状往往与脾阳虚息息相关。

脾阳虚,又称脾虚寒症,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

脾阳虚弱,则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化生为气血,反而停滞于中焦,导致腹胀、便稀等症状。同时,脾阳不足,还会导致体内阴寒内生,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和糖分的代谢。

脾阳虚的症状多种多样,但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表现:

1. 腹胀:由于脾阳不足,运化无力,食物停滞于中焦,导致腹胀不适。

2. 便稀:脾阳虚弱,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反而化生湿浊,下注大肠,导致便稀、腹泻。

3. 食少:脾阳不足,运化无力,胃纳不佳,导致食欲不振。

4. 畏寒怕冷:脾阳虚弱,体内阴寒内生,导致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5. 面色无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阳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导致面色无华,精神萎靡。

如果你是一名糖尿病人,并且出现了以上症状,那么很可能你的脾阳已经虚弱,需要及时调理。

中医调理脾阳虚,主要从饮食、药物、针灸、情志等方面入手,旨在温阳健脾,恢复脾的运化功能。

饮食调理是中医调理脾阳虚的基础。糖尿病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 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脾胃负担。

·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稀症状。

· 适量摄入粗粮:如燕麦、玉米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

· 少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易伤脾阳,应避免过多摄入。

· 适量摄入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有助于温阳健脾。

中医治疗脾阳虚,常用的药物有附子、干姜、白术、党参等。这些药物具有温阳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附子:附子辛热,能温阳散寒,是治疗脾阳虚的常用药。

· 干姜:干姜辛温,能温中散寒,助脾阳运化。

· 白术:白术甘温,能健脾益气,燥湿止泻。

· 党参:党参甘平,能益气养血,扶助正气。

当然,糖尿病人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针灸治疗是中医调理脾阳虚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改善脾的运化功能。

· 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功效。

· 中脘:中脘是任脉的穴位,具有和胃健脾、行气止痛的功效。

· 关元:关元是任脉的穴位,具有温阳益气、固本培元的功效。

糖尿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以改善脾阳虚症状。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也是导致脾阳虚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情志调护也是中医调理脾阳虚的重要环节。

· 保持心情愉悦:心情愉悦有助于气血流通,改善脾的运化功能。

· 避免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耗伤脾阳,导致脾阳虚症状加重。

· 适当锻炼:适当的锻炼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脾的运化功能。但糖尿病人需要注意锻炼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脾阳虚不仅会导致糖尿病人出现腹胀、便稀等症状,还会进一步影响糖尿病的病情控制。

脾阳虚弱,运化无力,导致水谷精微不能化生为气血,反而化生湿浊。湿浊内蕴,阻滞气血运行,进一步影响糖分的代谢和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脾阳虚弱,气血化生不足,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人本来就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如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脾阳虚弱,则更容易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脾阳虚弱,运化无力,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受到影响。因此,糖尿病人在使用降糖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展示了中医调理脾阳虚在糖尿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患者李某,男,56岁,患有糖尿病多年。近一年来,患者经常出现腹胀、便稀等症状,血糖波动较大,空腹血糖常在8.0mmol/L以上。西医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后来,患者来到中医门诊就诊。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断为脾阳虚证。于是给予温阳健脾的中药治疗,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同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调理和情志调护。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腹胀、便稀等症状明显减轻,空腹血糖也逐渐下降至正常范围,最低时达到5.6mmol/L。患者非常高兴,表示将继续接受中医治疗,以巩固疗效。

糖尿病人肚子胀、便稀等症状,往往与脾阳虚有关。中医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情志调护等手段,可以温阳健脾,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从而改善这些症状,帮助糖尿病人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中医调理脾阳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患者坚持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时,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脾阳虚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中医调理脾阳虚的方法和效果。如果你是一名糖尿病人,并且出现了肚子胀、便稀等症状,不妨尝试一下中医调理的方法,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