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干眼症眼药水(糖尿病人眼干怎么治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患糖尿病眼病别信偏方乱用药

问:我今年65岁患有糖尿病角膜病变,前段时间打听到了一个传说中包治眼病的偏方,用药物配成的眼药水自行点眼,这两天觉得有些恶化了,想问问专家是否真的有偏方治病这种说法?

李君(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血糖控制稳定可以避免很多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角膜病变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眼部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对角膜的多个结构造成损害,引起干眼症、角膜上皮损伤、角膜神经知觉减退、角膜水肿增厚等眼表症状,从而引起视功能障碍及眼部刺激症状。早期合理用药,适时佩戴绷带镜,及时羊膜移植手术干预,大多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传说中的包治百病的神眼药、偏方,基本都是骗人的,且由于这些神药、偏方的成分不明,贸然应用还可能引起药物性角膜炎、眼表化学伤等眼部疾病,加重病情进展,甚至继发不可逆的表损伤。一旦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充分评估病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来源: 青岛早报

羟苯磺酸钙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服用时注意哪4点

王大爷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有将近20年的糖尿病病史,平时都是在三餐前注射胰岛素,但是没有规律监测血糖,所以血糖控制的情况自己不是非常清楚,但是最近几天感觉自己的眼睛看东西有点模糊,眼前总是有黑色的蚊子飞过,而且眼睛经常干涩。

刚开始以为自己是干眼症犯了,于是买了眼药水,但是过了几天之后,自己的视力下降非常厉害,在眼前的东西也慢慢看不清楚,于是赶紧去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这是得了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且视力减退,视物不清,都是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医生给他调整了降糖方案,同时开具了另一种药物羟苯磺酸钙,他自己很疑惑,反问医生自己又不缺钙,怎么开钙片呢?医生解释道,羟苯磺酸钙并不是补钙用的药物,而是保护血管的药物,可有效缓解和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嘱咐王大爷一定要按时服用,服用了一段时间后视力慢慢恢复了正常。

01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羟苯磺酸钙?

多贝斯为商用名,通用名为羟苯磺酸钙胶囊,具有调节微血管壁生理功能的作用与功效,羟苯磺酸钙可通过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减少阻力,降低血浆黏稠度和血小板高聚集性,从而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能提高红细胞的柔韧性,间接增加淋巴的引流而减轻水肿。

羟苯磺酸钙胶囊适用于微血管病的治疗,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肾小球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肝硬化病变等,慢性器质性疾病导致的微循环障碍,静脉曲张综合征,微循环障碍,伴发静脉功能不全,静脉剥离和静脉硬化的辅助治疗。

羟苯磺酸钙胶囊服用时,在进餐时吞服即可,不能嚼碎,羟苯磺酸钙胶囊应禁用于对本品过敏者,也不建议用于妊娠头三个月及哺乳期,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胃灼热,食欲下降,恶心,可减轻或终止给药。

02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是血糖水平的升高,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病变导致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成人发生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紊乱,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等,就目前而言,控制危险因素是面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主要方式,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良好控制,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糖尿病人血管糖分含量较高,影响毛细血管细胞出现萎缩、变性,使毛细血管循环发生障碍堵塞,视网膜血液循环丰富,容易出现微血管病变,早期可出现少量出血,微血管瘤,继而毛细血管闭塞,引发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因子促使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较脆弱,刺激会突发破裂出血,出血后疤痕收缩,视网膜脱落,最终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是控制好血糖,每半年或一年检查眼底一次,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患者也要在家规律监测血糖,在出现眼部不适的症状时,应尽快就医。

03

羟苯磺酸钙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服用时注意哪4点

1、用药人群:对羟苯磺酸钙胶囊过敏的患者应禁止服用本品,因为羟苯磺酸钙可通过胎盘屏障从而对胎儿造成损伤,所以处于妊娠期的女性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权衡利弊之后再考虑服用本品。

另外,还有少部分的羟苯磺酸钙能从乳汁中分泌,宝宝的身体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一旦喝了含有药物的奶水,很难通过自身排解代谢,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因此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一定要慎用本品。

2、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需透析的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服用这种药物,有经验的医生会为患者调整用药量,个别患者服用这种药物后会出现皮肤反应,发热,关节痛,发生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

还有一些人在用药后发生胃肠紊乱,这种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或暂时停药,总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严重不良反应或不适的时候,要立即就医治疗。

3、注意服用剂量:临床上羟苯磺酸钙多维胶囊规格有250毫克,500毫克两种,建议在治疗时,可以先从每次250毫克每日三次开始,观察治疗效果是否有不良反应,在使用一个月以后,调整为每次250毫克,每日两次或者每次500毫克,每日一次,长期口服。

其次由于羟苯磺酸钙对胃肠具有刺激性,因此在吃饭的时候一定要吞服,与食物一起消化,从而可以减轻胃肠刺激反应。

4、注意监测血钙、肝肾功能:长期口服羟苯磺酸钙的人群要定期检测血钙水平,防止发生高钙血症,其次肝肾是羟苯磺酸钙的主要代谢场所,因此长期服用时,一定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发现异常需立刻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药。

羟苯磺酸钙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这4点

50多岁的张阿姨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已经有近20年的糖尿病病史,平时是三餐前注射胰岛素,但是没有规律监测血糖,所以血糖控制的情况一直不清楚。最近张阿姨感觉自己的眼睛看东西有点模糊,眼睛前面总是有黑色的“蚊子”飞过,而且眼睛经常干涩,刚开始她以为是干眼症犯了,于是买了点眼药水滴眼剂,但是过了1个月左右,张阿姨感觉自己的视力下降的厉害,近在眼前的东西也看不清了,于是赶紧来到医院。

医生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发现张阿姨其实是得了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且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等都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医生在给她调整了降糖方案后,同时开具了一种药物—羟苯磺酸钙,张阿姨很疑惑,反问医生她又不是缺钙,怎么开钙片呢?医生解释道羟苯磺酸钙并不是补钙用的,而是保护血管的药物,可以有效缓解和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嘱咐张阿姨定期服用。张阿姨回家依据医嘱规律服药后,眼睛的症状明显缓解,视力也恢复了很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统计其在糖尿病患者重点发病率约在5%-13%左右,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会逐渐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早期可能仅仅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但后期会随着病情加重而出现视力缺失,甚至完全失明,严重损害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临床上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原则是早发现、早干预,尽可能的延缓和阻止病变的发作,保留患者视力。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视网膜是我们眼睛内层所附着的一层神经膜,其本质是由大量的视觉细胞组成,内后黄斑、色素上皮层等多个结构,主要的作用就是收集和传递光信号,同时产生视觉信息给大脑,从而将外界信息反应在大脑中形成画面,是人体视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视网膜主要依靠眼底的视网膜毛细血管提供血供和营养,如果多种原因造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发生破裂或者阻塞,则会严重影响视网膜的营养供应,进而造成视力减退、视觉缺失等表现,糖尿病就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本质是一种视网膜血管病,其根本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床血管改变,出现出血、渗漏或者闭塞,进而对视力造成损伤

病理学研究发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由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性改变,导致眼底组织出现缺氧,进而引起微血管功能性改变,导致视网膜和球结膜血管扩张,白蛋白由毛细血管壁漏出,诱发视力减退、视物模糊等不适,但此时期的病变是可逆的,通过控制血糖、改善供血等对症处理,可以及时纠正

但是如果没及时纠正,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出现类脂质渗出与小的视网膜内出血,甚至导致血管渗漏和闭塞,进而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直接导致突发性的失眠,或者局部视力缺失,而发展到这个程度往往是无法逆转的,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通常无效,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才可以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早发现、早治疗是临床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则,除了对于血糖的控制外,及时纠正眼底的血液供应也很关键,而羟苯磺酸钙就是临床常用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之一

二、羟苯磺酸钙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羟苯磺酸钙,临床又称为2,5-二羟基苯磺酸钙水合物,是改善微循环的常用药物之一,临床常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疾病,其可以快速改善微循环状态,减轻患者临床表现,对于提高和保护视力、改善肾功能、保护末梢神经等具有重要作用。

药理学研究表明羟苯磺酸钙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结构进行调节,及时改善微循环状态,从而有效治疗多种疾病。

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抑制组胺和5-羟色胺的释放,从而抑制其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同时‚增加血浆中血红蛋白的柔韧性‚,改善微循环状态,从而有效减轻毛细血管的外渗和出血。

2、降低血液粘滞度

羟苯磺酸钙可以对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具有影响,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率,有效抑制缓激肽、前列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多种毛细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并且可以降低红细胞高聚性‚,激活纤维蛋白酶活性,从而降低血液的粘滞度,改善血液供应。

3、阻止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是导致毛细血管发生阻塞的发病机制,也是导致微循环障碍很难得到改善的根本原因。羟苯磺酸钙可以通过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水平,从而阻止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且减轻毛细血管的病理性改变,改善供血水平,降低血栓和血管阻塞的风险。

三、羟苯磺酸钙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由于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因此对于因微循环障碍而诱发的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用羟苯磺酸钙治疗以下几种疾病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羟苯磺酸钙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常用药物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在规范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服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改善和稳定视网膜病变,改善毛细血管的微循环状态,减轻黄斑水肿,从而有效提高和提高患者视力,降低失眠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建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以规律服用。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也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本质也属于慢性微血管病变,因此也可以通过羟苯磺酸钙来进行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在规范降糖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改善其肌酐清除率,同时可以保护肾脏血管的完整性,从而有效减轻糖尿病对于肾脏的损害。

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发生于四肢,患者表现为四肢出现感觉异常,严重时甚至产生剧烈的神经疼痛,而微循环障碍是诱发其发病的机制之一。临床研究表明羟苯磺酸钙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神经痛,同时可以通过改善四肢末端的微循环状态,改善末梢神经缺血缺氧的状态,从而有效保护神经。

4、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由于静脉瓣功能不全或者受损导致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出现迂曲、凸显的静脉,严重时甚至发生皮肤坏死、破溃。临床研究表明羟苯磺酸钙可以有效减轻静脉曲张的程度,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瘀血,同时可以缓解下肢疼痛、皮肤破溃等多种症状

四、科学服用羟苯磺酸钙注意4点

羟苯磺酸钙作为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药,往往需要长期口服,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科学服用羟苯磺酸钙应依照以下4点原则。

1、注意剂量和服用方法

临床上的羟苯磺酸钙多为胶囊,规格有250mg、500mg等2种,临床建议在治疗时可以先从每次250mg,每日3次用起,观察治疗效果的同时留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在使用1个月后,调整为每次250mg,每日2次或者每次500mg,每日1次,长期口服。其次,由于羟苯磺酸钙对于胃肠具有刺激性,因此建议在吃饭时吞服,与食物一起消化,从而减轻胃肠刺激反应。

2、注意不良反应

羟苯磺酸钙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刺激,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出现胃痛、恶心、胃部烧灼感等,含有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不想吃饭等,如果出现上述反应则可以考虑减少用量,或者停药观察;其次,少数患者对于羟苯磺酸钙过敏,服药后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对于这些敏感人群不建议使用羟苯磺酸钙

3、注意特殊人群用药

羟苯磺酸钙禁用于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不建议儿童使用,因为缺乏相应的临床数据;老年人使用时一定要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直至达到治疗效果;甲亢患者谨慎使用。

4、注意监测血钙、肝肾功能

长期口服羟苯磺酸钙的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血钙水平,防止发生高钙血症;其次,肝肾是羟苯磺酸钙的主要代谢场所,因此长期服用时一定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发现异常则需要立刻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停药。

五、总结

综上所述,羟苯磺酸钙作为改善微循环的常用药物,对于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但一定要注意是在规范降糖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不能单独使用,同时要注意其对于胃肠道的刺激,监测血钙和肝肾功能,如果有异常及时向医生反应。

#心健康信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