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减脂餐(糖尿病和减脂餐哪个好)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拍黄瓜、盐水虾、紫菜汤……权威“减肥食谱”来了

“体重异常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

“有些人腰围太大,体重超重,甚至患上了慢性病……这就需要专业医生和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昨天(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什么样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遗传、饮食、身体活动水平、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等。

体质指数(BMI)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BMI=体重(kg)/身高(m)²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

BMI在24至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

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其中,又根据BMI分为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以及极重度肥胖。

健康减肥该怎么吃?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食谱细化到了全国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并备注了食谱的“总能量”

例如,东北地区的春季食谱有“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地区的食谱里有“臊子面”“油泼面”。

这些食物优先选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

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

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这些食物要少吃

减重期间应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高能量食物(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

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

每天具体吃多少?

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控制总能量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如下表),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

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帮助减重、减少体脂。

可根据身高(cm)减去105计算出理想体重(kg),再乘以能量系数15~35kcal/kg(一般卧床者15kcal/kg、轻身体活动者20~25kcal/kg、中身体活动者30kcal/kg、重身体活动者35kcal/kg),计算成人个体化的一日能量。

科学减肥,这4件事要记牢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建议,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

定时定量规律进餐

要做到重视早餐,不漏餐,晚餐勿过晚进食,建议在17:00~19:00进食晚餐,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但可以饮水。

少吃零食,少喝饮料

不论在家还是在外就餐,都应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喝饮料,避免夜宵。

进餐宜细嚼慢

摄入同样的食物,细嚼慢咽有利于减少总食量,减缓进餐速度,可以增加饱腹感,降低饥饿感。

适当改变进餐顺序

按照“蔬菜一肉类一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除了吃,减肥还有这些小窍门

睡觉

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运动

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以及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7天,至少隔天运动1次,抗阻运动每周2~3天,隔天1次,每次10~20分钟,每周通过运动消耗能量2000kcal或以上。

少坐

每天静坐和被动视屏时间要控制在2到4个小时以内,长期静坐或伏案工作者,每小时要起来活动3到5分钟。

温馨提醒

减肥要循序渐进

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

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

合理的减重速度为

每月减2~4公斤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潍坊高新传媒

五种降糖药,重磅减脂,适合肥胖2型糖友

五种降糖药减重降脂,适合肥胖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干扰脂肪的代谢,减低食欲,用药后可以使体重下降5~10%。

·阿卡波糖降低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速度,减少热量的摄入,用药后可以控制餐后血糖,也会使体重下降。

·格列齐特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还可以减少内脏脂肪的堆积,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朋友减重的作用尤为明显。

·达格列净控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排除了多余的糖分,减少其转化为脂肪,有利于控制体重。另外肾小管排出葡萄糖时带走大量的水分,也会使体重下降。

·GLP-1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和肠道的蠕动,延缓胃的排空,还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饱腹感,适合肥胖的2型糖尿病朋友。

所以在服用上述五种降糖药时,发现体重下降就不足为奇。这里要强调,使用这些药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血糖,一些爱美的女士不要自行作为减肥药来使用,往往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另外原本就消瘦的糖尿病朋友,要咨询专科医生,选择其他的降糖药物。

点赞,再见!

国家卫健委推荐!减脂期必看的科学食谱指南,月瘦8斤不反弹

“腰围每增加1厘米,慢性病风险飙升5%!”2025年3月9日,国家卫健委在两会记者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已突破65%,若不干预,2030年将逼近70%。面对这一健康危机,国家卫健委同步推出《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首次将减脂食谱细化至东北铁锅炖鱼、西北臊子面等地域化方案,掀起全民科学减脂热潮。本文结合权威指南与一线营养师建议,揭秘如何吃对三餐、避开饮食雷区,实现“躺瘦”不反弹!

一、科学减脂的底层逻辑:吃对热量,更要吃对营养

国家卫健委明确,减脂的核心在于“能量负平衡”,即每日摄入热量需比消耗低500-1000大卡,但绝不能低于基础代谢率。成年男性建议每日1200-1500大卡,女性1000-1200大卡。

**三大黄金配比**:

1. **碳水50%-60%**:优选全谷物、薯类,如糙米、燕麦、紫薯,避免精制米面;

2. **蛋白质15%-20%**:鸡胸肉、鱼虾、豆腐为主,鸡蛋需警惕不耐受人群(约2%-3%存在鸡蛋白过敏);

3. **脂肪20%-30%**:以橄榄油、坚果为主,戒断反式脂肪酸。

**地域化食谱亮点**:

- **东北地区**:铁锅炖鱼(低脂高蛋白) 杂粮菜包饭(膳食纤维);

- **西北地区**:改良版臊子面(全麦面条 瘦肉臊子) 凉拌莜麦菜;

- **华南地区**:清蒸鲈鱼 椰香芋头糙米饭,兼顾风味与低GI。

### 二、三餐搭配实战方案:7天不重样减脂餐单

#### **早餐:激活代谢的黄金窗口**

- **方案1**(400大卡):水煮蛋1个 无糖豆浆300ml 蒸紫薯150g 圣女果6颗;

- **方案2**(350大卡):希腊酸奶150g 奇亚籽10g 蓝莓50g 全麦面包1片。

**关键技巧**:早餐蛋白质占比需达30%,延长饱腹感至午餐。

#### **午餐:营养密度最大化**

- **职场快手版**:即食鸡胸肉100g 微波炉杂粮饭200g 白灼西兰花200g(总热量约450大卡);

- **家庭精致版**:香煎三文鱼120g 藜麦沙拉(生菜、樱桃萝卜、鹰嘴豆) 海带豆腐汤(总热量500大卡)。

**避坑指南**:外食族慎选“伪健康”沙拉,一份添加千岛酱的凯撒沙拉热量可超700大卡!

#### **晚餐:低GI 高纤维组合拳**

- **中式经典**:芹菜炒虾仁150g 凉拌魔芋丝100g 冬瓜薏米汤(热量300大卡);

- **西式轻食**:烤南瓜200g 烤鸡腿(去皮)100g 羽衣甘蓝沙拉(柠檬汁调味)(热量320大卡)。

**核心原则**:晚餐需在19点前完成,主食控制在50g以内,以蒸煮为主。

### 三、进阶技巧:破解平台期与饮食误区

#### **突破瓶颈的3大策略**

1. **碳水循环法**:每周2天低碳日(碳水<50g),5天正常摄入,加速脂肪代谢;

2. **抗性淀粉补充**:将米饭、土豆冷藏后加热,抗性淀粉含量提升50%,减少实际吸收热量;

3. **睡眠燃脂法**:保证7小时睡眠,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可多消耗300大卡。

#### **99%人踩过的饮食雷区**

- **误区1**:“零脂肪”食品更健康→实则添加大量糖分(如风味酸奶含糖量高达15g/100ml);

- **误区2**:水果代餐减肥→高糖水果(荔枝、芒果)可能导致果糖堆积转化为脂肪;

- **误区3**:完全戒断主食→引发脱发、姨妈出走,可用杂粮替代白米饭。

### 四、特殊人群适配方案:从学生党到慢性病患者

- **学生/上班族**:便携蛋白棒 即食玉米棒 无糖黑咖啡,应对课间加班饥饿;

- **胆囊疾病患者**:避免鸡蛋黄、肥肉,用豆腐、龙利鱼补充蛋白质;

- **糖尿病人群**:将三餐拆分为5-6餐,主食搭配醋拌菜(醋酸延缓血糖上升)。

减脂不是饥饿游戏,而是与食物建立智慧联结。国家卫健委食谱首次将“地域化”“个性化”纳入减脂体系,标志着中国进入精准营养时代。正如指南所言:“6个月减重5%-10%,每月2-4公斤,才是可持续的健康节奏。” 收藏这份攻略,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雕刻身材的利器!

(注:具体执行前请咨询营养师,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饮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