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食用油(糖尿病食用油低脂)
加重糖尿病的 4 种食用油,吃错了赶紧换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至今它的确切发病原因不明,目前的说法是,它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其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想要防治糖尿病,只有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入手,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调理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人要控制好每天的总热量,少食多餐,少稀多干,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饮食,实际上,食材的选择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说炒菜必用的食用油,以下这些油就是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
1
棕榈油
棕榈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油,与大豆油、菜籽油并称为「世界三大植物油」,棕榈油含均衡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酯,其中 50% 的饱和脂肪酸,40% 的单不饱和脂肪酸,10% 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与一般植物油大多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同,因为棕榈油富含饱和脂肪酸,更接近于动物脂肪,所以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宜多食用棕榈油,否则容易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加剧腹部肥胖。
2
椰子油
椰子油别名椰油,由椰子肉(干)获得,椰子油的脂肪酸组成中饱和含量达 90% 以上,糖尿病人摄入椰子油后,在体内代谢时间比较长,不利于餐后血糖稳定。
长期大量摄入椰子油,很容易导致胆固醇增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所以椰子油也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
3
猪油、黄油
说到猪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猪油是从猪肉中提炼出来的,而黄油一般是牛奶中提炼出来,黄油营养丰富,是奶制品之冠。
这两种油脂的共同点是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胆固醇含量高,热量也极高,所以不宜多吃。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容易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虽然说只要血糖控制较好,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食物是糖尿病人完全不能吃的,但对于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比如以上 4 种油类,摄入过量很容易造成热量超标,引起血糖波动,增加并发症风险,糖尿病人还是少吃为好。
根据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饱和脂肪酸摄入不超过饮食总热量的 10%,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总热量的 1%;避免或限制肥肉、全脂食品、棕榈油、椰子油及油炸食品;食物胆固醇摄入应少于 300 毫克/天。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植物油,以橄榄油、野茶油、花生油、豆油等为佳。糖尿病人吃油,最好每天不超 3 勺,每人每日食用油应控制在 15-30 克。
另外,糖友饮食应以清淡为宜,最为主张三种少油的烹调方式:凉拌、清蒸、炖。橄榄油含清淡果香,尤适制作沙拉和凉拌菜。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能吃花生油吗,这六种食用油是理想的选择
对于广大糖尿病患者来说,油脂类食物无疑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尤其是油类更是应该特别注意的,因为一旦食用油选择不正确,很容易引起病情加重。在日常食用油当中,花生油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糖尿病能吃花生油吗,实际上除了这种食用油之外,这六种食用油是理想选择!
一、花生油
花生油是国内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用油,因为其非常实惠,受到国人的欢迎。花生油中含有大量油酸、亚油酸、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油酸含量为41%,营养价值仅次于橄榄油和野茶油,而且价格合理,很受老百姓的欢迎。选购花生油要认准品牌,必须是国家检测合格的产品。不过花生油需要选择正规和新鲜的,毕竟变质花生容易产生黄曲霉素。
二、茶油
茶油是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食用油,也是比较昂贵的一种油。由于山茶树为天然野生,不需施用化肥、农药,故茶油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用油。茶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高达79%,其营养成分和医用价值完全可以与橄榄油媲美,是对糖尿病患者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用油。用茶油炒菜,油烧到轻微冒烟即可放入葱、姜等调料,烹制出的菜肴,香味及口感可以与花生油媲美。
三、橄榄油
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油。橄榄油富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维生素K、E等,营养价值很高。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的含量高达83%,而油酸可改善血糖应答反应,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并可降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对人体健康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总体代谢状况,降低患大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所以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食用油。
四、豆油
豆油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其油酸含量为22%。由于其油酸含量低于上述三种油,故以豆油为主要食用油的地区,最好凉拌菜时用橄榄油,以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用豆油炒菜,油烧到轻微冒烟即可放调料。在单一油种方面,大豆油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特别是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比较全面,而且大豆油几乎是市场上价格最低的食用油,因此无疑很多购买力比较弱的人群反而吃到了营养价值比较全面的大豆油。
五、菜籽油
人体对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比较高,但是,菜籽油中油酸含量偏低(仅为20%),营养价值有限。另外,菜籽油中芥酸和芥子甙含量较高,芥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量少吃高芥酸菜籽油,以避免芥酸的危害。因此,建议将菜籽油与花生油、豆油搭配食用,取长补短。用菜籽油炒菜,油需多烧一会儿,多冒一会儿烟,让部分芥酸挥发掉,以保证安全食用。
六、调和油
调和油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调和油一般选用精炼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为主要原料,还可配有精炼过的玉米胚芽油、茶籽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红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特种油酯。
以上这六种食用油,都是非常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在适量的情况下都可以吃。不过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清淡一点的食物,少放油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尽可能减轻病情负担,为战胜疾病带来帮助!
食用油的等级分4等,你家用的是几等?
油,这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东西。离开它没法炒菜,甚至是量少了菜都不香。但是它的用量却也关乎着每个人的健康。今天咱就讲一下如何合理用油!
怎样合理用油?1.用什么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考虑到大量摄入饱和脂肪酸所带来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很多人放弃了以动物油(如猪油)为主要烹调用油而选取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低一些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更为丰富的植物油、调和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我国市场上的一般食用植物油(橄榄油和特种油脂除外)按照质量和纯度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共4个等级,居民在选取过程中最好选用一级食用植物油。各种植物油其各类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各有优势,因此需要经常更换食用植物油的品种。许多调和油以多种油脂混合而成,消费者需了解其特性,根据需要选择。目前调和油国家标准尚未出台而只有企业标准,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尽量选择大品牌的产品。虽然调和油在性状、口味和脂肪酸比例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某些调和油以价格相对较低棕榈油为主,只因添加了较小比例的营养价值高的油种(如橄榄油等),就被冠之以名并以高价售出,在选取过程中应尤为注意。此外,由于食用油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变质,因此在选取过程中应当注意生产日期,以新鲜为宜。
2.用多少,怎样用?
我国居民每日食用油的推荐摄入量为25或30g,而大多居民的食用量往往超过了这一标准。由于脂肪可以提供大量的能量,不管脂肪酸比例如何,过量摄入脂肪可导致肥胖的发生,继发其他慢性疾病,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做到合理用油,减少用量是基础。改变烹调方式,减少煎、炸的频率而改用蒸、煮等方式是控制食用油摄入量的好方法。植物油多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适合高温油炸,炒菜时应当控制油温和时间。如确需高温油炸,从食物安全的角度,选用动物油更为适宜,但同样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能反复使用。如制作凉菜,则可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榄油、亚麻籽油、小麦胚芽油等。
3.食用油应该怎样存放?
食用油应存放在阴凉处,盖紧盖子以免空气和水分进入瓶内。购买小瓶食用油更易于保存,如购买大瓶食用油,可分装为小瓶供每日使用,避免大瓶中的油脂与空气频繁接触。此外,旧油瓶应当清洁后再装入新的油脂,以免加速油脂酸败。
什么是脂肪酸?其分类如何?对人体有哪些影响?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具有贮存能量、调节体温、支持保护人体器官及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等作用。
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其中脂肪酸根据其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1.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常温下一般呈固态,多存在于猪、牛、羊等动物的脂肪中,这些食物也往往含有较多的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在少数植物油(如椰子油、可可油、棕榈油)中亦含量丰富。棕榈酸、豆蔻酸、月桂酸等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升高胆固醇作用,其中棕榈酸广泛存在于动物脂肪及某些植物油中。过量食用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继发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但饱和脂肪酸也并非对人体全无益处(如丁酸对结直肠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完全避免或者过度食用饱和脂肪酸都不是明智的做法。
2.单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多种动植物油中,常温下多为液态,油酸是最具代表性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研究表明,单不饱和脂肪酸对总胆固醇、血压等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同时对心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上还发现,含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特殊类型肠内营养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单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氧化,储存不当容易发生酸败,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对于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榄油等不应长期储存、反复使用。
3.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按照从甲基端开始第1个双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ω-3和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ω-3系列的α-亚麻酸和ω-6系列的亚油酸为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但其在人体中不能合成,故称为必需脂肪酸。ω-3和ω-6系列中许多其他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人体可利用亚油酸和α-亚麻酸合成这些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预防高胆固醇、改善高血压、预防心肌梗死、预防动脉硬化、保护神经系统、调节免疫等作用,但大量食用亦可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植物油、深海鱼油和动物内脏中。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相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易发生氧化、产生过氧化物,长时间油炸食物可形成多聚物,引起细胞膜结构、胆固醇、维生素性状变化,引发一些慢性病等。
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养科成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