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低血糖是什么原因(糖尿病低血糖是并发症吗)

闪电新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发生低血糖?

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内分泌科(老年康复科)主任葛莹: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高,胰岛素制剂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的应用也增多,严格控制高血糖不可避免会出现低血糖。常见的低血糖原因主要见于降糖药物应用剂量过大、用法不当、摄食不足和不适当运动等。如果低血糖持续得不到纠正,常不易逆转,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闪电新闻记者 侯俊娟 报道

为何发作低血糖需要小心糖尿病?糖尿病低血糖如何防控?

在大家的普遍印象当中,糖尿病就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而低血糖应该是与它完全相反的情况。

但其实,在现实当中,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低血糖,尤其是一些处于糖尿病早期阶段的患者,又或者是服用了某些特定降血糖药物的患者。

为此,医学上专门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了特殊的低血糖诊断标准。对于普通人而言,血糖低于2.8mmol/L才算是“低血糖”;而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只要血糖低于3.9mmol/L就算是“低血糖”了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两大主要原因,以及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原因一 反应性低血糖

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患者,明明是因为间断发作饥饿、疲乏、出虚汗等“低血糖”症状来医院就诊,结果却最终被诊断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事实上,发作低血糖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没有糖尿病!而恰恰相反,有时候低血糖正是糖尿病早期阶段的临床表现之一。这种低血糖在医学上被称为“反应性低血糖”

所谓“反应性低血糖”,这里的“反应”其实指的是人体在进食之后的血糖调节反应。所以,它常常发生于进食以后的数小时以内而较少出现于清晨空腹的时候。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进食以后,食物当中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身体消化与吸收并转化为血液当中的葡萄糖。而作为对进食以后血糖水平升高的一种“反应”,我们的胰腺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分泌合适剂量的胰岛素,来帮助葡萄糖从血液进入肝脏、肌肉以及大脑的细胞,从而降低血糖。

不过,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不少患者的胰腺工作状态会出现一些紊乱。一旦胰腺在“不合适”的时间点上分泌出了“过量”的胰岛素,这时候就会出现“反应性低血糖”了

最常见的,是在进食以后的2~4小时突然发作饥饿、乏力、心慌、头晕、出虚汗等症状,而在进食或饮用含糖饮品之后可以快速缓解。

所以,如果您近期有反复发作这种进食以后的低血糖,那么,千万不要遗漏了糖尿病这种可能性。

原因二 特定降血糖药

除了“反应性低血糖”以外,引起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另外一个,也是更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降糖药的使用。

降糖药会引发低血糖,这个似乎大家并不难理解。但是,不同种类的降糖药,其引发低血糖的风险是完全不同的。

在最常用的九大类降糖药当中,容易引发低血糖的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胰岛素及胰岛素的类似物,这就包括了各种短、中、长效以及预混的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

第二类是磺脲类降糖药,这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帮助降血糖的,常用的有格列苯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

第三类是格列奈类药物,这类药物也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常用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而剩下的六类降糖药,包括双胍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等)、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DPP-4抑制剂(XX列汀)、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杜拉糖肽等)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XX列净),尽管这些药物在单独使用的时候一般不容易诱发低血糖,但当它们与前面那三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则也可以引起低血糖。

所以,大家都应该好好看一看自己目前正在使用的降糖药有哪些,只要其中包含有前面提到的这三类药物当中的任意一种,那么,都需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对于确实需要使用这些药物的朋友们而言,也不用过于担心,一般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根据情况增加剂量到合适的程度,并且加强日常的血糖监测就可以了

低血糖 预防与应对

前面我们说到了,反应性低血糖和药物性低血糖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两大主要原因。但其实,并不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低血糖。

临床观察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往往还与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的诱发因素有关,而控制好这些诱因恰恰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手段。

第一个常见诱因是没有按时吃东西或者进食太少。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提倡糖尿病患者要建立规律的用餐习惯并定量饮食的原因。如果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可能会误餐,则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而对于想要通过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间歇性断食等手段来控制血糖的人群而言,要预计到有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第二个常见诱因是饮酒。喝酒本身就可以直接引起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饮酒,尤其是在空腹状态下饮酒。

第三个常见诱因是过量运动。运动锻炼本来就是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当中的重要一环,但超负荷的运动量会快速消耗体内的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在运动以前适当补餐。

第四个常见诱因是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过于严苛。有一部分患者认为把血糖降得越低,会对身体越好,但事实上,过于严格的控制血糖会增加低血糖风险甚至提升死亡率。因此,对于在糖尿病治疗过程当中,反复发作低血糖的患者,应该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第五个常见诱因是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会导致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足,从而引起低血糖。所以,当患者存在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需要加强对血糖的监测,发现血糖有偏低迹象时,需要考虑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

此外,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也可以诱发低血糖,但这类因素缺乏预防的手段。因此,随身准备一些碳水化合物类的食品或饮品是很有必要的。

  • 一旦发生了类似低血糖的症状,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尽快测一个手指血糖
  • 如果没有条件测血糖,也应该按照低血糖来进行处理,这就是立刻口服15~20g左右的糖类食品或饮品,建议葡萄糖为最佳
  • 补充糖以后,应该在15分钟左右监测手指血糖一次,如果血糖仍旧低于3.0mmol/L,建议马上就医
  • 如果血糖在3.0~3.9mmol/L,则应该再口服葡萄糖一次,并继续监测血糖直到血糖恢复至3.9mmol/L以上
  • 如果血糖已经恢复到了3.9mmol/L以上,但时间距离下一次用餐还有1小时以上的话,可以再适当补充一些含淀粉或蛋白质的食物

好的,关于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发生低血糖,以及如何预防并应对低血糖,我们就说到这里。

糖尿病患者昏迷都是因为低血糖?这些知识要掌握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调理不当、血糖控制不佳(太高或太低)可能会出现昏迷现象,如血糖过高并发的酮症酸中毒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和血糖过低并发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导致昏迷的常见原因和诱因都有哪些?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患者在某种因素影响下,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高血糖、高血酮、脱水、酮尿、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综合征,严重代谢紊乱导致患者体内有大量酮体蓄积。

诱因:急性感染、治疗不当、饮食失控、胃肠道疾病等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

症状:患者会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如多尿、口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呼吸频率加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休克、脱水、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时患者会出现昏迷。

2、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

由于机体的应激情况导致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胰岛素反调节激素(如胰高血糖素)不适当分泌增多及肝糖释放增加导致严重高血糖。该病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在 60 岁以上,夏季多发。

诱因:

①应激与感染:如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手术等应激反应,呼吸道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最容易导致糖尿病非酮症高渗透性昏迷发生。

②饮水不足:多见于老年人,尤其在夏季人体出汗较多,但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枢不敏感,饮水量不足,因而容易导致血液浓缩及血浆渗透压升高。此外,生活不能自理或昏迷的患者也常常存在饮水不足的情况。

③失水过多:如高热、严重呕吐、腹泻或不适当应用利尿剂、脱水剂等。

④摄糖过多:病人由于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饮用大量甜饮料或进食高糖食物,致使血糖显著升高。

⑤药物因素: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及部分利尿剂等可引起血糖升高,胰岛素泵使用者因胰岛素泵出现故障(如导管堵塞)而未被及时发现,亦可导致本病。

症状:多尿、多饮、失水,无明显酮症,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各种精神神经症状相继出现,患者会迅速进入昏迷和半昏迷的状态。

3、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或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

诱因: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食量减少了降糖药物没有适量减少。

症状:饥饿乏力,头昏头痛,冷汗淋漓,心慌气短,心动过速,视物模糊,周身发抖,甚至精神错乱,行为异常,嗜睡昏迷。

糖尿病导致昏迷该如何预防?

加强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定期检测血糖。确诊有糖尿病的病人,应正规服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控制各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各种感染,对血透、腹透、应用甘露醇脱水等治疗时,应注意是否有脱水现象,及时监测血糖、尿糖。

注意诱发药物应用,如利尿剂、糖皮质醇、普萘洛尔(心得安)等。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吸烟、酗酒。

平时定时监测血糖,如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低血糖症等前期表现时,及时测下血糖。

若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时要及时处理及随诊,如果患者意识尚清醒,并能吞咽的话,那么对于低血糖性昏迷最有效的办法是让患者喝甜水或吃糖块、甜糕点之类。由于糖尿病引起的昏迷,除了低血糖的原因外,血糖显著升高还可引起昏迷,所以在昏迷原因不清楚时不要随便给病人喂食糖水,以免加重病情。而且给意识不清的病人喂糖水容易造成呛咳甚至窒息。

若患者意识已经丧失,应将病人放平,平卧头侧向一边,解开衣领,保证呼吸道通畅,清除呕吐物,防止误吸引起窒息。

糖尿病患者发生昏迷时,若不及时抢救,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应及时呼叫“120”就医。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学敏进行科学性把关。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