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宫颈癌疫苗糖尿病(糖尿病能接种宫颈癌疫苗吗)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当好健康第一责任人」每日一招: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接种疫苗?

开栏的话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扬州发布正式开通“每日一招”栏目,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请相关专家支招,引导大家做好常态化自我防护,落实个人防疫责任,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

为应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少身患慢性基础病的市民,比如一些有多年糖尿病的市民也想去接种疫苗。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接种疫苗?

市疾控中心专家市疾控中心专家

扬州市中医院养生保健科主任赵伟博士:

糖尿病人接种疫苗,对其机体有保护作用。因为糖尿病人免疫功能有缺陷,属于易感人群,容易患感染性的疾病,所以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很有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形不建议接种疫苗:一、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不佳,如空腹血糖超过13mmol/L,餐后血糖超过16.5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等。二、糖尿病出现的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等。第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比如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心衰,心梗,急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接种过疫苗的糖尿病病人,要多饮水,清淡饮食。如出现急性皮疹等过敏反应,要赶紧就医,不能自行服药,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通讯员 董娟 扬州发布记者 张庆萍

漫画:沈江江

本文来自【扬州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糖尿病疫苗要来了?每月打一针就能降糖?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调整,糖尿病逐渐成为了中老年人高发的慢性疾病,很多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就是第一批大量发病,并被“三高”问题长期困扰的人群,有的已经服药十几年,长期用药控制身体的各项指标。

今年55岁的王女士在半年以前被确诊为二型糖尿病,她家中的公公婆婆也是糖尿病患者,她每天看到他们大量服药,还要定期注射胰岛素,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抵触。

所以,在确诊一段时间后,她开始四处打听,有没有更加简易、甚至是一劳永逸的治疗手段。

后来,她听说科研机构新研制的糖尿病疫苗,可以每月一次注射,摆脱大量服药的困扰。她联系本地的三甲医院,希望可以接受疫苗治疗,并为自己的家人也进行预防性的注射。

一、糖尿病为什么要长时间服药控制?

王女士的公婆服药十几年,在糖尿病患者群体中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具有“一次患病,终身服药”的特点,现有的治疗手段,都是用药物代替机体缺失的血糖调控功能,以稳定血液中各种物质的正常浓度,防止异常指标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针对二型糖尿病,现阶段尚未研发出直接修复细胞结构,恢复人体自调控的治疗药物。

从病理特征上,糖尿病可以分为一型和二型。

人体调控血糖的物质是胰岛素,这是一种由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受神经调控而分泌的激素物质,可以在人体血糖浓度过高的情况下,刺激细胞快速吸收转化,使血糖降低到一个安全稳定的范围。在血糖被消耗到较低水平时,机体又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将原本被转化的糖分释放出来,维持机体的能量供应。

可以说,这两种激素在身体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存取系统”,通过“多退少补”让血液循环维持正常,当其中一个发生问题,整个代谢系统就出现了“故障”。

一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群体,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机体错误地将胰岛B细胞当做攻击目标,使胰岛B细胞失活甚至死亡,临床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减少。如果治疗得当,修复胰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尚可以摆脱长期服药的困扰。

二型糖尿病占发病人群的95%,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进行性减少、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而有之。简单地说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再敏感,正常剂量的胰岛素已经无法满足患者机体“降血糖”的要求,必须体外补充注射,才能将血糖波动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这种代谢性的疾病尚未找到致病的靶点,现有的治疗思路只局限于“缓解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

王女士所患的就是二型糖尿病,属于长期用药治疗的类型,她现有的血糖指标是通过药物维持的,如果擅自停药,血糖的波动很可能超过用药前的高点,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糖尿病本身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当高浓度血糖对肾脏、眼睛等部位造成了器质性的损害,才容易被患者察觉。除此之外,该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也有很大的关联。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不仅会导致高血糖,也会导致低血糖。当血糖浓度过高,尤其是餐后时间,人体的血糖会达到一个峰值,如果得不到迅速的调整,就会通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形成“糖尿”。本应吸收的糖分被排出,意味着营养的流失,长期累积之下,患者会变得越来越消瘦、多尿,所以,糖尿病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为“消渴”。

二、什么是糖尿病疫苗?每月打一针就能降糖?

出现在新闻中的糖尿病疫苗,是我国的科研团队在2019年研制的治疗性DNA疫苗,根据现有的消息,用药的频率可以稳定在每月一次。

但是,这与王女士设想中的“神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现有的糖尿病疫苗针对的是一型糖尿病,对二型糖尿病的作用有限。

根据科研团队公布的数据,糖尿病疫苗是通过DNA层面的干扰和调控,抑制机体对胰岛素以及胰岛B细胞的异常免疫应答,以恢复胰岛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的。这针对的正是一型糖尿病的病理因素和临床症状。二型糖尿病本身并没有免疫系统的紊乱问题,注射疫苗无法收获预期的治疗效果。

第二:是治疗性疫苗,没有提前预防作用。

我们所熟悉的疫苗大多用于“病前预防”,如乙肝疫苗、HPV疫苗,和最近耳熟能详的新冠疫苗。这些疫苗的作用原理,是用已经灭活的病毒或者与之结构相似的物质事先侵入机体,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进行一场“患病演习”,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根据记忆快速应答,将病毒在大量入侵、繁殖之前彻底消灭。

但是,糖尿病疫苗的药理作用是对人体异常功能的“修复”,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该疫苗不仅不能起到预防作用,还有可能引发正常功能的紊乱。

第三:糖尿病疫苗尚未大量上市,没有成熟的治疗体系。

现有的糖尿病疫苗于2019年完成了动物实验,并申请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到现在,仍然没有完成临床的数据收集,正式获得药品上市的准字号。所以,现在能接触到糖尿病疫苗的仅限于签约进行用药试验的患者群体。

在用药过程中,会有工作人员全程监控患者的各项指标,以确认药物是否起效,还有一部分患者会使用安慰剂进行对照。这种临床试验大部分会集中进行,并不能像王女士所设想的一样,可以通过医院直接开处方购进,给患者使用。

所以,现阶段王女士最佳的选择还是坚持用药治疗,不建议中断服药,寻求“疫苗”的神效。

三、糖尿病患者怎样正确控糖

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患者多方注意,维持最佳的控糖效果。

1. 摆平心态,积极学习。

糖尿病患者是一项需要“技术水平”的职业,患者需要自行注射胰岛素,并定期测量自身血糖,所以积极学习是维持身体状况的首要条件。

除了各种测量手段,患者还需要熟悉血糖过高过低时的各种症状,比如胰岛素注射过量时导致的低血糖,会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以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2. 定时服药,调控饮食。

除了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大多还需要服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增敏剂,服用的时间和剂量需要严格遵循医嘱,不擅自停药或增减药量。如果偶然忘记,或因其他原因中断,也切忌加倍服用,只需要及时补服,否则也会出现血糖过低的现象。

同时,糖尿病的患者都有严格的食谱控制,医生建议控制糖类和主食的摄入量,尽量用高纤的粗粮替代;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适当补充豆类和优质的肉类蛋白,以维持机体的健康代谢。同时注意少食多餐,以控制餐后血糖峰值。

3. 规律作息,适当锻炼

作息规律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要求,也是现代人群普遍需要注意的生活状态,规律作息不仅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更能使身体形成稳定的调控节律,使人改善亚健康的状态。

同时,患者需要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积极锻炼,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速度,使身体处于更加活跃的应答状态。中老年人群可以选择散步、速走、小幅度的健身舞蹈等方式,规避一部分糖尿病带来的不适症状。

结语:如果以新药研发和实验的周期推测,糖尿病疫苗确实离我们不远了,现阶段的患者应当坚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用药,以更好的身体状态迎接新的治疗手段。

超全解析:糖尿病人能打新冠疫苗吗?接种后要继续打胰岛素服药吗?

这几天印度新冠疫情失控,霸占各种媒体平台头条。

央视新闻报道,印度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的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5.2万,新增死亡病例超2800例,这意味着,印度每分钟新增病例高达245例、死亡达1.95例。

图源于澎湃新闻

相比印度,国内疫情已经全面控制,全民接种新冠疫苗正在有序进行中,各地也推出了花式宣传语和接种疫苗送礼的福利,号召大家积极接种疫苗。

“2020年头等大事 接种新冠疫苗”

“我们一起打疫苗 一起苗苗苗苗苗”

“别等到一千年以后 你才打疫苗”

除了拉横幅、送鸡蛋,还有把接种点搬到菜市场、开设夜场、分时预约等神操作,各地为了新冠疫苗接种也是拼了。

图源于闪电新闻

付出就有回报!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4月2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1608.4万剂次,位列全球第二,中国速度让人称赞。

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接种新冠疫苗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特殊人群——糖友,在接种中会有很多疑问,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专业知识。

糖友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2021年1月5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了《糖尿病患者新冠疫苗预防接种指引》,官方指导糖友接种:

1.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空腹血糖≤13.9mmol/L,可以正常接种新冠疫苗,如血糖不稳定,建议暂缓接种

2.目前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或患有上述急性并发症经治疗痊愈未满2周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暂缓接种。

3.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

4.1型糖尿病患者可参照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标准。

因此,对于空腹血糖≤13.9mmo/l,未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且无其他新冠疫苗接种禁忌的糖友是可以接种新冠疫苗的。

除了上述糖尿病相关接种禁忌外,还需注意以下情况也不适合接种: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者;

2)目前,发热者、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者;

3)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接种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

4)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5)已知或怀疑患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恶性肿瘤者;

6)使用抗肿瘤药物等免疫调节剂者;

7)有新冠病毒感染史者。同时需注意14天内接种其他灭活疫苗、28天内接种减毒活疫苗者,应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糖友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吗?

有!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

糖友免疫力较低,加之存在年老、肥胖以及伴有合并症的情况较多,因此,更易感,感染后加重及死亡风险也更高,所以,建议糖友接种新冠疫苗。

糖友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以继续服药或打胰岛素吗?

可以!因为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包括注射胰岛素),均不作为疫苗接种的禁忌。糖友接种疫苗后,仍然可以如往常一样规律用药(包括注射胰岛素),不改变控糖的治疗方式。

糖友接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1.糖友完成疫苗接种后,应在现场留观30分钟,注意不良反应。离开后还有不良反应,请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必要时及时就医;

2.保持接种部位干净,注意保持身体健康;

3.要按照时间间隔与次数完成接种(有些新冠疫苗要注射两次);

4.目前新冠疫苗接种效果在80%左右,疫苗接种完成后,糖友们仍需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防护措施,尽量减少接触病毒;

5. 此外,接种疫苗当天不要洗澡,这是为了防止注射部位的感染,避免或减轻局部反应的发生。

6.不建议饮酒。

糖友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该怎么办?

接种疫苗后发生局部不良反应以接种部位疼痛为主,还包括局部瘙痒、肿胀、硬结和红晕等,全身不良反应以疲劳乏力为主,还包括发热、肌肉痛、头痛、咳嗽、腹泻、恶心、厌食和过敏等。

出现疫苗接种反应后应及时就医,并联系接种单位进行报告。极个别人可能会出现高热或持续发热数日或出现其他更严重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

打完第一针生病了,第二针还打不打?

如果接种第一剂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任何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接种第二剂次时患急性疾病、严重的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也应暂缓接种。

糖友们可能关心的其他问题

1. 打完新冠疫苗,还能打其他疫苗吗?

接种新冠疫苗后,最好能与其他疫苗间隔超过14天,比如HPV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但是其他疫苗如破伤风、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疫苗,均可立即接种。

2. 病毒变异后,原来打的疫苗都白打了?

不白打!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会为接种者建立新冠病毒的基础免疫力,就算有一天病毒变异出疫苗现有的控制范围,之前的针也并不白打。

3. 打完新冠疫苗,能吃药、做治疗、做检查吗?

痛经、偏头痛要吃止痛药

可以

恰好感冒了要吃感冒药

可以

尿路感染发烧了要吃头孢之类的抗生素

可以

鼻炎发作了要喷激素鼻喷

可以

全麻做胃肠镜

可以

拔牙

可以

打瘦脸针

可以

做热玛吉

可以

敷面膜

可以

其他

献血

一般接种后 14 天可以献血

测抗体

接种前后都不需要

上课、上班

可以,如果没有不适

开保时捷

可以,只要手臂没有过于酸痛

看奥特曼

可以,只要别玩奥特曼游戏摔骨折

接种新冠疫苗后,大部分的正常活动、饮食不受影响,无需刻意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网红医生张文宏说:“印度疫情更大的爆发还在后面。”

未来,不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会吃亏,糖友们了解清楚了,就赶紧把疫苗打起来,成为抗疫大军的一员吧~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