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透析需要什么(糖尿病透析需要多久)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要透析时,必须注意这些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后续所带来的并发症,随着近年人口老龄化加剧,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增长,一些并发症也逐渐出现。其中,血管并发症导致的终末期肾病,已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一项调查显示,每年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以3%的速度增长,其中60岁以上患者的增速最快。

老年人随着衰老身体机能衰退,较弱的免疫力和减慢的新陈代谢,无法让老年人像年轻人那样去进行肾脏移植,即使强行进行手术,也会面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肾病的两种透析方式

终末期肾病,简称ESRD,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终末期的临床表现有水代谢障碍及电解质代谢障碍;酮症酸中毒;内分泌紊乱及蛋白质、糖、脂肪代谢障碍等。

对于进入终末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早期的时候,建议选择合适的透析方法。常见的透析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血液透析,另一种则是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即人工肾)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尿毒症治疗的方法之一,方法是将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及多余的水分。血液透析的优点是无需自己操作,完全是由专业医务人员执行透析治疗。缺点就是在糖尿病患者的血透治疗中,血管通路一直是一个问题,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全身广泛的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在血透建立血管通路时往往会很难找到适当的血管。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的弥散和超滤作用,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的肾脏替代治疗之目的。腹膜透析的优点是,无须依赖机器,治疗时间可灵活安排,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缺点则是白天每隔4-6小时换液一次,另外因为需要腹部插管,所以可能存在腹腔和出口处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透析时的血糖管理

无论是选择腹膜透析还是血液透析,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控制可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2012年日本透析治疗学会曾针对糖尿病患者的透析治疗发布了一项声明,其中提到血糖控制的试行目标:建议透析患者的透析前随机血浆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180~200mg/dl,糖化白蛋白(GA)<20.0%;有心血管或低血糖事件既往史的患者GA<24.0%。

血糖控制管理一般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对于透析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口服降糖药的时候,糖友要谨慎选择,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那格列奈和西格列汀为透析患者禁忌。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用于透析患者,但用量应从低剂量谨慎开始。

胰岛素对腹膜透析患者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与患者每日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相对抗,另一方面是与腹膜透析液中的碳水化合物相对抗,因为腹膜透析采用葡萄糖透析液,长期透析可导致体内糖、脂肪代谢紊乱。

《关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专家指导建议》中提到,与血液透析不同,腹膜透析液多为含糖透析液,葡萄糖浓度为1.5%、2.5% 或4.25%。腹膜透析液留腹4~6h后,50%~80%葡萄糖被吸收入血。

在腹透患者中使用胰岛素有几点注意:(1)腹膜透析液的吸收会导致血糖波动,建议尽可能将换液时间紧邻进餐时间之前,遵循胰岛素注射-换液-进餐的顺序;(2)胰岛素使用分皮下和经腹腔注射两种方式,尽管后者更利于胰岛素被稳定而持续地吸收,对血糖控制可能更好,但因增加腹膜炎的风险并常增加胰岛素用量而不作为首选方式。在血糖波动较大难以控制时,也可暂时改为经腹腔或并用两种方式;(3)胰岛素剂量可在原基础上追加可覆盖每袋腹膜透析液吸收的糖负荷的量:腹透液糖总负荷量=腹透液量×含糖浓度,白天按50%,夜间存腹按80%的腹膜透析液糖负荷被吸收计算。给定初始追加量后,再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酌情调整(此步骤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4)胰岛素剂型可灵活掌握,可选择预混胰岛素,也可选择餐时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

对于选择血透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以调整胰岛素剂量。血液透析多使用无糖透析液,这些患者在透析时或透析后发生低血糖风险增加。建议在透析当日可减量或停用透析前的一次胰岛素,透析时和透析后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值决定是否追加胰岛素。

透析糖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腹膜炎

进行腹透的糖尿病患者相比普通透析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腹膜炎是主要并发症,因为糖尿病患者腹透需要腹部插管,所以腹腔和出口处存在感染的风险。

胃轻瘫

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胃轻瘫可因腹透而加重。

低血压

糖尿病患者易在血透期间发生低血压,主要是由于患者对低血容量的全身抵抗反应障碍。患者可交替发生透析前高血压和透析时低血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起始透析治疗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发生进展,建议定期眼科随诊。

骨病

接受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骨转换、无力性骨病和骨折的风险均高于非糖尿病的透析患者。

糖尿病肾病患者做透析时吃什么好?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是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

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在透析时和透析之后,两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那么糖尿病肾病透析前后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呢?

( ´ ⌣ ` ʃƪ )小球君


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治疗前后的饮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患者可以适量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但要控制钠盐的摄入。

未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

长期采取高蛋白膳食,可能加重肾脏的高滤过状态,同时增加体内有毒的氮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潴留,从而导致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因此我们主张适量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质,以摄取优质蛋白为主,减少肾脏损害。

误区

有患者认为,以素食为主或不吃肉类、奶制品、蛋类就是低蛋白饮食,但素食中植物蛋白含有的必需氨基酸较少,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长期食用可能造成蛋白质营养不良,不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应注意

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饮食注意事项除遵照糖尿病肾病饮食治疗原则外,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透析后因病情改善,食欲增加,饮食的总热量和蛋白质量应比透析前适当增加。每次透析约丢失蛋白质2~3.5g

每周透析两次的病人蛋白质的量按每日1~1.2g/kg体重供给,每周透析三次的病人按每日1.2~1.5g/kg体重供给,如每日吃一个鸡蛋,250ml牛奶,100g鱼、100g精瘦肉可获得大约50g的优质蛋白。因为每次血液透析会造成5~10ml的血液丢失。饮食中应补充丰富含铁质及维生素C的食物。平日需低磷饮食,还需加用磷结合剂,如:醋酸钙、碳酸镧、司维拉姆等,以降低磷的吸收。透析时会造成水溶性大量维生素丢失,可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糖尿病肾病透析前后的饮食是不同的。

现在的研究已证明优质低蛋白、低脂饮食、低磷、高纤维饮食对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非常重要,尤其在早期就应引起重视。


特别注意

在接受了透析治疗后,患者体内的毒素得到了一定的清除,食欲会有所增加,这时会特别想吃东西,这时一定要有所节制,遵循透析饮食原则,不可以随便胡吃海喝!



如何限制蛋白质摄入

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时,蛋白质限制应更加严格。临床采用部分麦淀粉饮食作为主要热能来源,代替大米和面粉。

因为大米和面粉等主食中含有较多量的非优质植物蛋白(每50克约含4克),而麦淀粉中植物蛋白含量甚微。

但因麦淀粉制作不易,所以也可用目前市场销售的玉米粉来代替。这样可以节约植物蛋白量,用动物蛋白加以补充,从而更利于满足体内的生理需要。

氨基酸的供给:尽可能多摄入必要氨基酸,也可以口服α酮酸(开同)来代替部分必要氨基酸,或用肾用氨基酸补充。

热量:在低蛋白膳食时,热量供给必须充足,以维持正常生理需要。每天摄入30-35千卡/千克体重的热能。可以选择一些含热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主食类食物,像土豆、藕粉、粉丝、芋头、白薯、山药、南瓜、菱角粉、荸荠粉等,膳食总热量达到标准范围,保证供需平衡。

脂肪:终末期肾病常合并脂代谢障碍,仍要坚持低脂肪的摄入。橄榄油、花生油中含有较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也可以作为能量的来源。

限盐:终末期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可出现高血压,表现为浮肿或尿量减少,限制食盐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进展。但是如果同时伴有呕吐、腹泻时,不应再过分限制钠盐,必要时还需适当补充。

水:掌握患者液体出入平衡也很重要。

钾:若每日尿量大于1000毫升和血钾量正常时,不必限制钟的摄入,一般可以随意选食蔬菜和水果。

钙、磷:肾脏损害时,磷的排泄会减少,导致血磷升高。而且由于维生素D3的合成能力减退,影响钙的吸收,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因此理想的治疗膳食应高钙低磷。而低蛋白饮食本身就降低了磷的摄入,有利于治疗。

微信号:xiaoqiuyisheng


小球交流群:452065656


欢迎你在评论区和我们聊天

把想说的话在评论区里留言

更多肾病资讯尽在小球APP

--------------------

- 完-

WeChat:小球

关注小球,了解肾病资讯。

患糖尿病8年一周透析3次,远离糖尿病肾病的3个方法,过高质量的生活

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陈叔,目前每周固定3天来医院透析,其实他患2型糖尿病时间并不算长,8年就发展成了慢性肾衰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尿毒症。

在医院,经常能见到前来做透析的患者,其中一半以上是糖尿病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几率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

病程超过25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达到50%左右。但是,糖尿病肾病能够预防,如果不想过上低质量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1.识症状早发现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肾脏出了问题。

1.小便泡沫增多或夜尿增加。小便后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不散。或夜间小便次数在3-4次以上甚至更多。

2.浮肿。首先是眼皮浮肿,其次是双下肢浮肿,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

上述症状提示患者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可能是因肾功能受损引起。

2.定期筛查非常必要

糖尿病肾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即使在肾功能正常且没有临床表现时,至少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3.源头把控好血糖血压

慢性病要以预防为主,即使目前病程短,没有肾脏病变的症状,同样也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并改善生活方式,尽量戒烟,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让我们一起努力,将糖尿病肾病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