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饿着容易得糖尿病吗(饿对糖尿病有什么影响)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是“饿”不好的,在降糖治疗中,不要过度节食

有位糖尿病患者跟华子说,最近一段时间总是便秘,身体也不舒服,晚上睡觉还失眠,但是他的血糖控制得一直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在交流过程中,华子发现他的问题出在“吃”上。

他说自己怕血糖高,每天只吃很少的主食;怕胆固醇高,也不敢吃肉、奶、蛋。每天就是吃一点饭菜,再加一点水果。华子告诉他,他的问题,就是营养摄入太少,身体营养不足,当然就会不舒服了,而且吃得那么少,胃肠缺乏正常的刺激,蠕动也会变慢,就会出现便秘。

一、糖尿病人的“两个担心”

华子对他说,为什么不多吃一些呢?他说,怕吃多了血糖升高啊。华子说,可以用降糖药控制血糖。他又说,药用多了对肝肾有影响怎么办?

其实这位患者代表的是多数糖尿病人都有的“两个担心”,一个担心,是怕高血糖对身体造成伤害;另一个担心,是怕用药太多出现副作用。在这两个担心下,很多的糖尿病人会选择尽量减少饮食摄入量,并且增加运动量。

二、饮食控制时不要“过度”

糖尿病人需要饮食控制,但不是让自己饥饿,因为饥饿是治不好糖尿病的。糖尿病是血糖代谢异常的疾病,因为组织细胞无法利用血糖,才会造成血糖升高。在高血糖的时候,身体的组织细胞实际上是处于“饥饿”状态。

我们需要想办法让血糖被组织细胞利用,而不是单纯地减少饮食摄入量。依靠减少饮食量来降低血糖,只会让病情雪上加霜。所以说,降糖治疗需要饮食控制,但需要在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的前提下,控制摄入饮食的总热量

三、饮食是用药和运动的基础

糖尿病的发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第二个原因是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出现胰岛素抵抗。而导致这两个原因的因素,人类并没有完全弄明白,所以一旦出现糖尿病,我们只能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很难逆转、治愈糖尿病。

使用降糖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必要选择。不要因为使用药物而担心,现在的药物都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在确保安全性之后才会上市。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正常用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要小于买彩票中奖。

降糖药物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单纯降低血糖,而是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利用,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所以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才能维持身体健康。降糖治疗的基础,是在营养摄入足够的前提下,用药物去调节血糖值,而不是让自己饿肚子。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也特别重要,运动时,骨骼肌会消耗大量的血糖,运动也会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状态,可以减缓糖尿病的进展。但是过量运动时,就可能会造成低血糖,而运动不足时,血糖又会升高。所以糖尿病人,需要在药物、饮食与运动三个因素中,找到平衡点。其中饮食最为重要,是用药和运动的基础

总结一下,糖尿病在降糖治疗中,要掌握好“度”,靠饿肚子治不好糖尿病。过于严苛的控制饮食,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还会出现营养不良和身体不适。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药物、饮食与运动的平衡关系,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疾病的发生。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糖尿病人注意:吃得太少,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咱们老百姓常说"少吃点能降糖",可您知道吗?要是每天饿得前胸贴后背,反而可能让血糖更难控制!

老张去年查出糖尿病后,顿顿只敢吃半碗米饭配水煮菜,结果最近手指发麻、浑身没劲,去医院一查——血糖没降反升,医生说他这是"饿出来的胰岛素抵抗"。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为啥吃得太少反而会坏事。

胰岛素就像咱们身体里的"钥匙",专门负责把血液里的糖分送进细胞里当燃料。

要是您突然把饭量砍掉一大半,身体就会误以为遇到饥荒,这时候细胞就像饿急眼的人,看见糖分送上门反而死死堵着门不让进——这就是胰岛素抵抗。

好比您家门口的保安突然把门锁死,就算钥匙插对了也打不开门,血糖可不就堆在血管里了嘛!

有些糖友为了控糖,早饭就啃半根黄瓜,中午吃几片菜叶子,晚上饿得直冒冷汗也不敢加餐。

这样的吃法,身体最先遭罪的是肌肉。

肌肉就像粮仓,没饭吃的时候身体就会拆房子当柴烧,结果肌肉越掉越多,肥肉反而悄悄堆积。

特别是肚子上的脂肪,它们会释放出捣乱的物质,让胰岛素这把钥匙越来越不好使。

您要是发现自己体重掉得快,但腰围却不见小,那可要当心了。

饿出来的毛病可不只是饿得头晕眼花那么简单。

有人明明吃得少,手指尖却像蚂蚁爬似的发麻;有人大白天哈欠连天,看东西模模糊糊;还有人饿得心慌手抖,测血糖反而比吃饭前还高。

这些怪现象都是身体在报警:细胞饿慌了就会拼命喊"要吃饭",逼着肝脏把存货糖分倒进血液,结果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

有位阿姨为了控糖连续三个月不吃晚饭,最后血糖仪显示空腹血糖9.8,比正常吃饭时还高2个点!

那到底该怎么吃才科学?

记住三句口诀:"早饭像皇上,午饭像大臣,晚饭像乞丐"。

早上7-9点要吃够蛋白质,比如1个水煮蛋加杯无糖豆浆;中午的主食最好选杂粮饭,记得搭配巴掌大的瘦肉;晚上可以喝碗冬瓜虾皮汤,睡前再加个核桃大小的无糖酸奶。

特别要提醒的是,两餐之间加个拳头大的苹果或者十来颗樱桃番茄,既能防饿又不升糖。

就像咱们种地不能光靠大水漫灌,得细水长流才养得住庄稼。

说到加餐,很多糖友都踩过坑。

王大妈听说南瓜能降糖,顿顿吃南瓜当主食,结果血糖噌噌往上涨。

其实南瓜的升糖指数比米饭还高,要吃就得选青皮嫩南瓜,每次不能超过拳头大。

还有人说吃苦瓜好,可要是天天凉拌苦瓜配稀饭,蛋白质跟不上,照样会营养不良。

这里教您个妙招:把苦瓜切片焯水后,和鸡蛋一起炒,既补充蛋白又控糖,比干吃苦瓜强多了。

运动这事儿也得讲究门道。

有些糖友饿着肚子去跳广场舞,结果跳着跳着眼前发黑。

最好在饭后1小时,带着块无糖饼干去锻炼,快走到微微出汗就停,别等大汗淋漓才罢休。

要是发现运动后反而饿得心慌,下次记得在运动包里塞个小橘子,感觉不对劲就赶紧补充。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控糖不是比谁吃得少,而是要比谁会搭配。

就像盖房子,光省砖头不中用,关键得砖瓦搭配得当。

每天保证1斤绿叶菜、2两瘦肉、1个鸡蛋、1杯奶,主食粗细各半,这样的吃法既管饱又稳糖。

要是拿不准分量,记住用拳头量——蔬菜两拳头、主食一拳头、肉类半拳头,保准错不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临床营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膳食指南科普解读》2021年

《实用糖尿病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年

晚上饿着睡觉的人,患糖尿病概率比吃宵夜的人更高?看医生怎么说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张大叔,你晚饭都没吃就上床睡觉了,这样饿着肚子真的好吗?”

张大叔,这个小区里最热心肠的退休老教师,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打理得精精致致,还特别讲究健康。

今天他又想尝试“饿肚子减肥法”,听说可以降血糖、抗衰老。听到王大妈的质疑,他顿时来了兴趣:“哎,王大妈,你别小看这个法子!据网上所言,夜晚不进晚餐,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甚至还可对糖尿病起到预防之效!”

“真的假的?你这是要饿出毛病吧?”王大妈皱着眉头,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该拉张大叔去看医生。

“放心,我身体倍儿棒,这些都是网上专家说的,没事儿的!”张大叔笑得挺得意,感觉自己找到了健康的“捷径”。可就在这时,张大叔的老朋友,也是他们附近卫生站的医生仉大叔出现了。

仉大叔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全科医生,村里的大人小孩、猫狗小鸡都喜欢找他看病。他刚好路过,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赶紧插嘴:“张老师,你这‘饿肚子防糖尿病’的理论有点不靠谱啊,晚饭不吃对身体可不一定有好处。

张大叔一听,嘴巴撇了撇:“怎么?仉大夫,难道不饿肚子睡觉反而不健康了?”

仉大叔见状,推了推他的老花镜,捋了捋下巴上稀稀拉拉的几根胡子,慢悠悠地说:“张老师,别急,咱慢慢说。饿肚子睡觉不一定能帮你控制血糖,反倒可能适得其反。你知道为什么吗?”

仉大叔摇摇头,手上还比划着:“晚上饿肚子,身体其实是会进入一种应激状态。这时候,咱们的身体可不是老老实实躺在床上不动,而是开始悄悄地动用储备的能量,尤其是肝糖原。”

肝脏释放储备的糖分,这易使夜间血糖骤升,尤其对于本就血糖偏高之人

仉大叔点点头,继续说道:“是啊,咱们身体的代谢系统很复杂呢!你看哈,晚上不吃饭,身体就会觉得‘哎哟,这人没能量了’,于是它就启动‘紧急模式’,开始从肝脏、肌肉里提取储存的糖分和脂肪。”

而且,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应激激素也会跟着升高,反而有可能导致你半夜醒来,甚至早上空腹血糖还比平时高。

张大叔这会儿有点儿懵了:“那就是说,不吃宵夜,反倒血糖高了?”

仉大叔点头如捣蒜:“没错,尤其是你这种有点儿高血糖的人群,晚上饿着肚子反而会导致血糖波动更大,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而且,长期饿肚子会破坏咱们的胰岛功能,胰岛本来就像个小工厂,负责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

你总是饿着肚子,它反倒觉得‘活儿没了’,慢慢就变懒了,胰岛素分泌不足,久而久之,糖尿病就找上门了。

听到这里,张大叔的脸色不大好看:“那你说说,我平时这么爱运动,吃得也清淡,咋还得防糖尿病呢?”

仉大叔笑了笑:“张老师,糖尿病这玩意儿不仅仅是吃出来的,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呢,比如基因、年龄、代谢水平。”

你看,运动和吃得清淡是好事,但如果晚上经常饿肚子,身体代谢就会紊乱,反而影响到血糖控制。尤其是你这个年纪了,身体代谢本来就慢,晚上不吃饭,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进一步下降,这样一来,血糖调节就更费劲了。

张大叔越听越糊涂:“那这么说,吃宵夜还比不吃强了?”

“说对了!吃什么也很关键,咱不是说要大鱼大肉地吃宵夜,像什么夜宵小龙虾、烧烤这些肯定不行,但如果是吃一些健康的宵夜,比如少量的坚果、酸奶或者一小片全麦面包,这样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稳的血糖水平,也不会让你饿着肚子进被窝。”

王大妈一听,赶紧插嘴:“对对对,我有时候晚上饿了就吃几颗核桃,第二天早上起来精神倍儿好!张大叔你也试试嘛,别总听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说法。”

张大叔有点儿无奈:“那我以后是不是得晚上都吃点儿东西了?”

仉大叔一本正经地说:“不一定每天都吃宵夜,但要根据你的情况来调整,不能老饿着。尤其是那些已经有高血糖的人,晚上如果长时间空腹,胰岛素的调节功能可能会变得更差,甚至还可能引发低血糖。

如果是低血糖的人,那问题就更严重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血糖过低出现头晕、出汗甚至晕厥。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胡瑞萍.基于PPARγ对糖转运及代谢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小鼠胰腺癌模型的作用机制,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