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低血压会有糖尿病吗(低血压会得糖尿病么)

肾友之窗 0
文章目录:

警惕糖尿病患者低血压

许多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已经了解的十分清楚,但是否有糖尿病患者意识到血压偏低也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呢?在许多人看来,低血压不过是使患者产生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不至于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低血压会对糖尿病患者造成怎样的危害及如何避免出现低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通俗的讲就是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12/8kPa)即为低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低血压的分类:

低血压根据起病原因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是指一部分健康人群,其血压值虽然已经达到了低血压的标准,但没有任何其他的症状。多见于体质比较瘦弱的青年女性、老人。除血压偏低外,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

病理性低血压:是指人体某些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造成的血压降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低血压根据起病形式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律失常、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1) 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 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体位性低血压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仅有6%,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 23.8%~30%,而糖尿病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可达 8%~44%。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若患者具有慢性低血压病程、但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那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为糖尿病。OH除了增加患者行走困难、摔倒、骨折、晕厥的风险外,还明显增加急性冠脉事件、脑卒中及全因死亡等风险。

体位改变时心脏血管、神经肌肉和体液调节等多个系统相互协调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和身体各个器官的血流灌注。糖尿病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多数是由末梢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血管收缩反应不完全所引起的,同时还伴有立位时心率增加反应的减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楚高血糖导致的脱水、贫血、低蛋白等引起的循环血量下降也能促使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和病情加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国内外的研究证实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波动大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合理控制血糖,健康作息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具有重要意义。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发生低血压?应该如何处置?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那么,血压低,是不是收获了意外的健康保险呢?有些人甚至觉得,血压低,可以预防高血压?真是这样吗?实际情况是,低血压,往往是慢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识别、正确应对,同样会带来健康风险,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引起重视,加强应对措施。

低血压,与高血压一样,相关标准是由业界大咖们开会制订的。主流观点认为,如果成年人的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就算低血压,但是,咱们的专家,在2001年时,根据相关调查的结论建议,血压低于总人口中的90%的平均正常血压值,就算低血压,具体标准是,收缩压低于98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

低血压,可以划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等类别。生理性低血压,指血压测量值达到低血压的标准,但是,没有症状,各器官与系统,也不存在缺血、缺氧的表现。病理性低血压,则是疾病、过敏、药物、营养不良等因素所致。低血压,还可以按照自身特点,被划分为季节性低血压、药物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排尿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虚弱性低血压等类型。

糖尿病患者,由于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损害、自主神经损害影响,会导致心脏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而发生低血压,这类由于并发症导致的血压变化,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只在深呼吸、降低心率变异性时,才能检测出来。晚期则会在静息状态下,出现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

糖尿病患者在体位性低血压,会出现昼夜血压变化消失,夜间可以出现仰卧位高血压,以及餐后低血压表现,患者还会出现运动不耐受、晕厥、无症状型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猝死。由于改变体位时发生血压偏压,患者可能站立不稳,伴随视物模糊、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有时还会发生晕倒或大小便失禁。

应对低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加强血压测量,尤其是测量睡前、清晨起床前、处于头高仰卧位时的血压,在药物治疗期间,服药4到5小时内,应该避免仰卧,并且注意测量站立3分钟之后的血压值。患者还要注意保持充分饮水,特别是气温较高的夏季,每天饮水量不宜少于2000毫升。

对于发生低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该采取必要的高钠饮食方案,每天在正常饮食中,增加2到4克食盐。发生餐后低血压的患者,应该少食多餐。患者的身体活动,需要采取低强度训练,避免剧烈活动。此外,患者应该防止核心体温的升高,避免参加高强度活动,还要避开高温、高湿的环境,泡温泉、大池洗浴、桑拿、长时间热水淋浴等活动,就不要再参加啦。晚上睡觉的时候,应该采取头高位。此外,还可以使用腹带及弹力袜,防止过快血压下降。最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夜间起床的看护,谨防血压降低导致跌倒。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

高血压患者发生低血压为哪般

最近,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王先生时常感到头晕、乏力,有几次走路时差点摔倒。他就医时,医生发现他的血压偏低,仅为90/60毫米汞柱,连忙为他调整了用药方案,并叮嘱他要经常测血压。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过高有害,血压过低更危险。

像王先生这样在治疗中发生低血压的高血压患者并不少见。高血压患者出现低血压非常危险,除导致头晕、眼前发黑、晕厥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脑梗死、急性肾衰竭等。有时候,如果血压突然下降,即使没有低至90/60以下,也可能引起明显不适或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遭遇低血压,主要有哪些原因?患者该如何应对呢?

原因一降压药过量或应用不当

据统计,使用3种或以上降压药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低血压,首先要查明是否存在过量用药的情况。比如:有些患者为了尽快控制血压,擅自增加药物剂量,或还没等药物充分发挥作用就过早加用其他种类的药,令血压过度降低;有些患者在用药初期血压不低,但服药一段时间后血压明显降低,这可能与药物的起效时间有关。

应对策略:对服药过量导致的低血压,要减少用药种类或剂量,血压可逐步恢复正常。降压药种类多,每种都有最佳适应证,患者要遵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使用。经济条件允许者首选长效制剂。

原因二联合用药不当

高血压患者联合用药不当,也是引起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当降压药与其他血管扩张药同服时,可导致降压作用叠加,使血压进一步下降。比如: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的同时使用硝酸酯类药,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可能导致低血压;如联用西地那非之类的扩张血管药,血压可能降得更低,甚至导致严重后果;舌下含硝酸甘油也可能导致低血压,甚至导致体位性晕厥;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吩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也可能导致低血压,尤其是与降压药合用时。

应对策略:高血压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咨询专科医生,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联用不必要的扩张血管药放大降压作用。

原因三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15%-30%。高血压患者中,直立性低血压多见,尤其多见于服用多种降压药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诊断标准为:体位由卧位变换为直立位后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大于10毫米汞柱,同时伴头晕、晕厥等症状。

应对策略:常用的降压药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等)较易导致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刚开始服用这些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最好用控释制剂,变换体位时动作要慢。起床和起立时动作要慢:先在床边坐3分钟再站起,起立后先站3分钟再行走。若出现头晕症状,应立即卧床休息,症状严重者尽快就诊。

原因四季节性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存在季节性变化,且变化幅度比正常人大。夏季血压本就会有所下降,加上出汗较多,盐的丢失也变多了,相当于已经吃了一片利尿剂。如果患者未及时补充水分,可导致血容量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老年患者血压的季节性变化更明显,部分患者在服用相同剂量的降压药时,夏季血压下降幅度可能更明显,更易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

应对策略:夏季密切监测血压,出汗多时及时补水,必要时遵医嘱调整药量。

原因五出现合并症或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当发生急性心梗或急性心衰时,可出现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导致严重低血压,尤其是急性下壁或右室心梗者,低血压的情况更严重。

应对策略:高血压患者出现低血压,若还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出大汗等症状,速就医莫迟疑。

原因六其他疾病导致的低血压

进食、喝水过少,大量出汗,严重呕吐和腹泻,严重甲减,肿瘤晚期,严重的感染、创伤、烧伤、失血等,也可导致低血压。

应对策略:遵医嘱治原发病,并用补液、升压、营养支持等手段。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