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半流食食谱大全(糖尿病患者流食)
糖尿病患者早餐最佳食品,这样吃有助一天血糖平稳
早餐的质量对血糖水平有显著影响,有研究发现,含有蛋白质和脂肪的丰盛早餐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饥饿感和血糖水平,对于稳定早餐后血糖甚至全天的血糖都有帮助。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怎样合理配比早餐使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呢?
早餐最佳流食:牛奶、豆浆含蛋白质和水分多,补充糖尿病患者需要的钙质和优质蛋白质,特别是它们的血糖生成指数非常低,有稳定血糖的作用,适合作为糖尿病早餐长期选用,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一种。
早餐最佳主食:全麦面包、玉米面菜团子、麦片
均是比较好的早餐谷类食物,全麦、玉米面、麦片均富含膳食纤维,血糖生成指数相对较低,对于控制早餐后血糖有好处。如果早餐流食选择牛奶,将牛奶泡麦片是很方便快捷的糖尿病早餐食品。
早餐最佳副食:煮鸡蛋、少量的瘦肉或鱼
煮鸡蛋、少量的瘦肉或鱼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人体吸收利用率较高,能增加进食早餐的饱腹感。
早餐最不能缺的食物:蔬菜
早餐中如果还有些蔬菜,血糖会更趋平稳。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它们在小肠内干扰糖类的消化吸收,所以当蔬菜与其他食物混合食用时,可以降低血糖升高的速度。
早餐应搭配吃100克新鲜蔬菜,如早晨没有时间烹饪,可选择方便的食材简单加工,如西兰花焯水,放少许生抽,生菜加少许蘸料,或者生成一个西红柿,半根黄瓜都可以。
如果吃馄饨、面条等早餐,则其中的蔬菜量为一半,才能保证餐后血糖平稳。上文提到的玉米面菜团子,也是一种包含粗粮和蔬菜的完美早餐组合。
问:我这半流食都能吃啥?答:一会儿你问问配餐员吧
手术要节食前几日徐大夫偷懒了,更新频率有点慢。主要原因确实是各种事物缠身,有点分身乏术。这其中一件事就是去陪了个床。然后,作为患者家属住院陪床也陪出来一点新收获,加上一些专业的认识,今天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腹腔镜手术后查房:“排气了吗?”“排了。”“你今天半流食。”“半流食指的是啥?鸡蛋羹能吃吗?”“嗯……这个一会儿你问问配餐员吧。”……
原来,不仅仅是患者和家属会提出“什么是半流食”这样的疑问。所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事就是:什么是流食、半流食,病号餐应该怎么做才合适。
什么是流食流食是一种食物形态,本身呈液体状态,或是在口腔内能融化为液体,比半流食更易于吞咽和消化。
用于极度衰弱无力咀嚼食物的重症患者。如高烧,口腔、面颊部及外科手术前后以及急性胃肠炎、食道狭窄等疾病患者。
比如米汤、稀藕粉、牛奶、豆浆、蔬菜汤、肉汤、去渣菜汁、去渣果汁、蛋花汤等等,都是流食的典范。
此种膳食只能短期应用,作为过渡期的膳食。因为所供营养素均不足。
什么是半流食半流质饮食是一种比较稀软烂、易消化、易咀嚼、含粗纤维少、无强烈刺激呈半流质状态的食物。
比如米粥、面片汤、藕粉、菜粥、肉末粥、蛋羹、豆腐脑、果泥、蔬菜泥、肉泥等等。
通常半流食适用于发烧、咀嚼吞咽困难及急性消化道炎症,手术前后以及病情危重的病人。
不难看出,半流食算得上是流食的浓缩版,真材实料的干货比流食要丰富的多。
什么是软食其实在半流食和正常饮食之间,还有一种状态可以称之为软食。
相对于半流质,软食可以成型,但比正常饮食更为软烂。
比如面条、软饭、饺子、馄饨、包子、馒头、西红柿、烹饪时间较长的菜花、圆白菜等等。
通常软食适用于低热病人、消化不良病人、肠道疾病恢复期病人、口腔有疾病或咀嚼不便的老年人,以及牙齿发育尚不完善的婴幼儿。
流食≠好消化其实我很能理解,当时问到医务人员鸡蛋羹能不能吃的时候,为啥她犹豫了一下没给出准确的答案。因为她认真思考了一件事,那就是:鸡蛋属于蛋白质,蛋白质比淀粉不好消化,虽然蛋羹这个烹饪方式符合半流食要求,但是蛋白质术后能不能用?这是个问题。
还记得徐大夫以前曾经提过的那位差点被营养食品饿死老奶奶吗?
有一位家属找上门来求助,说自家老人外伤手术后不能下床,家里人怕老人营养不足,每天变着法地给老人补充营养:鸡蛋羹、牛奶、大虾、鸡腿乃至蛋白粉……又因为老人总觉得口渴,家里人又怕老人吃太少缺乏维生素,于是每天用各种水果榨一大杯果汁。但老人的胃口依然越来越差,上门看诊时,老人已经卧床一周,面色苍白,口唇干裂……家里人看着干着急,都怕老人要“不行了”。
后来与家属嘱咐:停掉各种蛋白和果汁。先从米粥开始:不管是大米粥、小米粥、紫米粥,搭配一些小咸菜一类的,不论餐时,能吃几餐吃几餐,能吃多少吃多少。再配合消食养胃的小草药三付。
三日后上门复诊,发现老人面色红润不少,口唇已不明显起皮,可以自行起身,肌肉疼痛明显减轻。并且老人精神很好,明显说话有了底气。家人觉得很是神奇:怎么就几碗粥,反倒比那些富含营养的食物还管用了?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病患所需要的食物,不仅仅有关形态,还有关种类。
淀粉>蛋白质>水果现如今的健康饮食圈,不知道为啥被一部分人曲解了。把淀粉看成了罪大恶极的典范,避之唯恐不及;把蛋白质和水果看成了最富营养的食物。
而事实是:曾几何时,如果没有母乳和奶制品的情况下,婴儿是可以靠米粥养大的,而且身体很健康。但没有听说哪位是靠纯水果汁养大的。
这里想说的是什么呢?其实在好消化这件事上,淀粉真的才是首选的优质材料。
中医将人体自外界摄取的营养称之为“水谷精微”,真是精辟地总结了人体生命的必需品“水”和“谷物”。有了水和谷物,人体就能健康的存活。当然,在物质丰富的现如今,更丰富、更多样化的饮食可以给人体带来更健康的体魄。但前提是,你能消化。
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是最容易烹饪软烂,膨化糊化,消化吸收的。
脾胃虚弱的朋友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这类朋友肉吃多了会不消化,会腹胀。其实徐大夫也很有发言权,因为经常面对脾胃虚弱的病人,如果吃多了肉,就会发现舌苔明显变厚,一派食积的表现。
水果要多吃?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兴起的言论,说要多吃水果。徐大夫一直想吐槽一下这件事。
如果生活在西方国家,每天面对的就是面包、肉(可能是炸的或者是烤的)和一片蔬菜。这样的饮食结构确实很需要水果:不但可以滋阴润燥,缓解肉食的辛热,还能补充必须的维生素。
不过对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来说,这件事有点画蛇添足。因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本就相对平和,每日摄入的蔬菜和谷物里也含有很丰富的各种维生素。
本就胃中无热,反而吃了很多滋阴润燥的水果,就导致脾胃的压力增大,甚至罢工。所以,现如今“痰湿质”的人如此之多。
而对于病人来说,脾胃也处于虚弱的状态,滋润过度的水果并不利于消化,反而会加重人体的负担。因此对于虚弱系的病人来说,水果其实并不合适。
病号餐到底怎么做?有人要说了,徐大夫,你前面说了这么多,这病号餐好像确实有点复杂啊。
确实如此。病号餐这件事,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挺多的:
手术,尤其是肠道手术后,多数是禁食靠打点滴过日子的,然后恢复的过程中,会提示可以吃流食。其实这个时候大多数要求的是“无渣”的食物。也就是说,纤维少一些,别刺激肠道。徐大夫看来,这个时候最好的流食就是米汤,一方面可以恢复人体“脾气”,让人体主动去找营养,另一方面无渣,完全符合手术需要。
若是大病、婴幼儿、老年人或是常年脾胃虚弱的人,更适合吃软烂一些的半流食或是软食。且要以淀粉含量高的主食为主,高蛋白的食物其次,瓜果蔬菜最后。以主食给虚弱的脾胃加油、治疗,并给人体提供最直接易利用的营养;再略补充点蛋白质,给人体提供必要的建筑材料;最后配合点做熟的瓜果蔬菜,帮助人体均衡营养。
但有些朋友其实并不适合流食、半流食、软食的选择:饿得快的人、胃里经常反酸的人、糖尿病人、有糖尿病家族病史的人以及80岁以下的健康人群。
没错,我都写到80岁了。说实话,当年物质没那么丰富的时候,老一辈人的脾胃功能真是“杠杠的”,比现在很多二三十岁的大小伙子都强。
当我们的脾胃能力还不错的时候,却给了脾胃太好消化的食物,脾胃就会总有用不完的力气来作妖,导致胃酸加重、饥饿速度太快,以至于直接损伤脾胃。
正常情况下,我们还是选择“干粮” “汤” “肉” “菜”的饮食模式更为健康。
@头条科学@头条号@健康新视听@超级医生@头条健康#病号餐##流食##主食#
半流食是指哪些食物?半流食适合哪些人群?建议了解
在饮食的广阔天地里,半流食以其独特的形态与营养价值,成为了许多特定人群餐桌上的常客。它介于固体食物与液体食物之间,既易于消化,又富含营养,是许多特定健康状况下的理想选择。
一、半流食:介于软硬之间的温柔
半流食,顾名思义,是一种介于固体食物和液体食物之间的饮食形态。它的质地较为柔软,易于咀嚼和吞咽,同时含有足够的水分,便于消化吸收。半流食的特点在于,它既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不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过重的负担,是许多特定健康状态下的理想食物选择。
在形态上,半流食可以是粥、糊、羹、泥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使得食物更加易于入口和消化。而在营养上,半流食通过精心搭配,可以确保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
二、种类繁多:半流食的多样魅力
半流食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营养价值。从常见的粥品开始,无论是大米粥、小米粥还是燕麦粥,它们都以易于消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特点,成为了许多人早餐或病后恢复期的首选。而蔬菜粥、瘦肉粥等则是在粥的基础上,加入了蔬菜、肉类等食材,丰富了营养,也增添了风味。
除了粥品,半流食还包括了各种糊类食物,如藕粉糊、山药糊等,这些食物不仅口感细腻,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此外,羹类食物也是半流食中的一大亮点,如银耳羹、南瓜羹等,它们不仅口感滑嫩,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都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半流食还包括了各种泥类食物,如果泥、蔬菜泥等,这些食物不仅易于消化,而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宝宝辅食和老年人饮食中的常见选择。
三、特定人群:半流食的温暖关怀
半流食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它对于许多特定人群来说,具有难以替代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意义。
首先,对于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人群,如手术后恢复期患者、胃肠道疾病患者等,半流食是他们饮食调理的理想选择。它既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不会给消化系统带来过重的负担,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
其次,对于老年人来说,半流食也是他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弱,牙齿也逐渐松动,半流食的柔软质地和易于消化的特点,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此外,对于婴幼儿来说,半流食也是他们辅食添加的重要阶段。在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从母乳或配方奶过渡到固体食物需要一个过程,半流食作为过渡期的食物选择,既能够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最后,对于需要控制热量摄入的人群,如肥胖者、糖尿病患者等,半流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精心搭配食材和烹饪方式,可以制作出既美味又低热量的半流食,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热量摄入,保持身体健康。
四、营养搭配:让半流食更加美味健康
虽然半流食易于消化和吸收,但要想让它更加美味健康,还需要注意营养搭配。在选择半流食时,应确保食材的多样性,以获取全面的营养素。同时,还应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合理调整食材的比例和烹饪方式。
例如,对于需要增加蛋白质摄入的人群,可以在半流食中加入瘦肉、鱼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材;对于需要控制脂肪摄入的人群,则应选择低脂的食材和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调味品和香料,提升半流食的口感和风味,让它更加美味可口。
半流食,一份来自食物的细腻关怀
半流食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营养价值,成为了许多特定人群餐桌上的常客。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还能够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健康。在享受半流食带来的美味与营养的同时,我们也应学会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式,让它更加符合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来自食物的细腻关怀,让健康与美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