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麦当劳无糖可乐(麦当劳有无糖豆浆吗)

环球网 0
文章目录:

可口可乐转型乏力 无糖饮品销量增8%难挡营收下滑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陈妮希

碳酸饮料霸主可口可乐正在发力向“无糖”饮品转型。

近期,我国开展“减糖”专项行动,可口可乐在中国已推出了13个品牌,22款低糖、无糖饮料和风味饮料,表现由为积极。尤其是去年,可口可乐大力推动无糖系列产品在汽水生意中的占比,2018年其无热量起泡软饮料组合的销售增速为8%。

虽然可口可乐无糖饮品销量有所增长,但难挡总营收仍下滑了10%。无糖饮品的发展仍需时日,一位食品行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无糖饮品前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期。”

受困于碳酸饮料市场下滑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更加关注,以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的销量近年一直在下滑,这一点重伤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在全球近75%的饮料销量来自其碳酸饮料业务。

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可口可乐收入规模进入停滞期,业绩持续下滑持续近16个季度(4年)。2017年第四季度甚至出现36.6亿美元亏损。

为了改变业绩下滑局面,从2014年至今,可口可乐开启了疯狂并购的模式,以此来完善产品链。2015年,厦门的粗粮王将饮料业务以4亿美元出售给可口可乐,自此可口可乐进军健康饮品领域。

不过,其无糖饮品销量仍相比较小。“无糖的销量还是不能和常规可乐比,大多数抱着尝一尝的心态买,真正对无糖可乐有需求的消费者还是小众。”武汉市武昌区一位饮品销售户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碳酸饮料仍占可口可乐销售额的近四分之三,其想在“健康”饮品概念下实现转型,路还很长。

近年可口可乐似乎是下定决心对碳酸饮料进行改造。2017年可口可乐旗下无糖可乐零度宣布停产,取而代之的是零糖可乐,这款可乐已在2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出现。去年,在“零度可乐”和“雪碧零卡”的基础上,推出“雪碧纤维 ”。

对于“健康”饮品,可口可乐究竟寄托了多大的野心,虽然还无法去界定,但是不难看出,这已经成为其未来革新的重要一步。

无糖饮品市场仍处于前期阶段

做“无糖”新品,毛利率远远高于市场上红罐可乐,但要借此翻身,并非易事。

摆在眼前的难题是消费者并没有放弃对口味口感的追求,仍有不少年轻消费者难以接受“无糖可乐”的口味。

早在2016年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就提出“三减三健”。三年来,食品行业在推动“三减”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包括雀巢、光明、麦当劳、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康师傅、百事、新希望等企业都有“三减”的实践案例。

不过,目前来看,“三减”还属于前期阶段。一位食品行业人士表示,“以无糖饮品为例,前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期、在这期间也是企业探索市场的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产品试验期、最后才是真正的迎来蓝海市场,进入市场细分期阶段。”

而在市场培育期和企业试错期阶段,由于产品没有明确的消费群体以及市场定位,再加上推广力度不到位,导致大多数企业仍在“交学费”。

具体来看,王老吉在2016年夏天就研制出了无糖、低糖凉茶;维他奶也在“低糖”市场推出低糖口味豆奶、奶茶、豆浆、柠檬茶;星巴克旗下星冰乐也开始主动减糖,还开发了更全面的无糖冷饮产品线,比如无糖冷萃冰咖啡等,但就目前市场反响来看,都很平平,至今没有像最原始的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单品出现,甚至有些不知名的产品早已寥寥下线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无糖”饮品的发展仍需时日。

去年营收同比下滑10%

可口可乐虽然在“无糖”饮料市场敢于尝试和创新,但是难撑大局。根据最新一期财报来看,2018年其无热量起泡软饮料组合的销售增速8%。虽涨势喜人,但对于挽回业绩及股价而言仍重而道远。2018年可口可乐营收为319亿美元,同比下滑10%。年报发布两个交易日,可口可乐累计跌幅达9.2%,市值蒸发约170亿美元。

究其原因,无糖饮品消费群体还很小众。公开资料显示,尽管可口可乐已经进军健康饮品市场,但碳酸饮料仍占其销售额的近四分之三。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老对手百事可乐正加紧攻势推出黑色罐装无糖可乐,双方战事愈演愈烈。此前,百事和可口可乐一个成长为复合型公司,饮料食品样样在行;一个深耕饮料,再浓缩型可乐市场占据绝对份额,双方最大现金牛各不相同,在净利润上拉开距离,百事可乐均高于可口可乐。此次战场拉回饮品新风口,谁能更胜一筹变得扑朔迷离。

对此,业内认为,如何让消费者接受这个品类,企业还需提升“内力”,在品质上大下“功夫”。毕竟饮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口感仍是王道。

“无糖可乐”喝着和普通可乐一样甜,真无糖吗?涨知识了

“无糖可乐”喝着和普通可乐一样甜,真无糖吗?涨知识了

提到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几乎人人皆知的碳酸饮料,我想非可乐莫属。虽说从狭义上看,可乐指的是含有咖啡因的一种无酒精碳酸饮料,但从广义上看,可乐早已成为饮品文化和社交属性的一部分。

在很多聚会的场合里,除了酒精饮料外,可乐可以说是出镜率最高的非酒精饮料。每次一打开瓶盖,看着可乐里面的气泡迅速喷出来,十分有氛围感。而每次去肯德基、麦当劳这类洋快餐店,我必点的餐点之一,就是它们家的可乐。

大家都知道,可乐属于含糖量很高的饮料,因此对于想减肥的朋友来说,并不是很友好。由此就出来了一类叫“无糖可乐”的饮品。关于无糖可乐的争议还不少,那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有关无糖可乐的话题,一起来看看:

无糖可乐真的无糖吗?

无糖可乐真无糖吗?

无糖可乐在生产制作过程中,用人工甜味剂代替了传统添加糖,因此,我们可以说无糖可乐中是不含有白砂糖、果葡糖浆等糖类成分的,也就是常说的“无蔗糖”,但是含有代糖,也就是仅提供甜味的糖类替代品。

如果大家留意观察可乐瓶子上的配料说明,就会发现,普通可乐的配料里都会有白砂糖、果葡糖浆这类成分,而无糖可乐的配料里,则不会有上面提到的两种糖,但是会有阿斯巴甜、安赛蜜等甜味剂的身影。

我们平时喝的饮料里,如果不是特别标明“无糖”或“低糖”,厂家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以果糖、葡萄糖或蔗糖为成分的各种添加糖,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白砂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而果葡糖浆的主要成分则为果糖和葡萄糖。市面上售卖的很多“无糖”食物,指的就是没有添加这类糖分的食物。

既然“无糖”,为啥喝着还这么甜?

前面有跟大家聊到“无糖可乐是否真的无糖”,相信大家还会好奇一个问题,既然无糖可乐中没有添加诸如白砂糖、糖浆这类的糖分,那为啥喝起来还会有甜味呢?这就要说到这当中含有的代糖类物质了。

代糖,可以理解为是人工甜味剂,能提供甜味,并且甜的程度是普通添加糖的100至20000倍。常见的代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营养型的甜味剂,如山梨醇、木糖醇等,还有一类是非营养型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等,无糖可乐一般添加非营养型甜味剂居多。

因此,大家如果喝着无糖可乐还能感觉到甜味,并不是因为里面加了糖,而是因为当中添加了一些甜味剂,这些甜味剂虽说不是糖,却也能提供甜味。

减肥能否喝无糖可乐?

相信选择无糖可乐的很大一部分人群,都是出于“减肥”的目的,那喝无糖可乐,真的不会让人发胖吗?

大家都知道,过量摄入糖分,会引起血糖快速提升,导致血糖水平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波动,这样会刺激身体内糖原和脂肪的生成,久而久之,脂肪就会囤积下来,导致肥胖。无糖可乐中没有添加这部分高热量糖分,而是选用了代糖,这些甜味剂带来的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单纯从减肥角度考虑,如果一定要喝可乐,那自然无糖可乐比普通可乐更适合一些。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可乐中含有咖啡因成分以及一些磷酸类物质,虽说糖摄入少了,但摄入可乐中其它物质多了,对人体也会产生坏处。

因此,不要以为无糖可乐就可以大胆喝了,还是以适量为宜。此外,长期摄入过量甜味剂,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据相关研究表明,有些甜味剂还有促进食欲的作用,导致摄取其它食物过多,一样会引起发胖。

结语

由上可知,无糖可乐中的确没有添加诸如白砂糖、果葡糖浆这类糖分物质,但是有用阿斯巴甜等甜味剂来替代糖提供甜味,因此无糖可乐喝起来还是甜的。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虽说无糖可乐热量要比普通可乐低一些,但是过量饮用也不是一件好事。

用大白话聊美食,我是懒喵,喜欢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噢~

营收下滑!可口可乐进军无糖饮品市场困境重重......

来源:长江商报

碳酸饮料霸主可口可乐正在发力向“无糖”饮品转型。

近期,我国开展“减糖”专项行动,可口可乐在中国已推出了13个品牌,22款低糖、无糖饮料和风味饮料,表现由为积极。尤其是去年,可口可乐大力推动无糖系列产品在汽水生意中的占比,2018年其无热量起泡软饮料组合的销售增速为8%。

虽然可口可乐无糖饮品销量有所增长,但难挡总营收仍下滑了10%。无糖饮品的发展仍需时日,一位食品行业人士表示,“无糖饮品前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期。”

受困于碳酸饮料市场下滑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更加关注,以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的销量近年一直在下滑,这一点重伤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在全球近75%的饮料销量来自其碳酸饮料业务。

尤其是从2013年开始,可口可乐收入规模进入停滞期,业绩持续下滑持续近16个季度(4年)。2017年第四季度甚至出现36.6亿美元亏损。

为了改变业绩下滑局面,从2014年至今,可口可乐开启了疯狂并购的模式,以此来完善产品链。2015年,厦门的粗粮王将饮料业务以4亿美元出售给可口可乐,自此可口可乐进军健康饮品领域。

不过,其无糖饮品销量仍相比较小。“无糖的销量还是不能和常规可乐比,大多数抱着尝一尝的心态买,真正对无糖可乐有需求的消费者还是小众。”武汉市武昌区一位饮品销售户表示。

碳酸饮料仍占可口可乐销售额的近四分之三,其想在“健康”饮品概念下实现转型,路还很长。

近年可口可乐似乎是下定决心对碳酸饮料进行改造。2017年可口可乐旗下无糖可乐零度宣布停产,取而代之的是零糖可乐,这款可乐已在25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出现。去年,在“零度可乐”和“雪碧零卡”的基础上,推出“雪碧纤维 ”。

对于“健康”饮品,可口可乐究竟寄托了多大的野心,虽然还无法去界定,但是不难看出,这已经成为其未来革新的重要一步。

无糖饮品市场

仍处于前期阶段

做“无糖”新品,毛利率远远高于市场上红罐可乐,但要借此翻身,并非易事。

摆在眼前的难题是消费者并没有放弃对口味口感的追求,仍有不少年轻消费者难以接受“无糖可乐”的口味。

早在2016年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就提出“三减三健”。三年来,食品行业在推动“三减”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包括雀巢、光明、麦当劳、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康师傅、百事、新希望(14.580, 0.02, 0.14%)等企业都有“三减”的实践案例。

不过,目前来看,“三减”还属于前期阶段。一位食品行业人士表示,“以无糖饮品为例,前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期、在这期间也是企业探索市场的阶段,会有一段时间的产品试验期、最后才是真正的迎来蓝海市场,进入市场细分期阶段。”

而在市场培育期和企业试错期阶段,由于产品没有明确的消费群体以及市场定位,再加上推广力度不到位,导致大多数企业仍在“交学费”。

具体来看,王老吉在2016年夏天就研制出了无糖、低糖凉茶;维他奶也在“低糖”市场推出低糖口味豆奶、奶茶、豆浆、柠檬茶;星巴克旗下星冰乐也开始主动减糖,还开发了更全面的无糖冷饮产品线,比如无糖冷萃冰咖啡等,但就目前市场反响来看,都很平平,至今没有像最原始的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单品出现,甚至有些不知名的产品早已寥寥下线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无糖”饮品的发展仍需时日。

去年营收同比下滑10%

可口可乐虽然在“无糖”饮料市场敢于尝试和创新,但是难撑大局。根据最新一期财报来看,2018年其无热量起泡软饮料组合的销售增速8%。虽涨势喜人,但对于挽回业绩及股价而言仍重而道远。2018年可口可乐营收为319亿美元,同比下滑10%。年报发布两个交易日,可口可乐累计跌幅达9.2%,市值蒸发约170亿美元。

究其原因,无糖饮品消费群体还很小众。公开资料显示,尽管可口可乐已经进军健康饮品市场,但碳酸饮料仍占其销售额的近四分之三。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老对手百事可乐正加紧攻势推出黑色罐装无糖可乐,双方战事愈演愈烈。此前,百事和可口可乐一个成长为复合型公司,饮料食品样样在行;一个深耕饮料,再浓缩型可乐市场占据绝对份额,双方最大现金牛各不相同,在净利润上拉开距离,百事可乐均高于可口可乐。此次战场拉回饮品新风口,谁能更胜一筹变得扑朔迷离。

对此,业内认为,如何让消费者接受这个品类,企业还需提升“内力”,在品质上大下“功夫”。毕竟饮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口感仍是王道。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