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阿斯巴甜对糖尿病(糖尿病人吃阿斯巴甜升血糖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世卫宣布:阿斯巴甜可能致癌!每天不要超过这个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14日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下称“联合专家委员会”)14日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化学)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明胶、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麦片、牙膏和止咳药水和维生素咀嚼片等药物。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正在不断扩大科学探索,评估癌症的可能诱发或促进因素,以期减少患病数和人类死亡,”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Francesco Branca博士说。“对阿斯巴甜的评估表明,虽然在常用量方面安全性不是主要问题,但已对潜在影响作了描述,需要通过更多更好的研究来进行调查。”

两个机构的审查既独立又相互补充,目的是评估与食用阿斯巴甜相关的潜在致癌危害和其他健康风险。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首次对阿斯巴甜进行评估,也是联合专家委员会对其开展的第三次评估。

经过审查现有的科学文献,两方面的评估都指出癌症(和其他健康影响)方面的现有证据存在局限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人类癌症(特别是肝细胞癌这种肝癌)方面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第2B组)。在实验动物中发现的致癌证据也有限,与导致癌症的可能机理有关的证据同样有限。

联合专家委员会得出结论,所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体重0-40毫克这一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委员会重申,人们可在这个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例如,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危害确认工作,是通过确认一种物质的具体特性及其造成危害(即癌症)的可能性来了解其致癌性的首个基本步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反映了某种物质是否会引起人类癌症的科学证据的强度,但它们并不反映在特定暴露水平下发生癌症的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危害评估考虑了所有类型的暴露情况(如饮食暴露、职业暴露)。证据强度分类第2B组是最高4个级别中的第三级,并且通常用于存在有限但不令人信服的人类癌症证据情况或具有令人信服的实验动物癌症证据情况,但不能同时用于两种情况。

“人类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有限,致癌性如何发生的机理证据也有限,这一发现强调了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完善我们对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构成致癌危害的理解,”来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规划的Mary Schubauer-Berigan博士表示。

联合专家委员会所做的风险评估确定在特定条件和暴露水平情况下发生特定类型伤害(即癌症)的可能性。联合专家委员会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纳入其审议内容的情况并不罕见。

“联合专家委员会还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考虑了癌症风险的证据,并得出结论,食用阿斯巴甜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并不令人信服,”世卫组织食品和营养标准和科学建议处处长Moez Sanaa博士说。“我们需要开展更好的研究,在现有队列中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并重复开展饮食问卷调查。我们需要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与胰岛素调节、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相关的机理途径的研究,特别是与致癌性相关的研究。”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联合专家委员会对阿斯巴甜影响的评估,是基于从一系列来源收集的科学数据,包括同行评议论文、政府报告和出于监管目的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已经过独立专家的审查,两个委员会都已采取措施确保其评价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卫组织将继续对新的证据进行监测,并鼓励独立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阿斯巴甜暴露与消费者健康影响之间的潜在联系。

中新财经注意到,目前使用阿斯巴甜的包括可口可乐旗下的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纤维 、雪碧纤维 、芬达零卡,百事可乐旗下的百事可乐零度、百事轻怡可乐,玛氏旗下箭牌的部分无糖口香糖、薄荷糖等。

超市货架上玛氏箭牌旗下的绿箭、益达等品牌的无糖口香糖均有添加阿斯巴甜

综合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中国新闻网

来源: 羊城晚报

世卫正式明确:阿斯巴甜可能致癌!

据世卫组织官网7月14日消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今天(7月14日)发布了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结果。

IARC引用了对人类致癌的“证据有限”,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组),JECFA则重申了40mg/kg体重的可接受每日摄入量。

原文如下:

阿斯巴甜危害及风险评估结果发布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下称联合专家委员会)今天发布了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援引对人类致癌性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化学)甜味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明胶、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麦片、牙膏和止咳药水和维生素咀嚼片等药物。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每6人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正在不断扩大科学探索,评估癌症的可能诱发或促进因素,以期减少患病数和人类死亡,”世卫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司司长Francesco Branca博士说。“对阿斯巴甜的评估表明,虽然在常用量方面安全性不是主要问题,但已对潜在影响作了描述,需要通过更多更好的研究来进行调查。”

两个机构的审查既独立又相互补充,目的是评估与食用阿斯巴甜相关的潜在致癌危害和其他健康风险。这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首次对阿斯巴甜进行评估,也是联合专家委员会对其开展的第三次评估。

经过审查现有的科学文献,两方面的评估都指出癌症(和其他健康影响)方面的现有证据存在局限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人类癌症(特别是肝细胞癌这种肝癌)方面的有限证据,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第2B组)。在实验动物中发现的致癌证据也有限,与导致癌症的可能机理有关的证据同样有限。

联合专家委员会得出结论,所评估的数据表明没有充分理由改变以往确定的阿斯巴甜每公斤体重0—40毫克这一每日允许摄入量。因此,委员会重申,人们可在这个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例如,假设没有其他方面的食物摄入,一罐含有200或300毫克阿斯巴甜的减肥软饮料,一位体重7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危害确认工作,是通过确认一种物质的具体特性及其造成危害(即癌症)的可能性来了解其致癌性的首个基本步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反映了某种物质是否会引起人类癌症的科学证据的强度,但它们并不反映在特定暴露水平下发生癌症的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危害评估考虑了所有类型的暴露情况(如饮食暴露、职业暴露)。证据强度分类第2B组是最高4个级别中的第三级,并且通常用于存在有限但不令人信服的人类癌症证据情况或具有令人信服的实验动物癌症证据情况,但不能同时用于两种情况。

“人类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有限,致癌性如何发生的机理证据也有限,这一发现强调了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完善我们对食用阿斯巴甜是否构成致癌危害的理解,”来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著规划的Mary Schubauer-Berigan博士表示。

联合专家委员会所做的风险评估确定在特定条件和暴露水平情况下发生特定类型伤害(即癌症)的可能性。联合专家委员会将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纳入其审议内容的情况并不罕见。

“联合专家委员会还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考虑了癌症风险的证据,并得出结论,食用阿斯巴甜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关联的证据并不令人信服,”世卫组织食品和营养标准和科学建议处处长Moez Sanaa博士说,“我们需要开展更好的研究,在现有队列中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并重复开展饮食问卷调查。我们需要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与胰岛素调节、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相关的机理途径的研究,特别是与致癌性相关的研究。”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联合专家委员会对阿斯巴甜影响的评估,是基于从一系列来源收集的科学数据,包括同行评议论文、政府报告和出于监管目的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已经过独立专家的审查,两个委员会都已采取措施确保其评价的独立性和可靠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卫组织将继续对新的证据进行监测,并鼓励独立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阿斯巴甜暴露与消费者健康影响之间的潜在联系。

转自: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来源: 红网

阿斯巴甜“致癌”风险引关注,营养专家:三类人群应避免食用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

上周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联合国家癌症中心公布: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尽管如此,不少人对此仍心存疑虑。那么,我们在面对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和保健品时,怎样选用才够健康?重庆之声近日采访了营养专家。

阿斯巴甜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广泛应用在果冻、可乐、冰激凌、口香糖、维生素咀嚼片等食品和保健品中。

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冯长艳介绍,综合来看,摄入剂量是阿斯巴甜是否安全的重要考量因素。“目前,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40毫克。举个例子,一位体重60公斤的成人每天要饮用12罐以上的无糖可乐才会超过每日容许摄入量。如果不是大量摄入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或保健品,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添加是没有安全性问题的,大家不需要过度焦虑。”

长期大量摄入存风险

冯长艳同时指出,如果长期大量摄入阿斯巴甜,可能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她强调,三类特殊人群应避免摄入含有阿斯巴甜的食物,包括苯丙酮尿症的患者,孕妇和婴幼儿。“因为阿斯巴甜在人体内消化后会生成甲醇、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苯丙酮尿症的患者,由于他们缺乏代谢苯丙氨酸的酶,阿斯巴甜对他们有很高对毒性。此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产前摄入阿斯巴甜会增加啮齿动物后代患癌症的风险,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对大脑的神经系统有害,因此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应注意避免摄入含阿斯巴甜的食物。”

冯长艳提醒,对于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病的人群,不应长期依赖阿斯巴甜等人工合成代糖作为甜味来源。“长期食用有可能对胰岛功能造成影响,还会影响肠道菌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选择木糖醇以及赤藓糖醇,这类物质可以在产生甜味的同时,不会明显升高血糖。”

她表示,即使是健康人群,各种含糖饮料以及甜味剂饮品都建议少喝,鲜榨的蔬菜水果汁和白开水是最佳饮品。若真的有需要长期摄入甜味剂,天然甜味剂相对安全风险更小,如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

重庆之声记者 向含笑报道

来源: 重庆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