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皮肤会变黄(糖尿病的皮肤)

十月里的收获 0
文章目录:

惊!皮肤的变化,居然疯狂暗示血糖危机,你却一直看不懂。

对于糖尿病的朋友来说,皮肤不仅仅是我们的“外衣”,它还是血糖的“显示器”?没错,皮肤的状态能直接反映出你体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对于糖友来说,皮肤的变化往往是血糖失控的“第一信号”。

我们就来聊聊高血糖如何在皮肤上“搞事情”,以及你该如何识别这些“警报”。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为啥血糖高会对皮肤搞出这么多“小动作”。

血糖一超标,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引发三重危机。血液里过多的葡萄糖,会像洪水一样渗透到皮肤组织,给细菌真菌当“免费自助餐”;糖蛋白还会在毛细血管壁捣乱,让血管变厚,皮肤细胞“缺氧挨饿”;高血糖还会伤害神经末梢,让皮肤变得麻木,有时候抓破了都不知道疼。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皮肤不出问题才怪!

警报一:神秘“糖斑”悄悄冒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脖子后面、后背三角区的皮肤,突然变得又厚又硬,颜色还发黄,就像橘子皮一样,表面还有一层蜡一样的光泽。这可不是普通的皮肤问题,很可能是“糖斑”,学名硬肿症黄瘤。这其实是血糖代谢乱套了,脂质在皮肤里堆积的结果,中老年人要是血糖控制不好,就特别容易出现。而且,研究发现它和心血管病关系密切,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警报二:瘙痒不停,糖尿病湿疹来“捣乱”

一到晚上就浑身痒,挠个不停,用了各种药膏都没用?有可能是糖尿病湿疹找上门了。一开始皮肤只是有点干,掉点皮,慢慢就会出现红斑,严重的还会渗液、长脓疱、溃烂。和普通湿疹不同,糖尿病湿疹那是出了名的“顽固分子”,反复折腾人,对药物还不怎么“感冒”,有时候还会伴随着神经痛。要是晚上痒得更厉害,那可得小心神经病变了。

警报三:口腔“沦陷”,鹅口疮突袭

早上起来照镜子,发现舌头上、脸颊内侧黏膜上有一层白白的东西,擦了还出血,嘴角也裂开了,吃东西都疼,这很可能是鹅口疮。高血糖会让唾液里的抗菌成分“罢工”,白色念珠菌就趁机疯狂繁殖。临床数据显示,好多口腔念珠菌感染的人,最后查出了糖尿病,所以可别小瞧这个口腔问题。

警报四:褶皱部位“闹别扭”,红癣来势汹汹

肥胖的朋友注意了,如果腹股沟、腋窝、乳房下缘这些地方,先是出现细碎的鳞屑,慢慢变成地图一样的红斑,最后皮肤变得像苔藓一样粗糙,那就要警惕红癣了。这些地方容易藏污纳垢,给真菌提供了温床。而且,光用抗真菌药还不行,必须得把血糖控制住,不然很容易复发。

所以说,皮肤的这些异常表现,很可能是血糖在给我们“拉警报”。糖尿病的朋友们,大家平时一定要多留意自己的皮肤状态,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及时去医院检查。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历,咱们一起守护健康!

糖尿病患者容易累?肚子大?面色黄?多半是脾虚!6招教你养回来

脾虚是现代很多人的毛病,不管有没有糖尿病,脾虚是很多人的通病。

在中医看来,脾为后天之本,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因此,想要身体健康,养好脾胃很重要。

01养好脾胃为什么这么重要?

脾胃在人体内主要有3大作用,一是运化功能,二是升清功能,三是统血功能。

1、运化功能

主要是把人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再把水谷精微运送到全身各处,以保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

2、升清功能

主要是依靠脾的运化功能,把水谷精微等一些营养物质吸收后,上输于心、肺、头目等器官,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来营养全身。

只有升清功能正常,才能保证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相对稳定。

3、统血功能

统血功能是依靠“气”来完成的,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主固摄,有推动作用,血能够载着营养物质,在气的推动下,输送至全身各处。

如果一个人的脾不好,就有可能对血液失去统摄能力,导致百病丛生。

02糖友们脾虚会有哪些表现?

1、身体肥胖或消瘦

脾虚者的典型特征是身体肥胖,但肌肉松弛,不够结实,这通常被称为“虚胖”。

特别是腹部肥胖,如果你的肚子上的赘肉越来越多,那就需要警惕,可能是脾虚所致。

另一方面,脾胃虚弱也会影响运化功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从而可能引发身体过于消瘦的情况。

2、腹胀腹痛、大便异常

脾虚的人消化能力较弱,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大便干结或便秘等肠胃问题。

此外,上完厕所后请注意观察,如果大便不成形,粘在马桶上难以冲走,这可能是脾虚且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3、易疲劳

脾胃功能不佳时,气血运转受阻,可能导致气血不足和体力下降。

因此,如果你经常感到疲劳,只想躺着休息,这可能是脾虚的迹象。

4、面色发黄,面容衰老

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和血液流通不畅,进而引发皮肤发黄和面容衰老等问题,影响外貌。

5、贫血、月经不调

对于女性来说,脾虚还可能导致贫血、月经不调(如月经量过多或过少)以及白带异常。

6、舌头异常

健康人的舌头红润且舌苔清薄,而脾虚者的舌头可能显得胖大,舌头两侧有明显的齿痕,舌苔又黄又厚。

7、嘴唇发白、口臭

脾虚还可能表现为嘴唇发白、干燥爆皮,此外,口臭、牙龈肿痛和睡觉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症状。

8、鼻腔问题

鼻腔干燥、容易流涕、流鼻血、鼻翼发红和鼻头发青等都可能与脾胃功能不佳有关。

9、眼睛疲劳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模糊、眼睛红肿或脸部肿胀等症状,也可能与脾有关。

10、耳鸣、耳聋

脾胃虚弱会影响肾气,可能导致耳鸣甚至耳聋的问题。

03教你6招养好脾胃

1、养脾先养情绪

在中医看来,如果经常情志不舒,就会导致肝郁,肝木横逆克脾土,就会容易导致脾虚的情况。

因此,大家要学会纾解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去对待生活!

2、食补要重视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负责把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转化为精微物质,饮食对脾胃是有直接影响的,不伤害脾胃就是对脾胃最好的保护,因此,大家平时不要吃太多肥甘厚味的食物,饮食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不要贪凉、吃生冷的食物。

另外,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薏米等。

3、劳逸结合

要避免劳累过度,注意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少熬夜。

4、坚持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到健脾消食的作用,而且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可以提高抵抗力。

5、记得春捂

现在天气开始回暖,大家不要过早的减少衣服,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适当的保暖,能够保护身体的阳气,大家平时可以适当的用温胆汤泡泡脚。

6、中药调理

如果已经开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等情况,说明脾虚已经很严重了,要尽早找专业中医师进行调理,以免造成严重影响。

糖尿病人身体有这5大症状,当心肾病发生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血糖控制的不好的患者,就易发生肾病,而肾病出现前会有血压难以控制的现象,其中以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的较多,出现蛋白尿时高血压比例也升高,在有肾病时高血压多为中度,少数为重度。另外双下肢水肿,视物模糊,眼睛肿胀、尿中泡沫增多等症状也是糖尿病肾病的信号,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去医院及时检查。

据估计,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有2%~40%的糖尿病患者进展为肾病,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肾病发生时,身体出现出这些信号:

1、糖尿病人尿中泡沫多

如果糖尿病人发现近来小便泡沫比平时多,而且尿骚味也比平时大,小而密的尿泡沫,并且小便泡沫久久不散时,这时一定要及时去做好肾脏筛查,可能是肾病的信号,一定要查一下尿蛋白。

2、糖尿病人视力下降

糖尿病人如果出现视力下降,或已经查出视网膜病变,一定要查查肾,因为眼睛和肾都属微血管分布最多的器官,一个有并发症另一个也可能会发生,视物模糊是比较容易自己察觉的,肾脏是个“哑巴器官”,出现轻度受损,也不会有明显症状出现,只有针对性检查才能发现,要早查早防早治。

3、糖尿病人出现异常水肿

如果糖尿病人肾有问题,反应在身体上一般会出现水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水肿。若出现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下,水肿加重,多为疾病进展到晚期的表现。所以如果有脸上或腿上、身上出现浮肿情况,有可能是肾出了问题,一定要去查一下肾。

4、糖尿病人血压偏高

糖尿病人如果有肾病,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人如果血压升高一定要查肾,不能光查血压,同时发现肾病时,也要查一下血压,要同时控制和治疗。

5、糖尿病人出现贫血

糖尿病人如果近来感觉有乏力、面色发黄,眼结膜苍白,以及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可能要考虑有贫血了,对应的如果有查出贫血就要查查肾是不是有问题了。

糖尿病肾病怎么预防

糖尿病肾病预防要控制好的三大指标:

1.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

2.控制血压:血压为130/80mmHg时,可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老年人及严重肾病患者血压目标需因人因病而异(具体用药遵医嘱)。

3、控制好血脂

高脂血症也是促进糖尿病肾病发展恶化的因素之一,应该积极纠正。

总之,糖尿病肾病重在预防,平时一定要把血糖、血脂、血压控制在合理指标之内,当糖尿病友明确诊断患有糖尿病肾病后,一定要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治疗,积极管理好血糖、血脂和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