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发病年轻(一型糖尿病发病多久出现症状)
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可能和这3个原因有关
【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 可能和这3个原因有关】对于当下社会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糖尿病患者,除了少部分的遗传因素之外,大部分的诱因是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主要是这3个饮食和生活恶习,可能导致年轻人群糖尿病高发。1. 碳酸饮料年轻人生活仿佛离不开碳酸饮料,不是可乐,就是雪碧或者其它碳酸饮料,这些碳酸饮料偶尔喝一喝还可以,不能大量摄取,更不能用碳酸饮料完全代替生活中的水。因为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摄取过多会使人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2. 饮食无节制现在的年轻人饮食没有节制也是形成糖尿病的重要诱因,现在的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很多年轻人会大鱼大肉,胡吃海喝,摄取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使得身体肥胖同时造成身体肾脏代谢出现问题。3. 久坐不运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生活和工作中,久坐不运动也是很多年轻人患有糖尿病的重要诱因。现在年轻人上班,都是汽车,电动车,基本不走路,而工作的环境也一般都是写字楼,坐在椅子上,那么长时间,回到家中,沙发上看电视还是坐着,长时间的久坐使得身体体重急剧增加。据研究发现,工作环境加上交通工具的变化,使得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原因。(via 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19岁小伙患糖尿病 每天要喝10瓶水
来源:武汉晚报
体重200多斤,平时饮食作息不规律,饿了叫外卖炸鸡,渴了喝奶茶,晚上熬夜打游戏,19岁小伙子每天喝10瓶水还不解渴,检查确诊Ⅱ型糖尿病。据了解,这样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并不少见。
今年19岁的小孙是武汉某高校大一学生,一米八的个子,体重却达到了200多斤。小孙父亲和祖父都患有糖尿病,小孙几年前测血糖还正常,便以为自己年轻不会轻易患病,就逐渐放松了警惕。
高中时,小孙不爱吃食堂,经常在学校周边小店吃油炸食品或快餐,平时拿奶茶、冰红茶当水喝。高中三年,小孙体重迅速攀升,去年考上大学后,他更是几乎靠外卖度日,常吃炸鸡块、汉堡之类,运动也少,还经常玩游戏至凌晨三四点才睡觉。
半个月前,小孙突然注意到自己喝的水远比室友多,“每天不运动都能喝4-5升水,还觉得渴,而且不停上厕所。”发现自己多饮、多尿的症状后,小孙赶紧回家让父母带他到武汉市第四医院内分泌科检查。检查发现,小孙空腹血糖高达到18mmol/l,已经酮症酸中毒。
“20年前得Ⅱ型糖尿病的基本都在45岁以上,但现在二三十岁的病人比比皆是。”据市四医院内分泌科邓红艳主任介绍,目前,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饮食不当是年轻群体容易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吃得多动得少的中青年都容易被糖尿病盯上。(记者伍伟 通讯员陈梦圆 胡嫚丽)
“我年纪轻轻,咋就得了糖尿病?”“糖友”的疑惑,本篇为您解答
单位体检结束,刚三十出头的同事小李就一脸愁容:“我这么年轻,居然查出得了糖尿病!为啥呀?”
糖尿病可不管你年龄多大,该找上门的时候,谁也逃脱不了。今天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咱们就来唠唠糖尿病的病因这个话题,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对糖尿病的关注,远离糖尿病。
年纪轻轻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是因为机体无法有效利用糖分导致的。人体内惟一能降低血糖、促进血糖利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就是胰岛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胰岛素出了问题。
胰岛素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分泌不足,一种是作用不足。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被称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产生了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由于这些抗体的存在,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不能有效地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则是因为周围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即使分泌,也无法起到作用。
那么导致胰岛素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遗传因素
主要是针对一型糖尿病。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 肥胖
当然胖子“中枪”的概率更大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 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 活动不足
说得有道理!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 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 饮食结构
没错!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 精神神经因素
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所以说,尽管你很年轻,如果你不幸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史,或者你生活中特别不爱运动、偏爱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饮食习惯、年纪轻轻就体重严重超标等问题,那离糖尿病就不远了,光年轻有啥用啊!
要想预防糖尿病,就得从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入手,有专家总结了6个一点,好记又实用:
1. 杂一点儿
牛!
减少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一半,适量蛋白质,大量蔬菜,混合饮食控血糖。
2. 粗一点儿
主食粗点好,千万不要细,选择全麦,不选白面,选择糙米,不选精米。少白米白面主食,用全谷杂粮、薯类蔬菜替代一半,适量蛋白质,大量蔬菜,混合饮食控血糖。
3. 瘦一点儿
肉不能少,但要选瘦弃肥 。吃鸡鸭鹅,不吃皮,鱼肉脂肪含量低,就很好
4. 懒一点儿
蔬菜能不切细就不切细,豆子能整粒吃就不煮烂,水果能吃整个就不榨汁,土豆整个比土豆泥好。
5. 淡一点儿
油盐都要少一点,可以适当加点醋。
6.狠一点儿
坚持多运动,远离糖尿病
不抽烟,不喝酒,不久坐,不要向坏的生活习惯低头。
(安娜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兴国营养特训班四期学员 营养科普原创作者 唠“糖友” 的嗑儿 说“减重” 的事 还有好吃的、好喝的和你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