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天天吃素吗(妊娠糖尿病天天喝豆浆好吗)
女子确诊糖尿病后天天吃白菜,3个月后复诊,医生:吃素不能控血糖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吃素就能控制血糖”——这句话是小杨在糖尿病确诊后,身边朋友们给她的饮食建议。
37岁的她,工作压力大,体重过重,运动又少。
听到这番建议时,小杨就决定不再犹豫,开始吃大量的白菜,认为这能让她的血糖下降,甚至不再需要药物治疗。
三个月后,小杨去复诊,拿着检查单的她神色有些不安,医生看着她的血糖数据,皱了皱眉头:“吃素就能控制血糖?谁告诉你这么做的?”
她一脸懵,心想:白菜可是低卡路里的呀,怎么效果还是不明显?
当医生说了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后,小杨傻眼了,合着自己辛辛苦苦吃了几个月的素,最后不仅没有控制住血糖,反而还做错了?
糖尿病,这个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的“隐形杀手”,很多人以为得了糖尿病,就是吃点药,或者吃点素食,就能控制住。
其实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治疗过程更是需要耐心和智慧。
根据研究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尤其是在中国,患病人数令人震惊。
糖尿病的发生有很多原因,最常见的就是饮食不当、运动不足、肥胖以及精神压力大。
现代社会大家工作繁忙,节奏快,生活不规律,很多人的饮食习惯不健康,加上运动不足,糖尿病逐渐成为了我们健康的大敌。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通常是免疫系统出问题,导致胰岛无法分泌胰岛素。
而2型糖尿病更多是因为肥胖或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这种类型的糖尿病特别“隐蔽”,常常不容易被察觉。
不过,糖尿病并不是不可治疗的病。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增加运动量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过上健康的生活。
像小杨那样,依靠一顿白菜就期待血糖控制得了,显然是不现实的。
小杨的做法很常见,很多人一听到“吃素”或者“吃低卡”,就觉得可以控制血糖。
白菜虽然是一种低糖、低热量的食物,但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任意食用。
事实上,糖尿病的饮食管理,远远不是单纯地吃素那么简单。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关注的是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
简单来说,不同的食物进入身体后,会以不同的速度释放糖分。
一些高GI值的食物(比如白米饭、白面包),会迅速让血糖飙升。而低GI食物(比如糙米、燕麦、部分蔬菜)则能让血糖保持平稳。
虽然白菜是低GI食物,但它也并不意味着它能成为唯一的主食。
要知道,长期单一的蔬菜饮食会让身体缺乏蛋白质和脂肪,这样不仅可能影响胰岛素的作用,还容易导致营养失衡。
糖尿病患者需要的其实是一种均衡的饮食,而不是一味地吃某一种食物。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不仅仅是低糖那么简单。每个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和运动量不同,因此糖尿病的饮食管理需要个性化。
在医生的帮助下,结合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才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式。
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控制糖尿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节食,减肥。
但实际上,运动才是糖尿病管理的另一项重要“法宝”。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好处不言而喻。
通过适量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更好地利用体内的糖分,降低血糖水平。
长期坚持运动,还能有效减少脂肪,改善胰岛素的作用,避免发生糖尿病并发症。
不过,运动也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对于刚刚确诊糖尿病的人来说。
刚开始的运动最好选择轻松、低强度的项目,比如散步、太极、游泳等,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强度。
运动过于剧烈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导致血糖的不稳定。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避免过度劳累。
而小杨如果能够在她的饮食计划中加入适量的运动,可能会看到更好的效果。吃素和运动相结合,才是正确的血糖控制之道。
说到糖尿病的管理,很多人会忽视一个重要的因素——心理健康。糖尿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改变。
因此,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治疗效果也有着重要影响。
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刚刚被诊断为糖尿病的人,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长期的压力和焦虑情绪,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进一步加重病情。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和医生的支持和鼓励,保持积极的心态。
治疗糖尿病,不仅仅是药物和饮食的事,更是一个综合的管理过程,包括情绪管理、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不仅要注重身体健康,也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
适当的放松,缓解压力,学会处理情绪,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管理并非“一刀切”,每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同,治疗方案需要量体裁衣。
小杨的做法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却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
她的饮食计划显然没有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而糖尿病的管理恰恰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首先,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医生的指导,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具体状况。
然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饮食习惯、运动量等因素,制定出合适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
这样,糖尿病患者才能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逐步改善健康状况,避免发生并发症。
例如,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合理分配餐后血糖的波动,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而饮食的选择也会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需求,给予一定的建议。
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能更有效地管理血糖,享受健康的生活。
保持健康的血糖,饮食不只靠吃素,
低糖高纤,均衡更为足;
运动常做,压力别太大,
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吃,
按时复诊记心间,
别让病情打乱生活节奏!
得了糖尿病只能吃素?这3种肉可以适当吃,告别“全素宴”
饮食是控制血糖的一环,患者心中的那杆秤不停在“荤素”之间摇摆,想吃肉,不敢,天天吃素,没劲,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大家可以先不要纠结这件事,你可以先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天天吃素能不能降血糖,若是吃素能降血糖,那你再吃不迟。
你可能犯了一个错误,长期吃素不能降血糖
如果你的血糖是正常的,坚持吃素或许能预防血糖升高,但是你现在已经确诊糖尿病,此时坚持吃素或许有害无益。为啥这么说呢?因为素菜中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很少,长期偏食会导致营养素不均,出现缺铁或缺蛋白质的情况,身体也会随之出现异常症状。
素食确实对人体有益,但是不宜长期吃素,若是体内的营养失去平衡,对胰岛来说也会增加负担,最后导致糖分代谢困难。而且,全素并不像你想得那样无辜,有的人虽然没有吃肉,可是血糖还是升高了,因为有的蔬菜爱吸油,若是在烹饪的时候加入了很多食用油,还是会影响血糖和脂肪水平。再比如说有的患者爱吃精制碳水,它对控制血糖也是不利的,即便再怎么控制吃肉,血糖也很难降下来。
患者周先生案例:
周先生确诊糖尿病已有一年,刚开始他和大家的想法一样,觉得控制血糖很坚持,只要自己忍住不吃肉就行了,结果血糖还是控制得不理想。医生询问后发现,原来周先生每次吃的素菜都是茄子、土豆、白萝卜、素鸡干等食物,而且他烹饪食材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倒入的油比较多,还喜欢加豆瓣酱。这类蔬菜爱吸油,一口下去油脂比肥猪油还多,最后的结果就是虽然每天“全素宴”,但是血糖依旧降不下来。
得了糖尿病只能吃素?另一位患者照样吃肉,血糖也很平稳,她是怎么做到的?
患者姚女士案例:
患者姚女士针对饮食特意咨询了医生,她牢记医生说的一句话:“营养要均衡、要清淡”,如何才能均衡又清淡呢?她查找了很多资料,最后总结出三点经验。
每天都吃肉,但是以鱼肉、虾肉为主
水产品的特点是脂肪低,肥胖的人、健身的人、血糖高的人都可以吃,而且它们的蛋白质比较丰富,对身体非常好,比如说草鱼:蛋白质含量16.6克,鲤鱼:蛋白质含量17.6克,黑鱼:蛋白质含量18.5克,河虾:蛋白质含量16.4克。它们的价格相对便宜,购买方便,适合日常食用,就算隔一天吃一次,姚女士也会觉得心疼。
鸡肉、鸭肉也吃,但是从来不油炸
购买的时候可以选择体型小、身材瘦的禽类,肉质更嫩,脂肪更少。姚女士从来不用油炸鸡肉、鸭腿,因为她知道摄入过多的脂肪对控制血糖不利,姚女士喜欢吃炒鸡丁,或者用它们煲汤喝,并且在吃的时候还会把皮去掉。
猪肉、牛肉、羊肉可以偶尔吃,要选择瘦肉
猪肉作为消耗量最大的肉类,一天不吃能忍得住,但是一个月不吃很难忍住,其实这三种肉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控制好摄入量和频率是可以吃的。姚女士以前特别爱吃五花肉,自从血糖飙升后她就改掉了饮食习惯,每次专挑瘦猪肉吃,而且还会和其他蔬菜搭配,尽量少放油和盐,炒出来特别香。但是她很节制,一天食用量不会超过75克,稍微过个瘾就不再吃了。
周先生和姚女士一个降糖失败一个降糖成功,区别就在于饮食的选择上,周先生以为坚持吃素就能降下来,殊不知还有其他因素在影响血糖水平,而姚女士看起来什么都肉,但是她很聪明,知道吃什么、不吃什么,很好地控制了血糖水平,所以,光吃素或光吃肉都不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均衡饮食。
提醒各位糖友,如果你经常吃素,要关注自己是否缺乏某些营养,就算不吃肉,也要学会从其他食物中获取,例如牛奶、鸡蛋、谷物、坚果、豆浆等。如果你喜欢吃肉,那就要学习姚女士,少煎炸、少放油、不吃皮。
看完文章,相信各位糖友已经不纠结了,得了糖尿病不是非吃素不可,肉也是能吃的,别再傻傻坚持“全素宴”了,肉吃好了,照样有利于均衡营养控制血糖,如果还是不知道怎么吃,可以咨询医生制定饮食方案,或能帮助你更好地降糖。
“糖友”素食不可取
如何通过合理饮食控制血糖及体重一直是广大“糖友”关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素食主义、素食文化的兴起,许多人加入了素食一族,甚至一些“糖友”也成为“素食主义者”。
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素食比例对健康是有帮助的,一方面适当的素食可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利于血糖的平稳;另一方面,增加素食可以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有利于胆固醇的控制。但这并不代表一味地避免荤食就能控制血糖,纯素食习惯对“糖友”来说也存在一些隐患。
增加“总热量”的摄入 血糖的升高不只源于荤食,任何食物的摄取都能转化为“血糖”,所以控制血糖的关键在于摄入的“总热量”,而不是食物的种类。有些“糖友”认为吃素更健康,毫无顾忌地进食,不知不觉中增加了能量摄入。另一方面,动物蛋白的“饱腹感”往往比素食更明显,为了达到相同的饱腹感,素食“糖友”也会吃得更多。
导致营养不均衡 营养均衡是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另一个关键点。在维持总热量稳定的情况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需要均衡摄入,如果一味地以素食替代,会导致营养不良。再者,动物蛋白中含有的一些微量元素,比如锌、锰等,在素菜中含量很少,纯素食者由于微量元素的缺乏,贫血的患病率明显增高,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隐性脂肪”更难防控 纯素食在加工、烹饪过程中,往往需要提高植物油的比例来达到良好的口感,这会增加植物油的摄入,而这种“隐性脂肪”往往增加了总体脂肪的摄入。相比看得到的“大鱼大肉”,“隐性脂肪”更难防控。所以,素食主义并非控制血糖的法宝,对于“糖友”而言,均衡、适量的饮食才是长期血糖控制的关键。
作者:伍一鸣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