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控释片糖尿病(硝苯地平控释片的作用与功效)
高血压伴 2 型糖尿病患者降压用药有哪些?
##真相来了#—糖尿病的真相##药事健康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高血压作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高血压人群中糖尿病的比例较非高血压人群更高,高血 压伴糖尿病时可使机体大血管及微血管均受累,并加速心梗、脑血管意外、肾病等病变的发 生于进一步发展而使患者致残及死亡率升高。
中国 2017 版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到 ACEI/AR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均可用于糖尿病患者,其中 ACEI 或 ARB 为首选药物,尤其是合并不同程度肾脏损害时的首选。这两种药物 对糖、脂肪代谢无不良影响,而且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
仍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CCB 类药物。而患者可优先考虑使用长效制剂,既有助于避免由于血压波动导致的脏器损伤,同时也可更好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有研究发现,ARB 使用频率较 ACEI 类更高, 这主要是由于 ARB 药物降压效果明显持久,应用稳定并能够显著降低应用 ACEI 类药物导致的干 咳等不良反应,可对患者的心脏、肾脏及血管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CCB 类型的药物当中,应用最多的为硝苯地平控释片,作为长效二氢吡啶类制剂可显著避免短效二氢 吡啶类制剂引发的抑制胰岛素释放作用。
有研究显示在二联用药方面,ARB CCB 应用频率最高,前者具有直 接扩张动脉作用,后者通过阻断 RAAS,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故两者具有协同降压的作用。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方案是抗高血压药物组合的最佳方式。其次是 ACEI CCB。
在三联用药方面,应用最频率最高的为 ACEI CCB β受体抑制剂。其中 ACEI 类药物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降低蛋白尿的作用,CCB 可降低阻力血管反应性,避免血管紧 张素 II 的收缩血管效应,避免肾小管的钠重新吸收,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增强降压效果 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四联用药主要是针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患者及较难治疗 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对患者详细病情进行分析并结合其脏器损伤程度,降压药使用情况是否达标 等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文献:
[1] 饶卫平.探究控制血糖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5):52.
[2] 李晶,郭力,王旭玲.探讨单用降压药或联合用药治疗 2 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 [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4):179-180.
[3] 潘宏伟.探讨单用降压药或联合用药治疗 2 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临床效果[J].糖尿病 新世界,2017,20(08):93-94.
深度关注丨让集采结果更有效惠及群众
让集采结果更有效惠及群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左翰嫡 侯颗
制图:李芸
近日,家住北京市昌平区的高血压患者李先生听到一个好消息——第七批国家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自己长期服用的硝苯地平控释片降价58%,用药负担大幅减轻。
据了解,本次集采共成功采购60种药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抗感染、消化道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肝癌、肾癌、肠癌等重大疾病用药,共涉及31个治疗类别。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费用185亿元。在此前开展的六批集采中,已有234种药品完成采购,涉及金额占公立医疗机构年药品采购总额的30%,节约医疗费用达2600亿元以上。
“我们到青海、海南等地调研时,患者普遍反映,糖尿病、高血压等常用药降价后,原本吃不起药的群众都吃上了又便宜又好的药,就医体验有了很大改善。”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专家组组长章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此次中标的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为例,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意味着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
看得见的变化,源自“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民生承诺。2018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提高群众用药安全。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基本上实现了上述目标。”章明告诉记者,与前几批集采相比,第七批集采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在强化供应保障方面进行机制调整,引入“一省双供”备供保障供应模式;更加注重合理用药,要求抗生素带量比例较普通药品带量比例降低10%;政策协同持续深化;强调建立完善信用评价制度等。
在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层面,药品集采同样产生了巨大影响。“实际上就是要根除带金销售,集采的覆盖面越广,这一目标就会越早实现。”章明说,“药品价格降了这么多,但降的并不是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合理利润,而是以往不合理流通渠道产生的费用,可以说药价中很大一部分水分已经被挤掉了。”
关注第七批集采情况时,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刘莹发现,多数企业都在综合考量自身能力和生产任务量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对合理的报价,“带量集采替企业打通了市场‘直通车’,让药品可以直接进入医院,省去了原本的公关费用。而这趟‘直通车’是放在明面上的,大家可以公平竞争,这是从根子上解决回扣问题的办法。”
刘莹告诉记者,药品集采对医院用药有着类似风向标的作用,“在医疗端,药品目录的80%都是非进口药品,如何保证这些药品有一个整体的质量评价标准,医院是很难把控的。但集采药品有严格的规则设置,首先要通过一致性评价,有了这个门槛,也相当于对我们的药品目录进行了再优化。”
章明认为,药品集采实际落地过程中,激励合理用药、优先使用中选产品的结余留用政策,有助于更好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实质上就是用‘国家发红包’代替‘企业给回扣’,进一步消除药品流通中的灰色空间。目前第二、三批结余留用资金已经全部到位,发放到了各个医疗机构,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个政策在医院管理者和医生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政策的落实落地离不开强有力监督。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纪检监察组通过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一对一访谈、专项调研监督“回头看”、舆情监测等方式,督促国家医保局切实履行监管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让集采结果更有效地惠及广大群众。
“通过督促主责部门密切监测中选产品进院情况、采购和使用情况、及时回款情况等,提升监测精准性,将医疗机构药品和耗材采购行为纳入医保基金飞行检查,引导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使用集采中选产品,营造风清气正的行医环境。”该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集采启动前还会开展廉政谈话,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廉政提醒。梳理廉政风险点,完善集中采购工作程序,公开采购流程,畅通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展望药品集采未来发展方向,章明表示,应当坚持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继续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这个过程,也是促进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糖友有高血压,首选这2种降压药!既降压又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许多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这会大大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控制血压对糖友来说至关重要!
那么,糖友选哪种降压药既能降低血压,又不影响血糖呢?
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5种,均适用于糖尿病患者,但建议糖友首选下面2种:
1.普利类
代表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等。
普利类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从源头上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降低循环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消除它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2.沙坦类
代表药物:缬沙坦、厄贝沙坦、奥美沙坦、坎地沙坦等。
沙坦类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直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不能和受体结合,从而产生降压作用。
以上这2种降压药不仅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而且有心、肾保护作用,可以逆转心室重构、减少蛋白尿。长期应用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因此,普利类和沙坦类这两种降压药成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用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以普利类或沙坦类为基础,联合地平类(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利尿剂或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以二联或三联用药。
1.地平类(钙通道阻滞剂)
代表药物: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西尼地平等。
此类药物舒张外周阻力血管,使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减轻心脏后负荷。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能减少微量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不良反应相对轻微,不影响糖、脂代谢。
因此可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次选药物。
2.利尿剂
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呋噻米、螺内酯、吲达帕胺等。
此类药物降压作用缓和,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
小剂量使用时对糖、脂肪及电解质代谢无不良影响;如果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以及血糖、血脂和血尿酸升高;但吲达帕胺除外,对糖、脂代谢无不利影响,对尿酸影响也小,但长期大剂量应用也可发生低血钾;螺内酯除了利尿降压作用外,尚可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对合并心衰的高血压患者有利,对血糖、血脂无不利影响。
此类药物也可作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次选药物。
3.β-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物: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此类药物降压作用缓和,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而降压,可降低冠心病事件。但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可能掩盖低血糖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其中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能对糖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并可能加重周围血管病变。
此类药物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要根据情况,权衡利弊进行选择,一般不单独使用,多和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
注意:β受体阻滞剂 噻嗪类利尿剂联合有对糖、脂代谢潜在的不良影响,慎用于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者。
在联合方案中更推荐单片固定复方制剂(沙坦类/钙通道阻滞剂、沙坦类或普利类/利尿剂),固定复方制剂在疗效、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均有优势。
最后,建议糖友在选择降糖药时,应优先考虑那些不仅能够控制血糖,还有助于血压管理的药物。
如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它们除了可以降低血糖外,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和广泛的心肾保护作用。但GLP-1受体激动剂的降压作用弱于SGLT-2抑制剂,且只能降低SBP(收缩压)。
《成人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中指出,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降糖方案中宜包含SGLT-2抑制剂,尤其在血压控制不佳时。若不能使用SGLT-2抑制剂,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
因此,在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这些既可降糖又可降压的降糖药物,不失为一举两得的事。
作者:陈泉峰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1, 41(8): 668-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