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1型糖尿病合并甲亢能治好吗)
医学新成果守护1型女性“糖友”健康孕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桂运安 方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翁建平教授团队在1型糖尿病妊娠期疾病综合管理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将1型糖尿病不同孕期疾病管理的关键点整合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孕产管理流程中,通过孕前-孕中-围产-产后全流程覆盖,使1型糖尿病女性严重不良妊娠结局(母婴健康)率从既往25%降至6.0%,其中子代畸形率从8%降至0%;剖宫产、巨大胎发生率等也降低至与非糖尿病孕妇相当。
这是全球首次在糖尿病领域将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妊娠结局提升到接近正常孕妇水平,研究受到国际关注。来自英国、美国、瑞典的科研人员参与了研究项目。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该病起病较急,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终身接受以胰岛素治疗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妊娠是女性人生中重要的特殊时期,但妊娠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并发症,1型糖尿病也是重要的高危妊娠因素。未得到有效孕期疾病管理的1型糖尿病女性子代巨大胎儿、胎儿先天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较正常人高4~10倍。妊娠期血糖控制不良和缺乏计划妊娠是其糖尿病进展、妊娠不良结局明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1型糖尿病女性的先天畸形、死产、流产等不良妊娠风险较一般人群高出7倍,其严重不良妊娠率高达25%,其中,子代畸形率约为8%。由于较高的不良妊娠率,女性患者陷入了“不敢谈恋爱,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的“三不敢”生活困境。
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郑雪瑛介绍,在缺乏充足的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地守护1型糖尿病孕产妇、减少不良妊娠、保证母婴健康,从“三不敢”生活困境到实现“拥有健康孩子,拥有完整人生,拥有幸福生活”的“三拥有”,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任重道远的社会责任。
2015年开始,翁建平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了通过实施孕产全程管理方案以改善中国1型糖尿病女性妊娠结局的“康乃馨”研究项目。
在翁建平看来,“康乃馨研究”有两大特色:一是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研究并抓住糖尿病产检管理的关键节点,实行1型糖尿病患者全流程覆盖干预;另一方面按照内分泌科与产科相结合,血糖评估与产前评估相结合,动态检测与常规检查相结合的“三结合”思路,将糖尿病产检相关管理手段整合进国家通用孕产妇保健体系中,在没有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证母婴安康。
他认为,“康乃馨研究”不是传统意义上针对某些基因、某个靶点、某种技术手段的生物医学创新或是诊断治疗方式创新,而是用系统性、整体性的视角,融合医患沟通、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与医学人文关怀的诊治照护体系创新。
相关研究结果日前发表于内分泌与代谢类权威学术期刊《糖尿病护理》。审稿人认为,该项目研究设计很好,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国家级1型糖尿病妊娠疾病管理计划,能使1型糖尿病女性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改善,对其他类似地区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
翁建平指出,相关临床研究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1型糖尿病孕前-孕期全程管理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不仅对我国制订符合现实国情的糖尿病诊疗相关临床指南产生重要影响,也将为其他国家开展糖尿病妊娠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科大1型糖尿病妊娠期疾病管理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中安在线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4月7日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翁建平教授团队在1型糖尿病妊娠期疾病综合管理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于4月2日在国际糖尿病领域知名期刊Diabetes care上发表。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起病比较急,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终身接受以胰岛素治疗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妊娠是女性人生中重要的特殊时期。妊娠可能导致1型糖尿病并发症进展,而1型糖尿病也是重要的高危妊娠因素。未得到有效孕期疾病管理的1型糖尿病女性子代巨大胎儿、胎儿先天畸形、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早产、新生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风险较正常人高4-10倍。而已有的研究证据表明:妊娠期血糖控制不良和缺乏计划妊娠是其糖尿病进展、妊娠不良结局明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1型糖尿病女性妊娠期疾病管理关键点在哪里?如何使1型糖尿病孕妇信息在多学科之间有效流动?这个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临床一线工作者。
从2015年开始,在原国家卫计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翁建平教授团队设计并联合全国11家中心开展了通过实施孕产全程管理方案以改善中国1型糖尿病女性妊娠结局的研究(CARNATION研究)。这一研究首次将1型糖尿病不同孕期疾病管理关键点整合到WHO推荐的孕产管理流程中。本项目设计以前瞻性队列研究为主,结合卫生服务学方法,建立并实施1型糖尿病孕前优生咨询和筛查路径;孕产全程血糖等重要指标优化达标治疗方法和分娩后新生儿综合处理路径等。在第一个管理周期完成后,采用多重对照的方法(历史性队列和同时期未执行该管理流程的医疗中心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队列),证实CARNATION研究所构建的1型糖尿病妊娠期疾病管理流程可以显著降低不良妊娠结局。这是全球首次将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妊娠结局(母婴健康)提升到接近正常孕妇水平。审稿人认为: “Good study design” ……This is a very interesting audit of a nation-wide programme to improve the pregnancy care and outcomes for women with Type 1 diabetes that will be of practical assistance to other jurisdictions。(很好的研究设计……这是一个非常意义的国家级1型糖尿病妊娠疾病管理计划。这个项目使得1型糖尿病女性不良妊娠结局风险显著改善,对其他类似[使用WHO推荐的孕产管理流程的]地区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郑雪瑛副主任医师,骆斯慧副主任医师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黛稚副主任医师及严晋华主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翁建平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原国家卫计委和世界糖尿病基金支持。(记者 汪乔)
妊娠遭遇糖尿病,风险陡增,咋防控?
目前,全球有超过1.99亿名女性糖尿病患者,2/5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处于生育年龄,1/7的分娩受到糖尿病的影响。那么,糖尿病对妊娠有什么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又该如何管理呢?
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孕前患有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而妊娠糖尿病(GDM)是一种独立的糖尿病类型,不同于通常所认知的1型或2型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才出现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或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杨玲凤 曹楚晴 李霞
对孕妇七大影响不容忽视
1
流产
高血糖可使胚胎发育异常甚至死亡,流产率为15%~30%。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2倍~4倍。
3
感染
未能很好控制血糖的孕妇易发生,感染亦可加重糖尿病代谢紊乱,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4
羊水过多
发生率较非糖尿病孕妇高10倍。
5
分娩巨大儿
因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难产、产道损伤、手术产概率增高。巨大儿的发生率高达25%~42%。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7
远期影响
妊娠糖尿病孕妇再次妊娠时,重发率高达33%~69%;远期患糖尿病概率增加,高达7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在怀孕后22年~28年发展为糖尿病(2型为主)。
胎儿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暴露于母体糖尿病的胎儿,其儿童期和成人糖尿病及肥胖的发生风险增加。胎儿先天畸形的发生率为正常妊娠的7倍~10倍。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达2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高。新生儿脱离母体高血糖环境后,高胰岛素血症仍存在,若不及时补充糖,易发生低血糖,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新生儿生命。
得了妊娠期糖尿病要少食多餐
既要保证孕妇和胎儿能量的需要,又能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尽可能选择低血糖指数的糖水化合物,少量多餐,每日5餐~6餐。妊娠期孕妇的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最好,如散步、练瑜伽、打太极拳等,不可做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每天至少一次。一般于餐后半小时~1小时运动,持续20分钟~30分钟。监测空腹、餐前血糖和餐后1小时~2小时血糖,有条件者每日测4次~6次。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不能控制血糖时,遵医使用胰岛素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每3个月进行一次肾功能、眼底和血脂检测。
如何早期发现妊娠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在进行首次产前检查时,应全面筛查2型糖尿病。首次产检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孕妇,应在孕24周~28周筛查妊娠糖尿病。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产后6周~12周,应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糖尿病。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至少每3年进行一次糖尿病筛查。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如果已经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状态,需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干预。
出现以下表现应警惕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可能:
1.有三多症状(多尿、多食、多饮)。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反复感染。
3.孕妇体重>90千克。
4.并发羊水过多或巨大儿。
妊娠糖尿病并不少见,国内报道发病率达1%,国外要更高一些。因此,必须对妊娠糖尿病提高警惕,加强妊娠期的血糖监测,以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
妊娠糖尿病何时用胰岛素
文/魏开敏
一旦确诊妊娠糖尿病,
首先要开始饮食疗法
如果饮食疗法能使血糖降低下来,那是再好不过的。因为饮食疗法既能满足孕妇和胎儿的基本生理需要,没有副作用,又能使血糖保持稳定状态。然而,这往往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临床资料表明,至少2/3以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无法单纯依靠饮食疗法达到降低血糖至正常范围的目的,这些患者需要给予降糖药物才能保证血糖降至理想范围。
饮食疗法无效的患者
应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
由于口服降糖药物被禁用于妊娠期,胰岛素就成为妊娠期的最主要降糖药物。饮食疗法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那么,何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呢?
按照近年医学专家的建议,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时机应为:经饮食疗法控制2周后,有2次或多次空腹血糖大于5.8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6.7mmol/L,此时就是给予胰岛素治疗的最佳时机。此外,未能早期发现的中重度妊娠糖尿病患者或孕前就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不受上述限制,应在一开始就考虑将饮食疗法与胰岛素治疗结合起来,以预防和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合并症,避免对母儿构成严重危害。
编辑/管仲瑶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