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吃的粽子(糖尿病可以吃的蔬菜)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端午过后家里还有不少粽子 糖尿病人吃粽有讲究

又到一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不少粽子。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接诊了3位血糖飙升的患者,他们的问题都是由吃粽子引起的。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营养师陆青松。

陆青松营养师指出,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粽子的。粽子是由糯米做成的。一般情况下,糯米和粳米的含糖量大致相同,含糖量约为78%。因此从糖分的摄入量上来考虑,糖友只要和米饭做等量交换,就可以放心食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所含的淀粉种类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进食后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容易影响餐后血糖。糯米做的食物往往质地比较紧密,同等体积下所含糖分比米饭高很多,这也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糖分。另外,粽子的馅料往往都是高能量的食材(比如五花肉、咸蛋黄等),一个粽子的能量往往比同等体积或重量的米饭高出许多。因此,建议糖友尽量少吃粽子,若实在想吃,需要控制好分量,一天一个为宜,同时用来替代主食。

那么对于糖友们来说,应该如何正确地吃粽子呢?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营养师陆青松给大家支招啦。

尽量选择杂粮粽。

制作或者购买时尽量选择有杂粮的粽子,这样可以增加纤维,延缓血糖的吸收,同时杂粮的含糖量低于糯米(约低10%),因此也可降低糖分摄入量。馅料上尽量以瘦肉来替代高脂的五花肉,这样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多油脂的摄取。

先吃菜再吃粽子。

端午节前后不要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糖友吃粽子时建议配合菜肴一起吃,混合膳食的升糖指数比单独主食的升糖指数要低,建议先吃菜后吃粽子,这样也能延缓血糖吸收。

微微凉些更适宜。

糖友进食粽子时不能太烫,尽可能让粽子凉一会再食用,淀粉在放凉了以后,结构会发生改变(老化回生),有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但是这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消化功能差、有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尽量少吃粽子。

细嚼慢咽更妥当。

无论是什么时候,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进餐速度快的人血糖也更容易升高。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餐约15-20分钟吃完,午餐、晚餐30分钟左右吃完为宜。(记者 杨彦 通讯员 王倩 崔玉艳)

包粽子用的大黄米,适合糖尿病人吃吗?告诉你常吃对血糖是好是坏

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一种美食,现在超市里的粽子口味繁多,有甜粽子、咸粽子,还有白粽子。选来选去还是最喜欢吃家乡的杂粮粽子,糯米、大黄米、紫米、芸豆、红豆一起包制而成,别提多美味了。

可是近几年来,粽子似乎成了升血糖的“高手”,糖尿病患者根本不建议食用,难道血糖高的人真的不能吃粽子了吗?

其实不然,甜粽子和咸粽子升高血糖的能力的确很强,但是杂粮杂豆粽子不仅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同时还能帮助降低血糖反应。大家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黏性不是很强的大黄米代替糯米作为主要食材。

大黄米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吗?

大黄米的营养价值很高,B族维生素、钙、镁、锌等营养素含量丰富,尤其蛋氨酸、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大米的两倍还多。

虽然大黄米属于粗杂粮,但对血糖的影响相比其他谷物要大一些,尤其是糯性较强的大黄米,也就是“黍”,糯性较差的大黄米被称为“稷”。

“稷”相比“黍”,升高血糖的能力更弱,所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为友好。包粽子时,一并放入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红豆、芸豆、燕麦、糙米等食物,能够很好的控制血糖的上升速度,同时增加饱腹感,减少正餐的摄入量。

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就能随便吃不忌口了吗?

当然不是,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吃点粽子解解馋就可以了,不要大量食用。每天的量不要超过1个,吃杂粮粽子的同时要减少正常主食的摄入量,同时随餐食用大量蔬菜,能够帮助大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反应。

很多人认为吃粗粮可以多吃点没关系,但其实粗粮的热量并不低,一顿饭吃80g左右的粗粮,跟吃100g的大米相差无几。

所以糖尿病患者要想把血糖控制住,最好采用少吃多餐、多运动的方式,帮助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靠吃某些粗粮,只能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而非降血糖,更不能因为食用了某些健康食物而代替了药物,所以要想对抗血糖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各位朋友们,你们对于糖尿病患者吃大黄米的话题,还有哪些疑问吗?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端午过后家里还有不少粽子 糖尿病人吃粽有讲究

来源:扬子晚报

又到一年端午节, 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不少粽子。近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接诊了3位血糖飙升的患者,他们的问题都是由吃粽子引起的。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营养师陆青松。

陆青松营养师指出,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粽子的。粽子是由糯米做成的。一般情况下,糯米和粳米的含糖量大致相同,含糖量约为78%。因此从糖分的摄入量上来考虑,糖友只要和米饭做等量交换,就可以放心食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所含的淀粉种类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进食后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容易影响餐后血糖。糯米做的食物往往质地比较紧密,同等体积下所含糖分比米饭高很多,这也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糖分。另外,粽子的馅料往往都是高能量的食材(比如五花肉、咸蛋黄等),一个粽子的能量往往比同等体积或重量的米饭高出许多。因此,建议糖友尽量少吃粽子,若实在想吃,需要控制好分量,一天一个为宜,同时用来替代主食。

那么对于糖友们来说,应该如何正确地吃粽子呢?中大医院内分泌科营养师陆青松给大家支招啦。

尽量选择杂粮粽。

制作或者购买时尽量选择有杂粮的粽子,这样可以增加纤维,延缓血糖的吸收,同时杂粮的含糖量低于糯米(约低10%),因此也可降低糖分摄入量。馅料上尽量以瘦肉来替代高脂的五花肉,这样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多油脂的摄取。

先吃菜再吃粽子。

端午节前后不要餐餐以粽果腹,而忘记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糖友吃粽子时建议配合菜肴一起吃,混合膳食的升糖指数比单独主食的升糖指数要低,建议先吃菜后吃粽子,这样也能延缓血糖吸收。

微微凉些更适宜。

糖友进食粽子时不能太烫,尽可能让粽子凉一会再食用,淀粉在放凉了以后,结构会发生改变(老化回生),有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但是这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消化功能差、有胆囊炎或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尽量少吃粽子。

细嚼慢咽更妥当。

无论是什么时候,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进餐速度快的人血糖也更容易升高。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餐约15-20分钟吃完,午餐、晚餐30分钟左右吃完为宜。

通讯员 王倩 崔玉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