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营养与糖尿病的影响)

阿兰医生说 0
文章目录:

专业医生的营养学认知——糖尿病与营养的关系

记得在1992年,我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同时在急诊科值班。

有那么一阵子,大量昏迷病人抬来急诊抢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在北京某一个非正规医疗机构,接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这个机构宣称吃他们的特殊配方中药,可以治愈糖尿病。并且让病人在接受治疗开始时,就停掉胰岛素,造成一大批病人昏迷,到大医院抢救!

当时我被这个机构的江湖作风震惊了,想必听说这件事情的所有的医生都和我当时一个感受——天呐,糖尿病怎么可能治愈呢?糖尿病怎么可以停止打胰岛素呢?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太无知了,简直就是胡闹!

那个机构的确是在胡闹。不管是中药或西药,想用药物把糖尿病治好,那就是痴人说梦!但是我现在告诉大家,科学饮食是可以把糖尿病调理好的!而且均衡营养和针对性改善肠道微生态可以让糖尿病逆转或康复!

下面我来告诉大家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造成糖尿病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为什么肥胖人群发生糖尿病的概率是非肥胖者的5-8倍?为什么80%的糖尿病人合并肥胖?

原因如下:

a. 肥胖说明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能量摄入多而转化不掉,引起脂肪堆积;

b. 多余的脂肪剥夺了体内本来就贫瘠的营养,造成胰岛细胞修复和合成胰岛素原料进一步不足,雪上加霜;

c. 肥胖者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内脂肪增多,造成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无法进入肌肉和肝细胞内分解转化成能量,身体细胞因缺能量而产生各种功能障碍,这也是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眼睛缺能量,导致白内障、眼底病变;肾脏缺能量,形成肾功能衰竭等。

2、胰岛β-细胞减少、或功能下降,胰岛素制造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

除了一些感染、外伤、肿瘤等因素外,是什么让好端端的胰岛细胞减少和功能下降了呢?只有营养失衡。因为所有细胞都有代谢周期,用尽废退,而营养是供给再生和修复细胞的原料。当长期营养不足或失衡时,细胞再生和修复的速度低于细胞凋亡的速度,胰岛功能就会下降。也就是生产胰岛素的流水线减少,导致产能下降,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糖尿病就开始显现。

3、合成胰岛素的原料不足。

胰岛素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合成胰岛素需要各种氨基酸,有的是必须氨基酸(也就是必须从食物中摄入,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而中国人普遍蛋白质摄入不足,或不规律、不均衡,照成合成胰岛素的原料不够,胰岛素自然合成不足。

4、修复细胞和合成胰岛素的酶和辅酶不足。

也就是说你有了原材料,没有工人和工具也组装不成机器,也加工不成蛋糕。酶就像工人,辅酶就是工人手里的工具,食物所有的代谢,包括消化、合成、分解都需要酶和辅酶的催化。而酶的本质也是蛋白质,辅酶是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只有当营养摄入均衡、全面时,才会生产出足够量的胰岛素。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用药物使糖尿病康复的案例鲜为人知;而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的营养使得糖尿病完全康复的案例,比比皆是,就充分说明了这一切!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让疾病化险为夷

愿健康如约而至

​​[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关注头条“阿兰医生说”

每天学习营养健康知识

轻松掌握完美健康人生

什么叫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营养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

对于初次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水平只是稍稍增高,首先建议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控制加运动,如果一段时间效果不好,再在医生指导下增加药物治疗。

营养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需要贯穿始终,不能因为进行药物治疗就忽视了营养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总的原则就是控制总能量摄入和合理的食物搭配。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工作环境、有无并发症等的不同,每个人的基础代谢量不同,需要摄入的能量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个体化治疗。患者可以到营养门诊就诊,请专家设置一个合理总热量,再将总热量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或多餐)。

(via 北京友谊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糖尿病患者为何会营养不良?合理规划饮食应这样做

对很多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正确规划自己的饮食是一大难关。不少患者有这样的疑问,“我按时吃饭了,但为什么还会营养不良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导致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及他们应如何正确规划饮食。

通常情况下,造成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控制饮食不合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方面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长期以荞麦、麦麸等粗粮为主食,短期来看这样做可以降低血糖值,但这只是暂时的,不能作为长远控制血糖值的方法。这种方法会使患者的体质变差,造成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胰岛功能低下,最终导致各种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2.吸收能力差。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摄入食物后,体内多余的糖分处理不掉,导致血糖上升。当血糖的浓度超过肾脏的承受能力时,糖就会从尿中流失,同时带走其它的营养成分。

3.患有消化道疾病。肠道消化系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症状为胃肠蠕动变慢或拉肚子,导致营养素未经人体吸收就被排出体外。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合理饮食呢?

1.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的体重。

2.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3.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4.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同时减少肥肉摄入。

5.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要合理选择,特别推荐每日摄入300g的液态奶,临时加餐可选择坚果。

6.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7.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建议患者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

8.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本文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晞进行科学性把关。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