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讲课(糖尿病并发症的处理)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糖友又该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极易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可因某些诱因诱发。其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导致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当酮体在体内堆积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就会引发酸中毒。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则多见于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常由感染、急性胃肠炎、脑血管意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诱发。患者会出现严重的高血糖、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但无明显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嗜睡、幻觉、定向障碍、昏迷等。
2.慢性并发症则更为多样且危害深远,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最终发展为肾衰竭。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样是微血管并发症,可引起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是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患者会出现四肢末端对称性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灼热感等,还可能伴有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消化、泌尿、心血管等系统的正常功能。
(4)糖尿病足也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严重时需要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5)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3.中医门诊案例
患者李大爷,65 岁,患糖尿病已有 10 年,一直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情况并不理想,波动较大。近一年来,李大爷逐渐出现下肢麻木、刺痛的症状,尤其是在夜间,疼痛加剧,严重影响睡眠。同时,他还感到双腿乏力,行走一段距离后就会出现下肢酸胀、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此外,李大爷还伴有视物模糊、口干口渴、多饮多尿、腰膝酸软、大便干结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过一段时间的西医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便通过同样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推荐找我了中药调理。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李大爷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涩。辩证:气阴两虚、脉络瘀阻。中医认为,糖尿病日久,阴津亏损,燥热内生,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故出现下肢麻木、刺痛等症状。肝肾阴虚,目失所养,则视物模糊。
针对李大爷的病情,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选用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牛膝等中药组成方剂。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麦冬、五味子、生地、玄参滋阴清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牛膝通络止痛。同时,根据李大爷的症状进行加减调整。如口干口渴明显者,加用天花粉、石斛;大便干结者,加用火麻仁、郁李仁。
在治疗过程中,嘱咐李大爷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同时,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三个月的中医治疗,李大爷的症状明显改善。下肢麻木、刺痛的症状减轻,夜间睡眠质量提高,双腿乏力的情况也有所缓解。视物模糊的症状也有所减轻,口干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得到控制。复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4.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预防
从中医角度来看,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注重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调养,同时结合中医的特色疗法,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运行。
(1)饮食上,应遵循清淡、均衡的原则。避免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内生湿热,损伤脾胃。多食用具有滋阴清热、健脾益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南瓜、苦瓜、玉米须、枸杞、百合等。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
(2)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运动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过度劳累。
(3)情志调节也至关重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患者应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通过听音乐、看书、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4)经常可以按摩,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神经功能。可按摩下肢的承山、委中、涌泉等穴位,以及眼部的睛明、攒竹、四白等穴位。穴位贴敷则是将中药制成膏剂,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治疗作用。常用的穴位有涌泉、神阙等。
糖尿病并发症种类繁多且危害严重,中医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及综合调理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并发症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干预治疗,是控制病情、保持健康的关键。#糖尿病##真相来了##寻找真知派##中医##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可怕,更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尤其是......
糖尿病,作为多发病
很多人最开始没当回事
依旧该吃吃该喝喝
误信偏方
吃药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周四话健康不见不散~
时间
4月11日(周四)9:00-10:00
地点
河北医大一院
5G医技病房综合楼1楼健康讲堂
讲者
内分泌科董闪闪老师
讲课内容
《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没什么大不了的"
“血糖高点就高点呗,反正也不痛不痒”
不少人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糖尿病的并发症
真的很可怕
可累积全身多脏器
关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关于糖尿病肾病
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关于糖尿病神经病变
关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关于糖尿病足病
真是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糖尿病并发症这么可怕
如何预防呢?
① 学习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防治知识。
② 制定糖尿病饮食、运动计划并严格执行。
③ 经常测定血糖、尿糖、争取血糖控制接近正常或达到正常。
④ 经常测定血压,如有高血压应积极控制。
⑤ 经常测定体重,如有肥胖应积极减肥。
⑥ 每3个月检查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注意尿蛋白情况。
⑦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眼底,注意糖尿病眼底病变。
⑧ 注意足部护理,如有损伤应及时处理。
董闪闪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足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委员。
来源:董闪闪
编辑:刘丹杨 叶美彤 宋永朝
一审:刘英志
二审:马慧娟 王 静
三审:刘爱和
崇德精术 博医济世
糖大夫讲堂 | 痛痛痛!半数糖友都会出现的这种并发症,中医有神奇妙招
开栏语
做糖尿病的管理达人,当内分泌疾病的调理师。“糖大夫讲堂”由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内分泌科唐咸玉专家团队主讲,带您走近内分泌世界,为您科普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西医防治知识,分享临床诊疗小故事。为健康助力,为生活增彩。
有一种痛不可言喻,有一种痛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真的好痛。
这种痛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惹的祸。
所谓“周围神经”是指脑和脊髓以外的所有神经,支配着人体的感觉、运动以及内脏活动。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条条电线,负责传递各种感觉的指令,而糖尿病这个“调皮鬼”会让这些电线的外皮磨损,导致电流传输出现问题,于是糖友就会感觉到各种奇怪的麻木疼痛感和其他不适感。
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一半以上的糖尿病病友都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更可怕的是,有约1/5的病友在糖尿病确诊前就已经存在神经病变。糖友们的早期症状一般以感觉障碍为主,大多数人出现的是对称性的疼痛和感觉异常,下肢的症状比上肢更严重。
痛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疑难杂症,国外报道20%~24%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糖友的感觉像有无数个小针扎自己的脚,一阵一阵发作,还有的像火烧一样,火辣辣的痛,或者像刀割一样疼痛,也有很多糖友麻木和疼痛同时发生,这种疼痛和麻木在晚上更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权威专家指出:超过60%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可因疼痛而影响睡眠、休息,且疼痛强度与睡眠障碍程度成正相关。患者常因疼痛、睡眠障碍而导致精神疲惫,精神恍惚,进而对疾病和治疗失望,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因此,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常伴有生活质量的下降及各种功能受损。
02 如何防治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1.控制血糖水平:糖友需要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进行饮食管理及药物治疗,尽可能保持血糖长期达标,这是重中之重。
2.控制血压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因此糖友们不仅要关注血糖,还应关注血压和血脂水平。
3.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也会损伤血管,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因此糖友需要戒烟戒酒。
4.定期进行足部检查:穿着合脚的鞋袜,每天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或干裂、真菌感染,发现后尽早处理或就医。
5.定期进行神经功能检查:糖友需要每年进行神经并发症的筛查,以求早期发现糖尿病神经损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目前对于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仍缺乏标准有效的治疗。那么,中医该如何开启这条救赎之路呢?我们在逐渐挖掘中医智慧,寻找解决“利器”。
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具有协同降糖、改善症状和体征、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三级预防的作用,基于以上优势已经将其写入了国家指南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属“痹症”范畴,为糖尿病日久,耗伤气血,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治疗主要以补气活血通络为主。中医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法多样,内治法因人而异辨证论治,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外治法常用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沐足)、穴位注射、推拿等,内外同治,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
(1)中药熏洗足浴:常用中药有黄芪、桂枝、白芍、川芎、伸筋草、鸡血藤、地龙等补气通络止痛药物,煎取药液置于沐足桶内,水温40℃左右,糖友可让家属帮忙调试温度,时间20分钟左右,不宜过久,注意沐足禁忌症。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基于多年的临床研究研发的糖痹外洗方目前临床应用广泛,效果独特,已成为许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必备之药。
(2)针刺治疗:辨证论治选取不同的穴位,通过刺激穴位及神经促进气血的运行,改善肢体麻木疼痛的症状。若上肢症状为主,可取内关、手三里;若下肢症状为主,可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三大主穴择一;结合其他症状可加减,临床辨证论治,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疼痛评分。
(3)灸法(雷火灸、艾灸箱):灸法具有疏风散寒、消炎镇痛、疏经活络、活血化瘀作用,雷火灸是常用的一种,火力猛、渗透力强,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艾灸箱主要循下肢经络或背部督脉,作用面广,激发机体阳气,舒筋通络止痛。
(4)火龙罐:火龙罐具有温、通、调、补之功,可驱寒散滞,促进血液循环,温通经络,平衡脏腑气机,同时具有扶正祛邪疗效,该法集艾灸、刮痧、推拿、按摩、点穴、烫熨六法合一。
(5)腕踝针:腕踝针是根据疾病症状和体征所在的部位,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痛症,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选择不同的穴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的耐心和坚持。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为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治疗选择。只要我们积极面对,遵循中医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就有望在这条救赎之路上逐渐摆脱病痛,重获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医学指导:
供稿: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赵晓华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