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复查挂什么科室(糖尿病人去医院复查都做什么检查)
科普 | 糖尿病患者复诊准备指南
在糖尿病管理的路上,每一次复诊都是患者与医生共同抗击疾病的关键时刻。为了确保医生能够精准把握病情动态,为患者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复诊前的充分准备显得尤为重要。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分享了复诊准备指南,旨在帮助广大糖友提高复诊效率。
血糖监测记录
患者应规律测量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并将这些数值详细记录下来。
复诊时带上血糖监测记录,便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药物使用剂量及类型
需要带上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清单,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清单中应详细列出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以及用药时间等信息。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近期饮食情况记录
患者应记录自己的饮食习惯,包括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以及饮食时间等。
特别是要关注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奶类、豆类等食物的摄入量,以及是否遵循了糖尿病饮食原则。
通过这些记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生活方式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并给出更加个性化的饮食建议。
其他准备事项
携带病历资料:患者应携带之前的就诊记录、化验报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相关资料,尤其是最近一次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肾功能等指标。
空腹准备:部分检查项目如肝功能、血脂等需要空腹进行,患者应提前做好准备。
穿着舒适: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方便进行身体检查。
按时服药:在复查前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应继续按照医嘱用药。
提前预约挂号:为了避免长时间等待,患者可以提前通过医院网站或电话进行预约挂号。
告知医生身体变化:复诊时,患者应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变化,如视力模糊、足部麻木等症状,以便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通讯员 陈丽)
糖尿病人复查一定要注意这9点!不然就白查了
80%的糖尿病患者每月常规拿药,10%的糖尿病患者会主动要求复查生化,5%的糖尿病患者会和医生沟通自己身体情况和血糖情况,还有5%的糖尿病患者流失。复诊不是“走过场”,挂号——开药,和医生只有一句话,“照上个月开”,拿了药单就走人,这是万万要不得的!
“复诊”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复诊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及时了解并发症进展情况,为进一步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所以需要我们合理的安排复诊。
简单来说,做到以下9点:
1,空腹及餐后2h血糖检测检查意义血糖范围:空腹血糖4.4-7.0 mmol/L ;非空腹血糖<10.0 mmol/L。
2,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查意义HbA1c目标范围:糖化血红蛋白<7.0%。
血糖控制良好者应每6个月测1次,血糖控制不佳或近期调整了治疗方案者应3个月测1次。
如果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建议降压目标控制在130/80mmHg。
建议每周至少测一次血压。
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血脂异常是总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
建议每6个月到医院检测1次。
尿常规检测主要看有无尿蛋白,这种方式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
建议每6个月检测一次,至少每年一次,以帮助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
肝功能检查主要是为了观察服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是否引起肝脏损害。
一般3-6个月检测1次。如果是首次服用降脂药,则需要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肝功能。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做1次检查,因为糖尿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较大。
8,眼底检查意义眼底病变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患者每年都需要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检查。当出现视网膜病变后,则需要制定随诊计划。
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加重的根本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做一次胰岛功能检测,以了解胰岛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分泌、是否有胰岛素抵抗等情况。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任何糖尿病问题,需要帮助与治疗,点击「链接」!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控糖##秋日生活打卡季#
糖尿病看哪个科?广中医三院内分泌科来帮忙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肥胖、痛风、高脂血症
……
这些恼人的慢性疾病该怎么处理呢?
有些街坊认为有病吃药,控制症状即可
而在医生看来却是无形埋下了隐患
而在内七科(内分泌科)副主任刘峰的诊室里
不乏慢性病缺乏规范治疗酿成苦果的故事
今天和大家聊聊
患糖尿病多年缺乏规范治疗,继发肾病苦果
.71岁的李伯患糖尿病已经十几年了,平时一直有口服降糖药物,但很少检测血糖。近半年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刚开始由于水肿比较轻,一直没有重视,近几周越来越严重。李伯为了进一步治疗,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内分泌科刘峰医生接诊了李伯,在进行详细的检查后发现,李伯患上了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之一。
原来,虽然李伯一直都有吃降糖药物,但是多年来很少做检查,加之服药的方法不正确,导致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最终出现了并发症。刘医生向李伯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并为他调整了治疗方案,经过几次复诊之后,李伯的血糖逐渐控制平稳,下肢水肿也明显改善了。
痛风滥用止痛药,结果痛上加痛
37岁的张先生患痛风已经有3年了,从前平均每年都会发作1-2次,自己买一点亲戚朋友推荐的止痛药,吃了以后就不再痛了。最近一段时间,张先生的痛风发作频率明显频繁了,而且用之前的药也很难止住痛。2天前,张先生痛风再次发作,自己服药后不但没有任何改善,还出现了上腹痛,于是来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内分泌科刘峰医生在了解了张先生的情况后,为张先生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叮嘱张先生止痛后要及时进行降尿酸治疗,才能避免痛风反复发作,并且不能长期反复服用止痛药。
刘峰指出,很多痛风患者以为痛风不痛就好了,所以经常滥用止痛药物,刚开始虽然有效,但长期下来不但造成严重的副作用,也没有从根本上治疗痛风。原来痛风治疗的关键是降低尿酸,在急性发作期之后,要进行降尿酸治疗,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疼痛的再次出现。
最后,刘峰建议,很多长期慢性病患者最好每次就诊都固定在同一位医生名下,有助于医生全面掌握病情,制定更适合患者自身的治疗方案。即使是同一种病,不同医生的诊疗方案也会有所区别,频繁更换医生不合适。
为满足更多慢性病患者的诊治需求
我院内七科(内分泌科)正式开科啦
助大家新年身体时运顺畅,四通八达!
科室介绍
内七科(内分泌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七科(内分泌科)于2023年2月1日正式成立,是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专科,科室拥有一支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突出、中医特色鲜明的医护团队。
内分泌科配备有胰岛素泵、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负压治疗仪、便携式彩色超声机、感觉阈值检测仪、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末梢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仪、微波消融仪等先进设备,可开展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痛风、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诊治工作。科室中医特色鲜明,结合广东地区特点,重视阳气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经方为患者提供中西医结合的个性化医疗服务,尤其在糖尿病逆转、糖尿病足保肢、院内外血糖管理、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治疗、肥胖症治疗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内分泌科在龙溪总院及芳村分院均开设了专科门诊;同时,在芳村分院开设门诊筛查室,为患者提供血糖监测、并发症筛查、疾病健康教育等专科服务。
科室主持各级别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坚持科研为临床服务,积极致力于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同时承担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临床带教及研究生培养工作。
科室电话:020-81551057
专家介绍
刘峰 内七科(内分泌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分会,理事;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肥胖与体重管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甲状腺专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伤口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骨质疏松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糖尿病学管理分会糖尿病并发症精准管理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慢病与医养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保检查专家库专家;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教业务评审专家库专家。
专业特长:主要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垂体肾上腺、痛风、高脂血症、骨质疏松、肥胖等疾病诊治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足病、糖尿病足保肢、糖尿病逆转治疗。师承国内多位“经方”名师,熟练运用“六经辩证”体系解决临床问题,尤其长于运用经方治疗内科杂病,如失眠、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直从事中药治疗糖尿病及慢病管理研究,主持科研课题8项,其中重大课题1项,获广州市科技成果1项,开发慢病管理系统1套,参编医学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出诊信息
芳村分院:周一、三上午
芳村分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道西芳信路131号
总院:周二、四上午
总院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溪大道261号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孙晓枫 | 初审:刘峰
排版编辑(实习生):林于琳
文字编辑:叶美琪 | 校对编辑:李龙浩
审核:王剑 | 审定发布:范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