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期糖尿病燕麦(妊娠期糖尿病燕麦和牛奶怎么一起吃)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燕麦会有更好的效果?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燕麦会有更好的效果?

燕麦片对于糖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可常吃。不过燕麦片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不适合作为零点,最好是作为糖友的一种主食来食用,控量食用。燕麦片属于一种很典型的粗谷物类食物,它营养十分丰富,高出一般的谷物类,燕麦代替主食能补充更多有益的营养成分。

燕麦相比现在的“细粮”来说有很多优点,“细粮”有哪些?例如我们基本每天都在吃的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还有饺子混沌、煎饼烧饼之类的,米饭是精细加工后的水稻,而大部分的面食都出自于精细加工后的小麦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经过了精细加工程序。加工的好处显而易见,例如其中的杂质砂石很少,我们现在不需要淘米直接煮都行,但弊端也很明显,加工过程损失了更多维生素B族、麦麸(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成分),因此它们的营养价值打了折扣,而且消化速度较快,淀粉更容易转化为葡萄糖被吸收,对高血糖、糖尿病来说餐后血糖难以控制。

不过粗谷物类就会好不少,例如糙米、紫米、黑米、荞麦、燕麦等等,它们保留的维生素B族、矿物质、尤其是膳食纤维更多。膳食纤维是一种无法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的成分,它能够拖延食物的消化速度,让淀粉缓慢转化为葡萄糖被吸收,还能抑制部分脂肪、胆固醇和糖分的吸收,对于控制餐后血糖要有益不少。我们可以根据“升糖指数”来判断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普通白米饭的升糖指数约83左右,不过燕麦的升糖指数能控制在50~60。升糖指数高于55则属于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糖友需要控量食用,更别说白米饭的升糖高达83,虽然燕麦也不属于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不过相对白米饭来说对血糖要友好很多,当然,它也需要控量食用。

燕麦有纯燕麦米,或者现在更多的是压制的燕麦片,燕麦米和细粮一同煮饭吃就可以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添加,一般来说推荐燕麦:米饭是1:3,如果肠胃不好,消化不良,中老年朋友更喜欢软口一点,那么可以1:4。燕麦片的吃法可有不少,也可和细粮一同煮,另外还可以加载豆浆、牛奶中,作为早餐,作为早餐的话,推荐30g左右燕麦片泡牛奶和豆浆就行了,燕麦和牛奶是绝配,牛奶能缓和燕麦的味道,燕麦又能增加牛奶的口感。甚至可以混在面粉里面做成燕麦面食,这样的面食带着谷香,而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糖友控制血糖。

燕麦中还含有独特的成分β-葡聚糖,β-葡聚糖是一种活性物质,有助提高免疫力,改善血糖。燕麦富含粗蛋白,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都比普通的谷物类要平均高出3~4倍。不过虽然燕麦好,但要注意燕麦的选择,最好是纯燕麦米或纯压制麦片,目前有一些燕麦产品属于“水果麦片”、“速溶麦片”,特别是速溶麦片不推荐糖友食用,其中的燕麦被压得过于细碎,膳食纤维也被破坏得十分严重,而且为了增加口感口味,还会额外谈价大量蔗糖、植脂末(奶精、蔗糖、其他香精等成分)成分,这不仅会反倒让糖友血糖飙升,而且其中含植物氢化油,带有“反式脂肪酸”,能够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几率;水果麦片中也会额外添加油脂、蔗糖等成分,尽量控量食用,不推荐多吃。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甜蜜的负担——妊娠期糖尿病全攻略,守护母婴健康

“孕24周产检时,医生递给我一张写着‘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单,我的手不住发抖——我明明不胖,也不爱吃甜食啊!”这是29岁白领小林的真实经历。据统计,我国每6位准妈妈中就有1位面临这种“甜蜜危机”。本文将为您揭开妊娠期糖尿病的神秘面纱,并提供科学实用的防治方案。


一、妊娠期糖尿病:甜蜜背后的危机

1.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GDM)特指孕期首次发现的高血糖现象,多在孕24-28周出现。其本质是:

  • 胎盘激素对抗胰岛素: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会削弱胰岛素作用
  • 胰岛素需求激增:孕中期起胰岛素需求量是孕前的2-3倍
  • 胰腺代偿不足:约5%孕妇无法分泌足够胰岛素,导致血糖失控

2. 双重威胁——母婴健康警报

母亲风险

胎儿风险

短期

难产、感染、子痫前期

巨大儿、早产、低血糖

长期

未来患Ⅱ型糖尿病风险增7倍

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风险升3倍


二、三级防御体系:从备孕到分娩的科学防线

第一关:孕前预防(孕前3-6个月)

  • 体重管理:BMI≥23的备孕女性需减重5%-7%(中国妇产科协会建议)
  • 代谢筛查:有糖尿病家族史者需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 营养储备:补充叶酸 维生素D,降低胰岛素抵抗风险

第二关:孕期管控(孕早期-分娩)

1. 诊断标准

  • OGTT试验: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10.0mmol/L,2小时≥8.5mmol/L
  • 任意一项超标即诊断(需隔日复查确认)

2. 饮食管理黄金法则

  • 分餐制:每日5-6餐,3主餐 2-3加餐
  • 碳水优选:选择低GI食物(燕麦、荞麦、杂豆),每餐主食≤拳头大小
  • 蛋白质保障:每天1个鸡蛋 200ml牛奶 150g瘦肉/鱼虾
  • 控油技巧:用橄榄油凉拌,避免煎炸,每日食用油≤25g

3. 运动处方

  • 安全时段:餐后30分钟开始(避免低血糖)
  • 推荐项目:孕妇瑜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水中漫步(减轻关节压力)
  • 强度监控:运动时能完整说话,心率≤140次/分钟

4. 血糖监测要点

  • 四段法:空腹 三餐后2小时血糖
  • 控制目标:空腹≤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
  • 记录工具:推荐动态血糖仪(捕捉隐形高血糖)

5. 药物干预时机

当饮食运动控制1周后,空腹血糖仍>5.6mmol/L或餐后血糖>7.0mmol/L时:

  • 首选胰岛素:门冬胰岛素(速效)、地特胰岛素(长效)
  • 禁用口服药:二甲双胍等可能穿透胎盘屏障

三、分娩后管理:打破「卸货即痊愈」的误区

  1. 产后筛查:分娩后6-12周需复查OGTT(约1/3患者持续糖代谢异常)
  2. 哺乳保护:母乳喂养可使母亲糖尿病风险降低15%-30%
  3. 长期追踪:每3年检测1次血糖,保持BMI<24

四、认知升级:破除三大迷思

  1. 「瘦子不会得GDM?」

错!约20%患者BMI<23,可能与基因(如TCF7L2基因突变)相关。

  1. 「血糖高就要饿肚子?」

过度节食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危害胎儿神经发育。

  1. 「生完孩子就好了?」

《柳叶刀》研究显示,GDM女性20年内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56%。


妊娠期糖尿病就像孕期的“压力测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通过科学管理,90%的准妈妈能实现血糖达标,平安诞下健康宝宝。记住:每一次血糖监测、每一口健康饮食、每一步合理运动,都在为母婴未来编织保护网。#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怎么控制血糖#​

妊娠糖尿病不可怕,做好这3点,轻松控糖!


怀孕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很多准妈妈在产检时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瞬间感到焦虑和担忧。其实,妊娠糖尿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科学管理,完全可以控制好血糖,保障母婴健康。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妊娠糖尿病的那些事,并教你通过3个关键点,轻松应对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DM)是指怀孕期间首次发现的高血糖现象,通常在孕24-28周通过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它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怀孕后,胎盘分泌的激素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

很多人忽视对妊娠糖尿病的管控,认为妊娠糖尿病生完孩子就好了。虽然大多数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分娩后血糖会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仍然较高。因此,产后也要注意饮食和运动,定期检查血糖。

还有的朋友觉得妊娠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给宝宝,其实妊娠糖尿病并不直接遗传,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增加宝宝未来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大家学习一些孕产及控糖知识,也能缓解焦虑的情况。

如果发现妊娠期高血糖,要积极加以控制,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增加胎儿巨大儿、早产、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同时也可能让妈妈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概率增加。但别担心,只要及时干预,这些风险都可以大大降低!

妊娠糖尿病不可怕,做好这3点!

饮食控制

饮食是控制妊娠糖尿病的核心。大家可以优先选择低GI食物,低GI食物消化慢,血糖上升平缓,也适合妊娠糖尿病患者。比如主食可以选择糙米、燕麦、全麦面包代替白米饭、白面条。多吃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瓜类(如黄瓜、冬瓜)。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梨、柚子,避免荔枝、龙眼等高糖水果。

定期监测

妊娠糖尿病的监测和管理离不开医生的指导,准妈妈们一定要重视产检,按时随访。

医生通常会建议准妈妈在家自测血糖,记录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通过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了解自己各个时期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更频繁的产检,医生会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果饮食和运动无法控制血糖,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积极治疗

如果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准妈妈不必过于担心。胰岛素不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是安全有效的控糖手段。一定要按医嘱使用,切勿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准妈妈们不必过于焦虑,妊娠糖尿病是可以管理的。只要科学应对,你和宝宝都能健康平安!如果你身边有正在经历妊娠糖尿病的朋友,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她,一起轻松控糖,迎接健康宝宝!

你有妊娠糖尿病的经历吗?你是如何控糖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经验!

策划:龙溪

作者:龙溪

配图:三诺讲糖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