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按摩腿(糖尿病按摩脚)
人有没有糖尿病,看腿脚就知?糖尿病患者,腿脚多会有3种表现
文 | 外科丁医科普Talk
编辑 | 外科丁医科普Talk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警报!警报!血糖飙升,血管堵塞,神经系统紧急求援!”
如果你的身体是一个超级高科技城市,那么血糖就是这座城市的“能源供给”。正常情况下,它们会被有序地输送到各个器官,为细胞提供能量。
但如果你是个“血糖管理废柴”,让它们肆意妄为,那就等着身体里的“电力公司”——胰岛素崩溃吧!一旦它罢工,血糖就会像失控的洪水一样冲击你的身体,而最先受到伤害的,往往就是你的腿脚!
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的腿脚,到底会有哪些“求救信号”呢?别急,今天我们就来一场“身体探案”,看看那些被糖尿病“盯上”的腿脚,会有哪些惊人的变化!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腿脚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而神经细胞就像快递小哥,负责把“大脑指令”送到腿脚,让你能顺利走路、奔跑、跳跃。
但当糖尿病长期“作妖”,高血糖会像“马路杀手”一样损坏这些神经线路,导致信息传输受阻。于是,你的腿脚就会开始“抗议”——
- 时不时发麻,就像坐久了腿被压麻了一样,但问题是,你根本没压着它!
- 刺痛感像针扎,有时候甚至感觉有“电流”在腿上乱窜,仿佛被雷劈了一样!
- 夜里更严重,白天还能忍忍,一到晚上,疼痛感直接升级,让人睡不着觉!
这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也就是血糖“烧坏”了你的神经,让它们乱放信号,导致疼痛、麻木、刺痛等奇怪的感觉。
【第二种表现:伤口难愈合,脚上小伤变大洞】冷知识: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很多人觉得只是“脚麻”或“偶尔刺痛”,但如果不管它,严重时可能会失去痛觉,哪怕被钉子扎了都没感觉!
你的皮肤就像一座城墙,平时能抵御外敌(细菌、病毒)的入侵。但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这座城墙的“修复工人”(血液循环系统)会变得懒散无力,任何小伤口都会变成难以愈合的大麻烦。
糖尿病人的腿脚,尤其是脚部,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
- 小伤口久久不愈合,哪怕只是一个小水泡,可能几个月都不会好。
- 轻微的擦伤都可能感染,因为高血糖让免疫系统“变钝”,细菌一旦入侵,就像开了无敌外挂一样疯狂繁殖。
- 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溃疡,脚上会慢慢形成坑洞,最后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足,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
这就是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堵塞、神经损伤,导致脚部供血不足,一旦受伤就很难愈合。如果不及时处理,伤口会持续恶化,甚至可能发展成坏疽,最后不得不截肢。
【第三种表现:腿脚发冷、皮肤发白,血管堵车了!】冷知识:糖尿病患者的脚部护理至关重要,每天检查脚部,避免鞋子磨损、指甲剪太短、赤脚行走,这些小细节,可能就是保住脚的关键!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腿脚是温暖的,因为血液会携带氧气和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四肢,让它们保持活力。
但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你的血管可能早就因为高血糖“堵车”了!血管内壁被糖分腐蚀,变得又硬又窄,血流受阻,腿脚就会开始“断粮”,出现以下问题:
- 脚越来越冷,即使在夏天,脚部也是冰凉的,摸上去像块冻豆腐。
- 皮肤颜色变浅或发白,有时候甚至呈现紫红色,说明血液循环已经受到影响。
- 走路一段时间就觉得腿疼,休息一下会好,但继续走又会痛,这是间歇性跛行,是糖尿病导致的外周动脉病变(PAD)的典型症状。
这就是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也叫糖尿病动脉硬化。如果腿脚长期供血不足,严重时可能会发生组织坏死,甚至导致截肢。
【结语:你的腿脚,正在“汇报”你的血糖状况!】冷知识:糖尿病患者的腿部按摩、泡脚虽然能短暂缓解不适,但如果血管已经严重堵塞,光靠“泡脚”是没用的,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才是关键!
如果糖尿病是一场“身体风暴”,那么腿脚就是最先遭殃的“前线战场”!麻木、疼痛、伤口难愈合、冰冷发白……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如果你发现自己有类似症状,一定要警惕,及时就医,检测血糖,避免糖尿病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最后,给所有朋友几点“护腿秘籍”:
1.控制血糖:血糖稳定,神经和血管才不会被高血糖摧残。
2.每天检查脚部:看看有没有伤口、红肿,避免小问题变大麻烦。
3.穿舒适的鞋子:别穿太紧的鞋,避免磨破皮肤,增加感染风险。
4.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管进一步堵塞。
5.定期体检:血糖、血脂、血压都要关注,别等问题严重了才后悔!
记住,腿脚是血糖的“晴雨表”,别等它们“报警”了才想起来关注自己的健康!健康的身体,从“脚”开始!
参考文献:中华糖尿病学会指南、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相关研究报告)
按揉脚部这几个穴位,防治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加,防治糖尿病成为不可逃避的问题。今天教给大家几个足部穴位,通过按摩,提高人体器官细胞活化功能吸收能力,分别对脑垂体、胰脏、肝脏、上下颌、性腺在足部的反射区进行按摩,对糖尿病起到非常好的防治功效。
1、脑垂体反射区
对脑垂体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大脚趾趾肚中心。
2、胰脏反射区
对胰脏反射区按摩,位于脚掌内侧位置。
3、上下颌反射区
对上下颌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大脚趾关节上部位置。
4、肝脏放射区
对肝脏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前脚掌外侧。
5、性腺反射区
对性腺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脚跟中心位置。
6、胸椎反射区
对胸椎反射区进行按摩,位于脚掌内侧外缘,如图示画线部位。
微信公众号搜索“小白全攻略”或“xiaobai_bk”,关注我们
投稿和商务合作联系方式:xiaobai@pezy.cn
康复师小课堂:足部反射区按摩(第四课)
对于整日待在办公室的白领来说,一天要耗费的脑细胞实在是太多了。休息少、缺运动还常常需要加班熬夜,身体一度被消耗,就很容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白领人群比较突出的健康问题分为两大类:1、代谢紊乱疾病。2、疲劳、失眠、心理障碍等亚健康问题严重。专家分析,这类疾病的形成除工作紧张、经常加班等压力因素之外,长时间上网、应酬过多、饮食不科学、作息无规律、缺少体育锻炼以及家庭不和睦、精神压抑等都是重要因素。
现在问题来了,对于常年驻扎于办公室的白领来说,该如何养生呢?今天就由西安市第四医院中针康复科的康复师为你讲解一下利用足部反射区按摩进行养生保健的相关知识
前面三节课,我们讲解了足部反射区按摩的起源和足部解剖的基本知识及足部反射区的定位、生理功能、功效、适应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足部反射区按摩的手法、适应症和禁忌症。
足部反射区按摩方法及顺序一、基本手法
1、单食指叩拳法
动作要领:手握拳,食指第一、二指关节弯曲扣紧,以拇指指腹按于食指指甲,以食指指间关节为着力点,在足部进行按压或推刮。适用反射区:脑、额窦、眼、耳、斜方肌、肺、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胆囊、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腹腔神经丛、大肠、心脏、脾脏、性腺。
2、拇指推掌法
动作要领:拇指与四指分开约60°(视反射区而定),四指支撑或贴附于体表,以拇指指腹着力于反射区上稍用力按压再作单方向推抹动作。
适用反射区:横隔膜、肩胛骨、内外侧肋骨。
3、扣指法
动作要领:拇指与四指分开成圆弧状,四指为固定点,以拇指顶端为着力点进行按揉或推刮。
适用反射区:小脑、三叉神经、鼻、颈项、扁桃腺、上颌、下颌。
4、捏指法
动作要领:捏指法的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与扣指法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扣指法以拇指指端为着力点,捏指法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 。
适用反射区:股关节、 髋关节等。
5、双指钳法
动作要领: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拇指按于食指桡侧,以食指中节或末节为着力点,进行挤压或提拉。
适用反射区:甲状旁腺、颈椎等。
6、握足扣指法
动作要领:操作手食指指间关节弯曲,其余手指握拳如单食指扣拳法,另一手握住脚掌,以拇指扣住操作手的食指,以食指之间关节为着力点,双手协同用力进行推刮或点按。
适用反射区:肾上腺、肾脏 。
7、单食指钩拳法
动作要领:手握拳,拇指、食指略伸张、以拇指支撑固定于体表,以食指桡侧缘为着力点进行推刮。
适用反射区:甲状腺、内耳迷路、胸部淋巴腺、喉(气管)内尾骨、外尾骨。
8、拇食指扣拳法
动作要领:双手握拳,拇、食指张开,食指之间关节弯曲,以双食指近心端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进行点揉。
适用反射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
9、双掌握推法
动作要领:辅助手握住脚掌,操作手四指自然弯曲,拇指张开,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推按。
适用反射区:卵巢及睾丸、下腹部、子宫及前列腺、尿道及阴道、直肠及肛门、内外侧坐骨神经。
10、双指拳法
动作要领:手握拳,中指、食指弯曲,均以第一指关节凸出,拇指与其余二指握拳固定,以中指、食指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进行单方向的推刮。
适用反射区:小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
11、双拇指扣掌法
动作要领:双手张开,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两拇指相互重叠,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推按。
适用反射区:肩胛骨、前列腺及子宫、肩、肘。
12、推掌加压法
动作要领:以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推按,另一手以掌按压于拇指之上,协助用力。
适用反射区: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内外侧坐骨神经。
足部反射区按摩适应症与禁忌症1、适应症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可以说适用于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许多病都可以运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或配合其他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既然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内部的机能,因此它对于各种功能性的疾病疗效比较显著。
例如:
神经系统的疾病(如神经痛、神经麻痹,瘫痪、癫痫、头痛、失眠及神经官能症);
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垂体机能失常造成的发育障碍或肥胖症,甲状旁腺机能减退引起的缺钙、抽筋,各种过敏症等);
消化功能及新陈代谢失调(如食欲不振,打呃,反酸,呕吐.腹泻,腹胀,便秘,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等);
循环系统疾患(如心脏功能不正常,心律不齐,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等);
呼吸系统疾患(如感冒,哮喘、肺气肿等);
泌尿系统疾患(如尿频、尿失禁、遗尿、尿闭、肾脏功能不良等);
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如不孕症,月经不调,阳萎,前列腺肥大,更年期综合症等);
感觉器官疾患(如近视,耳鸣,重听,晕车、晕船等);
运动器官疾患(如骨刺,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痉挛等);
皮肤病(如痤疮,湿疹,牛皮癣,皮炎等)。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在下列情况下更能显示出它的作用:
由于对药物过敏或者产生抗药性,不能用打针、吃药进行治疗或者治疗无效;或者应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进行手术;在以上情况下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可以成为一种替代疗法或补充的疗法。
对某些目前医学上还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病症,不妨采取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调整全身机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作为一种保守疗法。
至于在旅途中,在穷乡僻壤和边远地区,缺医少药的情况下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更有其用武之地,自不待言。
但是,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在治疗疾病方面,也有其局限性:
对于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寄生虫病,毒蛇毒虫咬伤,各种中毒等,特别是其中的急性传染病和急性中毒,采取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好比远水不救近火,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先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遏制病势发展,而将足部反射区健康法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或调理康复手段,或在慢性病中配合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环境理化因子、饮食生活习惯造成的病症,采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固然可以健全机体,调整由于外来干扰所引起的内部失衡,加强适应能力。但如果环境致病因子不除(如放射性、高山病、各种环境污染等),饮食生活的恶习不改(如酗酒、吸毒等),则病因犹在,势必反复发作,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严重外伤、烧伤、骨折,胃肠穿孔,大出血等情况下,均应尽快采用药物或手术止血、修复、固定以及输血补液等急救措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只能作为补充的康复手段。
2、禁忌症
在下列情况下,不宜采取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进行治疗:
1、各种严重出血病患者(吐血、呕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内脏出血等),因足部反射区按摩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有可能引起更大的出血;
2、妇女月经期间及妊娠期间(避免引起子官出血过多或影响 胎儿健康);
3、肺结核活动期;
4、急性心肌梗塞病情不稳定者;
5、严重肾衰竭、心力衰竭、肝坏死等危重病人。
在以上几种情况下,足部按摩的刺激可能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恶化,因而必须慎用。
3、力道
足道按摩的加压力量是多大呢?对于一般的保健按摩来说,为3-4千克的重量。当然,在皮肤柔软的部位,如脚背,力量要轻一些,而在脚跟这样皮厚的地方,就要重一些。也要根据人的胖瘦来调整,胖人用的力量就要大一些。如果用来治疗;那就要看人的体质和敏感程度。
在按摩时,手法重、快,为泻法,轻、缓为补法。—般体虚的人,宜用补法,体实的人,宜用泻法。不是所有人都是按得越痛越好。手法过重,会痛得受不了,特别是脚部脂肪少,脚背脚侧皮肤较薄,手法重了能引起皮下出血,出现青紫,或是伤及肌肉组织和骨膜,那就得不偿失了。有些体虚的人,会因为手法过重,引起旧病复发,或是更加虚弱,都是应该避免的。因此不要盲目追求重压和反射区压处很痛,对于保健按摩来说,揉到即可。
1、疲倦感:轻重因人而异,通常体质越差的人,疲倦感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出现此种反应时,只需注意休即。
2、引发病痛:经足部按摩治疗后可将体内潜在的病情引发出来,病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常与所患病症的轻重呈正比。另外,如果病人同时患有多种病症,其引发的病痛可能轮流出现,但一般不会同时发作,病痛引发数日后可自动消退。
3、尿液变化:多数人在接受治疗十余次后,可出现尿色变深,呈深黄色或棕褐色,尿味加重,时有混浊现象。这是排泄功能加强的表现。
4、口内发干:有的人治疗后感觉口内发涩,唾液减少,一两日后消失。
5、症状加重:反射区压痛更明显或有的症状加重,如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腰背痛,按摩后疼痛加剧,过3-4天就会缓解或消失。
6、发热、腹泻。
7、嗜睡:治疗后出现嗜睡的现象,也有少数人睡眠时常做梦,无需担心。
8、脚踝肿胀:淋巴管不通者,按摩7天后可能脚踝肿胀。
9、身体分泌物增加:常见的有出汗增多,鼻腔、咽喉、气管分泌物增多妇女白带增多,这些均是机体功能得到改善、代谢增强的形式表现。
1、饭后1小时之内不作按摩。
2、按摩前,应先检查心脏反射区,以确定对该患者用力的标准。
3、疗后30分钟内饮用温开水300-500毫升;严重心、肾病者不宜超过150毫升。
4、按摩后,注意双足保温(尤其冬天),夏天勿对按摩的双足直开风扇。
5、避免在皮下组织少的部位,施以重按,以免造成肿胀。
6、一月余治疗,双足反射区敏感度减低时,用42度至45度温开水并放一勺盐浸泡双足2 0分钟,使按摩效果更好。
7、坐骨神经反射区不可重按。
8、慢性病、疑难病症病人_括摩治疗,应告诉病人有时因体质差异,要经过10次以上按摩治疗才能出现疗效。
9、娠期慎用本法,月经期间禁止按摩刺激生殖腺反射区。
10、实施按摩治疗,患者要有信心、耐心、恒心,这是治疗任何治病的前提,是见效的内因。
11、在治疗疑难病症时,会出现“马鞍形”或“驼峰形”,这是治疗中出的正常反应。
足部反射区健康法诊断疾病分有痛诊断、无痛诊断两种情况。
(一)、有痛诊断
在按摩双脚时,有病脏器(部位)的相应反射区对痛觉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无病部位的反射区,可根据这一特点找出有问题的脏腑器官。
1、准备工作: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按照按摩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姿势。
术者洗手、修剪指甲。清洁患者双脚,修剪趾甲,在准备按摩的部位均匀涂上按摩膏。
2、检查顺序:
先检查患者的心脏反射区,手法先轻后重,如用轻手法患者已感到剧痛不能忍受,提示其心脏有严重问题,应放弃使用有痛诊断,以免在进行中发生意外。如患者心脏无严重问题,接着可从左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足底- 足内侧- 足外侧- 足背的顺序,将所有反射区按摩一遍,然后再从右脚的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四个反射区开始,按同样顺序按摩一遍。记录下对痛觉敏感异常的反射区(用十,十十,十十十等符号表示其异常程度)。
3、按摩时,反射区位置要找准确,力度大小要适当,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如有的患者脚部皮层较厚,对痛觉不敏感,施力应重些;有的患者病情较重,对痛觉很敏感,施力要轻些;有的反射区敏感点在皮层深部,施力可重些;而对皮肤较嫩的部分,施力可轻些。力度要比较均匀,不能过轻过重,畸轻畸重,否则都要影响准确性。
4、术者在按摩过程中应集中精神,注意手下的感觉,并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加以比较。有时需反复 对比,左脚与右脚对比,相关反射区对比,再加上望问闻切的结果,才能做出判断。例如糖尿病应根据双足胰反射区的压痛异常。小腿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中部的病理结节并根据患者的一些其他体征来做判断。如仅仅根据胰反射区的压痛异常,则易与胰腺本身的病变相混淆。
(二)、无痛诊断:
这是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诊断方法。在下列情况下,不能采取有痛诊断,只能用无痛诊断:
1、脚部皮层过厚,施行按摩不能产生痛感者;
2、喝酒、吸烟过量或经常服用镇静药物因而产生痛觉迟钝者;
3、幼童、妇孺等对痛觉特别敏感者;
4、昏迷、精神失常无法通过按摩痛觉作出诊断者。
操作:
以手轻轻触摸患者足部的各反射区,观察反射区的变化情况。根据反射理论,脚部反射区所出现的变化或异常,是相应器官(部位)存在病变的反射,而该器官(或部位)病变的轻重不同或症状不同,反射区所出现的变化也不同,有时在皮下可摸到颗粒状或块状的结节,或条索状物,或有气泡的感觉或水流动的感觉,或有脚型和皮肤颜色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推断相关器官(或部位)的健康情况。
脚部异常情况例举:
1、胃肠病患者在相应反射区内可在皮下摸到颗粒状小结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十二指肠反射区皮下可摸到条索状物。
2、子宫、卵巢如有病变,触摸相应反射区时有水流动的感觉。
3、小腿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的中段皮下如有结节,提示可能有糖尿病。
4、心脏不正常的患者,在心反射区可有明显的结节。
5、脏器如有肿瘤,在其相应反射区皮下有时可摸到小硬块结节。
6、长期穿鞋不合适,可使五趾变形,同时伴有额头痛的症状。
7、脊椎有损伤史的患者,在反射区的相当部位皮下骨骼处可摸到类似骨质增生的结节或条索状物。
9、足部反射区的鸡眼,往往表明相对应的器官有慢性病。
9、因车祸受伤者,在出事10- 24小时后,如在足部反射区出现瘀血状的兰色斑点或蛛网状斑纹,提示所对应的脏器可能受了内伤。
10、脚拇趾(头部、额窦反射区)呈暗紫色,提示患者脑血管有疾患,可能是脑中风的预兆。
总之,不同的反射区,不同的病变出现的病理征也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象切脉一样,全凭着术者的手感去诊断病情,只 能体会,难以言传。这使人对无痛诊断有一种神秘感。其实,无痛诊断是在有痛诊断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经验积累总结而产生的一种诊断方法。要掌握无痛诊断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学习中西医病理学诊断学等专业知识,要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取得丰富的经验,能很快很准确地找到各反射区的敏感位置,知道在脏器有病时其对应的反射区可能出现什么体征,并在施术时全神贯注,细心观察,反复对比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运用足部反射区健康法来检查诊断疾病,除了前述的可以早期发现病征之外,还有简单易行(不需要仪器设备,随时可做)、迅速准确(在几分钟内即可得出结果)等优点,但我们也应该指出,由于这种检查方法是根据反射区对痛觉的敏感度(有痛诊断)或其他病理体征(无痛诊断)来做判断的,其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者的个人经验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即使是有经验的足部按摩师,也难免出现错诊、漏诊等情况。而且这种检查,只能提示某一脏器存在问题,还不能确切知道是什么病,对病变程度也不能给出定量的分析结果。因此,当我们在检查足部反射区发现异常时,最好是建议患者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不要轻易地下结论,更不要吹得神乎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