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老人糖尿病无糖食品(老人没有糖尿病就是口渴是怎么回事)

swiss126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老人必藏!5款无糖点心配方大公开,再不做就亏了

一、为什么老人需要专属点心?

咱们都知道糖尿病老人最怕血糖坐过山车,但您家老人是不是总眼馋街坊邻居吃点心的样子?其实控糖不等于戒甜,关键是用对食材‌。

我见过太多家属犯愁:给老人买无糖食品吧,口感像啃树皮;自己做吧,又怕配方不科学。今天教您5款医院营养科都在推的配方,材料菜场就能买,保证不升糖还解馋。

二、黄金搭档点心组

1. 燕麦核桃酥

材料‌:即食燕麦片100g、核桃碎30g、鸡蛋1个、橄榄油5ml

做法‌:

① 燕麦片用擀面杖碾碎(保留颗粒感)

② 所有材料搅匀捏成小球,掌心压扁

③ 烤箱180℃烤15分钟,翻面再烤5分钟

为啥靠谱‌:燕麦里的β-葡聚糖能延缓糖分吸收,核桃提供优质脂肪,《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明确推荐每日摄入50g坚果‌。

2. 魔芋红豆糕

材料‌:魔芋粉20g、煮烂红豆50g、木糖醇5g

做法‌:

① 红豆加水煮至开花,沥干碾成泥

② 魔芋粉 温水调成糊状,拌入豆泥和代糖

③ 冷藏2小时定型

防雷指南‌:魔芋遇水膨胀,吃两块就管饱,千万别让老人贪嘴吃多——再低热量的食物过量也伤身。

3. 山药南瓜挞

材料‌:铁棍山药200g、贝贝南瓜100g、杏仁片少许

做法‌:

① 山药南瓜蒸熟,分别压成泥

② 模具底层铺山药泥,上层铺南瓜泥

③ 撒杏仁片,烤箱200℃烤8分钟

口感秘诀‌:贝贝南瓜自带板栗香,比普通南瓜甜度高3倍,根本不用加糖。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实测:100g贝贝南瓜的升糖指数仅44,妥妥低GI食物‌。

4. 黑芝麻豆腐布丁

材料‌:内酯豆腐200g、黑芝麻粉30g、零卡糖10g

做法‌:

① 豆腐焯水去豆腥

② 所有材料用料理机打成浆

③ 倒入碗中冷藏4小时

营养亮点‌:黑芝麻含铬元素,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日本《糖尿病饮食全书》特别标注:豆腐里的异黄酮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5. 紫薯椰丝球

材料‌:紫薯300g、椰蓉20g、脱脂奶粉10g

做法‌:

① 紫薯蒸熟去皮压泥

② 拌入奶粉搓成小球

③ 滚上椰蓉冷藏

冷知识‌:紫薯的花青素含量是普通红薯的3倍,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研究表明:花青素能保护胰岛β细胞‌。

三、制作避坑指南

代糖别乱买‌:木糖醇、赤藓糖醇最安全,避开含麦芽糖醇的品种(容易腹泻)

控量比控糖更重要‌:再低糖的点心,一次吃半斤照样飙血糖

搭配运动吃‌:建议老人在餐后1小时散步15分钟再享用

写在最后‌:这些配方我陪着自己糖尿病十年的老妈做了三年,从最初手忙脚乱到如今十分钟搞定一炉。记住啊,咱们给老人做的不只是点心,是那份"想吃就吃"的底气。

想控糖,无糖食品莫乱尝

时下,高糖摄入的危害日益引发关注,无糖食品成为食品界新宠。然而,在商家宣传之下,大众对无糖食品的认知存在误区。

无糖食品,食界新宠

在位于重庆渝北区金开大道的一家超市内,一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无糖饼干、无糖燕麦片、无糖芝麻糊等食品,货架旁的指示牌清楚标明 “无糖食品专区”。

工作人员指着食品包装上的“无糖”“0糖”“不含糖”字样向记者强调:“无糖食品,就是没有添加任何糖分的食品。”

“没查过,无糖应该是完全不含糖吧。”汪先生从今年3月开始减肥,每晚只吃无糖燕麦片,目前体重还没有明显变化,但他依然坚持购买无糖食品。

记者随机走访6家大型综合超市,这些超市都设有无糖食品专区。其中,销量最高的无糖可乐甚至独自成区,“无糖,畅享美味”的广告语远远就能望见。

“这是给家里患糖尿病的老人买的,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我们只能选无糖食品了。”正在超市挑选无糖饼干的戴小姐说,家中老人每3到5天就能吃完一包无糖饼干,因为“无糖”,子女也就放心让老人食用。

无糖食品,当真“无糖”?

无糖并非“零含糖”。记者查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现,只要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就可以标注为无糖食品。这意味着,希望严格控制糖分摄入的无糖食品消费者,吃这类食品如果缺乏节制,或许事与愿违。

业内人士指出,无糖食品长期食用同样会增加能量摄入,反而容易引起肥胖。值得注意的是,无糖食品尤其无糖饮料中往往不缺咖啡因,容易让人“上瘾”。

“我越来越喜欢吃甜的,别人觉得很甜的食物在我嘴里就是刚刚好的甜度。”食用代糖食品一年多的贾女士说。

“无蔗糖”不等于无糖。记者拿了一袋无蔗糖沙琪玛询问超市的销售人员,该销售人员认为,无蔗糖就是无糖的意思,二者没有区别。

但稍一查看配料表便明白,这种沙琪玛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浆,麦芽糖也属于糖类。“无蔗糖”仅意味着不添加蔗糖,但完全可以添加葡萄糖、麦芽糖等糖类,不能等同于“无糖”。

无糖可能有代糖。在几款无糖酸奶的配料表中,记者虽未发现糖类,却发现了木糖醇、三聚蔗糖等代糖的名字。专业人士解释,无糖食品虽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但必须含有相应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剂。须引起注意的是,代糖不易吸收,摄入过多易引发腹痛、腹泻。

无糖食品,谨慎食用

该如何食用无糖食品?专家概括了一句话——只能少量食用聊以满足口感,食用的同时应相应减少主食。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医师朱文艺认为,眼下不少商家宣传“无糖食品”简单夸张,这种不良倾向要尽快纠正,消费者也应对无糖食品常识有所了解,免遭误导。

“我喝粥时会食用无糖食品,一般一周两次,一次25克左右。”蒋女士修读过食品安全与健康课程,知道无糖食品中含有少量糖分,会精确计算其中的糖分含量,绝不多吃。

业内人士建议,在挑选无糖食品时,认真查看食物成分表,优先选择含有低聚糖和糖醇的产品,尽量少选择含有“阿斯巴甜”“甜蜜素”“安塞蜜”等甜味剂的产品。

“不能盲目追求无糖食品,要了解其中的原理。”蒋女士说,如一些无糖饼干虽不含糖,但淀粉含量大得惊人,淀粉进入胃肠道后很快分解为葡萄糖,会提升血糖。

朱文艺表示,近年来号称可以“控糖减脂”的食品层出不穷,但控糖没有捷径:“糖尿病患者和减肥人士应该控制总的食物摄入量,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少吃水果,不喝饮料,适当运动,才是最有效控糖的方法。”(陈渡归 赵宇飞)

来源: 半月谈

无糖食品,没老人想得健康!不加蔗糖却含其他糖,快速升血糖热量也不低

受访专家: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朱惠莲

本报记者 李 爽

如今,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无糖食品”,随着老人保健意识的提高以及儿女对父母健康的关心,这类产品在老年人中很受欢迎。“无糖食品”是否代表健康,到底对老人有多大价值?《生命时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在北京市丰台区某大型连锁超市,记者发现很多食品都有“无糖”种类,比如一款糖醇全麦饼干,配料表显示含量最多的两种成分是全麦粉和植物油,食品添加剂包含麦芽糖醇和甜蜜素两种甜味物质;一款豆浆粉,包装特别提示“蔗糖添加量为0”,但同时也提到产品每百克含4.5克来源于大豆原料本身的糖,还添加了麦芽糖浆和麦芽糊精,以及植物油等。

一位老先生在货架前反复对比着无糖豆浆粉和普通豆浆粉,最后说:“还是买便宜的吧!大家都说无糖的好,但也没看出来有啥区别。”在北京某小区,记者询问了一些老人对无糖食品的看法,他们认为无糖就是没有糖,是健康的代名词。虽然认为无糖食品相对健康,但多数人表示不会特意买,除非有促销或儿女买给自己,才会“尝尝鲜”。也有人表示,会因为疾病原因特意挑选包装标注“无糖”的食品,但吃起来和普通食品没什么区别,比如吃起来反而觉得更甜。

据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无或不含糖”的要求是指固体或液体食物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提醒,这里的“无糖”指不含蔗糖(也就是白砂糖)、果糖、葡萄糖及果葡糖浆等添加糖,但真正能做到“无糖”的食品很少,消费者不经意就会掉入商家文字游戏的陷阱。

对于“无糖食品”,老年消费者一般有以下三方面误区。

误区1:把“无蔗糖”“无添加蔗糖”当作“无糖”。所谓的“0蔗糖酸奶”“无蔗糖饼干”等,其实可能含有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成分,同样可升高血糖,且升高血糖的效率比蔗糖还高,不利于控制血糖。

误区2:把“无添加糖”当作“低热量”。虽然产品没有额外添加糖,但有些食品原料本身就含很多糖分。某些粗粮饼干口感粗糙,给人“健康”的心理暗示,但为改善口感会加入很多油脂,属高热量食物。

误区3:把“无添加糖”当作“健康”。无糖食品吃起来也会有点甜味,是因为含有代糖,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造甜味剂。人造甜味剂包括糖精、安赛蜜、阿斯巴甜等,因成本低常被使用,且安全性仍有待探究。

老人该如何挑选“无糖食品”?朱惠莲总结了两个要点。

学会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关注无蔗糖产品是否含有其他添加糖,如配料表中有麦芽糖、果葡糖浆、糊精等,不建议购买。配料表成分的排序和添加量有关,成分含量越多,排序越靠前。如果有些油脂成分排在前列,也要慎重考虑,这意味着产品热量可能较高。除了配料表,还要关注营养成分表,第一行的热量值如果达到每百克2000千焦左右,建议不要选择。

重视甜味剂的选择。虽然代糖能解决人们对“甜”的需求,但老人若习惯摄入,反而会对甜味产生依赖,甚至可能造成糖代谢紊乱。实在想吃甜食,优先选择用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和糖醇(如木糖醇)作为代糖的加工食品。

最后提醒,老人尽量多吃新鲜的天然食物,少吃精加工食品,即使产品声称“无糖”或“低糖”。新鲜天然食物富含微量元素和植物活性物,对健康更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