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直立性低血压(糖尿病直立性低血压怎么治疗)
- 1、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
- 2、警惕糖尿病患者低血压
- 3、糖尿病患者警惕神经病变
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
数据表明,我国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因此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糖尿病并非全是这幅“模样”。
据统计,有近一半的糖友症状不典型,许多患者以并发症相关症状为突出表现,尤其在老年患者中。
那么,糖尿病早期有哪些易被忽略的“蛛丝马迹”?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非典型症状”呢?
存在这17种情况,需警惕糖尿病
1.餐前低血糖
在2型糖尿病早期,因为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当餐后血糖升至高峰时,胰岛素分泌尚未达到峰值,等到血糖回落时,胰岛素分泌才达高峰,从而导致下一餐前低血糖,患者往往在餐前有明显的饥饿感,出现“餐前低血糖”。
2.乏力、消瘦
糖尿病人由于自身胰岛素缺乏和/或胰岛素抵抗,致使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由于产能不足,导致身体疲乏无力。
另一方面,由于机体蛋白质分解加速,患者体重往往有明显下降。
3.脖颈、胳肢窝发黑
在某些重度肥胖者的颈部、腋窝、大腿根等处常常会发现皮肤黢黑,怎么洗也去不掉,临床谓之“黑棘皮症”,提示患者有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症”也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早期表现。
4.生过“巨大儿”的女性
女性在怀孕期间如果血糖偏高,胎儿在这种高糖环境下生长发育特别快,出生时体重往往在8斤以上,被称为“巨大儿”。
因此,凡是有巨大儿分娩史的女性,均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血糖。
5.视物模糊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晶状体增加水分含量,引起光反射变化,导致一过性地看东西模糊、视力下降等。
6.胃肠道不适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常表现为腹胀、摄食量少或顽固性便秘,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这类患者腹泻并不是因为感染,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
7.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高血糖可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及排空,患者表现为小便困难、尿潴留及“张力性尿失禁”。
当男性出现上述症状时,不仅要想到前列腺肥大,还要注意排除糖尿病。
8.异常出汗
糖尿病引起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导致患者汗液分泌异常,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特点是上半身出汗多,下半身出汗少或不出汗。
9.直立性低血压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可造成血管收缩功能异常,当患者久坐、久卧后突然站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缩,导致血压下降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
(省中医院提供)
来源: 海南日报
警惕糖尿病患者低血压
许多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危害已经了解的十分清楚,但是否有糖尿病患者意识到血压偏低也会对机体产生危害呢?在许多人看来,低血压不过是使患者产生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不至于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低血压会对糖尿病患者造成怎样的危害及如何避免出现低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通俗的讲就是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12/8kPa)即为低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低血压的分类:低血压根据起病原因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生理性低血压:是指一部分健康人群,其血压值虽然已经达到了低血压的标准,但没有任何其他的症状。多见于体质比较瘦弱的青年女性、老人。除血压偏低外,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
病理性低血压:是指人体某些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造成的血压降低。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低血压根据起病形式可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
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律失常、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
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1) 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 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2)体位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知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患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中的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体位性低血压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仅有6%,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 23.8%~30%,而糖尿病患者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可达 8%~44%。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若患者具有慢性低血压病程、但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那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原因为糖尿病。OH除了增加患者行走困难、摔倒、骨折、晕厥的风险外,还明显增加急性冠脉事件、脑卒中及全因死亡等风险。
体位改变时心脏血管、神经肌肉和体液调节等多个系统相互协调以维持正常的血压和身体各个器官的血流灌注。糖尿病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多数是由末梢植物神经病变导致血管收缩反应不完全所引起的,同时还伴有立位时心率增加反应的减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楚高血糖导致的脱水、贫血、低蛋白等引起的循环血量下降也能促使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和病情加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国内外的研究证实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波动大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合理控制血糖,健康作息对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具有重要意义。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
糖尿病患者警惕神经病变
武晓泓 雷 雨
长期血糖异常,不仅会直接干扰神经细胞代谢,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神经组织局部缺氧、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果糖友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心跳变快 静息时心跳增快、直立性低血压、运动耐力减低等都是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后果最严重,当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疲乏、水肿、恶心、呕吐、心律失常时,糖友需警惕这种可能。一般来说,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多见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的糖友,但不排除在糖尿病确诊时就已存在,需要格外重视。
便秘 便秘、上腹部饱胀感、胃部不适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顽固性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甚至大便失禁。这是“肛门-直肠”功能紊乱所致,一般发生在血糖控制较差的青年男性Ⅰ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并发症。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还可导致食管蠕动减少、食管远端压力异常等,造成吞咽困难、呃逆、胸部不适。
排尿无力 膀胱感觉减退、收缩力减弱是最主要的糖尿病膀胱病变,可出现膀胱内大量积尿却无尿意;其次是出现逼尿肌功能减弱,排尿无力,残余尿增多;晚期则出现排尿失禁、继发尿路感染和膀胱输尿管反流。这时需进行膀胱残余尿、尿流动力学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以辅助诊断。
出汗异常 在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中,出汗障碍最为常见。据统计,83%-94%的患者会出现出汗障碍,表现为少汗甚至无汗,半身出汗而半身无汗等,造成皮肤干燥、瘙痒,最终出现溃疡。足部出汗减少或停止是最早表现之一。体温调节异常也较常见,患者常有发热情况,且体温可随外界温度波动而波动;皮肤温度出现过低或过高。
来源: 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