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糖尿病的药(抑制糖尿病最好的药)
二甲双胍“出局”了吗?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应该用什么?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二甲双胍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内分泌研究所
《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身边有人患有2型糖尿病,那么你肯定听过“二甲双胍”这个名字。
这个药物几乎是医生开处方时的“自动选择”,价格便宜、效果稳定,让它稳坐2型糖尿病首选用药的宝座。
但最近几年,一些新型降糖药崛起,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贵风头正劲,而二甲双胍的“老将”身份似乎受到了挑战,甚至有传言说它要“出局”了。
二甲双胍真的要被淘汰了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到底该怎么选?
今天,我们不光要聊二甲双胍,还要拆解目前最主流的降糖药,看看谁才是2型糖尿病患者真正的“最佳拍档”。
1.它怎么降糖?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很简单:减少肝脏制造葡萄糖,提高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胰岛素抵抗。简单来说,它让身体更高效地利用葡萄糖,而不是让血糖乱窜。
2.为什么它能当“首选”?
安全性高:不会像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那样容易引起低血糖。
价格实惠:在一大堆昂贵的新药面前,二甲双胍像个“实在人”,便宜又好用。
额外好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降糖,还有辅助减重、改善血脂、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作用。
3.它也有短板
虽然二甲双胍优点多,但它并不完美:
胃肠不适:很多人吃了二甲双胍会拉肚子、腹胀、恶心,尤其是刚开始服用的时候。
乳酸酸中毒风险:虽然风险极低,但肾功能不佳的患者用二甲双胍可能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降糖幅度有限:对于血糖特别高的患者,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可能不够强,需要配合其他药物。
医学的进步让降糖药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近年来两类新型降糖药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备受关注。
1.SGLT-2抑制剂:让糖“从尿里排出去”
代表药物: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SGLT-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很直接:它让肾脏把血糖直接排出去,通过尿液排糖来降低血糖水平。
✔不依赖胰岛素,降糖更稳定
✔减重效果明显,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特别友好
✔降低心衰和肾病风险,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受益更大
缺点:✖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增加,因为尿糖高,细菌容易繁殖
✖价格较贵,不是所有患者都能长期承担
2.GLP-1受体激动剂:让胰岛素“更聪明”
代表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
GLP-1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方式很巧妙,它模拟人体的GLP-1激素,这种激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还能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
优点:✔强效降糖,还能帮助减肥
✔保护心血管,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不会引起低血糖
缺点:✖需要注射,不像二甲双胍那样是口服药
✖价格昂贵,长期使用的经济压力大
✖部分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1.你的血糖控制目标是什么?
如果你是刚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是特别高,二甲双胍仍然是首选。
如果你的血糖控制不佳,或者合并心血管疾病,那么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你有没有其他健康问题?
有心血管疾病?
GLP-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更适合,它们能降低心血管风险。
有慢性肾病?
SGLT-2抑制剂能保护肾脏,适合这类患者。
体重超标,想减肥?
GLP-1受体激动剂效果最好,它能让你吃得少、瘦得快。
3.经济因素也是关键
二甲双胍的价格亲民,而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的费用都不低。如果经济压力大,二甲双胍 生活方式调整仍然是最实用的方案。
结论:二甲双胍不会出局,但“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二甲双胍依然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基石,但它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新型降糖药在心血管保护、减重、稳定血糖方面表现更优秀,尤其适合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未来的糖尿病治疗趋势是“个性化”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降糖方案,而不是“一刀切”地给所有人都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不会被淘汰,但它的“单打独斗”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口服药只知道二甲双胍?还有这几种药糖友们一定得知道
- 优点: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效果明确,轻度减重,心血管保护作用,价格低廉。
- 缺点: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
- 适用人群: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尤其肥胖或胰岛素抵抗明显者。
- 注意事项:肾小球过滤率(eGFR)<30禁用,严重肝病、酗酒者慎用,需监测肾功能和维生素B12水平。
- 优点:降糖效果强,起效快,价格低。
- 缺点:低血糖风险高,体重增加,可能加速β细胞功能衰退。
- 适用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患者。
- 注意事项:老年患者慎用,肾功能不全需调整剂量,避免与酒精同服。
- 优点:低血糖风险低,对体重中性,心血管安全性较好。
- 缺点:价格较高,可能诱发关节痛或胰腺炎(罕见)。
- 适用人群:老年患者、早期糖尿病或需联合治疗者。
- 注意事项:胰腺炎病史者慎用,沙格列汀避免用于心衰患者。
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帮助将多余的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帮助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
- 优点:减重,降压,降低心衰和肾病风险,独立于胰岛素作用。
- 缺点:泌尿生殖感染风险(如尿路感染、真菌感染),可能致低血容量。
- 适用人群: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衰、慢性肾病或肥胖者。
- 注意事项:多饮水防感染,监测酮症酸中毒(尤其1型糖尿病)。
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还能减少体内脂肪积累,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 优点: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持久,保护β细胞功能。
- 缺点:体重增加、水肿、骨折风险升高,潜在心衰风险。
- 适用人群:胰岛素抵抗显著或需长期稳定控糖者。
- 注意事项:禁用于心衰患者,监测肝功能及骨密度。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快速升高,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 优点:降低餐后血糖,单独使用无低血糖风险。
- 缺点: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需随餐服用。
- 适用人群: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餐后血糖高者。
- 注意事项:慢性肠病或肝硬化患者禁用,需咀嚼服用。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格列奈类药物能快速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血糖,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适合饮食规律的2型糖尿病患者。
- 优点:快速降餐后血糖,用药灵活,低血糖风险低于磺脲类。
- 缺点:需多次服药,可能轻度增重。
- 适用人群:饮食不规律或餐后血糖波动大的患者。
- 注意事项:餐前即刻服用,不进餐则停药,肝肾双通道代谢。
策划:小果
作者:小果
审核:三诺医学科学事务部
配图:研究文献配图 三诺讲糖自拍
七大类口服降糖药,哪种降糖作用最强?
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七大类:分别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代表的磺脲类,瑞格列奈代表的格列奈类,吡格列酮代表的噻唑烷二酮类、以阿卡波糖为代表的的糖苷酶抑制剂、以利格列汀代表的DPP-4抑制剂、以达格列净代表的SGLT2抑制剂。这7大类降糖药,哪一类降糖幅度最大呢?
双胍类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噻唑烷二酮类
a-糖苷酶抑制剂
DPP-4抑制剂
SGLT2抑制剂
二甲双胍
格列本脲
瑞格列奈
吡格列酮
阿卡波糖
利格列汀
达格列净
格列喹酮
那格列奈
伏格列波糖
沙格列汀
艾托格列净
格列吡嗪
米格列奈
米格列醇
西格列汀
卡格列净
格列齐特
维格列汀
恩格列净
格列美脲
阿格列汀
恒格列净
瑞格列汀
加格列净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最主要指标,这个指标可以评价患者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不受每天血糖波动的影响
品种
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的降幅
二甲双胍
1.0%~1.5%
磺脲类
1.0%~1.5%
格列奈类
0.5%~1.5
噻唑烷二酮类
0.7%~1.0%
a-糖苷酶抑制剂
0.50%
DPP-4抑制剂
0.4%~0.9%
SGLT2抑制剂
0.5%~1.2%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 )降幅最大的为二甲双胍和磺脲类,那么,对于口服降糖药物来说,是不是降糖幅度越大,临床地位越高呢?答案是否定的。
评价一款降糖药的好坏,不能单纯以降糖幅度而论,还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等诸多因素来综合评价,比如磺脲类降糖药,虽然降糖幅度名列前茅,但是由于其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副作用比较突出,且不具备心血管保护作用,临床地位已趋于下降,而新型口服降糖药如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虽然降糖幅度不高,但因具有独立于降糖之外的心血管、肾脏保护作用而备受临床青睐,是合并冠心病、心衰等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患者首选的一线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