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新西兰糖尿病保健品(新西兰糖尿病保险怎么买)

现代快报 0
文章目录:

一瓶上千元,抑菌又养胃,“封神”的麦卢卡蜂蜜真的那么神?

现代快报讯纯天然蜂王浆曾经在蜂蜜市场掀起热潮,现在,新西兰麦卢卡蜂蜜成为了中国卖得最贵的蜂蜜之一,价格动辄几百上千。一款单价五百元出头的蜂蜜在某电商平台上月销量有7842件,某品牌最贵的一款卖到了4999元/250克,全球限量300瓶,并且已经有人购买。有的商家在销售中宣称其有养胃护胃的功效,有的甚至在推广中表示可以用于胃癌、胃出血、胃溃疡、胃糜烂等。这种蜂蜜真的这样神奇吗?

【探访】

电商平台:商品介绍中标注“滋养肠胃”等字样

记者以“麦卢卡蜂蜜”为关键词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在售的品牌众多,某品牌还请了当红流量明星代言,销量火爆。一款标注了“UMF10 ”的麦卢卡蜂蜜,一瓶250克,售价259元一瓶,月销量显示超过了5万件。该蜂蜜以“呵护肠胃健康,给肠胃贴层保护膜”为广告语,商品介绍中称,可以滋养肠胃。

客服介绍,麦卢卡蜂蜜上所标注的“UMF5 ”“UMF10 ”等标志是指的独麦素活性成分的指标,是通过把麦卢卡蜂蜜与标准的抗菌剂苯酚作对比得到的,表示麦卢卡蜂蜜的抗菌能力。 UMF5 ,代表其抗菌能力与苯酚5%的水溶液抗菌效力相同,可以预防或用于胃部不适,主要针对胃酸分泌不正常、胃部胀气等轻度胃部健康问题;UMF10 ,代表其抗菌能力与苯酚10%的水溶液抗菌效力相同,预防或用于胃部中度不适,如胃部疼痛、胃部炎症等胃部健康问题。

“5 属于入门,10 属于保养,15 、18 、20 、25 等都属于治愈级。”客服称,麦卢卡蜂蜜功效众多,一周岁以上除了有子宫肌瘤或者怀孕的女性都可以吃,适用于肠胃病患者,如打嗝、胀气、便秘、消化不良、胃肠溃疡、细菌性腹泻、肠胃炎等等;还有咽炎、口腔溃疡、牙疼牙病患者;要抑制和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的话,要选择10 或者10 以上的蜂蜜。

在另一电商平台上,一些麦卢卡蜂蜜的商品介绍中也含有“修护胃粘膜、缓解肠胃炎”“缓解胃炎、抑制幽门菌”等字样。

【超市销售】

口头宣传“胃不好的可以吃”,宣传手册只能给消费者看一眼

在新街口一家进口超市,麦卢卡蜂蜜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包括了多个品牌,价格从200多元一瓶起步,大多要五六百元一瓶,贵的则要1288元一瓶。

现场一名销售员介绍,几款品牌蜂蜜销售情况都不错,特别是某品牌的礼盒装买的人很多。她拿着一款蜂蜜介绍:“带 号的这种,养胃,胃不好的人吃,比如有胃炎、胃溃疡的,调理肠胃,里面的活性物质独麦素可以杀菌消炎,修复胃粘膜。”她告诉记者,含有独麦素的麦卢卡蜂蜜,瓶子上会标有一个六边形的logo,写上“5 UMF”“10 UMF”等字样,最多是“20 UMF”。

据她介绍,麦卢卡蜂蜜都是新西兰进口的。而对于这些蜂蜜的功效,“规定不能标在瓶子上面,只有说明书上有。”而其所谓的说明书其实是一份宣传手册,并非随产品售出的说明书,只能工作人员持有,顾客可以看一下,不能带走。

随后,她向记者展示了一份某品牌蜂蜜的“说明书”,上面写着,独麦素高效的抗菌能力能帮助修复肠胃机能,抑制和杀死引起胃部疾病的细菌,如导致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不仅如此,还可以“改善皮肤创伤方面的顽疾,(减少)包括导致伤口感染的金色葡萄球菌,中和口腔里过多的酸性物质,保持牙齿健康,改善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咳嗽等。”

被问及哪些人群需要注意时,该销售人员表示,除了糖尿病人少吃点,没有糖尿病的都可以吃,大人、一岁以上的小孩都可以吃。

【监管】

蜂蜜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作为食品的广告不得涉及治疗功能

现代快报记者也就此咨询了市场监管部门。一名工作人员看了商品介绍后认为, “蜂蜜既是食品又是药品,但是广告中不能宣称药的作用,只可以说食品的营养。”他认为, 介绍中的“改善”一词有“打擦边球” 嫌疑,可以理解为混淆用语。根据《广告法》第十七条: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采访中,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广告法》,普通食品在宣传中是不得含有医疗用语的,按照相关规定,口头形式的宣传不能作为固定证据,宣传单页、网店详情页介绍、客服讲解,都可以作为一定的参考,具体如何定性需要执法人员到现场调查。对于药食同源的产品,要判断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证据上可能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研究员胡箭卫,长期从事养蜂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还曾去新西兰考察过。他表示,国外只把麦卢卡蜂蜜当作早餐用的甜酱,根本不会被当作“神药”追捧。他补充称:“在国内,作为保健品的蜂蜜,只称之具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作为食品的蜂蜜一律不进行任何功能性宣传和讲解。”

记者查询了解到,2002年,原卫生部发布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名单中就包括了蜂蜜。2019年1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当归等6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2019年第8号)。公告中同时规定,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作为食品生产经营时,其标签、说明书、广告、宣传信息等不得含有虚假宣传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专家】

麦卢卡蜂蜜是否有抑菌作用?学界观点不一

四川省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杨明显,一直从事蜂学研究。他告诉记者,麦卢卡蜂蜜之所以火爆,是因为有研究表明,该蜂蜜中含有一种活性成分“独麦素”,在抗菌消炎的效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对于麦卢卡蜂蜜的抑菌效果,国外已经有较多的相关研究。”他表示,从普遍意义上说,蜂蜜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单糖,可以快速补充人体能量;其实只要是成熟度高、含水量低的优质蜂蜜都有一定程度抑菌效果。不同种类的蜂蜜,蜜源来自于不同的植物,功效也有所差异,现在还有来自于果树类的枇杷蜜、中草药的黄连蜜、五倍子蜂蜜等。而麦卢卡蜂蜜的蜜源是来自澳洲一种特有的植物。因为该蜜源植物稀缺、完全依赖进口,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杨明显表示:“但是现在麦卢卡蜂蜜造假的比较多,消费者还是要警惕一些。”

至于麦卢卡蜂蜜是否真的有抑菌作用,一名不愿具名的蜂学领域资深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国产蜂蜜中含水量低的,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蜂蜜所谓的抑菌效果和抗生素的抑菌效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他看来,哪怕研究证实麦卢卡蜂蜜有抑菌作用,实际效果可能也很有限。如果抛开抑菌功效不论,麦卢卡蜂蜜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特色。

根据“丁香生活研究所”的调查,关于麦卢卡蜂蜜医疗效果,始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教授彼得·莫兰的一系列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他提出麦卢卡蜂蜜具有一种活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恢复伤口,被他命名为「独麦素」(简称UMF)。但是其他医学研究者跟进研究之后,没有得到类似的结果。从临床试验来看,麦卢卡蜂蜜和普通蜂蜜差别不大。

【营养师】

正常人每日摄入糖分不宜超过50克,不主张为养生吃蜂蜜

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颜晓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不主张以保健、养生的目的来吃蜂蜜。不论是什么蜂蜜,其含有的单糖、双糖消化吸收很快。近年来的一些科学研究发现,其中含有的果糖对血糖、痛风有负面的影响。

另外,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正常人体日常摄入的糖分不宜超过50克/天,建议控制在25克以下,而这个含量是一天摄入的总量,包含了饭菜、水果、饮料等所有。“但如果要达到商家宣称的效果,那摄入的蜂蜜可能不只一勺。”即便只是每天一勺,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现代快报 /ZAKER南京记者 王益 蔡梦莹 江楠/文 马晶晶/摄

介绍一种新型超长效降血糖新药——曲格列汀

糖尿病分型分成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餐时血糖调节剂、DPP-IV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这些口服药物都须每日服用,而2015年日本最大的制药企业武田制药推出一种新型的、超长效的降血糖新药——曲格列汀。

曲格列汀(Trelagliptin)

【通用名】曲格列汀

【别 名】琥珀酸曲格列汀、曲格列汀琥珀酸盐;

【英文名称】Trelagliptin

曲格列汀是什么药?

它是一种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体内自然产生的肠促胰岛激素,刺激胰岛素释放,从而对进食做出应答。 可改善血糖控制情况,临床上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药物警戒】2019年5月,新西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管理局(Medsafe)发布信息,警告列汀类(包括曲格列汀、西他列汀等)抗糖尿病药引起的大疱性类天疱疮风险。若患者怀疑因药物可引起大疱性类天疱疮,请停药并转诊至皮肤科专科医师就医。

曲格列汀治什么病?
【主治】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
什么情况下禁止使用曲格列汀:
  • 对曲格列汀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
  • 酮酸症中毒、高渗昏迷的患者禁用曲格列汀。
  • 严重感染、严重外伤、外科大手术的患者禁用曲格列汀。
  • 重度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的患者禁用曲格列汀。
  • 妊娠期妇女禁用曲格列汀。
哪些情况下谨慎或者避免使用曲格列汀?
  •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曲格列汀。
  • 脑下垂体功能不全、肾上腺素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曲格列汀。
  • 营养不良状态、饥饿状态、不规则饮食习惯、食物摄取量不足或者虚弱状态的患者慎用曲格列汀。
  • 进行剧烈活动的患者慎用曲格列汀。
  • 患者有酗酒的慎用曲格列汀。
  • 哺乳期妇女如确需用药,应暂停哺乳喂养。
  • 曲格列汀与一些药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曲格列汀前请务必告知医生,并咨询医生是否能用药,如何用药。
  •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你可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者咨询医生,了解曲格列汀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该如何用药?
  • 曲格列汀为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拿药,包括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不得擅自在家按照药物说明书自行用药。
  • 成人口服,每次100毫克,每周服用一次。
  •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每周一次50毫克。
  • 初用药时,第二天血糖即可下降,但到三四天后血糖会比用药的第二天略有上升,这是正常现象,待体内血药浓度达到一定量时说正常了。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 服用本品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值等,确认其药效,如果服用3个月还未达到满意效果时,应及时改用其他药物。
  • 由于患者不节制或合并感染等情况下导致治疗效果减弱或没有治疗效果,需减少剂量或停止用药。
  • 服用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 本品每周服用一次,停药后需注意不良反应,换药也需考虑服药的开始时间及剂量。
  • 其他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怎么办?
  • 药物是有不良反应的。常见低血糖,少见腹痛、便秘、恶心、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若不良反应较大,应立即停药,就医。医生会根据不良反应的轻重以决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换用其他药物。
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 肠梗阻。
  • 急性胰腺炎。
  • 肝肾功能受损。
曲格列汀应该如何保存?
  • 曲格列汀应该放在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
  • 不要将该药物分享给与你有相同症状的人使用。
  • 药物要放于小孩接触不到的位置。
曲格列汀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 曲格列汀的不良反应包括
  • 常见低血糖。
  • 少见腹痛、便秘、恶心。
  • 少见皮肤瘙痒、湿疹。
  • 少见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肝肾功能损害等。
  • 其他不良反应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哪些药物会与曲格列汀相互作用?
  • 有些药物可能与曲格列汀相互作用,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疫苗、维生素、草药等。这些药物与曲格列汀一起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 合用其他降糖药物,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
  • 与β-受体阻滞剂、水杨酸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贝特类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等,增强糖尿病药物降糖作用的药物。
  • 与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这些药物,减弱糖尿病药物降糖作用的药物。
妊娠期和哺乳期能否用曲格列汀?
  • 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尚未对妊娠妇女进行研究。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 妊娠期妇女应权衡利弊,在利大于弊的情况下使用;哺乳期妇女如确需用药,应暂停哺乳喂养。
如何合理使用曲格列汀?
  • 药物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处方药应该由医生开置,非处方药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 曲格列汀是处方药,必须由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开处方使用。自行用药可能会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药物风险:浪费药物资源,贻误病情,产生耐药,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 曲格列汀需要遵照医生处方足量、足疗程应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症状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不要轻易减量、停药,以免形成耐药、病情反复或者再次加重。

日本武田制药曲格列汀的内包装物

参考文献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传隆,黄正明,修成娟等.中国临床药物大辞典:化学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
  •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国产利拉鲁肽获批上市 糖尿病患者控糖新增选择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 (魏薇 张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核准签发药品注册证书,国产利拉鲁肽获批上市,这意味着糖尿病患者控糖新增选择。

此次,利拉鲁肽注射液(商品名:利鲁平)“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据介绍,利拉鲁肽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GLP-1类产品相对安全,是相对成熟稳定和安全的靶点,在临床主要用于改善成年人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具有血糖依赖性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延迟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多种生理功能。

数据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此前,利拉鲁肽注射液已被纳入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等多部指南。

对于国产利拉鲁肽获批上市,华东医药方面表示,将进一步丰富糖尿病领域产品线,并且,未来仍会将糖尿病用药作为重要核心领域,持续加大布局,继续推进在研及引进新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研发团队还表示,围绕GLP-1靶点,他们已构筑了包括口服、注射剂在内的长效及多靶点全球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相结合的全方位和差异化的产品管线。例如,GLP-1R/GCGR/FGF21R长效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正在新西兰开展Ⅰ期临床试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也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全球创新小分子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TTP273则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选择和使用专家委员会将于本月举行会议,对利拉鲁肽及其他更广泛的减肥疗法进行疗效评估,并将于今年9月公布最新的基本药物清单。(完)